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月群 《中外医疗》2014,(5):197-198
综述目前国内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方法主要有: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和泳疗抚触护理等其他治疗。多种治疗方法的结合使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浅谈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新生儿黄疸可采用药物疗法、光照疗法及换血疗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王青竹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9):931-932
黄疸是新生儿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健康足月儿均可发生,临床上多采用药物疗法、光照疗法及换血疗法等进行预防和治疗。我院2007年1月—2008年3月对新生儿实施游泳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临床中使用光照疗法和口服中西药时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方法:对340例病理性黄疸的患儿进行光照疗法前的评估及光照时的症状体征的观察。结果:34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经过光照疗法、口服给药的方法均收到满意效果,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对病理性黄疸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等肝酶诱导剂和激素等)、蓝光箱治疗、脐静脉换血疗法等。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发现及改进,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病理性黄疸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蓝光箱治疗、脐静脉换血疗法等.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发现及改进,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黄疸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菁  霍薏钦 《九江医学》2007,22(1):61-6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严重的并发核黄疸而遗留神经系统损害,因此,把握对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一般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光疗、换血疗法等.近年来随着对新生儿黄疸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发现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疾病,生理性黄疸常无需特殊药物治疗,可在2周内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则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损伤[1]。光照疗法为新生儿黄疸的首选疗法,蓝光照射能促进脂溶性间接胆红素转变为无毒性的水溶性衍生物,排出体外,达到良好治疗黄疸效果[2-3]。但新生儿肠道菌群尚未建立,肠蠕动缓慢,胆红素难以经粪便排出体外,影响退黄效果[4]。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黄疸治疗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英 《医学综述》2011,17(5):723-72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黄疸性疾病,黄疸的原因复杂,既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大多数预后良好,但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而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以往以光疗和换血为主,但新生儿科工作者不断研究探索,对光疗和换血疗法进行改良,并评估了清蛋白、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及一些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并对基因治疗等新疗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付朝阳 《中外医疗》2014,(12):79-8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采用换血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51例,对其实施换血疗法,观察换血前后新生儿的临床效果及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换血量约为(172.49±6.57) mL/kg;黄疸症状平均消退时间为(6.43±0.36) d,换血前总胆红素为(443.74±163.45),换血后总胆红素为(249.31±83.26),胆红素下降程度在50%以上,换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实施换血疗法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期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临床表现皮肤粘膜等处出现黄染.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多数预后良好,但重者可致胆红素脑病而致影响患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并发核黄疸而遗留神经系统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进行阐述。在光疗设备上,改进了蓝光治疗仪一蓝光毯,其治疗效果与光疗相同,尤其对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好。对换血疗法进行了改良,提倡双管同步换血法,从而减少了换血的副作用。应用锡一中卟啉等金属卟啉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一定的进展。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口服微生态制剂及中药有效的减少胆红素的生成。新生儿抚触可显著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早期喂养能减少黄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黄疸诊治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常见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胆红素既有潜在的神经毒性,又有重要的抗自由基的生理作用。把握对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时机及合理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蓝光箱治疗、脐静脉换血疗法等。近年来随着对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发现及改进,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疗效。方法重症黄疸患儿13例采用双通道同步换血疗法治疗。结果患儿换血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P〈0.01);换血前后及术中电解质、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平稳。结论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快速、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区域性监测管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6月荔湾区接受新生儿访视的2 404例新生儿为对照组,2020年7-12月荔湾区接受新生儿访视的2 499例新生儿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新生儿访视服务,干预组实施手机应用程序APP黄疸随访系统的区域性监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光疗、换血、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干预后家属对新生儿黄疸知识的知晓率、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新生儿光疗、换血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家属在区分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黄疸的危害、黄疸的监测方法、黄疸的治疗方法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宣教方式、就医指引、治疗设施、治疗措施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区域性的黄疸监测转诊管理体系、有效的转诊及反馈机制,能促进黄疸儿童转诊的具体实施,保证每例黄疸儿童能够得到最及时和最适当的监护救治,获得最佳预后。  相似文献   

15.
<正>出生<28d的新生儿出现黄疸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部分可发展成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产生损伤,甚至发生核黄疸。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需要进行光照、换血或者药物来加速患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及排除。目前国内医院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多采用冷光源蓝光灯(蓝光毯)治疗,我科分别采用冷光源蓝光灯(蓝光毯)及常规蓝光灯进行治疗和护理,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核黄疸对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威胁很大,且预后严重,病死率很高,即使幸免死亡,也常留有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近年来积极采用药物疗法、光疗和换血等措施进行防治,已取得可喜成绩。我院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核黄疸22例疗效甚佳,现分析如下: 一、病例选择标准: 1.生后早期(多为1周内)发生严重黄疸,血清胆红素在20毫克%以上,主要为间接胆红素。 2.临床上有轻度神经系统症状。二、治疗方法: 1.全部病例入院确诊后进行换血(约于入院后4~9小时内换入血,换血/前静脉注入  相似文献   

17.
杨晓琴  刘正菲 《吉林医学》2011,(30):6516-6516
目的:对15例有换血指征的黄疸患儿采用双管同步换血疗法进行治疗,采用输入正常血来交换出高血清胆红素的血液,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治疗新生儿黄疸,尤其是新生儿溶血病。方法:开放一条动脉作输出通道,用于抽血;开放两条静脉作输入通道,用微量泵泵入液体。结果:换血后血清胆红素较换血前均明显下降,平均换出率为50.3%。结论:换血疗法简单、实用,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高效、安全、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在临床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4-2015年在本科住院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9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30例)、B组(30例)、C组(30例)。A组采用蓝光疗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口服茵栀黄颗粒配合蓝光照射疗法进行治疗,C组采用口服妈咪爱治疗,比较3种治疗方案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三组黄疸新生儿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显示B组黄疸新生儿获得的效果最佳,其次是A组黄疸新生儿,C组获得的效果一般。结论茵栀黄颗粒配合蓝光照射疗法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病理性黄疽是常见症状之一,重症可危及患儿生命或留下严重后遗症,由于山区医疗条件限制难以普遍实施光疗、换血、输注白蛋白等治疗。我院采用中药制剂茵栀黄加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温筋通络综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进行成本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方法,选择180例肌筋膜炎患者分别接受温筋通络综合疗法治疗(治疗组)和常规康复理疗(对照组),计算并比较两组的成本效果。结果:两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565.2和956.3;在达到相同的愈显率时,治疗组比对照组节省391.1元,费用为对照组的59.1%;以对照组为基准,增量成本效果比(△C/△E)为-1245.3,治疗组每增加1%的愈显率将比对照组节省12.45元;两组的成本效果相对于医疗价格稳定。结论:温筋通络综合疗法治疗肌筋膜炎在疗效、治疗成本等方面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