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4Eo型患者中检测到ETV6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例AML-M4Eo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分析核型,Split-signal FISH技术分析12p13染色体易位,RT-PCR检测ETV6/ARG融合基因产物。结果核型分析显示3例患者均有inv(16),Split-signal FISH检出12p13染色体易位1例,RT-PCR证实患者ETV6/ARG融合基因产物阳性。这是国际上第2例报道ETV6/ARG融合基因在AML-M4Eo中表达。结论伴有ETV6/ARG融合基因的患者对化疗不敏感,预后较ETV6/ARG融合基因阴性者差。Split-signal FISH是检测ETV6基因重排准确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RUNX1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21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初诊的661例MDS患者的骨髓标本,采用二代测序检测一系列基因突变,重点回顾性分析RUNX1患者的临床特征、共同突变表达谱及预后意义。结果 661例MDS患者中,65例伴有RUNX1突变。与无RUNX1突变患者比较,RUNX1突变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加(P<0.001),其预后分层在修订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Scoring System,IPSS-R)较高危组和IPSS-M(IPSS-Molecular)高危/极高危组均占比较高(P<0.001)。59例RUNX1突变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基因突变,突变频率较高的是ASXL1(24.62%)、TET2(24.62%)、EZH2(21.54%)和U2AF1(21.54%)等,主要为表观遗传学基因(63.62%)和剪切子基因(38.46%)。相关性分析发现,RUNX1突变与EZH2、PHF6和U2AF1突变呈正相关(Q<0.05)。RUNX1突变患者总体生存期较短(16个月 vs 47个月,P<0.001),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风险较高(P<0.001),但在RUNX1主克隆和亚克隆突变间患者总体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UNX1突变在MDS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且常伴有表观遗传学基因和剪切子基因突变。RUNX1突变预示着较短的总体生存期和较高的AML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ETV6基因重排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Split-signalFISH技术检测32例初治及复发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样本ETV6基因重排情况,阳性样本行巢式RT-PCR证实融合基因形成。结果 FISH检测出1例ETV6易位样本,常规染色体检查为正常核型,RT-PCR证实形成ETV6-RUNX1融合基因。该患者为复发难治性白血病,复发后产生耐药,于确诊9个月后死亡。结论FISH检测ETV6基因重排较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更敏感。成人ALL中ETV6-RUNX1表达率低,可能与ALL复发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段衍超  郭农建 《医学综述》2008,14(4):528-530
ETV6-NTRK3融合基因是在研究先天性纤维肉瘤具有的染色体重排t(12;15)(p13;q25)时发现的,它编码的蛋白是通过ETV6转录因子的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与NTRK3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连接在一起的。ETV6-NTRK3融合蛋白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底物1连接蛋白与多种信号级联放大相连接。研究发现,一种功能性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和高重复序列的多聚体在ETV6-NTRK3融合基因的致癌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他一些肿瘤如分泌型乳腺癌也表达ETV6-NTRK3融合基因。因此,ETV6-NTRK3融合基因可以表达在多种细胞来源的肿瘤中,这一点比较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气管上皮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联合培养过程中炎性介质的释放及其机制.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微珠实验(CBA)方法定量比较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其联合培养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释放以及p38 MAPK抑制剂SB 203580干预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联合培养过程中嗜酸性粒细胞对支气管上皮细胞MCP-1基因表达的活化及SB 203580对MCP-1表达的抑制作用. 结果: 经嗜酸性粒细胞活化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CP-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嗜酸性粒细胞和支气管上皮细胞联合培养上清液中MCP-1蛋白质释放显著增加[(1266±127) ng/L vs (134±25) ng/L, P《0.001];多聚甲醛固定后的嗜酸性粒细胞不能释放MCP-1,但其在与支气管上皮细胞联合培养过程中仍可增加支气管上皮细胞释放MCP-1 [(773±48) ng/L vs (107±15) ng/L, P《0.001];p38 MAPK抑制剂SB 203580可有效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MCP-1基因,显著降低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和多聚甲醛固定嗜酸性粒细胞与支气管上皮细胞联合培养过程中MCP-1的释放[(1335±115) ng/L vs (481±42) ng/L和(868±89) ng/L vs (239±26) ng/L, P《0.001]. 结论: 嗜酸性粒细胞可通过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活化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MCP-1,调控过敏性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白血病发病趋势、危险因素及预后,为白血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 2018 年12月收治的810例川渝地区儿童白血病病例年龄、性别、发病季节、首诊症状、形态学分类、免疫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等流行病学资料,并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白血病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810例白血病患儿中男孩发病人数多于女孩,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各年龄阶段男孩发病人数均较女孩多。ALL在1~4岁年龄段人数最多(50.9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儿的发病年龄分布差异不明显。10%的患儿有家族肿瘤史,34.44%的患儿存在有毒化学物质暴露史。MICM分析显示,形态学分类以ALL为主(79.26%);免疫学分型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lymphocytic leukemia,B-ALL)为主;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41.56%;ALL患儿ETV6/RUNX1检出率最高(14.86%),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T-lymphocytic leukemia,T-ALL)患儿的阳性融合基因均为SIL/TAL1,AML患儿中PML/PARα检出率最高(35.2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族肿瘤史、细胞遗传学分型、ETV6/RUNX1融合基因为白血病转归的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5.234(1.166~23.485)、3.442(1.666~7.115)、0.131(0.031~0.556)。结论:家族肿瘤史、细胞遗传学分型、ETV6/RUNX1融合基因可能是白血病转归的预测因素,存在家族肿瘤史和非低危型细胞遗传学可能为白血病预后的危险因素,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可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骨髓增生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是以一种或多种骨髓谱系的增殖为特征的克隆造血干细胞疾病。根据WHO 2008年分级,MPN包括经典的MPN,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也包括不常见MPN,如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S),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定前列腺癌人群中ETS家族常见成员基因ERG、ETV1、ETV4和ETV5重排的发生频度;分析ERG基因重排与常见临床及分子病理学指标的关联;验证ERG过表达是否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方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128例前列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ERG、ETV1、ETV4和ETV5基因的重排和PTEN基因的缺失;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及转录因子SOX4的表达;采用siRNA、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RG与前列腺癌细胞EMT的关联.结果 ERG在前列腺癌人群中重排发生率为23% (25/108),其中60%(15/25)的ERG重排患者伴有ERG 5’端的缺失.ETV1、ETV4和ETV5的重排发生率分别为2% (2/109)、1%(1/103)和0%.ERG基因重排与肿瘤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但与Gleason评分、术前PSA水平及肿瘤临床分期等无关联.ERG基因重排与PTEN基因的缺失、SOX4蛋白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但与AR的表达未见相关性;体外实验显示,干扰ERG的表达可抑制前列腺癌Vcap细胞EMT的发生.结论 ERG基因重排在我国前列腺癌患者中的发生频率较西方国家低.ERG基因重排与EMT相关,并可能与其他基因协同发挥促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 PCR)检测DJ 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的技术平台,并应用该技术对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早发型帕金森综合征(autosomal recessive early onset Parkinsonism, AREP)DJ 1基因进行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方法,对22个AREP家系先证者和30个正常对照的DJ 1基因进行外显子重排突变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获得了扩增效率和特异性均满意的DJ 1基因各编码外显子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及各外显子引物;本组AREP患者未发现DJ 1基因的外显子重排突变。结论:建立了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J 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检测的技术平台;中国人群AREP患者DJ 1基因外显子重排突变可能罕见。  相似文献   

10.
李思成  冯玉虎 《安徽医学》2023,44(5):577-581
目的 分析影响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髓系白血病M2型(AML-M2)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102例AML-M2患者临床资料,将其中64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设为阳性组,将38例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阴性患者设为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分析出对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总生存时间(OS)、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有影响的因素,并应用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RUNX1-RUNX1T1融合基因阳性的AML-M2患者预后因素分析中,单因素结果显示,CD19阳性、诱导治疗后MRD下降>3个对数级、治疗后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OS预后良好的因素(P<0.05),诱导治疗后MRD下降>3个对数级、融合基因转阴是影响患者RFS预后良好的因素(P<0.05);而白细胞≥20×109/L,C-Kit D816突变是影响患者OS和RFS预后不良的因素(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嗜酸细胞异常增高的4例患者长达3~8年的治疗及观察,结合文献阐明该类疾病的分类、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改变及诊断治疗。方法: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综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原因较多,IHES的诊断是排除继发性及反应性嗜酸细胞增多症、原因不明者,而慢性嗜酸细胞白血病(CEL)则病例少见。除非在骨髓中发现细胞遗传学异常,CEL的诊断常常是除外性的,细胞遗传学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点。CEL是瘤细胞呈单克隆性生长,融合基因如FIP1L1/PDGFRα阳性或持续Wilms’瘤基因(WT1)高表达有助于CEL和IHES的鉴别,治疗上激素是常规用药,对于原发、继发均有效。结论:随着伊马替尼、IL-5抗体、IFN-α问世给治疗带来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2例罕见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患者。方法:总结2例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实验室特征及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结果:病例1,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白细胞异常升高,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细胞遗传学示46,XY,(8;13)(p11;q12)。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病例2,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血常规异常就诊,血白细胞明显升高伴血小板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细胞遗传学示t(8;9)(p11;q32),分子生物学检测CEP110-FGFR1融合基因阳性,淋巴结活检为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2例患者均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无病存活分别为移植后16年和6年。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的有效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3.
1 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1,NF1)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最早在儿童时期出现,可 以累及多个器官并影响儿童期发育和神经认知状态。患者易发生良、恶性肿瘤。2018 年9 月30 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 院儿科收治了1 例罕见的NF1 伴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自出生起,该患儿就出现了咖啡斑。此次因反复发 烧和腹痛一个多月入院,经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和免疫表型检测确诊为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其ETV6/RUNX1 融合基因为阳性。通过基因测序在患儿的NF1 基因的外显子中发现了c.2773delT(p.Leu925Ter)的新生突变,此无义突 变导致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对NF1 疑似患者,尤其是对仅满足诊断标准中色素斑的儿童,建议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查 以确诊,并对其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Runt相关的转录因子1(RUNX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突变率及分布情况;探索RUNX1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58例初发AML患者的骨髓标本,提取骨髓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应用基因测序分析RUNX1基因突变情况。同时检测ASXL1、DNMT3A、TET2、FLT3、CEBPA、NPM1、IDH2、NRAS及c-KIT突变情况,分析其突变与RUNX1突变的关系。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158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共发现RUNX1突变19例,突变率为12.0%,其中A166G 9例,A142T 6例,A162L 4例。RUNX1基因突变组与野生型组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组患者年龄偏大,在M4和M5型中的发生率较高,较野生型组更易表达CD36、CD7。RUNX1突变发生于正常核型或预后中等风险核型的患者中,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突变组的完全缓解率和生存率均低于野生型组(P<0.05),而两组在性别、初诊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NX1基因突变对AML患者的预后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SOCS)基因超甲基化在经典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220例MPN患者骨髓标本中SOCS1、SOCS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发生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MPN患者JAK2V617F、MPLW515L/K基因突变情况。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学诱导MPN细胞生长不同时间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SOCS1、SOCS3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加入去甲基化试剂培养MPN细胞不同时间后,实时定量PCR法检测SOCS1、SOCS3 mRNA表达情况。结果 MPN患者中44例(20.0%)存在SOCS1基因超甲基化,90例(40.9%)存在SOCS3基因超甲基化,156例(70.9%)JAK2V617F突变阳性,3例JAK2V617F未突变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检测到MPLW515突变(其中2例为MPLW515L,1例为MPLW515K),2例JAK2V617F未突变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检测到MPLW515L突变;SOCS1、SOCS3基因超甲基化组与未甲基化组相比,其SOCS1、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JAK2V617突变组与无突变组相比,其SOCS1、SOCS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SOCS1、SOCS3基因超甲基化组,加入去甲基化试剂后SOCS1、SOCS3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MPN患者中存在高频率的JAK2V617F基因突变和低频率的MPL基因突变以及SOCS基因启动子区CpG岛超甲基化;SOCS超甲基化和JAK2V617F突变导致SOC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异常激活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引起细胞代谢失常而最终影响MPN的发生、发展;SOCS超甲基化是一种潜在的MPN诊断生物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6.
FIP1样1/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FIP1L1/PD GFRA)阳性的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是一罕见疾病,若不治疗则预后差,采用im atinib m esilate治疗高度有效。一33岁男性,表现为皮肤反复出现丘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升高。皮肤活检显示CD30+T细胞增殖,与淋巴瘤样丘疹病(LyP)一致,但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子分析显示含有FIP1L1/PDGFRA融合基因。因为此基因对该病预后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报道强调分子试验在评价LyP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患者时的重要性。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α相关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和淋巴瘤样丘疹病@McPherson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如何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选择β-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4(MIP4)的突变体(Met-MIP4)作为趋化因子受体3的拮抗剂,将Met-MIP4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进行非融合表达. 方法设计MIP4基因的PCR引物并进行氨基酸突变,将MIP4 N末端的丙氨酸突变为蛋氨酸.以正常人肺cDNA文库为模板,PCR方法获取Met-MIP4基因.克隆入载体pUC19,测序验证序列已得到突变.将正确的基因插入到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20中进行表达.结果 PCR产物为220 bp左右的片段,连接入pUC19质粒后测序验证获得正确突变.构建的pBV220非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经Tricine-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有大小约8×103的非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突变并克隆了β-趋化因子MIP4基因.Tricine-SDS-PAGE表明,非融合的Met-MIP4突变体已得到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对哮喘的生物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点CD34+祖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哮喘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骨髓悬液中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CD34+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CCR3/eotaxin与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关系。 方法 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以卵白蛋白作为抗原建立哮喘模型,于最后一次抗原激发后6、12、24、48 h检测BALF、外周血和骨髓中的嗜酸性粒细胞、CD34+祖细胞、eotaxin的变化,检测CD34+祖细胞上CCR3的表达;行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浸润;PCR检测肺组织CCR3和eotaxin mRNA水平。 结果 抗原激发后嗜酸性粒细胞数、CD34+细胞数、CD34+/CCR3+细胞数在BALF、外周血、骨髓悬液中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模型组BALF的eotaxin水平在抗原激发后6 h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增加(P<0.05),并一直持续到24 h。外周血和骨髓悬液中eotaxin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各时间点肺组织eotaxin mRNA和CCR3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增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分别与骨髓悬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数、CD34+/CCR3+细胞数呈正相关,而与骨髓悬液中CD34+细胞数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①哮喘小鼠气道局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骨髓CD34+祖细胞上CCR3表达上调有关。②CCR3/eotaxin参与CD34+祖细胞分化和趋化,与哮喘小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2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的单个核细胞,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两步法半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分析,检出5例(24%)细胞周期D_1蛋白高表达,4例(19%)bcl-1基因重排.该4例bcl-1基因重排的患者都高表达细胞周期D_1蛋白.5例细胞周期D_1蛋白高表达的患者都具有较晚的临床分期、骨髓中瘤细胞比率较高、化疗效果差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属少见类型白血病。主要特征为外周血及骨髓中大颗粒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伴粒细胞减少,免疫表型显示T细胞起源,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TCR基因重排。其漏诊率较高,本文报道1例病例并结合文献,讨论其发病、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