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014年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的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56岁。排尿刺激症状1例,排尿障碍2例,血尿2例,无症状1例。术前均行CT、B超检查及膀胱镜检查,肿瘤直径为1.2~5.6cm,平均3.2cm。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术后基底部取活检。结果:术后患者均无血尿,排尿障碍及排尿刺激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4.2年,膀胱镜、B超或CT检查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膀胱平滑肌瘤常表现为排尿障碍、排尿刺激症状、血尿或腹痛等症状,也可无明显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B超、CT和膀胱镜检查,初诊时误诊率较高;外科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可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8年5月收治的15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男4例,女11例,年龄28~65岁,平均35岁。临床表现为排尿梗阻6例,排尿刺激症状5例,肉眼血尿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1例。病程1个月~3年,平均11.5个月。15例B超检查发现膀胱内占位病变,CT检查发现肿物均有不同程度强化,IVU检查12例发现膀胱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11例提示黏膜下占位。15例术前病理活检2例报告为平滑肌瘤。15例分别采用肿瘤剜除、膀胱部分切除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13例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报告为平滑肌瘤。结果15例患者术后排尿通畅,排尿刺激症状明显缓解,血尿消失。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影像学结合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肿瘤剜除术治疗黏膜下型膀胱平滑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黏膜下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4例。年龄32 ~ 78岁,平均59岁。表现为排尿梗阻3例,排尿刺激症状1例,肉眼血尿1例及无临床症状、体检发现1例。病程1周~4年,平均23个月。B超检查均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肿瘤平均最大直径3.0(2.0 ~3.5)cm。CT检查示肿瘤形态完整,增强后较均匀轻度强化。4例IVU检查发现膀胱充盈缺损。6例膀胱镜检查均提示膀胱黏膜下占位,黏膜表面光滑。6例均行膀胱镜下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2例位于侧壁、体积较小肿瘤以激光剜除,4例体积较大肿瘤以电切镜剜除)。肿瘤基底部活检后,电灼肿瘤基底及创缘。 结果 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均排尿通畅,排尿刺激症状明显缓解,血尿消失。术后中位随访时间58(4~15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病理检查是确诊黏膜下型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经尿道肿瘤剜除术治疗黏膜下型膀胱平滑肌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结合21例膀胱平滑肌瘸患者文献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17例,年龄20-65岁,平均40岁,21例B起检查发现膀脆占位病变,CT检查发现肿物有不同程度强化.21例分别采取肿次捌除术、经尿道肿物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均田报为膀胱平滑肌瘤.结果,21例患者排尿刺激症状缓解、血尿消失.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5年,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影像学结合膀胱镜是诊断膀胱平滑肌瘤的主要手段,外科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的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尿频、尿急2个月余,间断无痛肉眼血尿10天。CT扫描示膀胱后壁有一2.6cm×3.1cm均质肿块突向膀胱内,界限清楚。行开放手术剜除肿瘤。结果:病理诊断为膀胱平滑肌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排尿刺激症状消失。结论:膀胱平滑肌瘤与子宫肌瘤均为良性肿瘤,女性多发。二者均可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和下腹疼痛,不易鉴别。超声是较为敏感的诊断工具,而CT和MRI更有助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两病治疗均首选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提高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7例膀胱嗜铬细胞瘤患者中高血压5例,其中4例在排尿时发作;间歇性肉眼血尿3例。5例B超检查发现膀胱肿瘤,6例膀胱镜检查见黏膜下肿瘤;2例尿VMA升高。术前确诊2例,口服α受体阻滞剂2周。7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开放手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术中血压波动2例。结果 6例经术后常规病理、1例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随访1-10年,1例术后2年转移,诊断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其他6例血压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 血尿、高血压和排尿时典型发作三联征为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主要症状,可应用B超、CT、MRI、131I—MIBG作定位诊断,尿VMA和尿儿茶酚胺作定性诊断。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肉眼血尿膀胱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效果,方法:总结分析了19例无肉眼血尿膀胱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本组19例无肉眼血尿膀胱恶性肿瘤中,8例是B超在诊断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该组患者均为移行细胞癌,肿瘤体积小,单发,细胞分化好,治疗效果满意,另外在11例伴有膀胱刺激症状的膀胱恶性肿瘤中,4例为非移行细胞癌,7例为移行细胞癌,该组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大,多发,细胞分化差,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结论:B超检查对发现不典型膀胱肿瘤起有重要的作用,伴有膀胱刺激素症状的恶性肿瘤由于预后不良在治疗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膀胱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瘤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和预后情况。方法:对11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分别采用肿瘤剜除、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10年,10例生存良好,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1例术后3年出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膀胱平滑肌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B超是首选筛查手段,确诊需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外科开放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副神经节瘤电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经治的2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6岁和51岁,无高血压病史,1例因血尿发现,1例查体发现。经B超、CT诊断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结果:手术过程其中1例术中有血压升高,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示膀胱副神经节瘤。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膀胱副神经节瘤罕见且容易被忽略,可伴有高血压、血尿等症状或无症状,B超、CT及膀胱镜是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膀胱良性肿瘤中平滑肌瘤的诊疗进行回顾性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例膀胱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4例,年龄25~57岁,平均38岁。临床表现为腰痛1例,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时发现7例。病程3d~4个月,平均病程27d。8例患者术前B超检查均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其中2例患者可于肿瘤内探及血流信号,CT检查发现7例患者肿瘤有不同程度强化,1例患者未见明显强化,1例行IVU检查提示膀胱壁充盈缺损,CTU检查6例患者发现膀胱壁充盈缺损,8例患者行膀胱镜检查均发现膀胱壁占位。对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结果:1例患者术后腰痛消失,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2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转移。结论:膀胱平滑肌瘤在膀胱肿瘤中较为罕见,其预后良好,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和膀胱镜检查,在影像学表现上与膀胱尿路上皮癌鉴别困难,膀胱镜及病理可予以鉴别。确诊需依据病理,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Xu AX  Wang XX  Hong BF  Ye LY  Zh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530-533
目的 总结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953~2002年收治的28例膀胱非上皮性肿瘤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盆腔肿块、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主要辅助检查为B超、CT、膀胱镜检查及镜下活检。本组28例中,经术后病理检查,恶性肿瘤17例(占61.7%),有7种病理类型,分别为膀胱横纹肌肉瘤、膀胱小细胞癌、膀胱平滑肌肉瘤、膀胱恶性淋巴瘤、膀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膀胱脂肪肉瘤、膀胱黑色素瘤;良性11例(占39.3%),有4种病理类型,分别为膀胱海绵状血管瘤、膀胱壁纤维瘤、膀胱平滑肌瘤、膀胱嗜铬细胞瘤。11例良性肿瘤均完整切除或电灼、电切。17例恶性肿瘤中,膀胱部分切除术7例、膀胱全切除术9例、无法切除1例,有7例恶性肿瘤因复发多次行手术切除。17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获随访,3年存活率47.0%(8/17)。结论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临床少见,病理类型复杂,恶性居多且预后较差,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术前诊断率低,膀胱镜下深部活检可提高诊断率。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良性肿瘤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广泛切除,结合其病理特点辅助放化疗可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并发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945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2例(发生率为1.13%),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6.4 %(22/39).22例中肾乳头状腺癌、肾乳头状细胞癌、肾血管肉瘤各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6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7例,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膀胱恶性肿瘤4例(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3例、膀胱交界恶性肿瘤1例).22例中,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者17例,2例反复出现镜下血尿,只有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的发病年龄为(54.3±12.3)岁,诊断肿瘤的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53个月.10例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12例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肾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手术,15例肾孟、输尿管肿瘤患者接受患侧肾、输尿管切除并膀胱袖状切除,4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 随访2~97个月,死亡9例,死亡时间为肿瘤手术后6~97个月,死亡原因为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脑转移2例,肝转移2例,全身广泛转移3例.随访截止时存活13例,存活时间最长者为单纯膀胱肿瘤患者,存活92个月,存活超过4年者4例,存活超过1年者5例.结论 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肾移植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 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继发膀胱颈及前列腺窝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5年5月~2012年7月共收治7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或等离子切除术后长期膀胱刺激征和血尿的患者,经超声和CT检查诊断为膀胱颈及前列腺窝结石,采用经尿道手术对结石进行处理。结果:内镜下见7例患者的前列腺窝和膀胱颈部均有片状或斑点状黄色结石,一次手术取净结石。术后患者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显减轻。4例患者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为草酸钙结石。随访16~24周,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T检查膀胱颈及前列腺窝无结石复发。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如果患者出现长期膀胱刺激征和血尿,要考虑到膀胱颈及前列腺窝结石的可能性;超声或CT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经尿道手术可彻底去除结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17-34岁。临床表现包括腰痛1例,肉眼血尿1例,腰痛并镜下血尿1例。多普勒超声和CT扫描显示肾脏肿块,2例体积较大,其中1例伴有肾静脉血栓形成。2例男性患者行肾切除,1例女性患者行肿块切除。结果:3例患者术后血尿,腰痛均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或并发症,复查CT和尿液检查未见异常。结论:肾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病变,其症状主要为腰痛、血尿。肾海绵状血管瘤少有术前诊断,多为术后病检证实,CT、B超、MRI和肾血管造影均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完全与恶性肿瘤区分。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膀胱中肾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治方法。 方法 总结 3例病人资料 ,结合文献复习讨论。 结果  3例均有无痛性肉眼血尿症状 ,膀胱镜检发现新生物。病理学检查可见肿瘤由乳头状和腺样结构组成 ,有的细胞似靴钉样 ,以透明细胞为主。细胞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相多见。 1例行全膀胱切除、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 ,1年后阴道壁出现肿瘤转移。 1例行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后 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1例病人拒绝手术。 结论 膀胱中肾腺癌临床罕见 ,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 ,此病预后较差 ,应作全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3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年来39例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中,38例行肿瘤切除或剜除术,1例仅行活组织检查;30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其中节细胞神经瘤7例,平滑肌瘤1例,皮质腺瘤10例,髓脂瘤3例,神经鞘瘤1例.肾上腺囊肿8例。随访6个月~7年,临床症状消失,无肿瘤复发。9例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其中脂肪肉瘤1例,皮质腺癌4例,转移癌4例,术后2年内,8例死亡,1例无癌生存14个月。结论: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临床少见,早期诊断困难,CT是首选检查方法,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是良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但对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CCB)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SCC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1例,年龄45~78岁,平均63岁。以无痛肉眼血尿症状入院7例,膀胱刺激征入院1例,体检发现膀胱占位入院2例。其中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提示5例阳性,2例可疑,3例阴性。B超和CT检查均提示膀胱内占位性病变,CT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增大3例。膀胱镜检查提示:1例膀胱右侧壁与三角区交界处呈苔藓样变(直径约7~10cm),1例膀胱壁右侧顶底交界处及右颈部可见直径约2cm乳头样肿物,余8例可见肿瘤基底较宽,分布与B超结果一致。肿瘤最大径3.0~6.0cm,平均4.5cm。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4例;行单纯化疗1例。总计9例患者接受1~6个周期全身化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SCCB。参照第七版美国肿瘤研究联合委员会(AJCC)膀胱癌分期标准,10例患者临床分期为: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期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7个月不等。仅1例患者术后存活47个月至今,另外9例患者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1.7个月。结论:SCCB是一种分化程度低、恶性度高、易早期转移、预后较差的少见肿瘤。该病最佳治疗方式及预后判断的指标尚不明确,简单的肿瘤二期分期系统更适于该病的治疗,但需多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进一步证实。分子靶向治疗是未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1.92∶1。平均年龄(52.1±13.9)岁,中位年龄55岁。有吸烟史8例,饮酒史3例。合并高血压病5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例,脑梗死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