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突发性聋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BPV)的预后分析.方法 按标准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伴发BBPV的患者23例作为试验组,不伴发BBPV的患者为对照组(37例).治疗以激素、扩容、改善微循环、神经营养的药物等同时对主诉眩晕的患者行体位诱发实验,确定发病侧半规管后采用手法耳石复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伴发BBPV的23例患者,经过1~4次,平均(2.3±1.2)次的手法复位后,有22例获得缓解.随访时有3例复发,经再次手法复位后缓解.对于突发性聋,所有患者经随访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试验组治愈率8.70%,总有效率52.17%;对照组治愈率16.22%,总有效率81.08%.对照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发BBPV的突发性聋患者预后常常比单纯性突发性聋患者更差,临床上要警惕突发性聋的患者伴发BBPV的情况,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9例(82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因素对突聋预后的影响。结果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听力损失程度及发病至首次治疗的时间呈明显相关性。结论突聋听力损失为轻度和中度的,发病后在10d内得到有效治疗的,其预后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15例(131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13项影响预后的相关性因素用SAS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突发性聋患者年龄50岁以上、伴有眩晕、初诊时纯音测听听力曲线呈下坡型或全聋型和发病至就诊时间长者预后较差,它们对预后影响的比值比依次为10.136、7.946、3.650和3.547。结论:年龄、是否伴有眩晕、初诊时纯音测听听力曲线类型、发病至就诊天数均为影响突发性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蒋瑛  周宁 《安徽医药》2016,20(5):937-938
目的 探讨影响突发性聋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发病年龄>40 岁、全聋型患者、合并眩晕、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病至就诊时间>10 d、合并焦虑等患者预后相对较差,与非上述因素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患者发病的年龄、耳聋类型、合并眩晕、伴发全身性疾病、发病至就诊时间、耳聋程度、合并焦虑等情绪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前人们对突发性聋(简称突聋)的病因还认识不清一故临床上所用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盲目性。因此,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因素,深入探讨和认识突聋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采用多因素分析法寻求突聋康复转归的主导因素,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工资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及收集整理方法本文收集我院近5年住院突聋患者资料,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有关诊断依据及疗效分级标准,将资料完整的63例提供多因素分析。其一般观察指标采用询问及查询诊疗记录法收集资料;客观指标分别采用电测听仪(OB…  相似文献   

6.
张倩  邓毅  徐庭贵  王健 《江苏医药》2003,29(3):220-220
我们于1999年3月~2000年12月对29例突发性聋(突聋)患者进行了耳声发射(OAE)检查,旨在了解突聋患者耳声发射的变化、预后与耳声发射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突发性聋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探讨突发性聋患者进行睡眠、心理健康干预的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220例,参照《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定指标/标准确定有无心理健康问题,根据结果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名;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测被调查者的PSQI得分,比较两组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78%(86/110)发生睡眠障碍,明显高于对照组14% (1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注睡眠障碍与负性情绪对突发性聋患者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患者提供有效心理干预的依据,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双耳突发性聋与单耳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30例双耳突发性聋患者及30例单耳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资料整合,双耳组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脂比重高于单耳组(P<0.05),治疗效果比较单耳组高于双耳组(P<0.05)。结论由于单/双耳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原因上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临床特点及最终治疗效果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低频突发性耳聋发病情况及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3年4月治1疗的109例低频突发性聋患者发病情况和治疗前后的听力学检查结果。109例患者依据有无激素的应用分为常规治疗组(n=45)和激素治疗组(n=64)。常规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长春西汀和注射用三磷酸胞苷二钠;激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2组均为10~14 d 1个疗程。根据病情用1~2个疗程。比较常规治疗组和激素治疗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低频平均听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发病机制、临床和听力学表现、预后和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应根据其听力曲线的类型对突发性聋进行分型和分类。低频突发性聋听力下降大多较轻,预后较其他类型的突发性聋为佳,如及时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激素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低频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突发性聋过程中导致患者血压或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应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188例,收集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分析甲泼尼龙导致突发性聋患者血压或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运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住院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88例患者中共有68例(36.17%)患者出现血压或血糖升高,20例患者判定为与甲泼尼龙很可能相关,48例患者判定为可能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双侧突发性聋及合并使用地塞米松进行鼓膜内注射给药是突发性聋患者血压或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和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相同。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双侧突聋的患者血压或血糖水平升高的概率较高(P <0.05)。结论 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会影响突发性聋患者的血压或血糖水平,年龄、突聋部位及是否合并使用地塞米松可能是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导致患者血压或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999~2005年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聋患者123例(130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男女患者构成比为1.2∶1.其中68.3%伴有耳鸣,4.9%患者伴有眩晕,二者皆有者为22.8%.0.25~2 KHz平均听力损失中重度以上(>60 dB)占79%.总体疗效为痊愈28.5%,显效17.1%,有效13%,无效41.5%,总有效率58.5%.结论 突发性聋的预后与病程有高度的相关性,与听力曲线有关;与性别、年龄、耳聋程度及有无眩晕耳鸣无关.中药复方丹参制剂疗效优于其他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耳聋128例治疗预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聋 (突聋 )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因致聋原因很多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复杂且不尽相同 ,故在治疗上无重大突破。但掌握影响突聋预后的因素 ,对其治疗意义重大 ,为寻求真正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作者对突发性耳聋 12 8例给予综合治疗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8— 0 7~ 2 0 0 1— 10我院共收治 12 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 ,诊断符合标准 [1 ] 。突聋患者 12 8例中 ,男 72例 ,女 5 6例 ,年龄 14~ 6 9岁 ,均为单耳。将 12 8例突聋患者分成 4组 ,分组方法是 :A组为伴耳鸣者与不伴耳鸣者 ;B组为伴…  相似文献   

13.
隋军 《云南医药》1990,11(3):153-156
突发性耳聋为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病因不明,新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认为,生理功能改变和多种疾病可能诱发本病。由于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很多,故对远期疗效及预后尚难以估计,现对我科1983年以来收住院突发性耳聋(以下简称“突聋”)患者中的130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重度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重度突发性聋病例,比较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结果鼓室注射组平均听阈提高35.3dB,静脉注射组平均听阈提高37.1dB,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有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禁忌的重度突聋患者,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可替代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作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CT和多种MRI成像方法在突发性耳聋中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性耳聋的发生率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突发性耳聋最新的诊断标准是2005年济南全国耳科会议修订的,即:突然发生(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以内)的,听力至少在2个相连频率下降20 dB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耳聋[1].突发性耳聋,其实质是感音神经性聋,从发病部位上,病变可以位于Corti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其中毛细胞病变引起者称感音性聋(耳蜗性聋),如药物中毒性聋及病毒感染者即属于此类,病变位于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者称神经性聋(蜗后性聋),听神经瘤所致耳聋属此类,病变发生于大脑皮层听中枢者称中枢性聋.故致突发性聋的部位在内耳、内听道及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或暴聋,是指发病突然,原因不明的听力在瞬间或数小时或数天内突然下降的感应神经性耳聋,耳聋程度不一,重者全聋。发病多为单侧,双侧耳聋的发病率为4%~17%。患者容易产生恐惧感,临床治疗难度较大。近年来,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有所增加,目前病因未明,通常在患者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突发性聋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影响。方法以60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脂异常标准分为高脂血症组(突发性耳聋伴高脂血症)、非高脂血症组(突发性耳聋不伴高脂血症),每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观察各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脉冲指数(PI)、阻力指数(RI)之间差异。结果高脂血症组、非高脂血症组、对照组患者的TCD异常率分别是93.33%、66.67%、0%。高脂血症组患者出现异常TCD的比例明显增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脂血症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Vs、Vd较非高脂血症组、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突发性聋伴高脂血症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耳后注射治疗突发性聋伴耳鸣对患者听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9)进行常规血液流变学治疗,观察组(n=49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进行利多卡因耳后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  相似文献   

19.
凯时联合舒血宁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凯时联合舒血宁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对95例(98耳)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抽样分组,分为甲组(舒血宁组)、乙组(凯时组)、丙组(凯时+舒血宁组),分别给予舒血宁、凯时、凯时联合舒血宁静滴。结果甲、乙、丙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8.82%、58.06%、87.88%,甲、丙组间及乙、丙组间疗效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乙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电测听听力图中盆型、上升型、平坦型听力图预后较好,下降型及全聋型预后较差。结论凯时及舒血宁治疗突发性聋有效,凯时联合舒血宁治疗突发性聋效果更好,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7,(6):174-176
目的检测突发性聋患者血清心钠素水平,初步探讨血清心钠素水平与突发性聋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77例突发性聋患者治血清心钠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突发性聋患者ANP含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有效组血清ANP含量在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无效组血清ANP含量虽有下降,但治疗前后ANP含量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心钠素可能参与突发性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