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llo-HSCT)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 PGF)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allo-HSCT患者临床资料及移植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PGF和移植物功能良好(GGF)组,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对可能影响PGF的因素进行分析;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 232例allo-HSCT的患者中,有40例发生了PGF(17.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清铁蛋白(SF)水平(SF≥800μg/L,P<0.01),移植物中低剂量CD34+细胞(CD34+<5.0×106/kg,P<0.01),非同胞全合供者是发生PGF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GF组的总生存率(OS)明显低于GGF组(25.0%vs 72.4%,P<0.01)。结论 移植物中低剂量CD34+细胞(CD34+<5.0...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自2007年8月~2012年6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9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同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4例,亲缘半相合4例,无关供者全相合1例?均采用含环磷酰胺的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接受同胞全相合移植患者采用短程甲氨蝶呤(MTX)联合环孢素(CSA)方案,其他患者采用短程MTX?CSA?骁悉及舒莱联合方案?回输外周血干细胞中位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阳性细胞数分别为6.86 × 108个/kg和2.41 × 106个/kg?结果:9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中位植活时间分别为17 d和19 d?除1例为自身造血恢复外,8例均为供者造血?1例接受亲缘半相合移植患者在移植后 + 186 d死于肺部感染?8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 142(405~1 836)d,均达无病生存?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安全有效,对于无全相合干细胞来源的SAA患者也可以考虑接受亲缘半相合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与治疗经验.方法 对1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同胞间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不全相合/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移植疗效及并发症,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分析.结果 移植后9~24 d(中位时间13.8 d)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移植后14~26 d(中位时间17.3 d)血小板大于20×109/L.2例于移植后26 d(HLA 3/6相合)和移植后48 d(HLA-A、DR各一个位点不合)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予甲强龙治疗后控制;9例发生慢性GVHD,其中局限型6例(1例为HLA全相合,1例为HLA-B一个位点不合,4例HLA 3/6相合),广泛型3例[其中1例为HLA-DR一个位点不合,1例为4/6相合(HLA-A、B不合),1例HLA 3/6相合];4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发生肠道感染,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无1例发生肝静脉闭塞病(VOD);随访3~37个月,14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死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结论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靠方法,在充分考虑移植风险和积极准备的基础上可实施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和血小板植入延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的170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移植后铁蛋白水平升高和血小板植入延迟的关系。根据移植后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中位值,将其分为高铁蛋白组(≥2 641 ng/mL)和低铁蛋白组(<2 641 ng/mL),通过χ2检验分析移植后铁蛋白升高对血小板植入的影响。纳入年龄、性别、移植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CD34+细胞输注数量、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等可能会影响血小板植入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P<0.1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后铁蛋白升高与血小板植入延迟相关(P=0.003)。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CD34+细胞输注量<5×106/kg、CMV再激活、移植后铁蛋白水平升高是移植后血小板植入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移植后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与移植后血小板植入延迟相关,是移植后血小板植入...  相似文献   

5.
周游  刘林  廖明燕  唐晓琼  王利  张红宾  肖青 《重庆医学》2015,(21):2904-2906
目的 了解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发病率、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HSCT中心接受allo-HSCT的患者82例,按照我国IFD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2例allo-HSCT术后患者,共诊断22例IFD,发生率为26.83%,其中确诊IFD者5例(22.73%),临床诊断者7例(31.82%),拟诊者10例(45.45%).3、6、12个月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1.10%、15.30%、22.60%.多因素分析中,移植前真菌感染史、HLA配型不合是IFD早期的危险因素;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大剂量激素使用为IFD晚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IFD是allo-HSCT术后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HLA配型不合、移植前真菌感染史、持续中性粒细胞缺乏、大剂量激素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IF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 8例SAA患者接受allo-HSCT,其中1例接受亲缘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allo-HSCT,4例接受单倍体相合allo-HSCT,3例接受非血缘全相合allo-HSCT.预处理方案:非亲缘及亲缘全相合移植采用氟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TX)+抗人T淋巴细胞球蛋白(ATG);单倍体相合移植采用FLU+CTX+马利兰(BU)+AT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亲缘全相合移植采用联合免疫抑制剂的方法预防,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蝶呤(MTX),单倍体相合及非亲缘全相合除以上药物外,加用CD25单克隆抗体和霉酚酸酯(MMF).结果 患者全部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0~17 d,中位时间为12.5 d;血小板≥20×109/L的时间为9~25 d,中位时间为13.8 d,植入证据检测证明为完全供者造血.5例合并巨细胞病毒(CMV)血症,3例合并出血性膀胱炎,2例发生急性和慢性Ⅰ~Ⅲ度GVHD,1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纯红再障.8例全部存活,存活时间为9~38个月,中位存活时间为20个月.结论 亲缘、非亲缘全相合及单倍型相合的allo-HSCT均是治愈SAA的有效方法,可为患者提供长期生存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口腔黏膜炎(OM)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因素与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关系。【结果】49例(65.0%)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其中13例(26.5%)发生Ⅲ度,14例(28.6%)发生Ⅳ度,中位发生时间移植后第5(3~8)天。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疾病种类、移植方式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TBI/CY(全身照射+环磷酰胺)预处理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78.3%vs 59.6%,P〈0.05),口服剂型白消安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静脉剂型(91.2%vs 11.1%,P〈0.001),无四氢叶酸钙(CF)解救甲氨蝶呤(MTX)口腔黏膜炎明显高于CF解救(87.0%vs 9.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含TBI预处理方案(OR=3.6,P〈0.05)、口服剂型白消安(OR=2.9,P〈0.01)、无CF解救MTX(OR=17.1,P〈0.001)是all-HSCT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使用静脉剂型BU联合CY预处理方案、CF解救MTX的患者allo-HSCT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近期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9例确诊的年轻SAA患者接受了同胞HLA全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预处理方案为:环磷酰胺(50mg·kg-1·d-1,移植前5d至移植前2d静滴)+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2.5mg·kg-1·d-1,移植前5d至移植前3d静滴)。观察移植后临床造血重建时间及近期并发症,并于移植后40d、180d和360d用短小片段重复序列(STR)动态检测其植入情况。【结果】9例患者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升至0.5×109/L的时间平均为14.5d、血小板升至20×109/L的时间平均为23.5d,移植后180d和360d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均恢复正常,移植后40d、180d和360dSTR显示9例均表现为完全嵌合体(FDC);所有病例中,有1例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出现Ⅰ度aGVHD,2例发生局限性慢性GVHD;6例患者出现CMV血症,更昔洛韦治疗有效;1例发生念珠菌性肠炎、1例发生曲霉菌性肺炎和1例发生细菌性肺炎,抗真菌或细菌...  相似文献   

9.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巨细胞病毒(CMV)病的发生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选择自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在本所行Allo—HSCT患者131例,用Kaplan—Meier和Cox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CMV病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28例患者发生了CMV间质性肺炎(21.35%);9例发生了CMV肠炎(6.87%),CMV病的一年累积发生率为32.54%。在单因素分析中,非血缘关系供者、用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CD3单克隆抗体、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因GVHD而加用免疫抑制剂、慢性GVHD、大剂量皮质激素、输血次数、患者血浆CMV阳性均与CMV病发生率增加有关;对CMV—DNA阳性而无临床症状者进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阴转,则有降低CMV病发生的作用。在多因素分析时,因血浆CMV—DNA阳性、GVHD加用免疫抑制剂、大量输血使CMV病发生危险增加(RR分别为:3.309、2.242、1.046),而干预性治疗使CMV—DNA转阴降低了发病危险(RR为0.346)。13例死于CMV病。结论 CMV病是Allo—HSCT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对血浆CMV阳性的患者进行干预性治疗至CMV转阴,可能会减少CMV病的发生。对合并Ⅱ—Ⅳ度GVHD、加用免疫抑制剂和大量输血的高危患者更有必要早期采取干预性治疗。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6岁,2013年4月始出现月经量增多,开始未予重视.2013年7月因“头晕、乏力反复”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示:WBC (1.40~3.08)×109/L、Hb 74~86 g/L、PLT (25~60)×109/L.进一步行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提示“骨髓增生减低,粒红比例减低,巨核细胞全片0~1个”,骨髓活检病理示“骨髓造血组织增生减低,脂肪细胞明显增多”,染色体示“46,XX”,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013年9月初开始予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 200 mg/d口服治疗,期间曾反复多次给予血制品输注及细胞因子支持,但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评价以环磷酰胺(CTX)为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对1例SAA患者行同胞供者Allo—HSCT治疗。预处理方案为CTX 50mg/kg^-1·d^-1×4d;干细胞来源采用外周血+骨髓;输注单个核细胞数(MNC)为10.41×10^8/kg,CD34^+细胞计数为6.86×10^6/k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采用环孢素A(CsA)加短程甲氨蝶呤(MTX)加霉酚酸酯(MMF)。结果患者获得造血重建,第14天中性粒细胞数(ANC)≥0.5×10^9/L、血小板计数(PLT)≥20×10^9/L,第96天血型转变为供者型(B→O)。患者出现Ⅳ度急性GVHD(aGVHD),经积极治疗后控制。150d内患者出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急性支气管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血症、肺炎,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随访24个月,患者无病存活。结论以CTX为预处理方案allo-HSCT是治愈SAA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口腔黏膜炎(OM)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5月至200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的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因素与口腔黏膜炎发生的关系。【结果】49例(65.0%)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其中13例(26.5%)发生Ⅲ度,14例(28.6%)发生Ⅳ度,中位发生时间移植后第5(3~8)天。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疾病种类、移植方式与口腔黏膜炎的发生无相关性(P〉0.05),TBI/CY(全身照射+环磷酰胺)预处理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方案(78.3%vs 59.6%,P〈0.05),口服剂型白消安口腔黏膜炎发生率高于静脉剂型(91.2%vs 11.1%,P〈0.001),无四氢叶酸钙(CF)解救甲氨蝶呤(MTX)口腔黏膜炎明显高于CF解救(87.0%vs 9.5%,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含TBI预处理方案(OR=3.6,P〈0.05)、口服剂型白消安(OR=2.9,P〈0.01)、无CF解救MTX(OR=17.1,P〈0.001)是all-HSCT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使用静脉剂型BU联合CY预处理方案、CF解救MTX的患者allo-HSCT后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对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8例接受allo—PBSCT治疗的SAA 患儿均为血缘供体移植,男6例,女2例,7~14岁,中位年龄为11岁。4例患儿为急性SAA I型,其中2例移植前合并重型感染且未能完全控制;另4例患儿为SAA Ⅱ型,患儿移植前大多经包括环孢菌素A(CSA)在内的多种治疗无效。诊断至移植的时间为1~45个月,中位时间为13个月。预处理方案由低剂量环磷酰胺(CTX)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成,采用CsA+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STR PCR)检测学植入依据。结果患者移植后均获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和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75d(+10~+15d)和+19.88d(+15~+32d)。8例患儿均为完全供体型植入,其中1例移植后10个月出现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STR PCR显示移植排斥,经ATG、CsA 等药物治疗逐渐恢复自身造血。1例患儿出现Ⅱ度急性GVHD,1例出现局限性慢性GVHD。随访15~50个月,中位数为29个月,8例SAA患儿均存活。结论采用以免疫抑制为主的ATG/ALG+CTX预处理方案进行allo—PBSCT能够有效治疗儿童SAA,移植相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中南 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2016 年9 月至2019 年9 月行异基因HSCT的32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 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常见的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异基因HSCT 后 CNS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在323 例行异基因HSCT的患者中,发生CNS并发症的有32 例,发生CNS 并发症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2( −1~584) d,常见的症状为意识障碍(78.1%)、抽搐(59.4%)、头痛 (1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中性粒细胞植活情况、血小板(platelet,PLT) 植活情况、血清巨细胞病毒 (cytomegalovirus,CMV)DNA阳性、合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供者选择是影响 异基因HSCT后CNS并发症发生的相关临床因素(分别P=0.011,P<0.001,P=0.006,P<0.001,P=0.035)。多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PLT 植活延迟或未植活、合并aGVHD为CNS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1 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和2 年OS均明显低于未发生的患者(55%±9% vs 89%± 2%,37%±11% vs 85%±3%;均P<0.001);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1 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rate,DFS)和2 年DFS均明显低于未发生患者(55%±9% vs 88%±2%,29%±11% vs 83%±3%;均P<0.001);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1 年移植相关病死率(transplantation-related mortality,TRM)和2 年TRM 均明显高于未发生患者(45%±9% vs 8%±2%, 58%±11% vs 11%±2%;均P<0.001)。结论: PLT植活延迟或未植活、合并aGVHD为异基因HSCT后CNS并发症发生 的危险因素,提示当异基因HSCT患者PLT植活延迟或未植活,或是合并aGVHD时,需警惕CNS并发症的发生。与 未发生CNS并发症的患者相比,发生该并发症的患者往往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影响移植后IFI发生与转归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193例单中心allo-HSCT患者移植后IFI发生率和转归,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供者来源、HLA配型、干细胞来源、白细胞植入、移植前IFI病史和状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急性与慢性GVHD对IFI发生和转归的影响.结果 移植后IFI 2年累计发生率为34.0%±4.0%,一级与二级预防突破性IFI发生率分别为3.8%与21.1%(P=0.000);84.2%患者IFI发生在移植后半年内;在可检测的病原菌中,霉菌与酵母菌分别为68.1%与27.7%;肺部与非肺部感染分别为84.2%与15.8%.IFI治疗总有效率为67.3%,其中完全缓解率为44.2%;移植后初发感染与复发患者对抗真菌药物的疗效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FI相关致死率为38.5%.多因素分析急性GVHD是影响IFI发生和转归的危险因素.结论 allo-HSCT后IFI以肺部霉菌最常见,有IFI病史患者不是allo-HSCT的绝对禁忌证,急性GVHD是影响IFI发生和转归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例再障患者,其中重型再障2例,再障-PNH综合征1例,均为HLA全相合亲缘供者。预处理方案:重型再障患者为CTX+ATG方案,再障-PNH综合征患者加用白消安、氟达拉宾,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方案为环孢菌素A(CsA)加氨甲喋呤(MTX)联合方案,以前列素E1预防肝静脉闭塞病(VOD),以巨细胞病毒(CMV)抗原血症监测和更昔洛韦预防CMV病。结果:3例患者经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证明为供髓植入,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的平均天数为16 d(12~20 d),血小板大于20×109/L的平均天数为20 d(15~23 d)。发生Ⅱ度aGVHD 1例,未发生cGVHD,未发生移植排斥。中位随访时间248 d(138~465 d),全部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allo-HSCT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后发生胃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astrointestinal 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I-GVHD)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allo-HSCT的2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GI-GVHD发生情况进行分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GI-GVHD发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GI-GVHD对生存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接受allo-HSCT的201例患者中,36例(17.9%)发生GI-GVHD,发生中位时间为34(9~88)天,中位生存时间为228(21~1759)天,总体生存率为36.1%。随访中发生GI-GVHD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较未发生者明显降低(36.1% vs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GI-GVHD患者以持续性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消化系统出血等症状为主,常伴有皮肤、肝脏等靶器官的损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供受者性别关系(P=0.012)、移植类型(P=0.054)、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位点不合程度(P=0.015)、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P=0.029)、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超过7天(P=0.007)、早期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P=0.023)是GI-GVHD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供男性(P=0.009,OR=8.866)、非亲缘不全相合移植(P=0.043,OR=16.532)、预处理期间使用碳青霉烯类超过7天(P=0.023,OR=0.079)、早期BSI(P=0.008,OR=0.165)是影响GI-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者年龄、疾病类型、有否基础疾病、移植物类型、移植时长、预处理方案中是否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GVHD预防方案、回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及CD34+细胞数量、粒系和巨核系重建时间、发生其他类型的GVHD等均不是GI-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GI-GVHD组患者较非GI-GVHD组患者OS明显降低(36.1% vs 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 女性供男性、非亲缘不全相合移植、预处理期间碳青霉烯类治疗超过7天和早期发生BSI可能是导致GI-GVH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移植后发生GI-GVHD的患者生存率会降低。  相似文献   

20.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及其长期造血重建,分析其治疗过程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状况,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例SAA患者,男性,26岁,供者为其胞妹,HLA配型完全相合。预处理采用全身照射(TBI) 环磷酰胺(CTX)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GVHD预防采用常规环胞菌素,A(CsA) 短程甲氨蝶呤(MTX)方案;治疗慢性GVHD(cGVHD)采用霉酚酸酯(MMF) CsA 硫唑嘌吟(6—MP) 泼尼松 酞咪哌啶酮(反应停,Thalido-mide)。结果:移植后23d造血重建。同时检测染色体核型为46,XX(G),第63天血型由B型转变为O型。移植133d发生cGVHD,随访28个月,cGVHD已控制。结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有效治疗重型再障。本例造血重建迅速,cGVHD有效治疗后可被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