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2月~2007年11月,我科经后路AF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5~43岁。高处跌伤5例,重物砸伤3例。损伤节段:T111例,T123例,L13例,L3~41例。骨折分类:爆裂骨折6例,骨折脱位1例,Chance骨折1例。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8h~8d。  相似文献   

2.
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迟发感染是脊柱内固定术后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脊柱椎弓根螺钉系统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渐增多。2000年6月~2002年12月,我院实施37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其中26例术后并发迟发感染。现将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 5 6例 ,其中Steffee 8例 ,RF 11例 ,AF 2 1例 ,Tenor 12例 ,USS 4例 ,分别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 ,比较其神经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4 2例获得随访 ,时间 5~ 2 4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 :除 5例A级无恢复外 ,其他级别有 1~ 4级的恢复。 5例骨折复位不满意或内固定失败 ,其余骨折均顺利愈合 ,椎体高度无再丢失。结论 椎弓根螺钉可行短节段脊柱内固定 ,重建脊柱稳定性 ,脊柱融合率高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03-2010-12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收集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腰背疼痛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8个月至48个月随访,平均32个月。本组病例手术时间48±22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5 ml,切口长度68±5.4 mm,住院天数9±2.1 d。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无一例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椎弓根钉哈灵顿棒套棒内固定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椎弓根钉与哈灵顿棒加套棒内固定装置,临床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25例,疗效满意。后凸畸形角由术前平均26.88°减少到术后3.72°,移位百分率由术前34.82%纠正到1.0%,被压缩椎体的高度由术前50.92%恢复到92.88%。不全瘫患者术后均有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完全瘫患者术后恢复较差。该装置具有骨折复位率高,稳定作用强,可防止脱钩或骨界面骨折以及缩短固定节段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中36例行传统跨伤椎的4钉固定(A组),22例行经伤椎椎弓根5钉固定(B组)。结果 58例均获随访,时间7~32(13.5±5.4)个月。依据患者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椎管正中矢状径两组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正中矢状径、神经功能评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较传统跨伤椎固定能更好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7例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Cobb角变化。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15.7±4.3)个月。无伤口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发生。骨折均获骨性愈合。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后3 d均优于术前(P<0.001)。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末次随访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节段和短节段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X线测量椎弓根螺钉横断面倾角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术中利用C形臂X线机测量椎弓根螺钉横断面倾角(S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43例,术中利用C形臂X线机正位像测量椎体旋转度(VRD)、椎弓根螺钉空间旋转度(SSR),并计算STA(STA=SSR-VRD);术后利用CT横断面图像测量椎弓根螺钉实际STA。选取同一术者手术的20例患者的20枚椎弓根螺钉(每例1枚),分别在初始位(目标显像在图像中央)、球管高移位、球管低移位、球管左移位、球管右移位、球管头移位、球管尾移位、球管头倾斜照位及球管尾倾斜位照位9个不同透视机投照位置下测量VRD、SSR并计算STA,分析测量者测量结果的内部差异性。另选取20例患者的20枚椎弓根螺钉,由3名不同医生依上述方法测量VRD、SSR并计算STA,分析测量者间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椎弓根螺钉CT测量STA范围为-4.5°~27.3°(内倾为正角度),术中X线机测量值与术后CT测量值差距为-2.7°~3.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者测量结果的内部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球管左移或右移时VRD、SSR及STA测量值与初始位置测量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同位置测量值与初始位置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者间差异性分析显示,3名医生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利用C形臂X线机能较准确地评估STA。当术者遇到置钉困难时,可利用该方法测量STA并指导置钉,提高术者置钉信心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AF椎弓根钉内固定的失误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5年 9月开展AF系统脊柱内固定手术 ,共计 42例 ,其中 38例获得随访。现将临床资料做一回顾 ,分析其中出现内固定失误的原因及探讨防治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9例 ,女 9例。年龄 17~ 6 8岁 ,平均 37岁。损伤节段 :T113例 ,T12 8例。L114例 ,L2 9例 ,L3 3例 ,L41例。致伤原因 :坠落伤 2 9例 ,车祸伤 6例 ,压砸伤 3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 :压缩型 5例 ,爆裂型 2 8例 ,骨折脱位型 4例 ,安全带型 1例。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分级 :A级3例 ,B级 7例 ,C级 12例 ,D级 8例 ,E级 8例。受伤后至接受手…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1996年1月起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47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7例,男35例,女12例;年龄20~62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1例,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直接砸伤11例.损伤节段:T1211例,L123例,L29例,L3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爆裂型骨折37例,单纯压缩骨折7例,骨折脱位3例.  相似文献   

11.
1992~2004年,我科应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39例,取得良好疗效。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18~59岁。损伤部位:T112例,T128例,L1113例,L210例,L35例,L41例。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1例,C级19例,D级14例,E级3例。伤后5~12  相似文献   

12.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3年7月~2007年11月,我科采用AF系统内固定后路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6例,疗效满意。2003年7月~2007年11月,我科采用AF系统内固定后路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36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伸展体位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伸展体位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采取肢体伸展体位使伤椎间接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2 7例。结果 随访 3~ 2 3个月 ,伤椎前、后高度由术前的平均 4 7 3%、6 3 5 %恢复到术后正常高度的 90 2 %、94 5 % ;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2 1 6°恢复到术后平均 2 8°。结论 伸展体位加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折(MS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MSF患者在伤后2~11 d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测量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与后凸角,对神经功能进行Franke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36(25±4)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术前为30%~70%(48.3±7.8)%,末次随访时为80%~100%(9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凸角术前为20~35(28.3±5.8),°末次随访时为5~15(7.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固定无松动、断裂。Frankel分级:A级3例无恢复;B级4例恢复至C级3例、D级1例;C级4例均恢复至D级;D级9例5例恢复至E级,4例无恢复。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MSF能有效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前路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前路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32例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32例随访6~20个月。平均植骨愈合时间3.5个月。神经功能根据脊髓损伤ASIA神经功能分类标准分级为:术前A级4例、B级5例、C级12例、D级8例、E级3例;术后:A级3例、B级3例、C级2例、D级3例、E级21例,总有效率为81.25%。结论前路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具有良好的减压、固定效果,手术操作简单,植入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严重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患者骨折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为49.2%±15.7%,术后3 d及3个月分别为99.2%±4.5%、91.1%±5.8%,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术前为32.3°±9.6°,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分别为3.5°±3.4°、3.9°±3.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除5例A级患者无恢复外,其余较术前均有1级或1级以上的恢复.结论 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00年8月~2005年6月,笔者使用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9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