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内营养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由于应激反应,机体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痊愈。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高能量消耗,顾主张以肠内营养(EN)为主,但易发生并发症。我科2007—06~2008~06对60例病人进行鼻饲支持治疗,对鼻饲病人的并发症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鼻饲肠内营养对维持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GCS评分4-8分的颅脑损伤病人72例试验组,于早期(伤后48h)持续滴注鼻饲肠内营养,静脉营养补充不足;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伤后6d鼻饲流质。结果 GCS评分5分以上病人能较好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试验组胃肠道功能障碍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损伤早期可安全的实施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配合静脉营养。有利于为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底物,对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PN)与肠外营养(EN)支持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7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监测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氮平衡等营养指标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营养费用。结果早期EN和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但PN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费用均明显高于EN组。结论PN与EN均能获得满意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疗效。而EN效果优于PN,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符合生理等优点,可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58例入选重型颅脑损伤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应用瑞代肠内营养乳剂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31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综合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27例病人中,除1例因发生严重并发症而暂时中断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地接受了瑞代早期肠内营养,且其营养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可以提供患者所需要的营养素,且能增强免疫,减少感染;绝大多数病人能较顺利接受瑞代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可明显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6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成分,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早、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将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EN)和早期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观察两组营养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入院后第14 d,EEN组的各项营养相关指标均优于TPN组(P<0.05);TPN组感染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EEN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可提高胃肠道耐受性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林浩 《海南医学》2008,19(12):41-4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对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伤后即实施肠外营养(PN)及肠内营养(EN),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的营养支持。观察血糖,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7d、14d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未出现明显异常,肠内营养期间无严重腹泻,腹胀等并发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合理营养支持对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胃肠内营养 (En teralNutrition ,EN)的优越性日趋显著 ,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 ,能量消耗剧增 ,尤其是蛋白质高分解代谢 ,使病人处于负氮平衡 ,增加了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高消耗 ,所以主张EN为主要营养方式。临床上最常用的是鼻胃管插管 ,适用于混合奶、汤糊的EN支持。因EN引起的各种潜在性并发症也不可忽视 ,本文分析我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 45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饲情况 ,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45例 ,男 3 6…  相似文献   

10.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早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支持时间及最佳途径.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64例,急诊手术后48h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PN组均显著高于EN组.结论:早期EN与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E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应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ICU内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组(28例)和PN组(28例),EN PN组伤后即实施PN,入院后早期(24h)开始应用EN,并逐渐加量,不足部分以PN补充,PN组伤后即实施PN,期间监测两组病人的上臂肌围、血糖、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 PN组在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方面优于PN组(P<0.05),EN PN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PN组(P<0.01),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EN PN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7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生化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生化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自主进食,可引起新陈代谢亢进,高血糖症,免疫功能改变等全身性的代谢反应[1,2]及营养不良,影响治疗和预后。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颅脑损伤患者较好营养途径,已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在颅脑损伤早期加强营养支持可部分纠正病人的代谢紊乱,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进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病死率[3]。然而,EN易发生,腹泻并发症。我院2003年~2005年对10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给予胃肠内营养治疗,其中并发腹泻56例,发生率为56%。现将腹泻原因及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实施肠内营养的合理方案。方法将35例胃癌术后随机分为全肠内营养组(TEN)16例,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组19例,分别于术后24h后予营养支持,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有无腹胀、腹泻、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临床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EN组较EN+PN组略短(P>0.005),胃肠道相关并发症TEN高龄患者(年龄>60岁)较EN+PN高龄患者多(P<0.05),但TEN组非高龄患者与EN+PN组非高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后EN应联合应用PN,逐渐过渡TEN,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病人入院后除进行常规治疗外,未手术病人于伤后第3天,手术病人于术后第3天开始颅内营养支持,用鱼汤、鸡汤、牛奶的作为鼻饲营养液。结果:本组21例病人中,19例患者能在伤后5~7 d内达到1 500~2 000 ml/d的鼻饲量;5例在鼻饲早期曾发现胃液呈咖啡色,隐血试验呈阳性,其中4例按常规开始肠内营养支持,耐受良好;仅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而行持续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维护和利用肠道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同时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王媛 《包头医学》2009,33(3):164-16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应用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实施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0例病人中仅1例因严重消化道出血而停止鼻饲,其余39例病人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糖在伤后2周都维持在正常水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鼻饲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加强护理,可促进组织修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外营养结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影响及合理性.方法 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支持组(EN+ PN组)和全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各30例.EN +PN组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8天后转为全肠内营养支持.PN组在整个治疗期行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治疗后第2、8、14天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IgM,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费用.结果 从第8天起EN+ PN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IgA、IgG平均高于P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 PN组在降低并发症和降低住院费用明显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结合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费用,符合患者的病理、生理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病人入院后除进行常规治疗外,未手术病人于伤后第3天,手术病人于术后第3天开始颅内营养支持,用鱼汤、鸡汤、牛奶的作为鼻饲营养液。结果:本组21例病人中,19例患者能在伤后5~7d内达到1500~2000ml/d的鼻饲量;5例在鼻饲早期曾发现胃液呈咖啡色,隐血试验呈阳性,其中4例按常规开始肠内营养支持,耐受良好;仅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而行持续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地维护和利用肠道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同时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选择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家属提供鼻饲液)和治疗组(营养师配制鼻饲液),治疗组采用匀浆膳汤内服支持,鼻饲前检查胃管,抬高床头,鼻饲中注意营养液的量、温度、速度、次数,鼻饲后1小时不翻身、叩背,观察患者的生化指标和并发症,对长期应用匀浆膳患者的血浆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血清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LYM)进行测定。结果与入院时比较,鼻饲20天后治疗组体重减轻不明显,TP、Hb、Alb、K+、Na+、Glu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体重减轻明显,TP、Hb、Alb、K+、Na+、Glu均有显著改变(p<0.05)。两组患者恢复期(肠内营养两月)的TP、Hb、Alb、LMY、Glu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匀浆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效果理想、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腹腔镜空肠造口术在维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无法经口进食而需要肠内营养支持者,行腹腔镜空肠造口术。结果28例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情况明显改善,72例中度营养不良和20例轻度营养不良患者恢复正常。置管2 ̄6周,患者均能耐受,完成肠内营养,顺利拔管,无1例出现严重置管性并发症。结论对于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该方法是一种微创、置管确切、导管留置时间长、营养液输注简便、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