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调查[1],全球花费约2.5万亿美元用于心理障碍治疗。既往调查[2-3]显示,在中、低收入国家,仍有约76%~85%的重度心理疾病患者未接受治疗,心理疾患呈现患病率高、就诊率低的现象。心理健康知识缺乏、污名等因素阻碍了心理疾病患者寻求治疗[4],因此提升公众心理健康素养是重要途径。本文拟从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1心理健康素养的概念2000年,Jorm[5]提出心理健康素养概念,即有助于人们识别、管理或预防心理障碍的知识和信念,  相似文献   

2.
<正>围产期丧失是指在怀孕第22周(或胎儿体重超过500g)和出生后7d之间发生的婴儿死亡[1]。随着医学的进步,围产期丧失发生率已经下降,但仍有10~15%妇女会经历围产期流产[2]。据报道[3],大约20%经历围产期丧失的女性会出现抑郁或创伤后应激症状。因此,在围产期丧失孩子已经被定义为一种复杂且潜在的威胁性生活经历,且这种经历在某些情况下会进一步发展为复杂的悲伤反应,其特征比正常悲伤更具有破坏性和普遍性[4]。  相似文献   

3.
<正>围生期抑郁(perinatal depression,PND)被定位为再妊娠期间或产后12个月内发生的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1]。促进PND女性的早期识别、干预和治疗是降低PND对母婴的危害,改善母婴健康的有效措施[2]。但研究显示,多数PND女性无法及时识别和有效应对抑郁症状,仅有少数(约15%)PND女性曾寻求过专业心理帮助[3],而低水平心理健康素养是影响PND女性自我识别、有效应对和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关键因素[4]。研究[5]显示,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有助于促进个体早期识别心理疾病,提高对心理求助的正确认知,降低心理疾病污名感,增加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率,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目前PND女性心理健康素养在国外开展了相关研究,我国尚未有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对心理健康素养概念、PND女性心理健康素养研究现状、评估工具及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PND女性心理健康素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胎儿隔离肺(PS)是以血管异常为基础的胚胎发育缺陷造成的肺先天性畸形[1],与支气管不相通,由体循环系统而非肺循环供血[2]。PS发生率占肺畸形的0.15%-6.4%,男女比例约为4∶1,约占胎儿胸腔内肿块的12%-16%[3-4]。绝大多数PS的胎儿预后良好,围产期病死率仅为5%[5]。  相似文献   

5.
<正>肠内营养是危重患者的最佳营养支持方式[1],但在实施过程中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腹泻、腹胀等肠内喂养不耐受现象[2],其发生率为41.27%~73.6%[3]。肠内喂养不耐受会导致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暂时中断,营养支持不足,住院时间延长和死亡率增加[4]。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全球有4.63亿糖尿病患者,成人患病率约为9.3%[1]。截止2017年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2.8%,患者人数约有1.298亿,且呈“井喷式”上升趋势[2]。糖尿病为进展性疾病,其引起的继发性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的重要原因[3]。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自我管理是必要且有效的终身治疗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疾病负担[4]。随着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临床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和个体化护理也极为重视[5],  相似文献   

7.
<正>围生期抑郁(perinatal depression,PND)是指发生在孕期及产后1年内以情绪低落、快感减退、兴趣缺乏为核心症状,伴有悲伤、沮丧、烦躁、自罪感等症状的一种心境疾病[1]。研究[2]显示,PND的全球发生率为11.9%,我国为16.3%[3]。尽管PND有多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围生期女性在围产保健过程中多次与医疗卫生保健人员接触,但多数围生期女性会隐匿抑郁症状,不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相似文献   

8.
<正>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RE)是盆腔[1]、腹腔及腹膜后等恶性肿瘤予以放射线治疗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较多累及小肠、直肠及结肠[2]。据统计,50%肿瘤患者接受过放射治疗,在25%的肿瘤中放疗起着重要的治疗作用,放射线导致的肠道损伤也随之增加[3-4]。国外报道显示,因长期放疗引起的急性RE发病率高达60%~80%,超过了炎症性肠炎(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总发病率[5],还可能存在临床研究对慢性RE发病率低估的可能[6]。  相似文献   

9.
<正>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2],急性白血病约占97%,其中2/3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ALL发病率为4.5/10万,且呈逐年上升趋势[3-4]。目前,多药联合分阶段化疗是治疗ALL的主要方式[5]。ALL患儿的化疗周期长,一般为2.5~3.0年,包括诱导缓解期、巩固强化期和维持期[6-7]。尽管目前ALL患儿5年总生存率可达到90%[8],但由疾病本身、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导致的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  相似文献   

10.
<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老年疾病[1],主要是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2-3],90%以上发生在内侧间室,表现为膝内翻。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4],导致老年疾病的发生率加速增长,60岁以上人群中约35%~50%患有膝骨关节炎[5],因此人们对KOA的治疗越来越重视。目前针对KOA的治疗主要是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度和功能[6],包括物理治疗、传统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可以减轻疼痛但无法纠正异常的下肢力线,效果有限。传统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效果小且副作用大[7-8]。手术治疗以膝关节置换为主,是目前治疗重度KOA的最有效手术之一,但调查研究表明术后患者满意度仅有81%~89%[9-10]。矫形器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式,花费低无创伤并能有效减轻疼痛,纠正异常力线,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综述了与K...  相似文献   

11.
<正>侵蚀艾肯菌是艾肯菌属中的唯一菌种,为革兰阴性菌,常定植于口腔和鼻咽部。近年来,由侵蚀艾肯菌引起的感染逐年增多,免疫力低下、黏膜受损及动物咬伤是侵蚀艾肯菌导致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报道,侵蚀艾肯菌可导致心内膜炎[1]、头颈部脓肿[2]、脏器脓肿[3]、关节炎[4]、血流感染[5]、结膜炎[6]等,然而,鲜有关于侵蚀艾肯菌引起泪囊炎的文献报道。现将本院发现的1例由侵蚀艾肯菌致急性泪囊炎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要病因[1],约70%—80%的卒中患者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2],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循证医学指出,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途径[3],而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精准评定、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是脑卒中康复发展的必然趋势[4]。  相似文献   

13.
<正>据统计[1],2017年全球因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死亡人数为110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0%。大量研究证明,饮食因素与高血压[2]、糖尿病[3]、冠心病[4]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食物素养由计划、选择、管理、准备食物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组成,可以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5-6]。高水平的食物素养意味着个人拥有更好的食物相关知识与技能,更倾向于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7-8];相反,个人食物素养水平低会导致错误的食物选择,对慢性病产生不利影响[9]。  相似文献   

14.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的特征是在睡眠期间反复出现上气道塌陷,导致气流受限或完全停止。OSA发病率高,男性约34%,女性17%[1]。未治疗OSA可导致长期心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和心力衰竭[2],尚可因白天过多嗜睡、神经认知功能损害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3—4]。  相似文献   

15.
李丹  刘玲玉  靳令经  王茹 《中国康复》2023,38(10):621-625
<正>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脑卒中是我国乃至全球成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2]。脑卒中患者常遗留肢体运动功能障碍[3],73%~88%的首次脑卒中患者和55%~75%的慢性脑卒中患者可遗留上肢运动障碍[4-5],尽管物理治疗、强制性运动疗法等多种康复治疗技术已经应用于脑卒中上肢功能康复,仍有约20%~30%的患者不适用这些康复策略[6]。因此,探索新的、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是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患者因残疾无法独立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2-3]。脑功能检测技术可监测大脑活动期间的变化,为评估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效果提供帮助[1]。相关的脑功能检测技术有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等[4-5]。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原因[1]。研究表明,约85%的早期卒中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2],超过50%的卒中患者存在上肢功能永久性的损伤,显著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3],因此改善卒中后上肢功能至关重要。传统的上肢康复治疗通常耗时久且患者依从率低,结果常取决于治疗师的经验和能力,不足以诱导功能障碍肢体基于神经可塑性的运动改善[4]。  相似文献   

18.
<正>缓和照护[1](palliative care,PC)旨在解决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和照护者身体、心理、社会和灵性等四个方面的需求,相较于常规照护[2],其可明显改善患者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医疗系统资源再分配,因此各大指南推荐[3]将缓和照护整合至癌症治疗过程中。尽管缓和照护有诸多好处,但在急需这些服务的癌症患者中,却未得到充分利用([4]。  相似文献   

19.
<正>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一种以发热、肝脾大、黄疸、出血、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凝血障碍、骨髓和其他组织中可发现噬血细胞为特征[1]的高炎症综合征。病毒感染是成人HLH最常见的诱因,以EB病毒相关(EBV) HLH最为常见,占43%,预后差,治疗效果不理想[2]。目前EBV-HLH无标准治疗,最常用含依托泊苷和地塞米松的HLH-94/04方案[3],但是患者一般很快复发[4]。  相似文献   

20.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若不接受规范化治疗,大部分会出现全身多关节骨质破坏,导致功能丧失,甚至可致残[1]。研究显示[2],关节病已成为女性致残者的首要致残疾病,并且RA致残占其中的79.4%,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极大负担。目前,RA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一直以来,免疫系统异常被认为是介导RA发病的重要机制[3]。有研究发现~([4]0,CD4+T细胞在风湿性疾病患者中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