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五象医院收治的86例首次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并于术前2周、术后12 h开始术侧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术前2周、术后24 h应用根据辨证施治组方的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比较两组术前2周、术前1天及术后4周、12周头静脉内径,术后4周、12周内瘘静脉血流量,术后4~12周动静脉内瘘成熟情况、成熟时间及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2周头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前1天、术后4周、术后12周头静脉内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周、12周观察组内瘘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内瘘成熟时间短于对照组,内瘘物理成熟率、超声成熟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 <0.05)。结论 壮医药线点灸可改善内瘘术前血管条件,增加血流量、...  相似文献   

2.
蒋克国  王佳  黄蕾  肖蓓 《安徽医药》2021,25(2):284-287
目的 探讨端侧吻合法建立前臂直径<2.0 mm头静脉血管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效果,为预测直径<2.0 mm头静脉血管是否能建立AVF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合肥市滨湖医院建立AVF并且留在血液净化中心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病人30例.根据术前超声测量头静脉管腔直径大小,分为观察组(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和对照组(头静脉血管直径>2.0 mm),各15例.超声测量两组术前和术后的头静脉、桡动脉和术后瘘口直径和平均血流流速,记录首次上机透析时间,透析12周后采集透析时的血泵血流量、有效血流量和动脉压,评价AVF功能及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均一次性成功建立AVF,成功率100%(15/15).观察组中12例一次性成功建立,1例二次手术后成功建立,1例术后12周后经球囊扩张后可以使用,1例选择颈内半永久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首次成功率80%(12/15),总成功率93%(14/15).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使用时间分别为(40.14±13.26)d和(31.00±4.77)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明显延后(P<0.05).术后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瘘口直径分别为(3.41±0.08)mm和(4.15±0.65)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头静脉直径分别为(3.87±0.81)mm和(4.74±0.99)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透析时有效血流量分别为(247.8±20.60)mL/min和(263.60±22.59)mL/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端侧吻合法在前臂位置同样适合建立头静脉管腔直径<2.0 mm病人的AVF,但需要较长的成熟期,成熟后基本不影响透析.  相似文献   

3.
李健  卢慧  刘萍  张家庆  许家岭 《安徽医药》2019,40(2):129-132
目的 探讨手术前左室收缩功能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吻合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收治并拟建立AVF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54例,根据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将54例患者分为LVEF正常组33例(LVEF >50%)和LVEF降低组21例(LVEF ≤ 50%)。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头静脉内径及术后2周、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比较两组患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术前LVEF与术后头静脉内径和血流量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8周内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4周、6周、8周头静脉内径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术后6周、8周头静脉血流量均大于LVEF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LVEF与术后2~4周、4~6周及6~8周头静脉内径变化值成正相关(r=0.270、0.305、0.308;P均<0.05),术前LVEF与术后4~6周及6~8周头静脉血流量变化值成正相关(r=0.318、0.299;P均<0.05)。结论 AVF吻合术前LVEF影响术后头静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高LVEF有利于术后头静脉的扩张及血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对内瘘成熟的促进效果。方法 60例内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喜辽妥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喜疗妥治疗。比较2组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首次使用内瘘时间、透析血流量及首次透析血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头静脉血管内径、壁厚、血流量情况均逐渐好转,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使用内瘘时间长于对照组;2组透析4周后血流量均大于首次透析,且观察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观察组首次透析血肿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0.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对促进内瘘早期成熟有积极作用,且局部血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活血通瘘方局部湿敷法应用于行自体动静脉瘘(AV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海门区中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接受活血通瘘方局部湿敷联合西药)和对照组(接受西药与温水湿敷),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头静脉血流量、头静脉内径、内瘘成熟时间、可穿刺长度、吻合口血流量、吻合口内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头静脉/吻合口血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头静脉/吻合口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内瘘成熟时间明显短,可穿刺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7.50%(P 0.05)。结论活血通瘘方应用于血液透析实施AVF的患者中,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内瘘管径、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周焕萍  文辉  宁宇华 《上海医药》2023,(2):20-22+44
目的 :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提高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1年12月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需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慢性肾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术后接受西医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造瘘口中医定向透药+红外线照射治疗。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开始使用时间、术前1 d与术后第三十天吻合口内瘘血管的血流量与头静脉内径变化情况、术后第一天与第三十天血小板计数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动静脉内瘘成熟时间以及开始使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第三十天头静脉血流量及头静脉内径均高于对照组(P <0.05),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P <0.05),APTT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红外线照射能够促进慢性肾衰竭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提高动静脉内瘘成熟质量,减轻患者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40-43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木瓜酒湿敷用于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84例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药熏洗联合木瓜酒湿敷,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血管头静脉内径、血流量变化,统计术后30d内内瘘闭塞、首次穿刺成功人数,比较两组内瘘成熟所有时间以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血管狭窄改善、血流量改善、血管杂音增强、硬结软化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实验组血流量、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内瘘形成用时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木瓜酒湿敷能有效促进内瘘成熟、提高内瘘质量,减少内瘘闭塞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臂内瘘首次使用动脉端的穿刺方法,以提高内瘘首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依据患者内瘘手术时间顺序分为两组,由一人操作。对照组:24例选择瘘口近侧&gt;3 cm处头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静脉回路选择非瘘侧任意静脉。实验组:24例选择内瘘侧肘正中静脉作为动脉出路离心方向穿刺,静脉回路选择非瘘侧任意静脉。比较两组患者动脉出路穿刺一次成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血流量;比较两组在2年时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动脉穿刺成一次功率(100%)高于对照组、皮下血肿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血流量能达到180 ml/min,且实验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臂内瘘首次穿刺采用肘正中静脉作为动脉出路其穿刺成功率高、能达到理想的透析血流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测、分析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和逐渐成熟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变量,以达到预测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预后效果和成熟时间的目的。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以高频探头检测两组患者自体动静脉造瘘术前的血管(如桡动脉、头静脉)基本情况,检测和筛查造瘘术后桡动脉、头静脉、瘘口的管壁情况、内径、血流量等相关指标。结果糖尿病组11例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达到成熟的时间平均约为4周,非糖尿病组18例患者内径及血流量达到成熟的时间平均约为3周。结论糖尿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达到成熟的时间均较非糖尿病患者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8):1069-1071
目的:观察罂粟碱联合前列地尔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首次内瘘术后凝血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2-6月我院118例拟行首次内瘘术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两组患者术前3 d至术后10 d给予血透内瘘修护仪局部照射30 min,tid。对照组患者术后即刻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iv,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盐酸罂粟碱30 mg,iv,qd。两组患者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瘘口血流量、透析血流量及首次透析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瘘口血流量、透析血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首次透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T、APTT、Fib、PLT、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CRP水平显著升高,Fib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T、PL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瘘感染、伤口出血量>10 m L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瘘闭塞、瘘口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内瘘术后应用罂粟碱联合前列地尔,能有效预防内瘘术后炎症反应,防止内瘘血栓形成及内瘘闭塞,促进内瘘成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片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对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行动静脉内瘘术并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AVF术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及手术部位护理;实验组给予贝前列素钠片口服,疗程2周;同时联合非热康谱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疗程6周。观察患者第4周及第8周内瘘直径、内瘘血流量,第8周时血管震颤及血管杂音情况以及出现的并发症,统计内瘘功能成熟不良发生率,观察凝血功能,进行2组的差异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第4周及第8周内瘘直径、内瘘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震颤及血管杂音情况、并发症,内瘘功能成熟不良发生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出凝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贝前列素钠片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动静脉内瘘成熟,安全有效,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动脉梭形切口联合单侧降落伞锚定吻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标瘘手术,观察组采取动脉梭形切口联合单侧降落伞锚定吻合术,观察至术后2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即时通畅率、吻合口内径、内瘘血流量、生活质量、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即时通畅率为100.00%,对照组为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吻合口内径分别为(5.48±1.23)mm、(6.15±1.64)mm,大于对照组的(4.31±0.79)mm、(4.97±1.02)mm,内瘘血流量分别为(714.87±35.31)mL/min、(789.64±37.21)mL/min,多于对照组的(643.29±31.75)mL/min、(712.58±34.68)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分别为(74.69...  相似文献   

13.
鄢艳  孙庭  陈钦开 《江西医药》2007,42(12):1206-1208
目的 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AVF)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13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分两组.其中行鼻烟窝动静脉内瘘组241例(占58.35%),前臂动静脉内瘘组172例(占41.65%),比较不同部位的内瘘使用情况.结果 和前臂远端腕部AVF(cimino 瘘)相比较,其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瘘4周、1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和窃血综合征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Cimino瘘患者动脉瘤的发生率和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鼻烟窝内瘘显著增加(P<0.05),鼻烟窝AVF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较小(P<0.05).结论 鼻烟窝AVF较Cimino瘘有更多优点,其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配合正确的使用方法及细致的护理,可达到长期、安全使用的目的 ,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军  马胜银  郝丽 《安徽医药》2018,39(9):1096-1099
目的 研究远红外线联合喜疗妥对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18例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喜疗妥组(30例)、远红外线组(30例)和喜疗妥联合远红外线组(32例),对患者内瘘血流量、内瘘穿刺疼痛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喜疗妥组、远红外线组、喜辽妥联合远红外线组透析后内瘘血流量呈上升趋势,透析后3个月喜疗妥组、远红外线组、喜辽妥联合远红外线组内瘘血流量上升趋势,组内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喜疗妥组、远红外线组内瘘血流量在透析后3个月、透析后6个月高于对照组,喜辽妥联合远红外线组在透析后1个月、透析后3个月、透析后6个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内瘘穿刺疼痛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内瘘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喜疗妥联合远红外线组患者发生感染、皮肤瘀斑、血肿以及局部出血比例低于对照组,但与喜疗妥组、远红外线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红外线联合喜疗妥治疗可有效改善AVF的功能,减轻穿刺部位疼痛感,疗效优于远红外线或喜疗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双嘧达莫对尿毒症患者内瘘的影响。方法:将55例非透析尿毒症患者实施动静脉内瘘手术,术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双嘧达(25 mg,3次/日)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10μg,1次/日)治疗2周。治疗过程中,观察2组患者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及血液黏滞度;比较2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血流量及内瘘狭窄率。结果:2组患者凝血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延长(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治疗组血液黏滞度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内瘘成熟时间显著缩短,且首次透析时内瘘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内瘘狭窄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双嘧达莫可促进尿毒症患者内瘘成熟,减少内瘘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探讨高频彩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2015—2017年179例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术前采用高频彩超评估血管条件,筛选不适合手术血管;术后采用高频彩超监测血管成熟情况及内瘘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内径≥1.2 mm,动脉内径≥1.5 mm的血管适合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吻合。血流量在500~600 ml/min,既能满足透析要求,又能降低内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12例静脉内径在1.0~1.2 mm,但静脉充盈良好,在握拳加压1 min后内径能达2.0 mm者,手术亦成功,术后内瘘流量达标。1例术后2+个月使用内瘘时无法满足透析要求,改行中心静脉cuff管透析。1例术后2年出现造瘘侧上肢肿胀,检查提示中心静脉狭窄。8例出现内瘘血栓,6例内瘘狭窄。在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高频彩超对于术前血管的评估,术后血管的成熟情况及并发症的监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静脉内瘘术前、术后及其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8例临床资料,使用超声筛选适合造瘘术的前臂血管,术后超声监测随访AVF血流量及内漏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结果头静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3mm、桡动脉内径大于或等于1.5mm适合造瘘血管,血流量在430ml/min左右,即能满足血透要求,又能降低内瘘并发症。本组并发症是桡动脉细小斑块14例,内瘘血栓7例,内瘘口狭窄6例,瘘旁形成血肿2例,头静脉瘤样扩张9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对动静脉内瘘术前血管的选择、吻合部位的确定、术后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监测分析以及内瘘合并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动静脉瘘患者应用内瘘专项护理配合优质护理理念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10例MHD动静脉瘘患者,分组以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55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行内瘘专项护理联合优质护理理念。对比两组内瘘成熟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头静脉内径更长,内瘘成熟时间、内瘘开始使用时间更短,头静脉距皮深度更深(P<0.05);护理后GQOLI-74评分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3.64%)较对照组(18.18%)更低(P <0.05)。结论 MHD动静脉瘘患者应用内瘘专项护理配合优质护理理念,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内瘘成熟,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式动静脉内瘘(AVF)成形术在终末期肾病细小静脉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茂名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ESRD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其中选取细小静脉(静脉直径范围1.50~2.40mm)患者24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头静脉在2.50mm以上的患者24例为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改良式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前臂自体内瘘方式,比较两组的首次内瘘使用时间、血透流量、并发症以及头静脉血流量。结果在首次内瘘使用时间、血透流量及头静脉血流量三个指标上,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12.50%,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小静脉患者行改良的造瘘手术也拥有较大的成功机会且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于终末期肾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的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在2014年5月~2015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且确诊为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肾病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21例、对照组21例。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采用头静脉端侧吻合术以及自体桡动脉术,对照组患者在术前给予口服拜阿司匹林片,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给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含量等指标;比较术后一个月两组患者在內瘘成熟后初次进行血管透析的时间以及內瘘静脉端的血流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含量在治疗后有所改善,但二者数据变化并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几项指标均有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指标下降比对照组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初次血透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內瘘血流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前列地尔注射液应用于临床对终末期肾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