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步三位手法”是我国已故骨伤科专家宋贵杰教授所创治疗脊柱及相关疾病的具有西部陇原特色正骨理筋手法,是根据人体脊柱生理和病理变化特点结合脊柱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以“顺生理、逆病理”为理论基础,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综合临床疗效分析,不断传承创新发展基础上系统总结的一套完整的正骨理筋手法。对此手法在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疾患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由此从“筋骨并重”探讨三步三位手法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疾患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尤为重要,这将明确三步三位手法治疗脊柱慢性筋骨疾患所体现的“筋骨并重”“筋骨平衡”理论与生物力学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筋骨并重”理论体系,对中医理筋正骨手法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从生物力学角度阐释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即脊柱微调手法是通过恢复和改善颈椎动静力平衡来达到其较好的临床疗效的。  相似文献   

3.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是脊柱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临床多采用保守治疗,其中手法是DLS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疗效显著。基于西医认为的DLS是因脊柱系统不稳定所致,而脊柱的稳定性是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的联合作用,以及中医骨伤学认为其病机为“骨错缝、筋出槽”的筋骨失衡观点,赵明宇主任医师将中医经络学理论、现代解剖学理论与DLS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腰腹联合”手法治疗DLS。赵明宇主任医师认为“脊柱稳定性”与“筋骨平衡”具体而论是以筋(肌肉)、骨(椎体)为主,即“筋骨并重”;筋(肌肉)不仅仅为腰背部的,腹部肌群亦尤为重要。“腰腹联合”手法治疗DLS患者的根本目的是恢复其筋骨平衡,有效提高脊柱稳定性。具体操作是以调节滑脱椎体,改善腰、腹肌群,恢复筋骨的平衡等为关键途径。文章从中西医对DLS的认识、“筋骨并重”理论的概述、“筋骨并重”在“腰腹联合”手法治疗DLS中的应用分析、“腰腹联合”手法治疗DLS的具体应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以期为临床手法治疗DLS诊疗模式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筋骨平衡”理论是中医骨伤科诊治筋骨疾病的重要理论,在脊柱筋伤病的防治方面应用广泛。本文基于“筋骨平衡”理论对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特点进行了探讨,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何水勇  沈国权 《河北中医》2011,33(11):1685-1686
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等原因,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颈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特征,且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的疾病。目前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沈国权等在传统中医脊柱正骨手法的基础上,创立颈椎微调手法系列,在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传统脊柱手法相比较,颈椎微调手法具有轻巧无痛、易于控制、安全性高、疗效好及疗程短等特点。本研究旨在对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积分(symptomevaluationscale,SES)进行客观评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推拿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基于“筋出槽,骨错缝”的发病机理,阐述“筋骨平衡”对维持颈椎“筋柔骨正”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通过探讨颈椎筋骨系统的“骨张筋,筋束骨”作用受限和颈椎经筋软组织及骨骼生物力学异常改变的情况,综合分析推拿治疗颈椎病在“理筋”“微调骨”的调衡作用下恢复颈椎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重塑筋骨平衡,以期为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和方案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黄彦斌  戴琳  雷骏轩  范志勇 《新中医》2022,54(21):211-214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年轻化与广泛化的趋势。发端于先秦两汉时代的“筋骨平衡”理论,对人体脊椎正常生理状态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林氏正骨治疗上强调筋骨并重,通过理筋、正骨恢复其力学平衡即筋骨平衡状态,是一种以爆发力为手法核心的正骨手法。该文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规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筋骨平衡"理论由平乐郭氏正骨最先提出,现已广泛运用于指导骨科疾病的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神经根受刺激、压迫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推拿手法是临床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常用的一种保守治疗办法。近年来学者们以"筋骨平衡"理论为支撑点,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及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法要点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将这一理论进行综述,以帮助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筋骨并重"是骨伤科治疗各类损伤病患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由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骨伤学创始人尚天裕教授总结提出并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治疗理念。而"筋骨"理论早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记载,对中医骨伤科从"筋筋""筋骨""以筋养骨""骨正筋柔"等方面丰富"筋骨"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特别是中医正骨推拿手法在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起着巨大作用,通过对中医拔伸按压手法单纯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临床疗效研究分析,探讨在拔伸按压手法作用下,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及周围软组织之间的"筋骨失衡"状态的力学平衡恢复发生机制。同时明确在应用拔伸按压手法中所体现的"筋骨并重""筋骨平衡"的理论与生物力学作用机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骨伤科各类疾病"筋骨并重"理论体系,对中医正骨推拿手法的创新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骨伤科临床十分重视筋骨平衡理论,在诊治各类急慢性脊柱及关节类疾病临床实践中,结合现代生物力学研究成果,我们对“筋骨平衡”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本文在筋骨平衡的理论基础上,从运动及功能角度对“筋”“经筋”的多维动态及“筋骨平衡、动静调和”的理论进行阐述,并总结临床中应用筋骨平衡理论治疗急慢性骨伤科筋伤疾病的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1.
非特异性腰痛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方法多样。脊神经后支源性腰痛、椎间盘源性腰痛、脊柱不稳定性腰痛是最常见的三大类非特异性腰痛。治疗该类腰痛主要采用脊神经后支阻滞、微创治疗、运动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等。笔者对NSLBP发病机制、治疗方法进行概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认为,整个脊柱的稳定性和平衡力受到破坏是颈肩腰腿痛类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防治此类疾病应从调节脊柱的整体平衡尤其是脊柱的力学平衡入手。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病机根源在于“筋滞骨错”,病理上存在筋骨失衡、阴阳失衡和脏腑失衡,治疗应以“筋骨并重,以衡为用”为基本原则,运用腰腹联合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筋骨并重”理论在骶髂关节错位的发病机制认识及其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均起着重要指导作用。骶髂关节筋骨平衡是骶髂关节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骶髂关节错位的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应注重“筋骨并重”。“筋骨并重”理论体现了从“筋骨评估”到治筋、治骨和筋骨同治的诊疗原则,为临床医家诊断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一圆一说两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疗法;同时,在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大措施防治脊柱劳损病。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从颈腰痛的病因病机“、筋骨肉”并重与脊柱力学平衡的关系“、筋骨肉”并重的临床应用论述笔者对“筋骨肉”并重在推拿治疗颈腰痛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健康是人类追求和探索的永恒主题,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并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求,也是21世纪医学领域的追求主题。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等因素导致脊柱亚健康的人群逐年增加。脊柱是人体中心支柱,是一个功能整体,维持躯体静动力平衡、为头颅提供运动平台和保护脊髓、神经根。一旦脊柱出现亚健康状态,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严重的威胁着人体的健康。祖国医学推崇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预防为先。脊柱微调平衡疗法主要是治疗脊柱病变和矫正脊柱亚健康,祖国医学推崇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预防为先。脊柱微调平衡疗法主要是治疗脊柱病变和脊柱亚健康,既有病得治疗,未病又得到预防,既治又防能保证脊柱处于良好的最佳的生理功能状态,使人体健康长寿。微调平衡疗法是运用中西医理论和结构力学、运动力学、生物力学原理对传统脊柱推拿手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手法细腻、柔和、精巧,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强调手法的刚柔相济,微调部位的定位准确是脊柱微调手法的特色。脊柱微调平衡疗法均属于治疗脊柱亚健康的自然疗法。这些均能加快新陈代谢,缓解疼痛,纠正错缝、改善功能、消除疲劳,恢复和增强体力,增进人体健康,起到保护脊柱,益寿延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水勇  沈国权 《河北中医》2009,31(6):805-806
中医传统手法理论十分重视整骨手法的技巧性,反对采用暴力整复。90年代以后,沈国权教授独创性地应用和发展短杠杆微调手法系列治疗各种脊柱疾病。我们有幸跟随沈国权教授学习脊柱微调手法,通过其言传身教,体悟到微调手法含有较丰富的传统人文哲学的“中和”思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筋骨消肿止痛膏配合脊柱定点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筋骨消肿止痛膏配合脊柱定点微调法组(120例);对照组:脊柱定点微调法组(120倒);连续治疗21天,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优于对照组的87.5%。结论筋骨消肿止痛膏配合脊柱定点微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脊柱微调手法融会中西医学理论,手法细腻、柔和、精巧,可控性强、安全性高,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脊柱微调理论是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的整体最优脊柱调整观念,其基于中医理论及现代解剖及生物力学为依据。现为了更加明确脊柱微调手法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和价值,特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析吕立江应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阐述筋骨平衡理论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筋骨失衡的发病机理,对吕师的筋骨评估方法、创新的杠杆定位手法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行探析,同时对吕师运用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经验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附一例验案佐证。结果:吕师认为诊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基于“筋骨平衡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筋骨失衡关系密切,筋骨失衡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失衡的主要因素,强调诊疗过程中筋骨评估的重要性,指出推拿手法在筋骨平衡理论指导下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重要性。应用生物力学原理研究杠杆定位手法在临床作用的机理,详述杠杆定位手法的操作要领。结论: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省力、定位准确、疗效理想等优点,能实现“以巧代力”的目的,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