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梅毒检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ELISA检测方法,对210例被确诊为梅毒患者进行血清梅毒抗体检测分析,并与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的210例作对照,比较2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被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98.10%;对照组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0%;两组相比梅毒筛查符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的一种简便、特异性高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诊断梅毒感染的区别,探讨TPP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到我中心性病门诊就诊的病患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0例研究对象,实验组采取TPPA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而对照组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在实验组的130例研究对象中,梅毒螺旋体抗体TPPA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6.92%(35/130);在对照组的130例研究对象中,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0.00%(26/130)。如果将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诊断的金标准,TPPA测定结果的敏感度为93.65%,测定的特异性为97.68%。结论在对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检测方面,TPPA检测法的特异性比酶联免疫吸附法好,但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敏感性较TPPA检测法高。在临床中应将酶联免疫吸附法作为梅毒的筛选试验,对于筛选阳性的样本,应用TPPA方法去确诊,只要将两种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避免漏检和误诊,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药实践》2017,(11):845-847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受检者空腹静脉血5 m L,离心取血清,分别采用ELISA与甲基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记录两种检测方式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准确率、特异性以及灵敏度。结果:ELISA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00%,与TRUST检查的83.75%相比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查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6.25%和93.75%,TRUST检查灵敏度与特异性分别为82.50%和83.75%,两种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ELISA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梅毒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危害人类健康较为严重的一种性传播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梅毒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床上梅毒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IgG、IgM都有很好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确认试验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筛查梅毒抗体阳性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方法:先用ELISA法对7112例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阳性标本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和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试验。结果:ELISA法检出110例阳性,TPPA法确认107例阳性,假阳性率为2.72%(3/110);WB法确认106例阳性,假阳性率为3.64%(4/110);WB法与TPPA法检出假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05)。结论:为提高梅毒检测的准确性,对ELISA法筛查的阳性标本,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用TPPA法进行确认试验,对有疑问的结果用WB法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究梅毒螺旋体(TP)感染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5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进行诊断,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梅毒螺旋体感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检测结果,并对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快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用于检测献血者梅毒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献血者中5 000份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分别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法和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进行初筛,初筛后对阳性和剩余样本采取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法复检。观察初筛及复检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初筛结果显示RPR法检出率为0.72%,TRUST法检出率为0.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ELISA法检出率为0.82%,与RPR,TRUST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LISA法阳性检出率为93.02%,明显优于RPR和TRUST法的79.07%和81.04%;TP-ELISA法假阴性率明显低于RPR和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相对于RPR和TRUST检出率更高,经复检假阴性率更低,因此更适合用于献血者的梅毒感染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乳胶凝集免疫比浊法(3TP)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梅毒的价值。方法对60份确认为梅毒的患者血清与60份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阴性者血清标本分别采用3TP法与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 ELISA法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0%(57/60)、93.3%(56/60)、93.4%(57/61)。诊断符合率为9 4.2%(1 1 3/1 20)。3TP法检测梅毒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 00%(6 0/6 0)、9 5.0%(5 7/6 0)、9 5.2%(60/63)。诊断符合率97.5%(117/120)。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梅毒血清标本稀释至3TP法能检出的最低稀释浓度后再加倍稀释,ELISA法仍有47份(78.3%)S/CO值在阳性范围内。结论 3TP法与ELISA法检测梅毒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均能用于诊断梅毒血清学筛查,但是ELISA法在梅毒螺旋体低浓度时诊断敏感性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在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ELISA与GICA检测方法对6250例门诊标本及术前标本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作为“金标准”,比较ELISA与GICA法对梅毒特异性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GICA法对一期梅毒、三期梅毒、不明期梅毒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低于ELISA法和TPPA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LISA法与TPPA法各时期TP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GICA法相比,ELIS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检出率更高,漏检率更低,可用于临床梅毒感染患者的诊断之中。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两种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比较,探讨TP-ELISA检测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950例患者血清标本分别用TP-ELISA法和RPR法进行检测,阳性者再用TPPA法进行确证。结果10950例血清标本中RPR或(和) TP-ELISA阳性的血标本共580例。 RPR阳性248例TPPA复检阳性为200例,TP-ELISA阳性532例TPPA复检阳性为518例,RPR假阳性率为8.3%,假阴性率为54.8%,灵敏度为38.6%,特异性为56.4%。 TP-ELISA假阳性率为2.4%,无假阴性,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81.6%。结论 TP-ELISA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可作为住院患者首选的梅毒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梅毒螺旋体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三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门诊收治的198份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人群的血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ELISA、TPPA及TRUST进行检测,观察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特异性、敏感度等。结果 198例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经TPPA法检出并确诊172例,阳性率为86.87%,ELISA法诊断符合率为96.79%,TRUST法符合率为26.28%,TPPA法符合率为100%,ELISA法和TPPA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较TRUST法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UST法适用于治疗效果监测,而对于大量样本筛查应首选ELISA法,对于性传播疾病高危女性高危人群须采用TPPA法,以减少梅毒的误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因素。方法:血清标本分为抗凝组、不抗凝组,所有标本同步进行检测,以胶体金标法检测比较,分析各组HbsAg的阳性率。结果:采用ELISA法检测不同血清状态HbsAg的阳性率,不抗凝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抗凝组,抗凝组的假阳性率较高;ELISA法的灵敏度较金标法高。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可能会引起结果有误,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影响因素多样,最主要的是标本溶血,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对血清标本进行必要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对ELISA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抗梅毒螺旋体(TP)特异性抗体结果不一致的样本行Western blot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对我院检验科抗TP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酶标板有显色的S/CO<1的ELISA阴性样本和S/CO≥1的ELISA阳性样本以TPPA复检结果,对ELISA和TP...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在检测不同时期的梅毒的准确率,阐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检测梅毒及不同时期与类型梅毒中的优势。方法通过对100例梅毒疑似及后续的确诊病例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梅毒TRFIA、TPPA、TP-ELISA三种不同方法的检测分析比对,评价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与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RFIA、TPPA、TP-ELISA三种方法检测各周期梅毒患者的阳性百分率明显升高;但与TRFIA相比:TPPA、TP-ELISA法对一、二、三周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隐性梅毒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下降,经χ~2分析,TRFIA与TPP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RFIA与TPELI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与TRFIA法相比,TPPA、TP-ELISA法灵敏度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与TRFIA法相比,TPPA法的阳性预测值有所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阴性预测值却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TRFIA法相比,TP-ELISA法的阳性预测值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阴性预测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TRFIA法相比,TP-ELISA的阳性似然比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PPA、TP-ELISA法的阴性似然比显著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与TRFIA检测法相比,TPPA法和TP-ELISA法的复检率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TRFIA、TPPA、TP-ELISA三种方法均能较好的识别梅毒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但TRFI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更好,其阳性检出率高且假阳性的干扰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酸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27855份血液标本,经核酸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性。结果 27855份血液标本中,经ELISA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数为52份(0.19%),经NAT PCR检测为阳性的标本数为64份(0.23%),两种检测方法经方差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中,将ELISA与NAT PCR法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胃部疾病患血清中的幽门螺旋菌(HP)抗体滴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P抗体与HP培养,尿素酶试验和涂片革兰氏染色作镜下形态检查相比较,并同时与变形杆菌蛋白包被测定法作比较。结果 显示该法具有敏感特异性强的特点。结论 该法无需常规内镜检查,活检查HP而单纯用血清学检查,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9.
牛琰  廖卫  梁鑫  南黎  王华 《淮海医药》2021,39(4):379-381
目的:研究梅毒螺旋体(TP)抗体样本经酶联免疫法(ELISA)检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院输血前、术前检查患者1365例,均采用ELISA法检测其TP抗体.统计TP抗体假阳性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P抗体经ELISA检验假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365例输血前、术前检查患者中经...  相似文献   

20.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金霞  旷瑜  王伯初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63-1964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是1971年由Engvall和Perlman建立的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微量测定新技术,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在生命科学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该技术不断改进,形成了多种分析方法.并且在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操作简单化、高效性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