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药”又称“药对”、“姊妹药”,配伍应用在方剂中具有契合病机、功专力宏的特点,是历代医家积累临证用药经验的升华,也是中医用药遣方的特色之一。吴鞠通提出的“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是辨治内伤脾胃病的重要法则,中医古籍中有许多以“衡”为主治疗脾胃病的著名方剂,如半夏泻心汤、左金丸、枳术丸等。其中就蕴含了一些对药的灵活配伍。基于此,笔者将从中总结出的一些药对,结合“对药”的配伍规律及“治中焦如衡”的指导思想,在辨证基础上合理应用到脾胃病治疗中,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伤寒论》,由半夏、黄连、黄芩、甘草、人参、干姜、大枣七味药物组成。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补气清热和中为主,使脾胃健运,气血生化旺盛。该方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为特点,临床上用于治疗寒热错杂、虚实互呈,又见脾虚的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作用确切,应用广泛。只要掌握其作用和机制,认真辨证分析病证、病机,灵活应用就可以收到异病同治的效果。1方剂来源、功用和适应证本方首见于《伤寒论》,原治疗少阳证误下,损伤脾胃,少阳邪热内陷与气机相结,以致脾胃升降失司,寒热之邪结于中焦,出现“但满而不痛”,“呕而肠鸣、心下痞”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深圳恒生医院收治的寒热错杂型CNAG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参照组予以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与阿莫西林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半夏泻心汤治疗,2组均持续用药28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胃痛、胀气、食欲不振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照组的73.33%(χ2=4.706,P=0.030)。治疗28 d后,2组胃脘胀满、胃脘疼痛积分及次要中医症状总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 <0.01)。治疗28 d后,2组CRP、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P <0.01)。观察组胃痛、胀气、食欲不振改善时间短于参照组(P <0.01)。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半夏泻心汤治疗寒热错杂型CNAG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  相似文献   

4.
黄煌教授认为半夏泻心汤方证可以从"病"和"人"的角度来把握。从"病"的角度来看,该方是胃病的专方,古代以心下痞、呕而肠鸣为主治特征,现代主要用于上消化道的炎症、溃疡等。从"人"的角度来看,该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人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结合现代医学来看,该方"寒热错杂"的病理基础为胃肠道功能的紊乱。临床运用中,见热化者与栀子厚朴汤合用机会较多;寒化者与黄连汤合用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5.
通过临证发现女童特发性性早熟除阴虚火旺证、肝火郁结证、痰湿壅滞证外,不少患儿尚有纳差、腹痛腹胀、嘈杂吞酸、大便或干或溏、舌淡边有齿痕、苔薄黄腻或黄白相间等寒热错杂证表现,故以阴平阳秘为理论基础,认为寒热失衡是阴阳失衡的一种表现.治以调和阴阳寒热,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附案例2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金匾要略》意化和胃降逆、除湿降热、升结除痞.方由半夏、黄各、黄连、予姜、炙草、人参、大枣组成.例1:王某,女39岁,农民,1996年3月19日初诊.患者冒院痞满胀闷、不思饮食,近日呕吐频作,上腹疼痛,呕吐为冒内容物.症见:精神倦怠、面色不兼、两手括肤、喜温喜按,皖肤无明显触痛点、痛汗不止、D苦、舌谈苍白卜黄脉弦细级.证属脾胃升降失常、寒热分争于冒院,发为呕吐症.方用泻心汤加减,嘱其当晚睡前水煎频服1剂,次日更取.两日后复诊、眼前呕吐停止,院肤疼痛未作,能少纳稀粥,二便正常,自觉咽中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阳虚证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脾胃阳虚证胃溃疡患者,采用电脑抽号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治疗后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2,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及复发率2.50%均低于常规组的25.00%、1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IL-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L-6(105.82±16.94)pg/ml、IL-2(1.56±0.22)pg/ml均低于常规组的(130.66±20.42)、(1.89±0.1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呕吐清水、胃中嘈杂、懒言、气短、反酸、食后脘闷、大便稀溏、胃脘评分对...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55-57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6月就诊于苏州中医医院脾胃科门诊就诊的患者77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服用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服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为4周±2d。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变化和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为(4.67±2.66)分,对照组为(6.63±2.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为73.68%(χ~2=4.757,P0.05)。结论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型患者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人工神经网络在半夏泻心汤配伍建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 ,建立半夏泻心汤不同配伍与胃蛋白酶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方法 :应用均匀设计表给出半夏泻心汤中药物及生姜共 8味药物不同配伍组合 ,共形成 2 4组 ,采用安宋氏法测定不同组别对正常大鼠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应用MATLAB 6 .5进行编程 ,选用BP人工神经网络拟合实验数据 ,其中 2 1组作为学习样本 ,建立模型 ,另外 3组作为未学习样本 ,验证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通过对 2 1组实验数据的学习 ,建立了拓扑结构为 8 10 1的BP网络模型 ,所建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学习过的样本 ,并且可以很好地预测未学习过的样本 ,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相关性系数r=0 .94 33。结论 :BP神经网络可以很好的拟合复方配伍中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可以应用于复方配伍研究的建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寒热错杂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半夏泻心汤颗粒剂及饮片两种剂型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0年1月-2021年9月,选择南宁市武鸣区中医医院88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4)给予半夏泻心汤中药饮片;观察组(n=44)另给予颗粒制剂.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证候积分、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1月胃食管反流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半夏泻心组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半夏泻心+腹针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半夏泻心+腹针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效果、食管黏膜愈合时间、吞咽困难消失时间、反酸消退时间、治愈出院时间、症状积分、焦虑情绪评分、睡眠评分、生活质量均优于半夏泻心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总结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6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各81例患者,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用药治疗,中医组则加用半夏泻心汤方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差异。结果中医组治疗有效率97.53%,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86.42%,中医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21.58±6.42)分,治疗后(6.37±3.12)分,西医组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21.25±6.21)分,治疗后(12.58±5.01)分,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患者的症状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半夏泻心汤是仲景名方选自《伤寒论》,临床运用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目前临床上将本方大量用于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疾病及其他一些内科杂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川省名中医常振湘老师经验方反药“乌头半夏散”外治膝骨性关节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乌头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对照组使用相同处方缺半夏的“缺半夏散”外敷膝骨关节,用膝骨性关节病病情程度指数(Lequesne MG)分值、膝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值作为疗效判定指标,以三大常规、肝肾功、心电图及皮肤受损指标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55.56%,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显效率22.22%,总有效率49.2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对皮肤有刺激,分别占总数的7.94%、3.17%。结论:反药“乌头半夏散”临床疗效优于非反药的“缺半夏散”。  相似文献   

16.
从人体生理、病理与天地大自然的相应关系,即“天人相应”理论,结合中医辨证理论,在“治未病”及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说明“天人相应”理论对预防“治未病”和临床诊疗方面,具有“先知”之息,而予“先施”之术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在"治未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和重要性。方法借鉴、运用上海市龙华医院老中医邵长荣教授的经验方,自做药饼,在冬病夏治中行天突、大椎和肺俞(双)穴位敷贴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同时做好护理宣教。随访1年,观察368例参加贴敷对象的情况。结果 368例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者中,基本治愈137例(37.23%),显效204例(55.43%),无效27例(7.34%),总有效率为92.66%。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未病"中的应用,体现了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病、预后防复的目标,维护并提升了广大人群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预防中的应用。方法用"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患者预防和护理进行干预。结果 "治未病"理论在防治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中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论 "治未病"思想指导糖尿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调动了患者的主动性,有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9.
艾伟鹏  吕小娟  田晓东 《中国药房》2014,(36):3454-3456
目的:探索现阶段在职临床药师的培养模式。方法:采用"三明治"(Sandwich)教学法,以实际病例为引导,通过分组讨论、交叉学习、小结汇报等环节,引导临床药师快速了解某种疾病及其用药特点。结果:该学习方法灵活多变,药师参与积极性高,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学习效果满意。结论:采用Sandwich教学法培养在职临床药师效果较好,该法可作为医院临床药师在职培养的方法之一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治未病”理论在小儿支气管哮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将15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辨证分型,采用冬病夏治疗法,以中药于三伏天穴位贴敷配合针刺、穴位注射治疗.结果 156例患儿经过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90例,占57.7%;显效38例,占24.4%;有效22例,占14.1%;无效6例,占3.8%.总有效率为96.2%.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配合针刺、穴位注射综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