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食管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非同位素PCR-SSCP方法分析了30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P53基因第5-9外显子,结果发现8例癌组织存在P53基因突变。其中的4例为P53基因杂合性丢失。部分癌旁组织检测到P53基因突变,实验结果表明,P53基因突变可能是分管癌癌变的早期遗传学损害,对食管癌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癌高发区p5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发区食管癌标本中p5 3基因的突变状况及其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 :采用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DNA序列测定技术对河南省林州市 4 0例食管癌标本p5 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检测 .结果 :4 0例食管癌标本中 ,有 8例标本 10个位点发生突变 ,突变率为 2 0 % (8/4 0 ) .10个突变中 9个为点突变 ,1个为插入突变 .突变大多发生在G :C碱基对 ,G :C→A :T的置换最多 ,占 5 / 9,A :T→T :A的颠换占 3/ 9,G :C→C :G的颠换占 1/ 9.p5 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与性别、年龄、食管癌家族史和吸烟无显著联系 (P >0 .0 5 ) ,但与食用酸菜有密切联系 (P <0 .0 5 ) ,其OR值为 5 .95(1.13~ 31.2 6 ) .结论 :高发区食管癌标本中 p5 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位点较为分散 ,经常食用酸菜可引起 p5 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4.
贲门癌与食管癌组织p53蛋白表达和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贲门癌和食管癌组织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聚集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深人了解食管癌癌变机制。方法:采用PCR—SSCP、DNA测序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19例贲门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50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聚集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①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p53蛋白过度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和68%,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8%和53%,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过度表达的一致率分别为64%和42%;②食管鳞癌组织p53基因突变在第5—8外显子中均有分布,而在贲门腺癌组织集中分布于第5和第7外显子;③对p53基因突变谱分析显示,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G:C→A:T是最常见的碱基突变类型(48%和30%),碱基的插入和缺失在贲门腺癌中也较为常见。结论:p53基因在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的相似变化提示林州地区贲门和食管癌可能存在共同的致病危险因素;对p53蛋白检测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P53基因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应用非同位素标记PCR-SSCP技术对34例大肠癌组织p5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进行了检测。结果:50%(11/22)结肠癌,8.3%(1/12)直肠癌存在p53基因突变,低分化腺癌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5),DukesB、C期高于DukesA期(P<0.05),p5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在已发生淋巴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呈现较强的趋势。提示:检测结肠癌原发灶p5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对指导结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癌p53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SSCP),检测原发性肺癌约p53基因的第5 ̄8外显子点突变。结果:8例肺良性疾病均无点突变发生,40例肺癌中19例(47.5%)有点突变发生,点突变发生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果及状态相关(P〈0.02)。结论:证实p53基因点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C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其病因与肝炎病毒感染和黄曲霉素(AFB1)摄入有关。主要涉及到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改变,在许多HCC中都可以检测到重要的抑癌基因-p53基因的异常,说明p53基因突变与HCC关系十分密切。自1990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HCC与p53基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报道,笔者对p53基因的改变特点及与HCC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1人类野生型及表达产物人类p53基因位于染色体17p13上,长2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p53基自除了外显子1的… 相似文献
8.
PCR-SSCP检测胃癌中p53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5 3基因表达及突变在胃癌发生中的地位。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酶 (S -P)法与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分析技术分别检测胃癌p5 3基因表达及突变。结果 p5 3蛋白表达在正常胃粘膜均为阴性 (0 / 2 0 ) ,在不典型增生为 18% (11/ 6 0 ) ,其中轻度全为阴性(0 / 2 0 ) ,中度 2 5 % (5 / 2 0 ) ,重度 30 % (6 / 2 0 ) ,明显低于胃癌的 5 8% (70 / 12 0 ) (P <0 .0 5 ) ,而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高于正常胃粘膜及轻度不典型增生 (P <0 .0 5 )。胃癌中p5 3基因第 5外显子突变率高达 2 5 % (5 / 2 0 ) ,显著高于无突变的正常胃粘膜 0 % (0 / 2 0 ) (P <0 .0 5 )。结论 p5 3基因突变可出现于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 ,是胃癌发生的一个早期事件。在胃癌发生中p5 3基因第 5外显子突变频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进一步阐明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度表达的关系及两者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激光显微切割,PCR扩增,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直接测序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6例ESCC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过度表达情况。结果 总的突变率为77%(43/56),主要形式为点突变64%,而最好发生突变的部位是外显子5,占51%。最多的碱基转化形式是G→CA:T或C:G→T:A,占55%。p53蛋白过表达阳性为46%(26/56),其中23例含有p53基因突变,两者符合率高达95%(53/56)。结论 p53基因的缺失突变及p53蛋白过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蛋白过表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p53基因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其切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与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关系。方法 用PCR-SSCP和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20例胃癌和10例大肠癌标本和切缘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胃肠道恶性肿瘤组织中有很高的p53基因突变率(63%)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53.33%)。(2)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是切缘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前提。(3)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随肿瘤切缘距离的增加而呈现极显著的递减趋势。结论 就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表达而言,距离肿瘤边缘5cm可定为肿瘤的分子切缘。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许多肿瘤DNA含量改变和p53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临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定量分析了食管癌细胞DNA含量和p53蛋白表达,同时研究了术前放疗对它们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p53基因杂合性缺失(LOH)与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各30例进行p53基因LOH检测.结果p53基因LOH检出率在正常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分别为0,16.7%(5/30)和63.3%(19/30),逐渐增高(P<0.05).结论p53基因杂合性缺失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学事件. 相似文献
14.
p53基因突变与贲门癌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53基因突变在贲门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法(PCR-SSCP)检测贲门癌新鲜冰冻组织中p53基因5-8外显子点突变情况。结果 PCR-SSCP检测p53基因5-8外显子点突变率为52.6%(20/38),以第8外显子出现突变的频率最高。其中有淋巴结转移者的p53基因突变率(70.6%)较无淋巴结转移者的突变率(38.1%)高(P<0.05),除此以外,p53基因突变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是贲门癌常见的分子事件,并可能是导致贲门癌野生型p53功能丧失的重要遗传改变,p53基因突变与贲门癌淋巴结转移之间有相关性,提示检测p53基因突变对估计该肿瘤的预后可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 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蛋白质和分子水平研究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 p53基因状况。方法:对体外培养的GBC-SD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定性了解其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用PCR技术扩增GBC-SD细胞p53基因4-9外显子,对所得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分析。结果:GBC-SD细胞P53蛋白过表达;PCR产物第5外显子126位密码子有TAC—AAC的碱基颠换,因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从酪氨酸→天冬酰胺,产生错义突变。结论: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表达突变型P53蛋白,点突变是其p53基因功能失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喉癌组织p53基因点突变的频率、特征。方法 选用P53蛋白表达阳性的喉癌标本22例,正常喉组织2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及DNA直接测序法分析p53基因第7外显子第249位密码子的点突变。结果 在22例喉癌中有3例发生突变,分别位于248、250及254密码子,表现 为碱基C的丢失和A→T颠换,但无249密码子突变。结论 在喉癌中p53基因第7外显子的第249位密码子的突变可能并不常见。 相似文献
17.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K-SSCP)法检测30例乳腺癌组织中P基因的5、6、73个外显子。结果显示,15例有异常电泳带,表明这些病例相应的DNA片段发生突变。结合临床分析发现:在(1)Ⅱ期7/14例、Ⅲ期6/11例、Ⅳ期2/2例,(2)浸润性导管癌13/26例、乳头状腺癌1/1例、导管内癌1/1例,(3)腋窝淋巴结阳性11/18例、腋窝淋巴结阴性4/12例中发现P基因突变。提示P基因突变与临床分期及病理改变有关,有P53基因突变的原发病灶具有较强的侵袭能力,易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p53基因cDNA突变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RT-PCR-SSCP检测大肠腺癌组织p53基因cDNA突变,PAb240单抗免疫组化检测大肠腺癌组织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比较两者与大肠腺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cDNA突变51例(51%),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76例(76%),两者同步阳性49例;p53基因cDNA突变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相关,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与Dukes分期无关(P>0.05)。从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和log-rank 分析结果看,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与大肠腺癌预后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72);p53基因cDNA突变与大肠腺癌预后有关,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3)。结论 p53基因cDNA突变与突变型p53基因蛋白高表达密切相关。高频率p53基因cDNA突变直接反映大肠腺癌预后差。突变型p53基因高表达则可能受多因素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大肠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5 3基因突变和p5 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银染PCR -SS CP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食管癌组织中p5 3基因突变和蛋白的表达。以切缘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 4 7例食管癌标本中 ,p5 3基因第 5~ 8外显子出现点突变者 2 0例 ,其突变率为 4 2 .6 % ,生存期大于 5年组和生存期小于 5年组 ,p5 3突变率分别为 32 .1%和 5 7.9% ,差异无显著性 (χ2 =3.0 71,P >0 .0 5 ) ;2 2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癌中 13例出现了突变 ,阳性率为 5 9.1% ,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者 2 9例 ,其表达率为 6 1.7% ,生存期大于 5年组与生存期小于 5年组相比 ,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0 .0 %和 78.9%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77.3%和 4 8.0 % ,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5 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且是一个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西安城区常住居民食管癌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食管癌组织中P53的表达情况,以及诱发p53基因改变的相关因素。方法于1994年8月-1995年1月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共调查了89例食管癌患者和97名正常人。用调查表调查了吸烟、饮酒、食管癌家族史等相关因素,并对其中65例食管癌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以及24例对照的正常食管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统计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分析。结果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吸烟和食管癌家族史是西安城区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6和10.48。免疫组化分析发现,有52.3%(34/65)的肿瘤组织和6.1%(4/65)的癌旁正常组织存在P53蛋白的高表达,而且P53高表达与吸烟和食管癌家族史密切相关OR值分别为3.89和17.28。结论吸烟和食管癌家族史是西安城市居民食管癌的危险因素。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是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引起了p53基因的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