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老疫区,50~60年代为布病严重流行期,经防治80年代疫情控制在最低水平,90年代疫情又出现回升。在内蒙古布病疫情的起落中,布氏菌流行株的种型存在偏移已有报道,现将疫情起落中布氏菌流行株的毒力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布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自90年代回升以来,有愈演愈烈之势。从中部农区到西部半农半牧区及东部山区,范围在逐渐扩大,且局部地区呈暴发和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3.
1疫情概况内蒙古是布鲁杆菌病(布病)历史流行高发地区,全区97个旗(县)有过不同程度的流行。20世纪50~60年代,全区布病流行较为严重,最高年新发病人数达5 174例,70年代后疫情逐年下降,到80年代最低年新发病人数仅3例,人间布病发病降到了最低程度。进入90年代后,人间布病疫情逐年回升,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到2011年,全区人间布病病例报告数达  相似文献   

4.
卫生部布氏菌病专家咨询组委员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21(1):I0001-I0004
在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司的支持下,卫生部布氏菌病专家咨询组委员会议于2005年12月17-18日在长春市召开,专家咨询组顾问尚德秋教授和8名委员出席了会议,原卫生部布病咨询组副组长张士义主任医师列席了会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宫新生副主任、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王茂武副处长等领导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这次会议主要议题是分析全国当前布氏菌病疫情情况,研究探讨今后布病防治对策,会议期间卫生部布氏菌病专家咨询组组长江森林研究员对近年来我国布氏菌病疫情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各委员对有关省(区)的布病防治情况和疫情现状进行了探讨,讨论和修改了全国布病防治干预试点实施细则,同时对我国今后布病工作提出了咨询意见。一、我国近年布病疫情形势我国布病疫情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流行高峰期,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基本控制期,90年代后疫情开始回升。到本世纪初疫情回升趋势愈加严重,年新发病人数已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部分省区呈暴发和流行之势。  相似文献   

5.
1990—1996年中国鼠疫流行概况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鼠疫在旧中国流行猖獗。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规模防治,取得巨大成绩,人间鼠疫大幅度下降,动物鼠疫在许多地区得到有效控制。但90年代以来,疫情有明显波动,部分地区和年份人间与动物疫情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布氏菌病流行50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内蒙古自治区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0~2005年全区的布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56~2005年全区共报告布氏菌病29854例,分布于12个盟(市)。呼伦贝尔市是全区布氏菌病流行最严重地区,共报告8606例,占全区的28.83%。20世纪80年代前,全区疫情较重,发病率曾高达34.76/10万,疫情由东三盟逐步扩散到中西部各盟(市);80年代和90年代初,全区疫情维持低发病状态,1995年疫情开始回升,至2005年发病率38.49/10万,达历史最高水平,疫情最重的盟(市)分别是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集宁市。发病年龄集中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农民、牧民占大部分。结论内蒙古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局部地区存在暴发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50年代证实有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70年代达流行高峰.按卫生部、农业部制定的布病疫区判定标准,我省主要疫区县多集中在甘孜、阿坝自治州的大部分牧区,凉山和内地部分农区亦有少量流行.从80年代初开始,我省重点采取以畜间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人畜间布病疫情均明显降低,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间布病血清阳性率基本控制在0.10%左右,目前52个布病疫区县中达控制标准的18个,稳定控制的25个,但据监测及流调资料显示,进入90年代以后,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又有明显回升,并出现了一些新的流行趋势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布鲁杆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我国布菌病防治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发病率曾降至0.02/10万,有效的控制了布病的发生和流行,取得了显著成效。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布病疫情再度回升,在某些省份呈爆发和流行态势。1白城市布病现状白城市人间疫情,2010~2013年布病发病率分别为88.53/10万、69.84/10万、53.62/10万、49.80/10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人间布氏菌病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河南省布氏菌病流行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的方法,对河南省1981~2003年布氏菌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疫情活跃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1981~2003年全省检出新发布氏菌病人1895例,年发病率(0.001~0.2)/10万;病例散布在72个县(市、区),其中偶发县有56个,散发县有10个,高发县有6个;80年代病例较少,90年代缓慢增加,2000年以后大幅度增加。发病时间以2.7月较多,发病人群以饲养放牧等农村人口为主。结论 河南省自90年代以来人间布氏菌病疫情活跃,疫情回升的原因与有关部门重视不够、财政投人不足、病畜难以淘汰、人群缺乏免疫保护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四平市是布氏菌病(简称布病)历史疫区,过去疫情比较严重,经过多年的防治,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布病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但近几年来,布病疫情又有所回升。1防治现状1.1政府重视,部门配合近年来,由于我市人、畜间布病疫情逐年上升,已引起我市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我市布病疫情回升的严重态势,2002年市委副书记、市长亲自主持召开“全市布病防治专题会议”,研究和布置全市布病防治工作,要求各级畜牧部门对所管辖区内所有羊、牛全部进行检疫,查出阳性畜一律捕杀,进行无害化处理,卫生部门要做好人间疫区的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50年代证实有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70年代达流行高峰。按卫生部、农业部制定的布病疫区判定标准,我省主要疫区县多集中在甘孜、阿坝自治州的大部分牧区,凉山和内地部分农区亦有少量流行。从80年代初开始,我省重点采取以畜间检疫、免疫、淘汰病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人畜间布病疫情均明显降低,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间布病血清阳性率基本控制在0.10%左右,目前52个布病疫区县中达控制标准的18个,稳定控制的25个,但据监测及流调资料显示,进入90年代以后,我省人间布病疫情又有明显回升,并出…  相似文献   

12.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被我国列为法定甲类传染病之首.20世纪中叶后,鼠疫疫情在世界范围内主要表现为散发或小范围的爆发,80年后开始逐步活跃,90年代开始明显回升,被WHO列为20种重新流行的传染病之一[1].  相似文献   

13.
布氏菌病 (简称布病 )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呼伦贝尔盟布病疫情在 80年代处于稳定状态 ,进入 90年代处在流行态势 ,疫情逐年回升 ,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布病疫情 ,按照内蒙古“布病监测方案”要求 ,开展了布病监测工作 ,现将 1996~ 2 0 0 1年布病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范围和方法1.1 范围  对全盟有不同程度疫情出现的旗 (市 )进行布病监测 ,人间主要是与家畜及其产品有密切接触的重点人群 ;畜间以成羊、牛为检疫对象 ,尤其是种畜。1.2 方法  人间对易感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有可疑临床表现的人员做血清学检查或细菌学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各县达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至2008年或2009)的疫情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其疫情变化情况及达标后疫情回升因素。结果达传控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5±3年。山丘型和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分别在达标后第7年和第12年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10%以上,水网型流行区钉螺面积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感染性钉螺密度的回升时间与活螺密度的回升高峰基本一致;湖沼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2年居民感染率即回升至〉10%。达传阻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7±4年。达传阻后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钉螺面积在达传阻后的3~6年先后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以上,而活螺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则在钉螺面积回升的当年或随后2~3年相继出现回升。结论受生物、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控和传阻达标地区疫情回升主要表现为螺情回升。建议修订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流行区的螺情变化规律、钉螺面积或感染性钉螺密度等因素对疫情的影响。传控和传阻地区应建立敏感而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达标后的疫情监测和巩固工作。  相似文献   

15.
礼泉县是陕西省布鲁杆菌病(布病)流行老疫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布病流行呈上升趋势,1985年经省市地病办、卫生防疫站、畜牧兽医部门联合考核验收达到了国家“布病控制”区标准。2002年布病出现反弹造成疫情回升,为了摸清流行因素及范围,现将2002-2004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建德市2004-2007年疟疾疫情及2004年一疟疾暴发点的流行情况,分析了疟疾疫情回升原因,并对流行趋势作了预测,并建议在类似地区应进一步加强疫点处理和疟疾监测工作,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狂犬病在乐山的流行状况,为政府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64—2006年乐山市狂犬病疫情资料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9年发病率较1978年上升13倍,1980—1989年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71.40%,1998—2003年无病例发生,2004—2006年发病率回升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头面部、上、下肢潜伏期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02,P〈0.001)。结论犬只管理工作未落实、犬只数量增加、伤口未及时处理和未注射疫苗是狂犬病发病回升的主要因素。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调,坚持长期开展灭犬、管犬工作,加大防制知识宣传力度,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疫苗注射是狂犬病防制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布氏菌病(简称布病)80年代已得到基本控制。进入90年代以后,布病疫情不断上升,疫情范围不断扩大,局部地区经常出现流行或暴发。2000年以后,山东省每年都有布病疫情发生,为控制布病蔓延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4年3起布病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对疫点与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北部,辖7区6市(县)576万人口。布病发生始于1958年,60、70年代广泛流行,截止1994年全市累计发病3680例,年最高发病544例,分布于53个乡镇,城市为散发。畜间布病流行范围、强度与人间基本一致,据调查羊只最高年平均感染率为32.95%,历年来共分离到布氏菌59株,经鉴定均为羊种布氏菌,说明我市属羊种布病疫区。在查清疫区性质和疫情的基础上,采取以畜间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经过多年积极防治,1984年全市已无新发病人;畜间感染率下降为0.30%,全市疫情基本得到控制。1990年后,局部地区又出现疫情回升,为控制布病回升及摸清疫情,指导防治工作,1990~1995年进行了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全市均为布鲁杆菌病(布病)历史疫区,20世纪90年代后疫情开始回升,进入21世纪以来,疫情更加迅猛,牲畜的饲养、交易等环节失控,均成为了疫情蔓延的客观条件。为了了解"十一·五"期间布病疫情现状,开展了疫情动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