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6月~2009年7月收治的500例(965只眼)糖尿病患者拟诊视网膜疾病的临床资料,患者进行检眼镜检查,后对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患者的视网膜病变情况和分级,并根据诊断结果指导治疗。结果:检眼镜检查670只眼存在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69.43%,Ⅰ期220只,Ⅱ期135只,Ⅲ期147只,Ⅳ期85只,Ⅴ期83只;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有868只眼存在视网膜病变,病变率为89.95%,Ⅰ期288只,Ⅱ期210只,Ⅲ期173只,Ⅳ期103只,Ⅴ期94只。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两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较高,并可以进行分期,是指导患者治疗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静 《江西医药》2005,40(10):647-648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中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发病率、眼底及视野改变.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经验。方法 对健康体检眼底检查中发现的197例343只眼视盘有异常改变者.用眼底数码照相机和全自动视野检查计检查.对结果异常者进行复查和随访。结果 197例中72例101眼表现出青光眼性眼底损害.占36.55%:49例74眼表现出青光眼性视野改变,占24.87%,被视为高度可疑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其中有51例68眼同时表现出青光眼性眼底损害和视野改变被确诊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占25.89%。结论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因发病隐匿,早期发现主要依赖于对健康人的体检.眼底的检查结合电脑视野计的应用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方法经我院临床检查确诊为 AZOOR 的病例15例(1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眼底彩色照相、视野、视网膜电图(ERG)、眼底自发荧光照相(FAF)、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他们的临床特征。随访3个月~2年,观察他们的预后及转归。收集患者的所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例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者均为近视眼。就诊时主诉视物模糊12例,其中伴闪光幻觉5例、伴视物变色3例;眼前暗点或黑影遮挡3例。眼底无明显改变者10只眼(占66.67%),黄斑区有小片状陈旧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灶分布者2只眼(占13.33%),黄斑区色素紊乱者3只眼(占20%)。11只眼表现为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占73.33%;4只眼表现为生理盲点明显扩大累及中心凹旁,占26.67%。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均表现为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杆体反应、最大反应、椎体反应、闪烁反应中 a、b 波幅值不同程度下降。5只眼行 P-VEP 检查显示 P100波峰幅值不同程度下降。 FD-OCT 检查所有患眼的眼底后极部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反光带紊乱,变薄或局部缺失,这些异常改变与视野缺损区相对应;在 FAF、FFA、ICGA 检查中无明显异常改变。随访3月~2年,15只眼的 BCVA 及视野缺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OCT 检查也显示 IS/OS 层反光带逐渐恢复,其中有8只眼(占53.33%)的 BCVA 恢复到发病前水平,5只眼的视野及 OCT 检查完全恢复正常(占33.33%)。结论AZOOR 以青年女性、近视眼发病为多见;早期眼底无明显改变。视野、电生理及 OCT 检查均有异常改变,对诊断有临床意义。但是 AZOOR 的诊断需要综合其临床特点、视野、电生理及 OCT 检查,逐一排除其他疾病才能确诊。 OCT 检查由于能够动态监测 IS/OS 层的改变状况,而且方便、经济、直观、无创,还非常适合于随访。 FAF、FFA、ICGA 对其诊断无明显帮助,但在鉴别诊断中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前的眼底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行准分子激光屈光矫正术前近视患者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的检查结果。方法分别以直、间接检眼镜对2315例(4574眼)和1358例(2429眼)行激光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在扩瞳状态下进行眼底检查,对可疑眼底病灶辅以三面镜确诊。对检查结果进行分类比较。结果1998~2000年准分子激光术前以直接检眼镜检查患者共2315例(4574眼),发现视网膜脱离2眼,未发现周边眼底异常。2001~2002年对1358例患者(2429只眼)术前进行间接检眼镜检查,检查发现各种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变性和异常。其中包括视网膜非加压发白315眼占13.0%,色素沉着467眼占19.2%,条状变性160眼占6.59%,格子样变性40眼占1.65%,玻璃体视网膜牵引26眼占1.07%,视网膜裂孔49眼占2.02%,亚临床视网膜脱离8眼占0.33%。对严重的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及视网膜浅脱离80眼占3.29%进行眼底激光的治疗,4眼占0.16%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发现近视屈光度越高,眼底发生格子样变性、干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几率较大(P<0.01)。结论准分子激光术前间接检眼镜检查可以发现直接检眼镜不易发现的眼底周边视网膜异常,为及早发现和治疗眼底病变提供良好的方法和机会。非手术高度近视患者也应进行常规周边眼底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频域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在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术前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频域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直接检眼镜和间接检眼镜对白内障患者行术前及术后视网膜检查,获取OCT图像及眼底资料,判断视网膜疾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于视网膜病变的漏检率。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OCT检查的174例(174只眼)患者中,黄斑病变20例,术前间接检眼镜及直接检眼镜散瞳检查眼底,发现12例(12只眼)患者未能检测出合并有黄斑病变,漏诊率高达6.0%。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度近视眼及患者年龄≥60岁,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00,2.27,2.50;95%CI分别为(1.837,8.087),(1.050,4.900),(1.140,5.530)其中,23例(23只眼)糖尿病患者有4例(4只眼)发生黄斑病变,占17.3%,9例(9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中有1例(1只眼)患者发生黄斑病变,占11.1%;148例(148只眼)年龄≥60岁的患者中有16例(16只眼)患者发生黄斑病变,占10.8%。结论频域3D-OCT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可作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一种术前视网膜疾病的可靠的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可以减少漏诊,并可以为手术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均来源于2011年2月~2014年7月某社区收集的300例老年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直接检眼镜检查,研究组实施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对两组检查时间、眼底疾病检出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检查时间较对照组检查时间显著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底检查后研究组眼底疾病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眼底疾病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已成为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中重要筛查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法和散瞳后直接眼底镜检查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76例(352眼)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及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同时对检测出的视网膜病变进行分级,比较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176例糖尿病患者共计352眼中,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通过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检出视网膜病变52眼,其中Ⅰ期14眼,Ⅱ期28眼,Ⅲ期4眼,全视网膜光凝术后6眼。通过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检出视网膜病变56眼,其中Ⅰ期24眼,Ⅱ期18眼,Ⅲ期8眼,全视网膜光凝术后6眼。经χ2检验,2种方法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Kappa值为0.855)。结论与直接眼底镜检查法比较,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在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一致,但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更省时省力,并且其检查结果可保存,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大样本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近视眼眼底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及分析。方法欲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5589例11178眼,术前充分扩瞳后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结合三面镜、巩膜压迫器检查眼底并绘图记录。结果明显眼底并发症而暂缓或停止手术者共1350例(24.15%)1785眼(15.97%)。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前充分扩瞳后进行以间接检眼镜为主的详细的眼底检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王霞  裴承华  丁爱东 《中国医药科学》2014,(16):211-212,216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300例(273只眼)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皆用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两种检查方法。结果采用检眼镜检出病变数153例,病变率为56.05%;后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发现FFA检出病变数251例,病变率为91.9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诊断正确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检查病变种类主要包括非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5例,占病变数的21.91%;增生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73例,占29.08%;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65例,占25.91%;糖尿病性黄斑病变35例,占13.94%;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23例,占9.16%。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对前置镜不能发现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做出确诊。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造影与眼底镜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为眼科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对DR患者及时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准确诊断,适时地应用激光凝固治疗,可阻止DR的进展〔1〕。本文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行FFA检查的结果,比较其检眼镜下所见,对两者在DR诊断分期中的差异,分析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近2年来确诊Ⅱ型糖尿病并在眼科初诊的住院及门诊患者99例198只眼,其中男47例,占475%,女52例,占525%,年龄36~73岁,平均56岁。病程半月~20年。眼科常规检查,了解全身情况,双眼充分散瞳,检眼镜检查眼底并记录诊断。FFA:选择1眼为主照眼,20%荧光素钠3ml…  相似文献   

11.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是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在眼内血液循环时所发出的荧光,利用装有特殊的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像机,真实地记录下眼底情况动态变化的技术。它突破了以往用检眼镜的仪器静态的观察眼底的方法,成为研究眼的组织解剖、生理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荧光素钠是眼底血管造影术所用的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对Ⅱ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分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274例Ⅱ型糖尿病(DM)病人546只眼进行直接检眼镜检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并行FFA检查。分别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眼底病变患病率及其在指导治疗上的作用。结果 FFA检查对DR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直接检眼镜检查;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作用。结论 FFA对DR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有着极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梅  袁坤  袁金华  郑浩然 《安徽医药》2017,21(8):1439-1441
目的 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开展相干光断层成像(OCT)黄斑病变检查,逐步建立黄斑病变早期筛查的健康管理模式.方法 运用OCT对782例体检者黄斑区六线扫描,结合眼底镜检查,做出临床诊断,对其中40例阳性者可能病因分析,找到相关联致病因素.结果 OCT阳性与性别、婚姻、血糖、血脂、体质量指数(BMI)无关,与高血压、年龄有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分组后,结果表明:年龄越大,危险性越大(P<0.01).结论 OCT为体检人群眼黄斑区病变早期筛查提供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眼底网膜血管观察,对某些周身疾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为确切地找出异常眼底血管改变,笔者利用体检之便,对1600名健康青年限底网膜血管进行了检查,检查情况如下: 一、检查方法与标准:用直接检眼镜在不散瞳情况下在暗室内检查。时间:上午7—11点,下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海洛因依赖者眼底血管的变化 ,了解和分析海洛因对机体血管和眼底血管的损害。方法 :对海洛因依赖组 14 5例和对照组 5 0例进行直接检眼镜检查。结果 :海洛因依赖组和对照组分别有 96例 (6 6 2 % )和 3例(6 0 % )眼底血管有异常改变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海洛因依赖组的双眼发病率高于单眼 ,(P <0 0 5 ) ;左眼发病率高于右眼 (P <0 0 5 )。结论 :海洛因及其掺杂物对眼底血管有明显损害 ,说明海洛因滥用可导致滥用者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  相似文献   

16.
123例眼底胆固醇结晶沉着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眼底胆固醇结晶沉着形成的原因,对123例患者采用原瞳下(少数放瞳检查)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的方法,发现年龄愈长,血胆固醇水平愈高,眼底改变率愈高;心血管病患者的眼底改变有加重的趋势;健康人的眼底改变与饮食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底彩照和荧光照影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眼底照相和荧光照影对102例(204只眼)的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诊断。结论眼底彩照和荧光照影可以尽早地发现和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又可以为内科医生反映出全身微血管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与眼底照相技术观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黄斑脱离的复位并与视力恢复进行初步相关研究.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在我科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方法采用巩膜扣带术联合巩膜外冷凝+放液术,术后随访6~24个月有眼底照相与OCT检查记录患者47例(47眼),所有患眼的玻璃体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及指导治疗的作用。方法65例(65眼)疑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均接受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诊断符合情况。结果65例患者中,临床诊断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照相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阳性47例,阴性18例。将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眼底照相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87.2%(41/47),特异度为66.7%(12/18),准确度为81.5%(53/65),阳性预测值为87.2%(41/47),阴性预测值为66.7%(12/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为97.9%(46/47),特异度为94.4%(17/18),准确度为96.9%(63/65),阳性预测值为97.9%(46/47),阴性预测值为94.4%(17/18)。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眼底照相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诊断47例阳性患者中,轻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检查41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4例,中度14例,重度1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46例真阳性患者中,轻度16例,中度16例,重度14例。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对轻度、中度、重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较眼底照相检查高,更能有效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5例(170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眼底血管造影和眼底彩色照相进行检查,将两种方法对病变分期及黄斑水肿程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眼底血管造影对病变分期及黄斑水肿程度检查结果准确率均显著高于眼底彩色照相,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对于了解疾病分期及黄斑水肿情况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