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各期的影响。方法将36例HFRS患者分为黄芪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治疗组(19例)及对照组(17例)。分别于发热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或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越低血压休克期(94.74%)、越少尿期率(94.74%),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4.71%和58.82%,P均<0.05);治疗组多尿期、尿素氮、蛋白尿持续时间〔分别为(4.14±3.11)日,(6.17±3.45)日和(5.14±3.45)日〕与对照组〔分别为(7.15±2.81)日,(10.13±4.19)日和(9.56±4.43)日〕比较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黄芪注射液合参麦注射液可加强HFRS患者的抗病能力,减少休克期、少尿期发生率,缩短其它各期发病时间,最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血液净化对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价值,并评价中毒严重程度评分(thepoisoningseverityscore,PSS)与毒鼠强中毒患者的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血液净化方法治疗13例毒鼠强中毒患者,与常规治疗的11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并对所有患者作入院时即刻PSS评分及随访PSS评分。结果: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心肌酶、APACHEⅢ评分及脑电图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明显低于常规组治疗后(P<0.05)。入院时PSS评分≥2分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PSS评分<2分者(P<0.01)。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毒鼠强比常规方法更有效。PSS评分能较准确地判断毒鼠强中毒患者的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用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对象纳入正常组。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干预,治疗组同时辅以rTMS及氟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氟西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情况,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探究性眼动分析(EEM)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改变。 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9.47±3.47)分]及对照组HAMD评分[(12.80±3.4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以治疗组HAMD评分的下降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时治疗组及对照组N2波潜伏期[分别为(278.8±16.0)ms和(279.0±16.4)ms]、P3波潜伏期[分别为(377.1±17.5)ms和(378.0±16.8)ms]均较正常组延长,治疗组及对照组P3波幅[分别为(3.60±1.76)μV和(3.68±1.59)μV]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EEM检查结果亦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凝视点[分别为(16.98±5.32)个和(17.46±5.32)个]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分别为(4.29±1.55)分和(4.41±1.56)分]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经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N2波潜伏期[分别为(244.5±15.9)ms和(261.7±13.3)ms]、P3波潜伏期[分别为(343.5±17.1)ms和(361.0±14.9)ms]均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分别为(6.38±1.89)μV和(5.50±1.83)μV]均较治疗前增大;2组患者凝视点[分别为(23.61±3.87)个和(20.68±4.54)个]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分别为(6.61±1.70)分和(5.44±1.57)分]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联用氟西汀治疗PSD患者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70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仅接受颅脑损伤常规治疗,康复组在颅脑损伤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患病早期增加综合康复治疗,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患者损伤的程度,轻度损伤0~15分,中度损伤16~30分,重度损伤31~45分;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rt;60分为优,60~40分为良,40~20分为中,<20分为差,未清醒的患者计为0分,昏迷患者在清醒后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17.00±8.14)分和(8.23±6.47)分,对照组分别为(16.14±7.45)分和(12.31±6.52)分, 可见,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1),且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患者的MBI评分分别为(33.29±20.03)分和(62.00±21.80)分,对照组分别为(32.86±18.44)分和(44.86±18.01)分,可见,治疗后2组患者的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更加明显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和树脂血液灌流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探讨活性炭和树脂血液灌流对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价值。方法 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采用活性炭或树脂血液灌流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 1 7例 ,并与单纯常规治疗的 8例对照 ,比较患者血清和尿液中毒鼠强浓度 ,APACHEⅡ评分以及患者意识清醒时间和抽搐停止时间。结果 血液灌流治疗后患者血清和尿液毒鼠强浓度、APACHEⅡ评分、患者意识清醒时间和抽搐停止时间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活性炭灌流组和树脂灌流组比较 ,灌流前和灌流后即刻血清毒鼠强浓度分别从 2 4 8 5± 2 0 6ng/L下降到 1 6 8 9± 1 4 6ng/L ,从 2 4 9 2± 1 2 4ng/L ,下降到 1 4 5 7± 1 8 6ng L ;尿液毒鼠强浓度分别从 1 83 5±31 8ng/L下降到 1 0 5 9± 2 7 6ng/L ,从 1 90 8± 2 4 3ng/L下降到 1 0 1 0± 1 6 7ng/L ,两组浓度下降值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活性炭和树脂血液灌流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疗效显著 ,其中以后者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6.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10),即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前30分钟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各保护组(Cen5,Cen10,Cen20,各组n=10)在缺血前30分钟经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剂量分别为5、10、20ml/kg)及生理盐水(剂量分别为15、10、0ml/kg)。采用右侧颈内动脉丝线栓塞致大脑中动脉阻闭120分钟,术后观察1、3、6、12、16和24小时神经行为学变化并评分,24小时时处死动物,取大脑行TTC染色以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24小时神经功能评分,各保护组为Cen5〔(0.6±0.5)分,P<0.05〕,Cen10〔(0.8±0.9)分,P<0.05〕,Cen20〔(0.7±0.4)分,P<0.0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0)分〕;24小时梗死容积各保护组为Cen5〔(58.7±21.4)m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多巴胺代谢产物血浆高香草酸(pHVA)的影响。方法立体定向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手术疗效。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手术前后患者pHVA。结果难治性精神病患者手术治疗前,其pHVA含量〔(1.39±0.30)μmol/L〕与对照组含量〔(1.28±0.53)μmol/L〕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手术治疗后pHVA含量〔(0.61±0.13)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手术前患者组pHVA含量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18.6±4.4)分〕呈正相关(r=0.42,P<0.01)。治疗前后pHVA含量差值〔(0.79±0.33)μmol/L〕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减分值〔(10.4±5.5)分〕呈正相关(r=0.69,P<0.01)。结论立体定向手术可显著降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pHVA,基础pHVA含量及治疗前后pHVA水平的变化与临床立体定向手术疗效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推拿、中频电疗、腰椎牵引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辅以常规腰腹肌力训练,治疗组患者则辅以核心稳定性训练(CSE)。于治疗前、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1年后分别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 评定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Roland-Morris失能问卷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另详细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情况。 结果治疗12周时及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时,发现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分别为(3.13±1.11)分和(1.48±0.82)分]、Roland-Morris失能问卷评分[分别为(11.58±4.77)分和(5.42±2.31)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49±1.38)分和(2.49±1.32)分]、Roland-Morris评分[分别为(13.90±5.57)分和(8.74±4.0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上述时间点治疗组患者疼痛VAS评分、Roland-Morri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12周治疗后,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结束1年后随访时发现,2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均较治疗前持续改善(P<0.05),并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CSE训练能进一步缓解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增加无痛行走距离,从而延缓甚至避免手术治疗,并且该疗法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3个月后伴吞咽障碍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常规吞咽训练)、电刺激组(神经肌肉电刺激)和综合治疗组(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每组50例。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评定其吞咽功能(SSA)、表面肌电信号(sEMG)、吞咽障碍程度(VFSS)和生活质量(SWAL-QOL)。 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sEMG最大波幅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sEMG的最大波幅值与常规训练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组患者的SSA、VFSS和SWAL-QO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综合治疗组的SSA、VFSS和SWAL-QOL评分分别为(21.34±3.61)分、(6.98±1.62)分和(438±37)分,与常规训练组治疗后的(30.22±3.71)分、(5.34±1.63)分和(627±51)分以及电刺激组的治疗后的(28.14±3.92)分、(5.69±1.58)分和(637±56)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EMG最大波幅以及SSA、VFSS、SWAL-QOL评分进行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各项指标两两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 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有助于脑卒中3个月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二巯基丙磺酸钠及大剂量VitB6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59例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分为: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常规 二巯基丙磺酸钠 大剂量VitB6治疗;C组常规 二巯基丙磺酸 大剂量VitB6联合HP治疗。结果①C组与A组、B组相比疗效更满意,HP联合治疗后血液毒鼠强浓度、APACHEⅡ评分均有明显降低,Glasgow评分明显升高(P<0.01);C组与其他两组比较,相同时期内血液毒鼠强浓度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识转清醒及抽搐停止时间均显著提前(P<0.01)。B组、C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P<0.01),安定及苯巴比妥用量比A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常规 二巯基丙磺酸钠 大剂量VitB6联合HP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疗效优于常规和常规 二巯基丙磺酸钠 大剂量VitB6治疗,可作为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案。在无条件行HP治疗时,常规 二巯基丙磺酸钠 大剂量VitB6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可作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肠粘膜内pH及氧代谢的改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肠粘膜内pH值及氧代谢改变在急性重症胰腺炎(ASP)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用胰胆管内注射甘脱氧胆酸结合静脉输注蛙皮素方法复制大鼠ASP模型,分别对ASP及假手术组(SO组)大鼠于术后6、12、24小时取门静脉,腹主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据此计算回肠粘膜内pH值及其氧摄取率,同时取门静脉血测定门静脉血乳酸会计师。结果ASP组大鼠12及24小时肠道氧摄取率[分别为(45.88±6.05)%及(41.31±4.18)%]均较SO组[分别为(24.82±4.28)%和(23.08±3.44)%]显著增加(P均<0.001)以12小时最为显著,而ASP组制模后12及24小时肠粘膜内pH(分别为7.301±0.036及7.165±0.066)显著低于SO组(分别为7.410±0.047及7.390±0.044),P均<0.001,以24小时为最显著以24小时为最显著。门静脉血乳酸含量在12及24小时分别为(3.58±1.06)mmol/L及(7.97±1.05)mmol/L,均较SO组〔分别为(1.16±0.98)mmol/L及(1.24±0.29)mmol/L〕显著增加,门静脉血乳酸含量与粘膜内pH值呈负相关(r=0.868,P<0.001)。结论ASP时肠粘膜氧供减少,氧代谢障碍,肠粘膜内pH值降低,是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示踪减影透视(TSF)下超选择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 10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化分组表分为基线资料均衡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1例,分别采用TSF技术超选择栓塞治疗及非TSF超选择栓塞治疗,对2组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和1、2年的生存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采用TSF技术后肿瘤血管内超选择栓塞治疗成功率为100%(51/51),对照组非TSF栓塞治疗成功率仅为27.4%(14/51)(P<0.01);观察组患者的AFP水平由术前的(51.5±1.5)μg/L下降至(2.6±0.5)μg/L(P<0.01),肿瘤直径由术前的(10.1±1.5)cm缩小为(5.3±0.5)cm(P<0.01);且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0.3±1.3)μg/L、(7.3±1.5)cm,P均<0.01〕;观察组1、2年生存率(90.20%、72.55%)高于对照组(41.18%、21.56%,P均<0.01)。结论应用TSF技术可提高原发型肝癌介入治疗超选择栓塞的成功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高介入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邢开慧 《华西医学》2008,23(1):76-7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对急性药物中毒患者血中毒物的清除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7月~2006年12月住院的鼠药(主要为毒鼠强、四亚甲基二砜四胺)和部分药物中毒患者69例,其中34例按常规给予洗胃、解毒、排毒、保肝、利尿或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非HP组),35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HP。通过观察灌流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HP组35例中死亡3例,生存率91.4%,非HP组34例中死亡5例,生存率85.3%(P>0.05)。HP组病程明显缩短(P<0.05)。HP后患者意识清醒及抽摔停止时间较非HP组显著提前。通过对清除率的计算发现:不同药物的清除效果有差异,其中氮卓类清除效果好,清除率为(91.6±12.5)%。结论:HP能不同程度清除体内毒物,可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对于急性重度中毒可望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心病急性期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水平变化,探讨肺心病患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方法选择2006年1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31例肺心病急性期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31例作为对照组。2组临床基线资料匹配。所有选定的参选者均测定空腹血糖(FBG)、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FBG采用葡萄糖氧化法测定,FIN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SI采用李光伟等提出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结果实验组FIN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6.63±8.74〕vs(6.08±2.53)μIU/ml,P<0.01〕,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48±2.33)vs(4.79±0.75)mmol/L,P<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4.26±0.92)vs(-3.26±0.51),P<0.01〕。结论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为其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为肺心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凋亡、P-糖蛋白170(P-gp170)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关系,探讨其在糖皮质激素(GC)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对28例PNS患儿分别于GC(强的松)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采血,流式细胞仪(FCM)检测PBMC细胞凋亡、P-gp170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依据对GC的反应分为激素敏感组(SSNS组,16例)、激素耐药组(SRNS组,12例),另设1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1)GC治疗前PBMC在SSNS组、SRNS组及对照组均有凋亡,凋亡率分别为(6.14±1.85)%、(6.44±1.83)%和(5.56±1.53)%,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SSNS组凋亡率增高为(11.48 ±6.25)%(P<0.01),SRNS组无明显变化[(6.94±1.87)%,P>0.05].(2)GC治疗前P-gp170在SSNS、SRNS、对照组表达率分别为(4.54±3.10)%、(11.78±4.52)%和(2.30±2.07)%,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NS组高于其他2组,SSNS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gp170在SSNS、SRNS组的表达率较治疗前增高为(7.29±2.69)%、(15.36±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SRNS组高于SSNS组(P<0.01).(3)PBMC细胞凋亡与P-gp170表达未见线性相关(r=-0.174,P>0.05).结论 (1)PBMC的凋亡延迟可能参与PNS患儿GC耐药.(2)外周血P-gp170表达增高可能与PNS患儿GC耐药有关.(3)PBMC细胞凋亡率及P-gp170表达情况可作为判断PNS患儿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BP-21血液灌流装置对34例毒鼠强中毒的患儿进行床旁血液灌流治疗,并与非血液灌流的30例患儿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灌流组与非血液灌流组比较,清醒时间及抽搐完全停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1),死亡率降低(p<0.01).结论及早施实血液灌流治疗,加强护理与监护,可提高毒鼠强中毒患儿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独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序贯血液净化)对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入北京朝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的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伴心肌损伤的患者80例,接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单独血液灌流组(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的患者, n=41)和序贯血液净化组(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患者, n=39)。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血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平均昏迷时间、阿托品人均用量以及平均住院天数,血液净化对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疗效,包括入院第1、2、3、5、7天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和入院24 h内与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24 h内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序贯血液净化组患者平均血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平均昏迷时间、阿托品人均用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单独血液灌流组患者[(87.6±8.8) h vs.(113.8±13.3) h;(57.3±11.7) h vs.(100.5±10.8) h;(284.5±61.4) mg vs.(476.6±93.1) mg;(10.2±2.3) d vs.(14.6±3.9) d,均P<0.01];序贯血液净化组患者的入院第2、3、5和7天心肌肌钙蛋白I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24 h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单独血液灌流组(均P<0.05)。结论序贯性血液净化对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肌损伤的疗效优于单独血液灌流,可作为存在心肌损伤的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首选血液净化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面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面罩对无创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交叉自身对照试验,应用自行改良的双流向面罩及惯用面罩各通气1小时,两者间隔30分钟。在相同通气参数状态下,比较两种面罩通气效果。结果2组通气治疗后气促和呼吸费力改善,动脉血气pH升高、心率和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改良面罩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2组基线资料匹配。EN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在胃肠功能恢复时尽快启用EN,观察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及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结果入院当日,2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AMY)、血浆白蛋白水平和APACHEI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上述各项指标对比,EN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EN组治疗后感染率(33.33%vs66.67%,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28.57%vs71.43%,P<0.01)、住院天数〔(20.50±2.70)vs(26.21±3.11)d,P<0.01〕及住院费用〔(4.20±1.20)vs(6.51±1.60)万元,P<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N组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功能恢复期尽早行EN有利于维护肠屏障功能、降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