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完全神经内镜与显微手术用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的优劣。方法对10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分别进行完全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辅助微创手术,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后清醒时间及GCS评分和ADL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和再出血率显著低于显微手术组,而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和ADL评分显著高于显微手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神经内镜比显微镜辅助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清除血肿更彻底、止血更可靠,具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给予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患者血肿彻底清除率、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和再出血率,比较2组患者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和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近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彻底清除率、GCS及GOS评分高于对照组[(54.17%vs 22.92%)、(13.69±1.03)分vs (10.11±2.39)分、(4.02±0.53)分vs (3.25±0.49)分],再出血率、皮层切口长度、骨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额内镜与经侧裂显微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额内镜手术治疗41例(经额内镜组),经侧裂显微镜手术治疗44例(经侧裂显微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脑梗发生率、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经额内镜组手术时间短于经侧裂显微组,术后脑梗发生率低于经侧裂显微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7 d GCS评分、术后GO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额内镜技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疗效与经侧裂显微镜手术相当,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脑梗死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分析小脑出血病例采用神经内镜下清除血肿手术与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的效果。方法 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小脑出血病例65例,其中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41例,神经内镜手术组24例。统计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患者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重度水肿率、枕部皮瓣下积液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血肿清除率、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清除血肿和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均是治疗小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小脑出血均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58-61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为内镜组,30例患者采用小骨窗手术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残余血量、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术前及术后24 h GCS评分,术后6个月GOS预后评价。结果 (1)内镜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残余血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后24 h GC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内镜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秩和检验显示,内镜组GOS预后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操作相对简单,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24 h GCS评分更好,术后6个月GOS评分更好,说明该方法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术后近期及远期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6.
袁淼  曾令勇  翟安林  苟志勇  王帆  朱黎   《四川医学》2024,45(5):462-467
目的 观察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不同微侵袭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采用神经内镜经额中回入路清除血肿的20例患者为内镜组;采用显微镜经侧裂入路清除血肿的20例患者为显微镜组;采用软通道穿刺置管引流术清除血肿的20例患者为穿刺组。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残余血肿量、术后术区再出血例数、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3组患者术后7 d GCS、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明显优于穿刺组(P<0.05);3组患者术后6个月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明显优于穿刺组(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术区残余血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内镜组和显微镜组(P<0.05),但穿刺组术后术区残余血肿量明显多于内镜组和显微镜组(P<0.05);穿刺组术后术区再出血例数明显多于显微镜组(P<0.05);3组术后肺部感染和泌尿道感染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明显高于内镜组(P<0.05)。结论 临床上要根据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血肿,近期和远期疗效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41例。A组接受经颞叶皮质造瘘血肿清除术,B组接受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使用GO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血肿清除量和术后1周GC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GO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牵拉技术辅助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血肿清除与开颅手术血肿清除的疗效和预后。方法总结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4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89例)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7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1周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住院天数和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s(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差异。结果内镜组与开颅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肿清除率:内镜组90.3%±5.6%,开颅组82.1%±8.3%(P<0.01);手术时间:内镜组(1.7±0.8) h,开颅组(5.1±1.6) h (P<0.01);手术失血量:内镜组(94.4±99.1) ml,开颅组(610.7±612.7) ml (P<0.01);术后1周GCS评分:内镜组11.6±3.3,开颅组8.4±4.5(P<0.01);住院时间:内镜组(11.9±7.2) d,开颅组(13.3±8.7) d (P<0.05);术后6个月mRS评分:内镜组3.2±1.8,开颅组4.1±1.6,内镜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开颅组患者(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技术可行、微创高效,能够改善病人的手术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HCH)的临床疗效及对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基底节区HCH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引流组(n=50)和显微手术组(n=48)。微创引流组行微创引流手术;显微镜手术组行显微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止血时间、甘露醇用量、血肿清除率、术后脑水肿体积及并发症、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颅内压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后半年mRS评分。结果:微创引流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止血时间、甘露醇用量低于显微手术组(P<0.05),而两组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 d时两组患者颅内压均降低(P<0.05),GCS评分均升高(P<0.05)。微创引流组术后半年mRS评分分布优于显微手术组(Z=4.677,P=0.031)。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和开颅小骨显微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效果相当,但前者创伤小、并发症少,且预后较佳,可作为首选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诊断为基底节区脑出血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开颅组两组,每组各58例。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脑水肿及GCS评分、神经纤维束损毁程度、重症监护时间、30天内病死率、90天mRS评分等指标。结果 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术后1周GCS评分高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短于显微镜组(P<0.05),神经内镜组失血量、神经纤维束破坏程度、神经内镜组肺部感染率低于显微镜组(P<0.05)。30天病死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内镜组90天mRS评分好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 神经内镜经额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减少神经纤维束的损伤,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锁孔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锁孔手术清除高血压性脑内血肿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使用锁孔手术清除血肿,与同期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规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锁孔手术组中存活28例,恢复良好(GCS评分11~15分)26例(86.7%),开颅手术组中存活23例,恢复良好(GCS评分11~15分)16例(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锁孔手术组GOS评分5分23例(76.6%),常规开颅手术组15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孔手术比传统手术清除高血压性脑内血肿更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差异。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成微创组(66例)和开颅组(66例)。微创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疗法,开颅组则接受开颅血肿清除疗法。比对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GOS)分级、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及血肿清除情况,记录其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差异。结果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入住ICU时间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分别为63.6%和83.3%,明显高于开颅组的40.9%和65.2%(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开颅组的16.7%(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血肿清除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患者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手术在颅内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巩义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颅内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2.44%(1/41)]与对照组[9.76%(4/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锁孔入路手术在颅内出血患者治疗中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岳培东  钱金明 《安徽医学》2023,44(5):573-576
目的 探讨神经内窥镜经额入路与常规颅骨开瓣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脑出血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神经内窥镜组45例与常规手术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变化。结果 神经内窥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窥镜组术后并发症(13.33%)比常规手术组(42.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肿残余量神经内窥镜组少于常规手术组,且血肿清除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手术前后NIHSS、ADL评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窥镜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效果优于常规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区别。 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分为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组(开颅组)、血肿穿刺引流组(穿刺组)和神经内镜手术组(内镜组),每组30例。通过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格拉斯哥评分(GCS)、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6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进行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疗效。 结果 90例患者均接受持续随访,随访时间>6月。内镜组、穿刺组及开颅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4),(0.79±0.2)及(3.75±0.61)h,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的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分别为(87.34%±3.42%),(52.81%±6.67%)及(86.62%±4.45%),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的术后第7天GCS评分分别为(2.90±1.45),(13.07±1.80)及(11.73±2.48),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时血肿量>60 mL患者的6月改良mRS评分,3组分别为(4.25±0.95),(3.25±0.50)及(2.67±0.71),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入院时GCS评分为5~8分的患者的6月改良mRS评分,3组分别为(4.50±0.54),(3.00±0.53)及(2.80±0.78),3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特别是血肿量>60 mL或GCS评分为5~8的患者,神经内镜治疗相较于其他两种外科手术,可更安全、有效地清除血肿,神经功能的改善也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与显微镜治疗高血压颅内血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146例高血压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的78例患者为研究组;接受显微镜血肿清除术的6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如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3 d恢复情况,如再出血率、水肿体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3个月后随访评估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 d再出血率、GCS评分低于对照组,水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90%(6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46/68);研究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镜手术相比,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颅内血肿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可提高血肿清除率及总有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中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07月至2018年07月102例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显微镜组及内镜组,其中显微镜下血肿清除52例(显微镜组),内镜下血肿清除50例(内镜组)。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并发症(颅内感染、脑梗塞)、术后6个月ADL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小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血肿清除率高于显微镜组(P0.05),内镜组的颅内感染、脑梗塞与显微镜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组的术后6个月ADL评分优于显微镜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清除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直视视野广、止血确切、对正常脑组织及血管损伤小、预后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系统(GOS)评估预后。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彻底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超早期微创术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行神经内镜超早期微创术治疗,研究组行神经内镜超早期微创术联合rHu-EPO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ESS、ADL、GOS、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S、ADL、GOS、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老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超早期微创术联合rH...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经外侧裂入路与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将8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经颞叶皮层入路显微手术(对照组,n=37)及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组(观察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24 h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术前、术后3 d、7 d、30 d,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估两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术后6个月,分别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生活能力,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优于对照组(Z=-2.054,P=0.040).术后3 d、7 d、30 d,观察组患者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780、3.192、3.221,P=0.007、0.002、0.002).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GOS分级优于对照组(Z=-2.250,P=0.024),ADL分级优于对照组(Z=-2.382,P=0.017).术后,两组患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二次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颞叶皮层入路相比,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可有效提高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清除率,促进患者意识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