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中医挂线疗法配合手术治疗因耻骨直肠肌肥厚痉挛综合征而引起的排便障碍,临床观察18例,结果术后排便障碍情况消失,术后随访一年,无复发。结果证明,挂线手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出口梗阻型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属功能性便秘的一种,由于病因复杂.其症状也很顽固,在治疗上颇感棘手,以往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但疗效差。近年来。随着对盆底功能认识的深入以及排粪造影、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等在临床上应用而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加深.部分患者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手术(Wasserman)为肛缘后1.2cm的后正中切口,直接将部分耻骨直肠肌分离切断.但容易并发感染,而且复发率也高,有效率为75%。因直肠内的黏膜具有较强的分泌免疫能力.经肛门手术比传统术式感染的机会更少,我们设计了直接经肛门将肥厚的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来治疗耻骨直肠肌肥厚型便秘。1999—2004年,我科对99例OOC患者采用肛门后方切开扩肛加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断术或(和)改良Block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3D-endoanal ultrasound)方法对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进行图像分析,以期提高对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临床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B—K2050)检查对60例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进行图像采集。结果直肠前突32例,直肠黏膜内套叠46例,耻骨直肠肌肥厚痉挛13例,肠疝23例,其中直肠前突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28例,合并肠疝11例;耻骨直肠肌肥厚痉挛合并直肠黏膜内套叠7例;直肠黏膜内套叠合并肠疝19例。结论三维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方法对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二维高频超声观察正常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肌的形态、结构、功能,为女性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学观察提供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探测方法.方法 选用二维浅表高频探头对50例正常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肌在会阴部进行探测,分别观察静息期、缩肛期耻骨直肠肌的声像图特点并测量厚度.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能清晰显示耻骨直肠肌,其长轴切面表现为呈两侧对称的带状中等偏高回声,内部回声连续,短轴切面表现为类椭圆形偏高回声.缩肛期耻骨直肠肌较静息期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会阴二维高频超声是观察女性耻骨直肠肌的一种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将有助于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诊断和分型.  相似文献   

5.
未产妇耻骨直肠肌的三维超声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观察未产妇耻骨直肠肌的形态结构,为女性盆底结构的形态学观察提供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方法 应用三维超声对80例未产妇经会阴进行检查,获得耻骨直肠肌的三维超声重建声像图,观察耻骨直肠肌的起止与走行及与盆底组织脏器的联系,测量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和角度,并将三维超声图像与磁共振成像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耻骨直肠肌前方起于两侧耻骨支背面,呈腹背走向,走行于尿道、阴道和直肠两侧,绕行于直肠后方,呈"U"或"V"形.两侧耻骨直肠肌基本对称,连续性好,无撕脱无断裂.内侧借助于盆筋膜与盆底脏器联系紧密,耻骨直肠肌的平均厚度为(6.59±1.01)mm,两侧耻骨直肠肌后成角为(49.86±4.47).,三维超声图像与磁共振成像表现相近.结论 三维超声是观察女性耻骨直肠肌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照观察经直肠超声正常男性耻骨直肠肌的超声与磁共振表现,探讨男性盆底正常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新方法.方法 应用经直肠超声对36例正常男性耻骨直肠肌进行检查,观察耻骨直肠肌的起止和走行、与盆腔脏器的关系,测量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并将结果与磁共振进行对照.结果 经直肠超声和磁共振比较,超声同样能清晰显示耻骨直肠肌的走行、方向、内部回声和毗邻关系.超声静息状态下测量耻骨直肠肌的平均厚度,右侧(6.22±0.57)mm,左侧(6.19±0.59)mm;磁共振测量右侧(6.20±0.61)mm,左侧(6.17±0.53)mm,超声与磁共振测值之间比较及左右两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耻骨直肠肌厚度超声及磁共振测值与年龄、身高、体质量、前列腺体积、髂棘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经直肠超声是观察男性耻骨直肠肌的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对正常耻骨直肠肌声像图的识别,为进一步诊断盆底疾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经阴道分娩后女性耻骨直肠肌形态结构和收缩力度改变,判断耻骨直肠肌有无损伤,并与MRI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在观察耻骨直肠肌损伤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经阴道分娩后女性2 271例,分析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获取双侧耻骨直肠肌图像,观察耻骨直肠肌在静息和缩肛动作下的形态及收缩力度改变,诊断耻骨直肠肌损伤,总结出耻骨直肠肌完全性损伤后二维超声声像图改变,并与MRI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通过计算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不同观察者间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可以显示正常耻骨直肠肌形态及走行。2 271例经阴道分娩后女性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显示32例耻骨直肠肌完全性损伤:静息状态下,32例患者显示一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形态异常;缩肛动作下,31例患者显示一侧或双侧耻骨直肠肌形态及收缩力度异常,1例患者无法行有效缩肛动作。均经MRI证实。耻骨直肠肌部分性损伤:二维腔内超声诊断9例,MRI诊断14例。不同观察者在静息和缩肛动作下分析耻骨直肠肌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1。结论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能观察耻骨直肠肌形态结构和收缩力度改变,判断耻骨直肠肌有无损伤,方法简便,重复性好,适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排粪造影、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限度,为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88-03/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经诊断证实且均进行了排粪造影、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的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分别测量出肛直角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深度和厚度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中49例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压迹,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3.52±0.65)cm,深度(1.68±0.49)cm,另外13例静息、力排时肛直角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较正常人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能显示耻骨直肠肌功能性异常,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等,并更进一步了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解剖结构改变、邻近结构异常及盆底其他功能性疾病。故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超声和解剖对照的方法,对耻骨直肠肌进行超声识别,以期为男性盆底结构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一种有效的新方法.方法 先对5具防腐尸体进行解剖,了解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结构及周围的毗邻关系,然后对1例新鲜男性成人尸体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查,观察耻骨直肠肌声像图表现,测量其厚度,在超声引导下对疑似耻骨直肠肌的肌肉进行穿刺定位,解剖后确认.结果 经解剖证实,超声所定位的肌肉为耻骨直肠肌,声像图横切面为两侧对称的带状低回声,位于前列腺两侧呈倒"八"字形,纵切面为条状纤维样回声.超声测量耻骨直肠肌的平均厚度,右侧:6.10mm,左侧:6.20mm.新鲜标本防腐处理后耻骨直肠肌的平均厚度为,右侧:5.85mm,左侧;5.89mm.结论 直肠超声是检查男性耻骨直肠肌影像学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微创套扎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套扎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骶尾部耻骨直肠肌部分切除术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4d随访,观察组无创面感染,对照组创面2周按期拆线37例,延期拆线2例,感染1例。术后2个月后做排粪造影检查,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5.00%,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为67.5%,对照组为42.5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肛门耻骨直肠肌部分松解术联合内括约肌侧切术及直肠黏膜套扎术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前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行盆腔螺旋CT扫描的新生儿24例,用腹窗(窗宽300HU、窗位40HU)在横轴位观察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大小、形态及位置,与5例正常新生儿盆腔CT图像比较,其发育主观评为良好、一般、差。结果:CT扫描所有病例均显示耻骨直肠肌,发育良好22例,高位畸形中2例发育一般。低位畸形中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均发育良好;中位畸形中8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2例括约肌发育一般;高位畸形中2例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发育良好,括约肌发育一般及发育差各2例。结论:螺旋CT可显示不同类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耻骨直肠肌和肛管括约肌的位置及发育状况,从而指导临床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并能较为准确地推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排粪造影、CT及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限度,为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88-03/2004-04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经诊断证实且均进行了排粪造影、CT和MRI三种影像学检查的62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分别测量出肛直角及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深度和厚度并与56例健康自愿者的排粪造影、CT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正常人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增大.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中49例肛直角力排相较静息相明显减小,且均伴有耻骨直肠肌压迹,耻骨直肠肌压迹长度(3.52&;#177;0.65)cm,深度(1.68&;#177;0.49)cm,另外13例静息、力排时肛直角均无变化,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CT,MRI断面图像上,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明显较正常人厚,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还能清晰显示出盆底肌群、筋膜及其周围间隙.结论:排粪造影能显示耻骨直肠肌功能性异常,是诊断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较可靠的方法.CT,MRI能直接清楚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位置、形态大小、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及各部分的发育情况等,并更进一步了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患者的解剖结构改变、邻近结构异常及盆底其他功能性疾病.故将它们三者有机结合对早期而全面诊断该疾病并指导外科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正常成人肛周肌群的显示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腹部体外相控阵线圈对38例正常成人[16例男性,2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56.3±19.7)岁]行肛周MRI。观察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关系、肛门外括约肌的分部及联合纵肌的构成。测量肛管、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厚度,并比较不同性别组之间的差异。结果:38例正常志愿者肛周MRI对耻骨直肠肌、肛提肌及肛门内外括约肌均能清晰地显示。耻骨直肠肌与其上方的肛提肌及下方的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之间有脂肪间隙分隔,属于独立的结构。肛门外括约肌分为深部、浅部及皮下部3部分。肛门内外括约肌间的括约肌间隙内可见两层纵行的纤维。男性的外括约肌厚度为(4.1±0.7)mm,较女性的(3.4±0.6)mm厚(P=0.003)。男性与女性之间肛管、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长度,以及耻骨直肠肌和内外括约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相控阵线圈高分辨率MRI可清晰地显示肛周肌群及其周围间隙,为肛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精确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盆底三维超声断层成像(TUI)技术观察经阴道分娩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女性80名(其中72名自然阴道分娩,8名接受产钳助产)行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利用TUI观察耻骨直肠肌在耻骨支的附着情况,对撕脱进行诊断,并比较自然阴道分娩与产钳助产肛提肌损伤率的差异.结果 69名耻骨直肠肌完整.11例耻骨直肠肌出现撕脱,包括双侧撕脱4,右侧撕脱4例,左侧撕脱3例;其中7例自然阴道分娩,4例接受产钳助产,后者肌肉撕脱的发生率 明显高于前者.结论 应用TUI技术可以较好地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撕脱情况;接受产钳助产者耻骨直肠肌撕脱的发生率高于自然阴道分娩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患者经直肠行耻骨直肠肌强力挂线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结果:42例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95.2%,随访1a无复发。结论:经直肠耻骨直肠肌强力挂线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盆底综合征引起的出口梗阻性便秘,治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远期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正出口梗阻性便秘(OOC)是一种多病症的合并症,是指由直肠、肛门及盆底肌肉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便秘[1]。根据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标准[2]及中华消化学会《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OOC主要包括:直肠前突,直肠黏膜松弛,耻骨直肠肌肥厚及痉挛,盆底痉挛综合征等。中医上所谓的便秘是指排便不净感、肛门下坠感、大便干躁或大便不干躁但排出困难等。OOC在临床上症状不  相似文献   

17.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诊治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续上期 (第11期 )文4具体介绍目前处理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几项常用技术(1)切开术的应用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中对肛管直肠环的处理 :肛门括约功能的主要结构基础是肛管直肠环 ,高位复杂性肛瘘常与此环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Hass认为外括约肌深部有联合纵肌纤维鞘 ,形成一个主体肌纤维网络。如果单独切开外括约肌深部 ,一般不会造成失禁 ,因为该网络不至于使外括约肌纤维完全分开回缩。耻骨直肠肌是肛直环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往认为耻骨直肠肌内无联合纵肌纤维鞘 ,因此切断耻骨直肠肌会导致肛门失禁。但近年来临床实践证实 ,单纯切断耻骨直肠肌并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估压力性尿失禁(SI)绝经女性耻骨直肠肌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57例SI绝经女性(SI组)和30名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的绝经女性(对照组),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测量其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LH)参数(面积、前后径、左右径),以高频超声及SWE测量其静息及最大缩肛状态下耻骨直肠肌厚度及杨氏模量平均值(E_(mean)),比较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静息状态下,SI组与对照组LH面积、前后径及左右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缩肛状态下,SI组LH面积、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SI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及E_(mean)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最大缩肛状态下,SI组与对照组双侧耻骨直肠肌厚度及E_(mean)均大于静息状态(P均<0.05)。静息状态下,SI组LH面积与双侧耻骨直肠肌E_(mean)均无明显相关(左侧r=-0.182,P=0.108;右侧r=-0.274,P=0.053),最大缩肛状态下,SI组LH面积与双侧耻骨直肠肌E_(mean)均呈低度负相关(左侧r=-0.349,P=0.002;右侧r=-0.329,P=0.003)。结论三维超声联合SWE可通过观察LH形态和耻骨直肠肌厚度及E_(mean)评估绝经女性耻骨直肠肌功能,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SI。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初次妊娠并经阴道分娩后3~5 d产妇为观察组,另选我院同期80名无生育史的育龄女性为常规组,均予以三维超声检查,观察两组女性的盆底特征,并根据有无耻骨直肠肌损伤对观察组进行分组,对比其各项参数。结果:三维超声影像结果显示,观察组盆膈裂孔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盆膈裂孔左右径(left to right diameter,LR)、盆膈裂孔面积(hiatal area,HA)均显著大于常规组,耻骨直肠肌厚度(puborectal muscle thickness,T-PR)显著小于常规组(P <0.01)。观察组中耻骨直肠肌损伤组AP、LR、HA均显著大于未损伤组,T-PR显著小于未损伤组(P <0.01)。结论: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盆底支持系统结构能够起到良好评估效果,有助于临床及早发现阴道分娩后女性的耻骨直肠肌损伤等异常状况,为疾病改善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观察未育女性耻骨直肠肌和盆膈裂孔的形态学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观察女性盆底形态学变化的影像学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70例未育女性患者,分别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并对三维重建声像图进行分析,观察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的形态及内部解剖构成,测量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以及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和面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耻骨直肠肌厚度、后角大小、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差异。结果 70例未育女性患者在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3种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的形态以及内部解剖结构无明显变化,而裂孔大小以及耻骨直肠肌厚度和后角大小发生较明显改变:静息期、张力期和缩肛期测得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6.64±0.73)mm、(6.48±0.12)mm和(6.89±0.25)mm,耻骨直肠肌后角分别为(64.81±8.27)°、(71.96±9.36)°和(69.94±7.88)°,盆膈裂孔前后径分别为(4.29±0.67)cm、(4.54±0.79)cm和(4.01±0.85)cm,盆膈裂孔左右径分别为(3.70±0.61)cm、(3.96±0.65)cm和(3.47±0.49)cm,盆膈裂孔面积分别为(11.25±2.56)cm2、(14.48±4.51)cm2和(9.23±2.53)cm2。与静息期相比,张力期耻骨直肠肌变薄,后角变大,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6、-3.58、-2.91、-3.12、-5.07,P均<0.001);与静息期相比,缩肛期耻骨直肠肌变厚,后角变大,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及面积变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1、-2.70、3.88、3.21、4.39,P均<0.001)。结论三维超声可动态观察不同状态下盆膈裂孔和耻骨直肠肌的形态学改变,是观察女性盆底形态学改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