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李力  尤斌  高峰  李平  徐屹  刘硕  李光 《疑难病杂志》2015,(1):42-44,48
目的利用倾向性评分对比匹配法比较微创直视与传统正中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4年6月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患者353例,其中直视微创手术72例为微创组,传统正中开胸手术281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比研究的方法,找出与微创手术最匹配的72例病例作为传统组进行对比研究。直视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方法为股静脉二级管,股动脉插管体外循环,双腔气管插管。经右侧胸骨2或3肋间入路,左侧肺单侧呼吸情况下,以Chitwood钳经胸阻断升主动脉,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停跳液,心脏停跳后经主动脉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传统正中开胸患者行上下腔静脉插管,主动脉切口入路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结果微创组相对传统组在手术时间(4.4±1.4)h vs.(4.1±0.8)h(P=0.43),体外循环时间(124.8±47.1)min vs.(104.7±33.4)min(P=0.36),主动脉阻断时间(86.8±29.5)min vs.(73.5±22.9)min(P=0.65),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18.5±7.5)vs.(27.1±3.1)h(P=0.26)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围术期输血率36.2%vs.93.1%,术后住院时间(7.3±3.1)d vs.(8.8±3.9)d(P=0.01),术后引流量684(0~2 790)ml vs.739(50~4 460)ml(P=0.03),围术期输血量1.91(0~20)U vs.6.62(0~20)U(P=0.00),手术切口长度(5.6±1.1)cm vs.(26.3±4.5)cm(P=0.00)等方面有显著性的改善。结论在跨越了学习曲线后,直视微创主动脉瓣手术比传统正中开胸手术有诸多优势,是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胸骨上段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与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观察组),并收集同期进行常规正中开胸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心肌阻断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输血量、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无院内死亡病例,无低心排,无切口感染病例,观察组手术切口明显缩短(P<0.001),术中无延长切口。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及心肌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对照组患者少( P=0.044),术后输血量明显减少(P=0.006),术后ICU监护时间(P=0.034)及住院时间缩短(P=0.041)。观察组患者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低(P=0.036)。对照组患者术后肺部渗出较观察组明显(P=0.049)。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轻。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能够减轻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肺部渗出、减少患者术后输血量;术后患者切口疼痛较轻,心房颤动发生率较低。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置换术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8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接受胸骨上段小切口和正中切口手术的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量、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引流量、引流管拔出时间、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二次开胸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本科接受二次开胸胸骨上段小切口5例主动脉手术。其中,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7.4±15.5)岁。麻醉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插管根据情况采用股动脉/升主动脉、腔房管/股静脉插管。结果全组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延长切口,无死亡病例,1例全弓+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弱,经脑脊液引流后下肢肌力基本恢复,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二次开胸主动脉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区域创面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9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微创组;选择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相应手术的9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微创组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2例使用生物瓣),二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植入主动脉瓣膜型号19~25 mm,无1例延长手术切口。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出血及胸部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气和右侧胸腔积液各1例,均经胸腔引流后治愈出院。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稍延长(P 0. 05),但并不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入住时间(P 0. 05),且术后引流量和总输血量减少(P 0. 05),皮肤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组患者术后随访1~13个月,心脏彩超提示人工瓣膜未见明显异常,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可以取得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样的效果,但创伤更小,失血和输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个性化截骨板(PSI)辅助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传统截骨(CI)辅助UKA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3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及提取数据,使用RevMan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共556例患者,PSI组278例,CI组27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CI组相比,PSI组在手术时间[MD=-9.89,95%CI(-19.20,-0.58),P=0.04]、总失血量[MD=-155.60,95%CI(-229.42,-81.79),P<0.01]、术后6个月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MD=-1.37,95%CI(-2.59,-0.14),P=0.03]较低(P<0.05),在术后1个月膝关节HSS评分[MD=1.06,95%CI(0.18,1.94),P=0.02]较高(P<0.05)。两组在冠状位股骨假体离群值[OR=3.07,95%CI(0.31,30.34),P=0.3...  相似文献   

7.
高稚  梁志刚  孟岩 《北京医学》2023,(4):299-303
目的 探讨在院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采用倾向性得分1∶2的比例进行匹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VTE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42 903例,其中男19 674例,女23 229例,年龄18~99岁,平均(55.8±15.3)岁,BMI平均(24.92±3.76)kg/㎡,发生VTE 177例,VTE发生率为0.41%,经倾向性得分成功匹配177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外科(OR=2.165,95%CI:1.103~4.246,P=0.025)、骨科(OR=2.503,95%CI:1.151~5.445,P=0.021)、住院≥7 d(OR=10.808,95%CI:4.893~23.870,P=0.000)、在院发生感染(OR=23.293,95%CI:5.108~106.230,P=0.000),入院Barthel指数评分中轻度依赖(OR=1.895,95%CI:1...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对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围术期的镇痛疗效。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发表的关于PENGB用于THA患者围术期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2月25日,运用RevMan5.3软件对最终符合要求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7篇文献,共4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ENGB组神经阻滞后10 min[MD=-1.76,95%CI(-3.40,-0.12),P=0.04]、20 min[MD=-1.55,95%CI(-2.60,-0.50),P<0.05]、30 min[MD=-1.40,95%CI(-2.18,-0.63),P<0.05]的疼痛评分及摆放侧卧位即刻的疼痛评分[MD=-1.28,95%CI(-2.31,-0.24),P=...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与常规主动脉瓣膜置换在高风险因素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选择主动脉瓣狭窄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47例、小切口组18例和TAVI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小切口组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TAVI组采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TAVI。比较3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小切口组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和小切口组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1);TAVI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变化值大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住院费用多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P<0.05或P<0.01)。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VI手术在治疗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中较常规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ICCO监测对脓毒症休克合并ARDS患者目标导向液体复苏及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8月15日。研究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文献方法质量,采用RevMan5.4. 1软件分析。结果:共纳入20项研究,涉及1 6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PICCO组液体复苏后APACHE-Ⅱ评分(SMD=-0.99,95%CI:-1.49~-0.49,P<0.001)及SOFA评分(SMD=-0.62,95%CI:-1.23~-0.02, P<0.001)更低;ICU住院日(OR=-1.15, 95%CI:-1.47~-0.82, P<0.001)及机械通气时间(OR=-1.74,95%CI:-2.26~-1.23,P<0.001)缩短;液体复苏的达标率更高(OR=3.29,95%CI:2.35~4.61, P<0.001)、血管外肺水更少(SMD=-0.75, 95%CI:-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方法评价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方法:从电子数据库检索来源于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收集2000年1月-2016年12月发表的有关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用meta分析对两组的恢复率、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包括4 654例患者。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组术后恢复优良率(91.8%)高于对照组(88.8%),OR值及95%CI为1.58(1.27,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4,P=0.000);微创组手术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的方法评价单纯腹腔镜与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FMJS、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检索内容为手辅助腹腔镜对比单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效果的对照试验研究,纳入文献采用Jadad质量评分表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的数据运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9篇,其中RCT文献6篇,非RCT文献2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手辅助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上少于单纯腹腔镜组(WMD=-14.55,95%CI:-18.20~-10.90,P<0.00001);2手辅助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对比单纯腹腔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87,95%CI:-23.76~31.50,P=0.78);3在手术切口长度上手辅助腹腔镜组长于单纯腹腔镜组(WMD=1.83,95%CI:1.07~2.59,P<0.00001);4手辅助腹腔镜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长于单纯腹腔镜组(WMD=0.26,95%CI:0.11~0.41,P=0.0005);5手辅助腹腔镜组在中转开腹数方面少于单纯腹腔镜组(OR=0.57,95%CI:0.36~0.90,P=0.002);6手辅助腹腔镜组对比单纯腹腔镜组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95%CI:0.84~1.18,P=1.00)。结论手辅助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任鹏鹏  朱寅  王秋园  张启栋 《重庆医学》2023,(10):1539-1544
目的 比较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FNF)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半髋关节置换术(H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月,获得比较75岁以上FNF患者THA与HA疗效的文献。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3软件对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共1 580例FNF患者,其中THA组740例,HA组8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HA组术后12、18个月Harris评分明显高于HA组[MD=1.81,95%CI(1.26~2.36),P<0.01;MD=4.04,95%CI(3.56~4.53),P<0.01],总并发症发生率[OR=0.63,95%CI(0.45~0.87),P<0.0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OR=0.42,95%CI(0.19~0.96),P=0.04]明显低于HA组。两组患者术后3、6、36个月Harris评分,关节脱位、髋关节疼痛发生率,翻修率及病死率等均无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单一胸骨上段第4肋间小切口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53例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患者,其中男性115例,女性3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胸骨上段小切口组(UHS组,n=73)和传统切口组(FS组,n=80)。UHS组采用经单一胸骨上段第4肋间小切口完成手术; FS组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完成手术,记录两组围术期各种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UHS组停循环时间显著长于FS组[(34.9±8.2) min vs.(32.5±6.0) min,P 0.05];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1.3±8.7) h vs.(42.9±10.2) h,P 0.05]和ICU停留时间[(51.3±19.2) h vs.(71.2±29.8) h,P 0.05]UHS组显著少于FS组。其余各临床指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安全、可行,该手术可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下一代测序技术在脓毒症患者病原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SinoMed等数据库,检索年限为2018年1月~2022年9月。比较下一代测序技术和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对脓毒症检测的阳性率、病原体检出时间、病毒检出率、28天病死率和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住院时长。使用Review Manager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对纳入文献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下一代测序组阳性率为72.3%(1403/1941),显著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28.4%(556/1958),OR=7.03,95%CI:4.52~10.95,P<0.01];病原体检出时间显著低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OR=-34.22,95%CI:-41.95~-26.48,P<0.01);病毒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组(OR=57.82,95%CI:19.27~173.46...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营养控制状况评分(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CONUT)与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观察性研究。纳入2019年3~8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530例。使用CAM(CAM-ICU)法评估术后3天内谵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营养控制状况评分与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结果 本试验中共122例(23%)患者发生术后谵妄。年龄(OR=1.047,95%CI:1.009~1.087,P=0.015)、手术时长(OR=1.003,95%CI:1.000~1.006,P=0.023)、术后入ICU(OR=2.123,95%CI:1.228~3.669,P=0.007)、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OR=1.916,95%CI:1.117~3.287,P=0.018)是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影响因素后,随着术前控制性营养状况评分增高,术后谵妄的风险明显增加(OR=1.156,95%CI:1.001~1.335,P=0.048),同时将混杂因素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显示术前CONUT评分升高使术后谵妄的发生风险增高(OR=1.237,95%CI:1.031~1.485,P=0.022)。结论术前营养控制状况评分与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相关。入院时营养不良的评估有助于识别术后谵妄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应用25G Whitacre针的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在分娩镇痛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万方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2年7月中有关25G Whitacre针的DPE应用于分娩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文献进行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RCT,涉及1 678名产妇,硬膜外阻滞(EP)组、DPE组,各839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DPE组不对称阻滞发生率(OR=0.31,95%CI:0.21~0.47,P<0.000 01)、镇痛不全发生率(OR=0.49,95%CI:0.36~0.67,P<0.000 01)及使用丁哌卡因的运动阻滞发生率(OR=0.38,95%CI:0.18~0.81,P=0.01)均低于EP组,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水平发生率(OR=19.61,95%CI:8.22~46.78,P<0.000 01)高于EP...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放射导向隐匿性病灶定位技术(ROLL)对触诊阴性乳腺病变(NPBLs)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4月。此外,对相关文章的参考文献也进行人工检索。采用OR(95%CI)评价ROLL组与导丝定位法(WGL)组二分类数据的差异,采用均数差(MD)及95%CI评价ROLL组与WGL组连续性数据的差异。根据纳入研究类型进行亚组分析;对纳入的每篇文献依次剔除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Egger法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9篇RCT,9篇非RCT),共纳入2 370例患者,其中ROLL组1 297例,WGL组1 073例。结果显示ROLL组切缘阳性率(OR=0.54,95%CI=0.42~0.70)、术中再切除率(OR=0.56,95%CI=0.40~0.79)及再次手术率(OR=0.66,95%CI=0.48~0.90)均明显低于WGL组;而2组间定位并发症率(OR=0.61,95%CI=0.24~1.52)、病灶成功切除率(OR=1.13,95%CI=0.54~2.38)、术后并发症率(OR=0.82,95%CI=0.50~1.34)、切除标本体积(MD=-0.76,95%CI=-6.00~4.47)及手术时间(MD=-0.05,95%CI=-1.07~0.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本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研究结果,ROLL可能是一种能够代替WGL的NPBLs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向飞帆  谭小琦  魏代清  范玮  杨楷文  阳运康 《重庆医学》2023,(20):3154-3158+3165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复位双排锚钉缝线桥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肱骨大结节骨折(HGTF)的临床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y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维普、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11月。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文献中的偏倚风险。使用RevMan 5.2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主要指标包括肩关节活动度、功能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 纳入文献6篇共304例患者,其中关节镜组140例,切开组164例;5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1篇为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质量高。meta分析显示,关节镜组末次随访的肩关节前屈活动度(MD=20.27,95%CI:16.45~24.98)、外展活动度(MD=22.65,95%CI:17.41~27.89)、内旋活动度(MD=8.98,95%CI:4.59~13.37)均优于切开组(P<0.05),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MD=4.09,95%CI:1.69~6.49)高于切开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OR=0.05,95%C...  相似文献   

20.
李铁军  滕东海  黄贵闽  曹贵华  刘亮程  李强 《重庆医学》2021,50(7):1191-1198,1204
目的 分析评价超声与X射线引导下经皮肾镜(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和CNKI数据库有关超声与X射线引导下行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照研究,按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共2 386例行PCNL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X射线引导PCNL组相比,超声引导PCNL组在RCT亚组中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 =0.54,95%CI:0.35~0.83,P<0.05),合并分析中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D=-0.15,95%CI:-0.27~-0.03,P=0.01).而合并分析中两组在术后残石率(OR=1.25,95%CI:0.97~1.61,P=0.09)、术后尿源性感染率(OR =1.66,95%CI:0.97~2.85,P=0.06)、经皮通道建立成功率(OR =0.64,95%CI:0.28~1.48,P=0.30)、经皮通道建立时间(MD=-0.95,95%CI:-2.71~0.82,P=0.29)、手术时间(MD=4.00,95%CI:-6.85~14.84,P=0.47)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MD=-1.49,95%CI:-3.85~0.86,P=0.21)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PCNL相比于X射线引导具有总体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而二者在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