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及康复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脑梗死患者75例。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脑梗死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脑梗死患者肠内不耐受情况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梗死患者堵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脑梗死患者FMA评分以及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肠内营养情况,降低堵管发生概率,同时显著提升患者康复效果,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危重症患者早期胃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评估。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4例危重症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同时为患者选择循证护理和干预护理,总结对患者护理的经验,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果对本研究所有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危重症患者的胃肠内营养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的肠内营养可落实到位,促进了患者的健康。结论临床上正确的评估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情况可以有效防止患者病情的发展,能够起到维持患者循环和呼吸功能的作用,也能促进患者伤口的愈合,对患者来说,是保证患者健康的一个重要措施,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集束化管理在ICU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2011年11月~2012年8月ICU收治的120例行肠内营养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组行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发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有4例,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中有9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5%,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管理对ICU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刘艳 《中国实用医药》2013,(11):114-115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方式,传统鼻饲法和肠内营养泵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营养液由肠内营养泵入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法。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种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的营养支持方式优于传统的鼻饲方法,适合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节约劳动成本,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梗死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80例接受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80例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6.3%(P <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为(62.67±9.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1.78±7.54)分(P <0.05)。结论对脑梗死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可十分显著地提高其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刘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03-104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方式,传统鼻饲法和肠内营养泵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危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营养液由肠内营养泵入的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鼻饲法。结果观察组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的营养支持方式优于传统的鼻饲方法,适合危重症患儿的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节约劳动成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9):94-96
目的探讨集束化营养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12月就诊的食管癌放疗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及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营养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评估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干预后不良反应缓解率。结果 (1)干预后两组患者Hb、ALB、PA、TLC都升高,观察组干预后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放疗患者采用集束化营养护理干预,可提高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提高不良反应缓解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方式在危重症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APACHEⅡ评分和临床用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540,P=0.018)。观察组在实施护理后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实施护理前,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t=6.230,P=0.000)。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的血液净化时间、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5.193,P=0.000;t=5.028,P=0.000;t=5.362,P=0.000)。结论对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后,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APACHEⅡ评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SAP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方案。对照组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护理前、护理30 d后营养生化指标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排气和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营养生化指标中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SAP患者营养状态,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并评价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然后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与营养情况。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5);患者机体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比治疗前均明显提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施以肠内营养,并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救治中已经被广泛应用,而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则是患者能顺利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本院于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对68例危重患者实施胃肠内营养,并运用了循证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模式下集束化护理在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肠内营养制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腹腔镜手术后接受肠内营养制剂治疗的81例胃癌患者资料,将40例接受集束化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1例接受质量改进模式下集束化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营养状况[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前白蛋白(PA)、白蛋白水平(ALB)]、围术期指标、并发症、生存质量[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评估]。结果:护理后,两组NRS-2002评分降低,PA水平、ALB水平升高,且观察组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首PA水平、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1个月后,两组EORTC QLQ-C30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肠内营养制剂治疗期间实施质量改进模式下集束化护理,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术后康复,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更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樊婷婷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3,34(5):671-673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疾病状态下住院患儿营养消耗和营养不良的现象十分普遍。巴西、荷兰等欧洲发达国家研究显示,危重患儿的营养失调发生率高达24%~53%[1]。近年,国内也有相关研究,陶晔璇等[2]对上海3家医院住院患儿的营养情况调查显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4.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在危重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60例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随机分为肠内联合肠外营养(EN+PN)支持组、完全肠内营养(TEN)支持组和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前1d及营养支持后d7患者的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且每天观察并发症情况. 结果:营养指标比较:经EN+PN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明显升高(P<0.01),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亦有升高(P<0.05);而TEN和TPN支持后,各指标结果无显著差异.三组对比,EN+PN支持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EN组和PN组(P<0.05),体重指数,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无显著差异.并发症比较:EN+PN支持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EN组和PN组(P<0.05).结论:EN+PN支持更符合生理状态,有更好的代谢效应,能改善危重症病例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有部分或全部胃肠功能的危重症病例,应尽量早期采用.  相似文献   

16.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由于不能进食,仅靠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能量消耗,所以主张胃肠内营养(EN)方式。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鼻胃插管,适用于要素饮匀浆饮食、混合奶的EN支持。本文总结了40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鼻饲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规范化护理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规范肠内营养护理对防止危重病人肠道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70例危重病人以实施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时间的前后划分为2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观察两组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内潴留、腹泻、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危重病人实施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对防止胃肠道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剑辉  贺有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2):1851-185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症患者营养代谢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85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治疗12天后比较血清中IgG、IgA、IgM、IgE以及白蛋白、Hb、上臂肌围(AMC)的变化以及合并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gG、IgA、IgM、血清白蛋白、Hb水平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AMC明显增加,合并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更好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感染发生率,从而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评价方法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对我科78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及处理并发症。结果经系统治疗和良好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营养状况、白蛋白、总淋巴细胞均高于治疗前。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对于ICU危重症患者非常必要,为取得良好效果应对其进行良好管理。  相似文献   

20.
肠内营养是指将一些只需化学性消化或不需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液注入到患者的胃肠道内,提供患者所需营养素的方法,其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1]。肠内营养是一种安全、简便、经济、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均表明在身体危重状态下,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