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国产Ampat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 0 0 3年1月至2 0 0 5年4月采用国产封堵器对16例VSD施行封堵术。患者年龄3.5~4 1(13.98±11.0 5 )岁,体重12 .5~5 9(32 .1±17.5 9)kg。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回声中断3.7~9mm(5 .34±1.75mm)。所有病人在透视及超声监测下完成VSD封堵治疗。结果 术中造影示漏斗部嵴内型2例,膜部14例。13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成功。2例分别采用6 8mm、4 6mm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伞封堵,另外8例应用对称型室间隔封堵器,型号为4~10 (7±2 .39)mm。左心室造影测量室缺直径为3.2~11(4.9±1.8)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根部距离0 .8~9(3.1±2 .2 )mm ,10例合并有膜部室间隔膨出瘤.11即刻无分流,1例术后即刻有流速达4 .5cm s的2mm的残余分流。3例失败,原因分别为嵴内型缺损、多孔型缺损、操作粗暴损伤右房室瓣。术后发生一过性束支传导阻滞3例,永久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右束支传导阻滞各2例,一过性机械性溶血1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国产Amplazer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近期效果良好,中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 ,男 5例 ,女 7例 ;藏族 9例 ,移居汉族 3例 ;年龄 2~ 2 3岁 ,体重 12 5~ 4 9kg。室间隔缺损 6例 ,房间隔缺损 6例。1 2 分组方式 随机将 12例分为GroupⅠ与GroupⅡ(n =6 )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鼻咽温度降至 32℃左右时 ,GroupⅠ阻断上、下腔静脉 ,不阻断主动脉 ,维持灌注压 6 0mmHg左右 ,心率控制在 5 0~ 6 0次 /min ;GroupⅡ在阻断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后 ,间断灌注冷晶体心脏停跳液 ,致使心脏完全停跳。两组均经右心房切口修补房、室间隔缺损。1 3 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3.
自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采用经右前胸部第 4肋间小切口剖胸 ,对 5 0例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中 ,男 2 4例 ,女 2 6例。年龄 4~ 5 3岁 ,平均16 80岁。体重 13~ 62kg。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 16例 ,其中 1例上腔型合并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和卵圆孔未闭 ,室间隔缺损 (VSD) 2 4例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 (MS、MI) 10例。ASD最大者 4 0cm× 2 .5cm ,VSD最大者 1 6cm× 1.6cm。心胸比例 0 4 9~ 0 78。本组患者手术前均根据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 1995年 12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 10例 ( 7例为瓣下膜性狭窄 ,3例瓣下肌性圆锥致瓣下狭窄 ) ,根据不同类型狭窄选择不同手术方式 ,在彻底矫治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同时修补好室间隔缺损。结果 该方法提高了手术效果 ,无手术中晚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心脏彩色超声显示 :室缺修补完善 ,主动脉瓣下血流通畅 ,左心室与主动脉峰值压差 <2 0mmHg ,主动脉峰值流速 1.2~ 2 .4/(min·s)。结论 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下狭窄导致的左心室负荷加重 ,左心室高电压均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心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术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 0 7~ 2 0 0 1- 0 6,我们在心不停跳下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 2 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中 ,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3岁~ 32岁 ,平均 13 8岁。体重 10kg~ 60kg。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17例 ,室间隔缺损 (VSD) 9例。1 2 手术方法 取右胸小切口经第 4肋间进胸〔1〕,或取胸骨正中切口 ,行心外探查排除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后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通道 ,转流开始即阻断上、下腔静脉 ,心跳动下自右心房切开。 17例ASD均采用双层连续缝合关闭法。 9例VSD均为膜周部VSD ,牵拉三尖瓣前瓣后可…  相似文献   

6.
国产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284例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双盘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闭合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分析 2 0 0 1年 12月至 2 0 0 4年 7月间应用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双盘状封堵器治疗的 2 86例先心病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130例 ,女 15 6例 ,年龄 2~ 6 5岁 ,平均 (16 .7±8.9)岁。术前超声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 3~ 18mm ,平均 (5 .0 7± 1.89)mm。应用 7F~ 12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双盘形封堵器。封堵后 15min重复左心室造影和经胸心脏超声波检查 ,观察封堵的即刻效果。术后每天口服阿司匹林 3~ 5mg kg,连续心电监护 5d。出院前、术后 1、6个月和 1年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结果  2 86例中 ,2 77例患者封堵成功 ,成功率 96 .8%。左心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 3~ 17mm ,平均 (4 .96± 1.81)mm。造影测量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2mm ,平均 (4 .4 8± 2 .13)mm。植入封堵器直径为 4~ 2 4mm ,平均 (7.0 8± 2 .5 5 )mm。未成功的 9例中 ,3例因导管未能通过室间隔缺损处 ,4例因封堵器放置后影响主动脉瓣关闭 ,1例因术中出现低血压而放弃封堵治疗。另 1例囊袋型室缺 ,放置封堵器后即刻出现少量右房室瓣返流 ,右心室与肺动脉间存在 2 0mmHg的收缩期压力阶差 ,术后第 2天复查显  相似文献   

7.
颅骨缺损修补63例并发症防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义  高玉松 《人民军医》2000,43(6):320-321
颅骨缺损修补术虽是神经外科的常见手术,但处理不当并发症较多。19881998年,我院共行颅骨修补术63例,现将并发症防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44例,女19例;年龄1562岁。颅脑损伤遗留颅骨缺损51例,高血压病脑出血术后遗留颅骨缺损8例,颅骨良性肿瘤切除术后致缺损4例。除4例颅骨肿瘤切除后一期修补外,二期修补时间36个月42例,半年以上17例。缺损位于额颞部31例,颞部15例,前额部11例,顶枕部6例。缺损面积3cm×4cm11cm×12cm。12 修补方法 采用有机玻璃修补12例,液氮超低温冷藏自体颅骨修补17例,仿生颅骨(武汉钢…  相似文献   

8.
室间隔缺损膜部瘤的造影分型及介入治疗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结合介入治疗实践对室间隔缺损 (VSD)伴膜部瘤形成进行造影分型 ,并对不同类型膜部瘤的介入封堵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2 0 0 2年 11月至 2 0 0 3年 11月 ,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对 32例合并膜部瘤的膜周部VSD行封堵治疗 ,平均年龄 19岁 (3~ 4 8岁 )。封堵术前常规行左室造影 ,在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及透视监测下通过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 ,并于术后 1、3、6、12个月随访复查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结果 根据左室造影的不同形态 ,将VSD膜部瘤分为漏斗型、囊袋型、菜花型、弯管型 4种类型。 32例VSD合并膜部瘤患者中 ,30例成功行VSD封堵术 ,技术成功率 94 %。其中 3例采用封堵瘤体法 ,9例采用封堵右室面破口法 ,18例采用封堵左室面破口法。术后即刻发生少量残余分流 4例 ,其中 2例 3个月随访时消失。 1例术后 2周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但无心肌受损表现 ,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左室舒张末径(LVEDD)由术前的 (47 4± 7 1)mm缩小为术后的 (45 1± 7 1)mm ,缩小明显 (t =3 83,P =0 0 0 2 )。结论 应用新型Amplatzer膜部VSD封堵器治疗VSD膜部瘤是安全有效的 ,VSD膜部瘤的介入治疗需要根据膜部瘤的位置、形态、破口大小、数目等情况采用不同的封堵  相似文献   

9.
远端蒂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1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足跟腱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腱组织外露创面的修复 ,难度较大。我们科自 1997年以来应用远端蒂逆行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大面积跟腱部皮肤缺损创面 16例 ,患部功能及外形恢复满意。1 临床资料1 1 资料 本组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9岁~ 3 5岁。患部皮肤缺损原因 :车轮辗压伤 6例 ,感染致皮肤坏死 5例 ,瘢痕切除后创面 5例。缺损面积 2cm× 4cm~ 4 5cm× 8cm。合并内踝骨组织外露 3例。皮瓣大小 5cm× 12cm~ 8cm× 18cm ,长宽比 2~ 3∶1。1 2 手术方法 按创面形状设计皮瓣 ,以大隐静脉为中轴线 ,蒂宽 3~ 5cm。自…  相似文献   

10.
电视胸腔镜下室缺修补术的体外循环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室间隔缺损患者 2例。病例 1男性 ,18岁 ,体重 6 6kg ,体表面积 1 8m2 ,术前血细胞比容 36 7% ,心功能Ⅲ级 ;病例 2女性 ,2 2岁 ,体重 46 5kg ,体表面积 1 4m2 ,术前血细胞比容 30 2 % ,心功能Ⅱ级。术前B超检查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 ,缺损大小分别为 4 0mm2 和 3 5mm2 。1 2 麻醉方法 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双腔气管插管 ,在行胸腔内和心内操作时用左肺通气 ,右肺减压萎缩。如果单肺通气期间血氧饱和度偏低 ,可以在左肺通气时 ,右肺采用高频通气的方法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5 % 10 0 %。上、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1.
颅骨缺损是颅脑手术后常见后遗症 ,可致局部脑组织退行性改变并引起头痛、头昏等不适症状 ,如果缺损直径≥3cm ,就应该在首次术后 3~ 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高分子仿生材料是较理想的修补材料之一。颅骨成形手术并不复杂 ,但如果操作不慎 ,将出现一些并发症并导致手术失败。临床资料 从 1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行颅骨成形术 16 4例 ,其中男96例 ,女 6 8例 ;年龄 10~ 6 2岁 ,平均 32岁。颅骨肿瘤切除后Ⅰ期修补 11例 ,单纯闭合性、凹陷性、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摘除后Ⅰ期修补 5例 ,其余均为Ⅱ期修补。Ⅱ期修补距第 1次手术时间最短 3…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6年11月至1991年4月应用芬太尼异氟醚静吸互补麻醉、全身中度低温心脏局部深低温行心内直视手术45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6~31岁.体重13~55kg,平均33.3±12.6kg.心功能Ⅱ~Ⅲ级.手术有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法乐氏四联症矫正术7例、法乐氏三联症矫正术5例、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术1例、右室粘液瘤(合并VSD)摘除术1例、双腔右心室矫正术1例.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12例,其中肺动脉收缩压4.4~6.6kPa 6例,6.6~9.1kPa 5例、13.1kPa1例.一、麻醉方法:术前30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01mg/kg、哌替啶1~1.5mg/kg.入室后面罩吸氧,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应用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嵴内型 (IVSD)和肺动脉瓣下型室间隔缺损 (SVS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 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 ,其中IVSD 2 2例 ,肺动脉瓣下型缺损6例。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 3~ 34岁 ,平均 (12 .4± 5 .9)岁。封堵器由两个圆形盘片和连接腰组成 ,腰部长 2mm ,两侧盘片呈不对称型 ,左心室侧的盘片呈偏心型 ,靠主动脉侧的边缘为 0mm ,与其相对的边缘为 6mm ,右心室侧的盘片比腰部直径大 4mm。在X线透视和经胸超声引导下 ,经 7~ 10F鞘管通过股静脉途径放置封堵器。结果 左心室造影测量的缺损直径 2~ 12mm ,平均 (4 .5 4± 1.93)mm。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0~ 1mm ,平均 (0 .35± 0 .4 5 )mm。 2 2例IVSD患者封堵全部成功 ,6例SVSD中 4例封堵治疗成功 ,1例合并微量主动脉瓣返流。 2例因缺损大而放弃封堵治疗。未发生其他并发症。X线暴露时间9~ 4 0min ,平均 (14 .0 7± 5 .19)min ,操作时间 4 0~ 15 0min ,平均 (5 9.81± 17.76 )min。结论 国产偏心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可以成功封堵IVSD和部分SVSD ,近期疗效佳 ,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静脉桥接肢体缺损动脉46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四肢创伤常合并有血管干缺损。1984年 2月~ 2 0 0 1年 6月 ,笔者运用静脉桥接缺损动脉 4 6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本组动脉缺损 4 6例 ,男 37例 ,女 9例 ;年龄 7~ 6 2岁 ,平均 4 3岁。其中交通伤 31例 ,制砖机等机械致伤 9例 ,刀伤 4例 ,枪弹伤 2例。缺损部位 :上肢位腋窝至肘段 ,下肢位腹股沟至窝段。动脉缺损长度为 6~ 14cm。 4 6例中 4 3例合并骨折及关节脱位。依骨关节损伤程度、血管床血运、肢体缺血时间、有无感染等分四型 :Ⅰ型 ,无或合并有骨折及关节脱位 ;Ⅱ型 ,骨折或关节脱位复杂或合并有软组织缺损 ;…  相似文献   

15.
我院 (海拔 3 70 0m)于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对 1 2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取得满意的效果 ,现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在高原地区开展婴幼儿先心病体外循环 (CPB)手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临 床 资 料   1 2例患者中 ,男 5例 ,女 7例 ;汉族 3例 ,藏族 9例 ;年龄 0 .9岁~ 3 .0岁 ;体重 8kg~ 1 3kg。其中单纯室间隔缺损 (VSD) 5例 ,房间隔缺损(ASD) 3例 ,VSD合并ASD 2例 ,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2例。心功能Ⅰ级 5例 ,Ⅱ级 6例 ,Ⅲ级 1例。心胸比例 0 .54~ 0 …  相似文献   

16.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微创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以来 ,我们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 ,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心病 2 0例 ,均获成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7例 ,女 1 3例 ;年龄 2~1 8岁 ,平均 7岁。藏族 1 5例 ,汉族 5例。体重 1 0~42kg。经心电图、心脏三位平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确诊房间隔缺损 1 0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肺动脉狭窄 2例。1 2 手术方法 采用 70°左侧卧位 ,将切口相应部位垫高 5cm。取腋中线切口 (8~ 1 0cm) ,经第 4肋间入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预置主动脉灌注排气针 ,头低位(3 0°) ,鼻咽温度降至 3 2~ 3 3℃ ,阻断上、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7.
孟涛 《人民军医》2002,45(1):36-37
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手术野狭小 ,部位深 ,暴露差 ,子宫大肌瘤或合并盆腔粘连时 ,手术难度大 ,易发生邻近脏器损伤、阴道脱垂等并发症。为此 ,我院1996~ 2 0 0 1年用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 2 5 8例 ,均获成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年龄 35~ 5 5岁 ,平均 4 7岁。子宫均大于孕 12周 ,最大子宫肌瘤约孕 6个月大小 ,瘤重 2 15 0 g。单纯子宫肌瘤 2 2 2例 ,合并卵巢囊肿 2 1例 ,囊肿最大 6 0cm× 7 0cm ;合并子宫肌腺病 15例 ,腹部手术史 117例中 ,腹式输卵管结扎 10 4例 ,阑尾切除 8例 ,附件切除 5例。采用复合麻醉 186例 ,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70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10例,其中藏族6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4例;年龄3岁-11岁,平均7.4岁-2.3岁;继发孔型房间隔(ASD)5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VSD合并ASD1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严重肺动脉高压2例;均经右腋中线纵向小切口,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行ASD修补术5例、VSD修补6例,其中直接缝合5例、补片修补1例,三尖瓣改良De Vega成形术6例;结果:无早期死亡。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术后7天-10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技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切口隐藏、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资料 :32例会厌囊肿患者 ,男性 2 7例 ,女性 5例 ;年龄6~ 6 3岁 ,病程 12~ 78天。囊肿大小 0 3cm× 0 4cm× 0 6cm~ 3cm× 3cm× 4cm。方法 :脉冲Nd∶YAG激光 ,功率密度 2 0W cm2 ,照射时间 4s。借助于间接喉镜或直接喉镜 ,暴露会厌囊肿。将光纤插入至囊肿基底部或蒂处 ,基底较广或囊肿较大者要间隔击射 2~ 3孔 ,孔径约 2mm。结果 :痊愈 2 9例 ;复发 3例 ,经再次治疗痊愈。总治愈率 10 0 %。Nd∶YAG激光治疗会厌囊肿32例$甘肃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兰州市,730000@谢宇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 18岁以下患儿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早期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 ,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 对 2 0 0 2年 6月~ 2 0 0 4年 6月间 89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类型及其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89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均获成功。 11例术后 5d内发生了不同类型的传导阻滞。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距离 <3mm ,室间隔缺损直径≥ 8mm ,封堵器直径≥ 10mm ,穿刺成功后A V轨道建立时间≥ 6 0min和血液pH <7.35与术后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结论 心律失常是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 ;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防止酸中毒及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是降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