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情况,分析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利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儿童医院225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25例调查对象中210例有锐器伤的经历,最少的被刺伤1次,最多的达到6次,锐器伤的发生率为93.3%,注射器针头导致的锐器伤人数最多,有73人,占35.0%,其次是玻璃头导致的锐器伤人数70人,占33.3%,161例初级职称中,有161人受到锐器伤,发生率为100%,37例中级职称中,有35人受到锐器伤,发生率为95.6%,27例高级职称中有14例受到锐器伤,发生率为51.9%。结论儿童医院锐器伤的发生率较高,初级职称的医务人员更容易遭受锐器伤害。应该采取积极的管理对策,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2.
孙艳 《丹东医药》2006,(3):57-58
目的了解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被锐器损伤的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在我院13个病区对130名护士随机发放“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被锐器损伤的调查表”130份,进行分析。结果回收124份调查表,回收率95.4%。124名(100%)护士曾被安瓿划伤手部;78名(62.9%)护士在注射操作时被针头刺伤;72名(58.1%)护士在病人输液完毕拔针时被针头刺伤。结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锐器伤发生的比例高,应加强临床护理管理,减少针刺等造成的损伤,避免感染等继发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4月20日—4月22日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调查表》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锐器伤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参加调查的481名,医务人员中259名过去1个月曾经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53.85%。不同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护士锐器伤发生率最高,发生率为59.83%。工作年限<2年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针头和玻璃为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刺伤器具,分别占47.60%和40.12%。受伤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掰安瓿时、回套针头帽时和分离针头与注射器时。发生锐器伤后有55.69%的医务人员未上报,未上报原因最主要的是认为扎伤器具为清洁器具,不需要上报,占45.35%,发生锐器伤后95.63%的医务人员都能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结论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普遍存在,亟须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制定实施针对性职业防护措施,建议加强重点人群、高危环节的培训,掌握锐器安全操作方法,避免和减少锐器伤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被针头、手术器械、玻璃制品、医疗器械设备、医疗废弃物及其他锐利物品刺伤和割伤皮肤而导致的有被病原菌感染风险的意外事件[1-4]。随着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日益增强,锐器伤作为职业暴露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内外研究表明,护士是锐器伤发生最高的职业群体,本研究通过对发生过锐器伤这种形式职业暴露的护士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其发生锐器伤后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为制定护士相应的心  相似文献   

5.
锐器伤是医院内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污染的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索。国外许多研究表明.护士是医院中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目前已经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穿刺伤接种传播,其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锐器伤的另一个危害是对受伤者心理的影响,尤其是HIV感染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多数受伤者会产生熏度或中度悲观情绪.有人还会因此停止工作。注射室是护士发生锐器伤最常见的地方之一,这与科室频繁使用针头及注射器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梅生 《医药世界》2010,(8):967-96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认识情况及医疗锐器伤后感染HBV情况,探讨防控对策。方法自设知识问卷对焦作市821例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其中154例锐器伤者进行监测。结果锐器伤发生率18.76%。锐器伤发生后,按意外刺伤流程处理者82.47%;接种乙肝疫苗者24.03%;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者46.10%;HBV感染者12.34%。结论医务人员锐器伤后感染HBV的危险性较高,应加强职业防护教育及培训,严格执行正确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7.
朱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5):1905-1907
目的探讨我院手术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造成锐器刺伤的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发生在手术室工作场所产生的锐器刺伤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通过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有效降低利器损伤的发生率;锐器刺伤后采取恰当的应急处理和职业暴露防护追踪可避免感染传染性疾病.根据不同暴露级别对刺伤者进行心理辅导,可缓解受伤者的心理压力。结论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职业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科学的医院感染控制,预防锐器伤所致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医务人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锐器伤所发生的职业暴露危害最大,被各种污染的锐器刺伤,可导致经血液传播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疾病,锐器伤职业暴露的监测、及时处理及后期的追踪,对于锐器伤引发的感染非常关键。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医务人员锐器损伤的相关因素,探讨有  相似文献   

9.
马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3,(12):769-770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分析主要原因及探讨有效防护对策。方法根据本院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统计2007~2011年上报的39例锐器伤资料,对发生原因、受伤经过、受伤前后防护处理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病区、手术室是锐器伤高发科室。病区发生锐器伤构成比占43.6%,手术室发生锐器伤构成比占28.2%。工龄11~20年、护士、低年资的医务人员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结论加强重点科室、重点人群针刺伤的管理,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和制度,规范操作,标准预防,正确处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预防医务人员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临床教学与管理,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增强护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法,对146名护理实习生锐器伤的相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46名护生中有104人发生锐器伤,发生率达71.23%,其中发生一次锐器伤的有62人,占锐器伤人数的59.62%,发生2次锐器伤的有27人,占锐器伤人数的25.96%,发生锐器伤不低于3次的有15人,占锐器伤人数的14.42%。结论院校双方均经加强对护理实习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临床护士锐器伤的种类及原因,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对95名在岗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进行医疗锐器伤登记和数据统计。结果本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种类以针刺伤、玻璃伤居多,发生率分别为68.4%和24.2%;整理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发生率为23.2%;受伤后挤出血并消毒处理的占44.2%;影响操作不愿戴手套者占32.6%;未按种乙肝疫苗者占42.1%。结论临床护士锐器伤发生因素复杂,应予以防范,以保障其工作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张荣惠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737-1737
医院供应室是职业暴露的高危部门.供应室护士担负着各种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的任务。各科室使用后的器械沾有大量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在进行回收、清洗、包装时很容易引起针头刺伤或其它锐器割伤。医务人员的皮肤被锐器损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液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经常接触血液或被针刺伤的工作人员,乙肝感染发生率比一般工作人员约高8倍,乙肝发生率为2.0%~4.0%,丙肝发生率为3.0%~10.0%,艾滋病感染发生率为0.2%~0.5%。我院是肝炎、艾滋病、结核等传染病集中的地方,供应室护士成为锐器伤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工作中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可忽视。由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危险日趋严重,有报道称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3年以内的医院新职工(医生和护士)锐器伤发生率高达95.66%,而锐器伤后报告者仅占7.67%。没有报告将导致职业暴露后不能获得有效的专业指导和相应的医学处理,对锐器伤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李平 《现代医药卫生》2014,(14):2228-2229
目的:监测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调整医院职业暴露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1-2013年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年共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人员95例;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最高,占52.63%(50/95),实习生次之,占27.37%(26/95);发生职业暴露的地点主要是病区和手术室,分别占71.58%(68/95)和21.05%(20/95);暴露源疾病种类以乙型肝炎职业暴露占首位,其后依次为不明传染源(24.75%)、梅毒(17.82%)、丙型肝炎(11.88%)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92%);暴露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占所有职业暴露的86.32%(82/95);暴露部位主要是手部,占89.47%(85/95);锐器伤发生最多的环节在手术操作缝合时(26.83%,22/82)、医疗废物处理时(21.95%,18/82)和拔针时(17.07%,14/82);暴露后处理及时,随访追踪结果显示:无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结论该院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实习生所占比例高,应加强实习生的常态化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的疫苗接种,规范医务人员锐器操作,规范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手术室医务人员医疗锐器伤的发生原因, 探讨其防护对策.方法 对本院140名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发生医疗锐器伤害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140名手术室医务人员中,有92名发生过医疗锐器伤,发生率为65.7%,共发生锐器伤427次,年人均被损伤1.525次.结论 建立一个完整的报告制度和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诊疗体系,保证人员配备,提高防护意识,对减少医疗锐器损伤、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性感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医务人员锐器伤已经成为血源性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威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医务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害[1]。通过对179例发生锐器伤的医务人员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锐器伤的危险因素、操作环节、病原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雕龙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中监测统计的179例发生锐器伤的医务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门急诊护士锐器伤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93.10%门急诊护士在过去的1年内发生过锐器损伤,年人均损伤2.18例次,发生锐器损伤后按正常程序上报者占5.51%。结论门急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门急诊护士锐器损伤的防护管理、教育及监督落实。  相似文献   

18.
医院是救治伤病患者的场所,也是细菌病毒高度集中的地方,医务人员日夜工作在该环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被感染、损伤的危险。通过调查,县、乡、村卫生人员267名,经过预防经血传播疾病知识培训者达70%.50%没有听说过普遍性防护原则,40%在诊治患者过程中自己被锐器刺伤过(而知道刺伤后如何处理的只有一半),卫生人员都接触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60%在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时未采取特别防护措施。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针对是患者,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的疾病关注甚少,由职业暴露而引起的感染危险已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一线医务人员锐器伤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我院104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1年内锐器伤的有关情况。结果不同年限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P<0.05);锐器伤的致伤环节明显;普遍医务人员能正确处理伤口,但进行血液检测率、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率、上报率、佩戴手套率不容乐观;72.36%的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后存在心理压力。结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实施锐器伤后的规范处理流程和人性化关怀,保障医务人员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0名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率为86.7%,致伤的锐器主要为手术缝针、注射器针头、安瓿,以手术缝针刺伤最常见占66.7%,发生的环节是术中缝针的交接和传递。结论手术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应健全职业安全制度,采取防护措施促进医务人员执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