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一帆 《上海医药》2017,(13):42-44
目的:探讨合并视网膜病变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109眼)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107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对患者视力、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对照组89.72%患者视力≥0.5,观察组74.31%患者视力≥0.5(P<0.01);术后1个月,对照组有10例(11眼)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10.28%(11/107),观察组有31例(33眼)发生黄斑水肿,发生率30.28%(33/10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与术前比较,对照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CSMT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CSMT均显著增加;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4%(P<0.05).结论:合并视网膜病变会增加糖尿病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对不同时期进行激光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激光组治疗后所有病例新生血管均有缩小,渗漏减少。背景型期54只眼中治愈46只眼(85.19%),增殖型期33只眼中治愈16只眼(48.48%),背景型期治愈率显著高于增殖型期(X2=11.23,P<0.05)。激光组治疗后视力好于对照组(X2=5.34,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背景型期激光治疗的治愈率,显著高于晚期增殖型期。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后,虽不能立即提高视力,但能防止新生血管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导致视力下降。对糖尿病患者应早期进行眼底造影,发现有新生血管形成,应尽早给予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倍频532 nm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采用532 nm激光对42例73只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激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变化。结果在经过光凝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得以提高的有12眼(占16%),不变的有47眼(占64%),下降的有14眼(占19%)。FFA检查,光凝后有6眼黄斑水肿完全吸收,29眼部分吸收,12眼没有吸收。局限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比弥漫水肿和囊样水肿要好。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阻止及延缓DR进展的有效方法。结论把握治疗时机,选择合理的光凝方法进行有效和充分的激光治疗是阻止和延缓DR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芪明颗粒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158眼),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76眼)和治疗组(50例,82眼).对照组患者口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1片/次,3次/d....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轻型视网膜光凝治疗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中度NPDR患者69例(124眼)进行轻型视网膜光凝,其中合并黄斑水肿的45眼同时进行局部光凝治疗.光凝后平均随访18个月,对光凝治疗前后的视力、视网膜病变进展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激光治疗后大多数病眼的视力得以维持或有所提高.合并黄斑水肿的45眼中有43只眼(95.56%)视力得以维持或有所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在激光治疗后病变稳定者占87.90%,加重者占12.10%.结论 对中度NPDR患者早期进行轻型视网膜光凝,对合并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的病例同时进行黄斑局部光凝,可使多数患者达到稳定视网膜病变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陶娜  付汛安  刘莹 《安徽医药》2015,19(11):2168-216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排出量及纤维蛋白原(Fb)和血红蛋白(Hb)表达量在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按照是否有视网膜病变合并症分为无并发症组(49例),合并视网膜病变组(52例,其中单纯期38例,增殖期14例);此外,健康对照组受试者50例.151例受试者均接受临床指标(BMI、空腹血糖浓度、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检查,并检测尿U-ALB和Fb/Hb在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LB在2型糖尿病患者尿中含量高于正常受试者,且合并DR2型糖尿病患者U-LAB排出量高于未有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均P<0.05).Fb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受试者,且合并DR组患者升高趋势更显著(均P<0.05).Hb表达水平在正常受试者体内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且合并DR组患者Hb表达量下降趋势更显著(均P<0.05).与单纯期DR组患者相比,尿U-ALB及Fb和Hb变化趋势在增殖期DR患者体内更加明显.尿U-ALB及Fb和Hb表达与血清中TNF-α和APN表达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及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U-ALB、Fb和Hb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102眼)黄斑病变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总体组(102眼, 75例)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51眼, 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组(21眼, 20例)、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组(17眼, 13例)、其他类型组(13眼, 12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五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和黄斑平均厚度(CAT),并统计康柏西普注射次数。结果 总体组、DME阻、RVO-ME组、其他类型组治疗后的CST水平分别为281(247, 340)、301(257, 354)、(288±87)、247(223, 340)μm,均低于治疗前的374(301, 525)、362(303, 461)、(505±168)、508(316, 57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D组治疗前后C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组、DME组治疗后的CAT水平分别为319(279, 351)、339(309, 364)...  相似文献   

8.
杜敏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76-77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已确诊的293例(52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眼镜及视野检查.分析糖尿病视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DR79例102眼有糖尿病视神经病变(27.0%),其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5眼,视盘水肿47眼,视神经萎缩10眼.Ⅰ期DR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发生率1.6%,Ⅱ期DR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12.4%,Ⅲ期DR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22.2%,Ⅳ期DR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45.3%,Ⅴ期DR糖尿病视神经病变的发生率66.7%.结论 糖尿病视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糖尿病视神经病变发生率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冠心病患者395例,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DM组)81例以及冠心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314例。采用冠状动脉造影对两组的冠状动脉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合并DM的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较多,多支病变、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以及闭塞型病变较单纯冠心病患者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重,累计范围较广且弥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微循环的改变,并对不同病程的异常患者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筛选出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共47例(94只眼).根据病程分为3组:Ⅰ组(病程≤5年)共12例24眼;Ⅱ组(病程6~9年)共20例40眼;Ⅲ组(病程≥10年)共15例30眼;另选择15例30眼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对象行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造影发现异常荧光表现的有43眼,其中病程≤5年的有4眼,占16.67%;病程在6~9年的17眼,占42.50%;病程≥10年的22眼,占73.33%;对照组和NDR组的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分别为(12.14±1.33)s、(14.01±2.7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增加;且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出现异常荧光的患者比例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三组,即: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40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2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8例。以电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患者空腹血清C肽进行测定。结果 三组患者空腹血清C肽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肽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研究表明,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清C肽含量会由于病变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血清C肽水平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普罗布考治疗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临床确诊为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50例100只眼,进行治疗。把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50只眼。对两组患者进行同样的饮食、运动指导,并服用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血压,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的患者使用普罗布考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只口服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进行长期的治疗,观察其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微动脉瘤,相比治疗前都有减轻,总有效率分别为68.26%,34.45%,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视力回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5.28%,42.3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黄斑水肿例数相对于治疗前有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都有明显下降,而且治疗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相对与对照组更低。结论使用普罗布考治疗高血脂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患者的血脂、恢复患者的视力、还能有效的减轻黄斑水肿的情况,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法和散瞳后直接眼底镜检查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76例(352眼)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及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同时对检测出的视网膜病变进行分级,比较2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176例糖尿病患者共计352眼中,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通过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检出视网膜病变52眼,其中Ⅰ期14眼,Ⅱ期28眼,Ⅲ期4眼,全视网膜光凝术后6眼。通过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检出视网膜病变56眼,其中Ⅰ期24眼,Ⅱ期18眼,Ⅲ期8眼,全视网膜光凝术后6眼。经χ2检验,2种方法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7,P>0.05,Kappa值为0.855)。结论与直接眼底镜检查法比较,采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在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一致,但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更省时省力,并且其检查结果可保存,可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增大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4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成2组:微血管病变组23例,无微血管病变组26例。进行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测定,并以31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微血管病变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增大(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降低(P<0.01),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体积增大与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中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损害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4例(128眼)纳入研究,受检者均行最佳视力矫正、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及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测量FFA中黄斑中心凹FAZ的直径,并依据FAZ的直径、FAZ的边界和FAZ周围毛细血管网的损害对环黄斑病变进行分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FAI直径与FAI的轮廓、FAI毛细血管缺失程度黄斑水肿的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和视力的相关性.结果 128眼FAZ平均直径为(604±136) μm.依据FAZ直径分级,1级68只眼,2级58只眼,3级2只眼.Sperman相关分析:FAZ的直径与FAZ的轮廓损害(r=0.197,P=0.026)和黄斑水肿的类型(r=0.192,P=0.030)相关;FAZ的轮廓与FAZ毛细血管缺失的程度(r=0.725,P=0.000)、黄斑水肿的类型(r=0.355,P=0.0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r=0.245,P=0.005)、视力(r=-0.275,P=0.002)相关;FAZ毛细血管缺失的程度与黄斑水肿的类型(r=0.326,P=0.0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级(r=0.275,P=0.002)相关.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无血管区的损害与糖尿病患者的视力、黄斑水肿的类型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局部经皮氧分压(TcPO2)与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并发神经病变患者(DPN)66例,无神经病变者49例,另健康人群对照组(Con)40例,均应用TCM雷度400经皮氧分压检测仪检测双侧膝下及足背TcPO2值,并比较各组间TcPO2值及异常率。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患者(DPN)膝下及足背局部TcPO2值较2型糖尿病未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NDPN)及正常对照组(Con)低(P<0.05)。并且健康成人组,糖尿病未合并神经病变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经皮氧分压异常率人数比分别为12.5%、34.0%和81.8%。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局部氧分压测定对于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喻青  李志敏  王鲜  刘静  陈玲玲 《贵州医药》2012,36(11):969-972
目的 探讨中药“糖明汤”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合并神经病变(DON)、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血管造影(FFA)特点.方法 将100例(200眼)D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100眼)均采用光凝术联合中药“糖明汤”治疗;对照组50例(100眼)仅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对两组的眼底及OCT、FFA等临床资料和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00例200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各异,合并DON可无视力损害,也可有严重的视力下降.而合并DME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治疗组有效率84.00%,对照组有效率72.00%,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神经病变或黄斑水肿时,可采用OCT、FFA早期诊断,及时的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中药“糖明汤”治疗对黄斑水肿吸收、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和视力的提高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视网膜光凝围手术期中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两年来在我院诊治的病人视神经病变 4 1例 63眼、黄斑病变 4 7例 76眼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 P- VEP)检测 ,并进行比较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视神经病变组 :急性视神经炎 3 2例 5 0眼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9例 13眼 ,共计 4 1例 63眼。黄斑病变组 :老年黄斑变性 2 5列 4 2眼 ,中浆病 2 2例 3 4眼 ,共计 4 7例 76眼。正常对照组 :4 2例 84眼 ,排除屈光间质、视神经、视网膜等病变 ,视力在 1.0以上正常眼的 P- VEP主要参数为正常对照组。1.2 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 Nom ad L E多功能电生理记录仪及黑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芪明颗粒联合激光治疗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功能的疗效.方法 连续性选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期伴黄斑水肿患者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50眼,对照组26例48眼.2组均行光凝治疗,治疗组同时加服芪明颗粒.治疗后分别于第1、2和第3个月检查患者视力和视野变化.结果 Ridit分析表明,2组患者视力变化于治疗1个月、2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视力显著好于对照组(3个月时,u=2.2412,P<0.05).2组患者视野阈值敏感度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视野显著好于对照组(1个月时,P<0.05,3个月时,P<0.01).结论 芪明颗粒联合激光治疗可更有效减轻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减少视野损坏,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颈部血管病变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与2型糖尿病无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及正常人群的血脂对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益依据。方法对90例2型糖尿病(其中颈部血管病变组54例,无颈部血管病变组36例)和32例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采血测定血脂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特别是伴有颈部血管病史的患者,血TC,TG和LD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血HDL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糖尿病伴颈部血管病变组TC/HDL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无颈部血管病变组TC/HDL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各指标在糖尿病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脂代谢紊乱,TC、TG、LDL水平增高是糖尿病颈部血管病变发展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