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7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采用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和主动功能锻练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肩周炎79例,现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松解前治疗:肩周阻滞用药有地塞米松10mg,VitB_(12)0.5mg,VitB_1100mg,当归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5ml,0.5%布吡卡因5ml混  相似文献   

2.
袁利 《农垦医学》1999,21(5):333-334
我院自1992年6月以来,共治疗肩周炎92例。按病情分为重、中、轻三级,分别为23例、59例、10例。采用肌间沟富丛神经阻滞、肩呷上神经阻滞加痛点封闭及单纯痛点封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1、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手法松解,主要用于重度病例,于第6颈椎横突处找到前、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针头向对侧腋窝方向制入,突破推前筋膜,出现上肢异感,回吸无血、无气体后注药。阻滞成功后行手法松解。2、肩胛上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主要用于中度病例。患者取坐位经肩胛冈中点作正中线的平行线,在此线与肩胛冈相交形成的外…  相似文献   

3.
肩周炎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疼痛门诊自1992年7月~1993年4月诊治肩周炎77例,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肩胛上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配以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肌间沟臂丛阻滞加手法松解:主要用于重度。于C_6横突处找到前中斜肌间沟,针头向内垂直刺入,突破椎前筋膜,出现上肢异感回抽无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0年开展疼痛专科以来,对重症肩周炎实施三步一体疗法即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术,粘连松解术,肩关节腔周围注射活血化瘀药物及体疗,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285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第一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取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5ml,于前中斜角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痛点阻滞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配合手法运动治疗伴有不同程度肩关节活动受限的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收集各种类型的肩周炎患者82例,采用曲安奈德20~30mg+0.5%布比卡因等组成10mL混合液,作痛点阻滞,7d注射一次,最多注射3次;臂丛神经阻滞术:痛点阻滞结束、患者无明显不适后行患侧臂丛神经阻滞术,用2%利多卡因5~10mL+当归2mL+NS至15mL注射,1次,d,连续5次;手法治疗:按肩关节受限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松解运动术。结果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和疼痛程度均明显改善。结论该法对各种类型肩周炎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疗程相对较短等优点,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刘东辉  赵宏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2):420-420,425
目的:观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手法松解结合痛点封闭联合治疗重症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37例重症肩周炎患者,经肌间沟入路以0.25%盐酸罗哌卡因20ml作臂丛神经阻滞,按肩关节各功能方向行手法松解。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消退后,选3~5个较为明显的压痛点,每点注入复合止痛液(1%盐酸罗哌卡因5ml+维生素B12500mg+泼尼松龙25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3~5ml。疼痛解除后即行功能锻炼。经一次手法松解后不能完全解除患肩粘连、部分方向的运动不能达到功能位的患者,可间隔一周重复上述治疗1—2次。双肩受累的患者,可先将一侧治愈后再对另一侧进行治疗。结果:37例患者(41例患肩)经治疗后,患肩关节各方向运动幅度均明显增加,患肩功能恢复,疼痛解除,未出现任何副损伤及并发症。随访6—18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患肩手法松解结合“复合止痛液”痛点封闭综合治疗重症肩周炎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肩周炎常规采用理疗、药物等方法治疗,效果不佳。方法 笔者采用肌间沟臂丛麻醉方法治疗,选择我院1988年6月至1999年5月期间肩周炎病人共12/例,肌间沟注入1.0%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5mg或醋酸强的松龙25mg 维生素B220.5mg混合液作臂丛神经阻滞。结果 优良率达98.19%,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笔者认为肌间沟臂丛阻滞,辅以手法粘连松解术,功能锻炼,为治疗肩周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麻醉安全有效的阻滞方法.方法 518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2组,Ⅰ组为单点阻滞组:肘以上手术采用肌间沟阻滞法,肘以下手术采用腋路阻滞法,1次完全注入局麻药40 mL; Ⅱ组为两点阻滞组:肘以上手术采用采用肌间沟加颈丛神经阻滞(C4),以肌间沟臂丛阻滞为主,肌间沟注射局麻药25mL,颈丛神经阻滞15 mL,肘以下手术采用肌间沟加腋路臂丛阻滞,以腋路臂丛阻滞为主,腋路注射局麻药混合液25 mL,肌间沟注射15mL,观察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Ⅰ组神经阻滞成功率86.48%,明显低于Ⅱ组(96.91%),有3例改全麻插管完成手术;Ⅰ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Ⅱ组;Ⅱ组术中血压、心率变化较Ⅰ组平稳(P<0.05).结论 上肢手术采用肌间沟加腋路或肌间沟加颈丛两点阻滞法,能保证麻醉效果,成功率高,并且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神经阻滞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10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两种阻滞方法分别配合中医推拿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肌间沟臂丛加痛点阻滞配合推拿为Ⅰ组52例;肩胛上神经加痛点阻滞配合推拿为Ⅱ组48例。两组药物配方、推拿手法均相同。结果两种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但Ⅰ组治疗次数和推拿松解次数明显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两种阻滞方法配合推拿是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2)臂丛阻滞下推拿治疗肩周炎功能障碍更具有优点且治疗次数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术配合注射臭氧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我科总结32例患粘连性肩周炎患者,在颈部肌间沟神经阻滞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局部及关节腔注射医用臭氧(35μg/ml)15-20ml.结果大多数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满意,病情明显改善,治愈30例,好转2例,未愈0例,有效率达100%.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联合注射臭氧治疗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病人痛苦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阻滞治疗肩周及上臂疼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肩周及上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在7分以上,无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的门诊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臂丛神经加痛点阻滞治疗,0.5%的利多卡因10mL加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50mg、维生素B12 500μg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痛点注射镇痛药物2—3mL,每周治疗1次,治疗4—6次。对照组常规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加红外线理疗,2组功能锻炼相同,均采取爬墙法和划圈法。结果2组治疗前VAS评分,治疗组(7.21±0.37)分,对照组(7.23±0.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治疗组(1.26±0.60)分,较对照组(4.08±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半年期治愈率治疗组为55%,对照组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加痛点注射治疗肩周及上臂疼痛效果好,治愈率高,可明显缩短病程,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加局部注射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手法松解粘连后被动上举自如,关节各向运动润滑为松解成功的标志;局部注射采用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2、庆大霉素复合液;术后加强功能锻炼。结果:483例共行局部注射1494次,平均注射3.1次,有效率100%,优良率98.7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松解术是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的关键措施,关节囊及痛点注射是粘连松解术后局部治疗的基础,加强功能锻炼,也是防止术后再度粘连的有效措施,应用该法治疗粘连性肩周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的3种臂丛神经阻滞(肱管神经阻滞、肌间沟神经阻滞、腋路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肱管组(G组)、肌间沟组(J组)和腋路组(Y组),每组40例,局麻药均为1%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PNS定位后,J组一次性将30ml混合液注射于肌间沟内;Y组刺激到尺神经、桡神经或正中神经的任意一支即向腋鞘内注入28ml局麻药,然后针退至腋部皮下给药2ml以阻滞臂内侧皮神经;G组依次阻滞正中神经(7m1)、尺神经(7m1)、桡神经(7m1)、肌皮神经(7m1)、臂内侧皮神经(2m1)。比较3组患者在臂丛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G组的阻滞成功率(95%)明显高于J组(80%)和Y组(75%)(均P〈0.05),J组有1例发生喉返神经阻滞、1例发生星状神经节阻滞,Y组有1例发生局部血肿,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肱管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其效果优于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滞和腋路神经阻滞,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应用的效果.方法:择期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下上肢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Ⅰ组)和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组(Ⅱ组).分别于术前30分钟肌注苯巴比妥钠2.0mg/kg,0.17%左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0ml肌间沟注入.记录注药后15分钟(T0)30分钟(T1)时完全感觉阻滞的比较.结果:T0 、T1时Ⅱ组注药后上肢感觉的阻滞程度优于Ⅰ组.结论:神经刺激仪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术中的阻滞程度优于臂丛(肌间沟)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5.
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阻滞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们借鉴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注射阻滞法 ,较之传统的肌间沟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ASAⅠ~Ⅱ级择期行各类上肢手术病人 6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3 0例 ,A组为传统肌间沟阻滞法 ,B组为肌间沟扇形阻滞法。2 麻醉方法 局麻药用 0 .75%布比卡因 1 0ml加 2 %利多卡因 1 0ml加 0 .9%氯化钠 5ml(其中布比卡因浓度为 0 .3 % ,利多卡因浓度为0 .8% )。两组进针均为肌间沟与环状软骨水平线之交点 ,刺向C6 横突。A组找到异感后一次性注药 ,若反复找不到异感 ,则针尖抵到C6 横突后 ,稍退针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刀、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146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两组,在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下,分别在肩关节痛点上施行针刀或电针,继之患肢行功能锻炼。针刀组4天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电针组每天1次,8天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有效率均达100%,其中针刀组痊愈率高达91.8%,电针组痊愈率为63.1%,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下,针刀疗法与电针疗法治疗肩周炎均有效,针刀疗法治愈率高于电针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次穿刺同时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hock,SGB)和臂丛神经阻滞(brachial Nexusns nerve block.BPNB)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肩周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SGB组用含利多卡因20mg、布比卡因7.5mg混合液5ml行高前外侧SGB。SGB+BPNB组采用含利多卡因20mg、布比卡因7.5mg 10ml于环状软骨平面斜角肌前缘和颈长肌之间推注5ml行高前外侧SGB,后将穿刺针退止皮下留穿刺针于皮内。再将注射器内剩余的5ml药液稀释至10ml,连接穿刺针滑至肌间沟行感觉-运动分离阻滞。观察阻滞后30分钟、3天、6天的疗效。结果:SGB+BPNB组的镇痛效果为(P〈0.01)、(P〈005)和肩关节增加的活动范围累计度数(P〈0.01)均明显大于SGB组。结论:一次穿刺行星状神经节兼臂丛感觉-运动分离阻滞治疗肩周炎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冻结肩系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的病症。我院对此采用臂丛神经阻滞与三氧痛点注射。在颈部前、中斜角肌之间为斜角肌间沟。沿此沟向下可触及搏动的锁骨下动脉,在搏动点上方1ml处的肌间沟表面,相当第6颈椎横突水平作为穿刺点。穿刺针向后并略向下进针,穿过筋膜有突破感,再进针少许,患者有异感现象出现,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即可注射配制好的全部神经阻滞液,内含2%盐酸利多卡因5ml,伊痛舒注射液(安徽凤阳科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ml,  相似文献   

19.
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附5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51例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神经节段分布采用0.5%利多卡因20ml VitB121000μg(前3次加用地塞米松5mg)行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治疗,用VAS评分法评估对带状疱疹性疼痛的治疗效果。结果50例每次注射后疼痛均于5min内缓解,VAS在3分以下痛苦表情消失,阻滞区皮肤痛、温、触觉存在,46例经注射1—16次后痊愈。痊愈46例,好转3例,无效2例,有效率96.08%。肋问神经阻滞发生气胸1例,发生率1.96%。结论神经阻滞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局部痛点注射能提高带状疱疹性疼痛的治愈率;早期注射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青壮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Ⅰ组(肌间沟组)、Ⅱ组(腋路组)、Ⅲ组(肌间沟腋路联合组),每组60例.Ⅰ组、Ⅱ组穿刺成功后,分别一次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0.3%左旋布比卡因20~25ml;Ⅲ组先行肌间沟组法操作,注入局麻药液15~20ml,再行腋路组法操作,注药5~10ml.结果 麻醉阻滞完善率:Ⅲ组(95.00%)显著高于Ⅰ组(83.33%)(P<0.05);非常显著高于Ⅱ组(80.00%)(P<0.01).麻醉并发症:Ⅰ组多于Ⅱ组和Ⅲ组.结论 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其麻醉阻滞完善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