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40%氧浓度麻醉诱导对气管插管无通气时限的影响戴培静,李彩虹(淮阴市第一人民医院223300)临床上通常采用全氧浓度来保证气管插管无通气麻醉诱导时的氧贮备,1995年1~6月我们选择20例胸科手术病人,在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持续监测下,于麻醉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V)与球囊面罩(BVM)通气相比是否能够改善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危重患者气管插管前的预氧合.方法 这是一个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ICU内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NIV组,分别使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2000年-2003年对40例产妇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延长全麻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诱导期困难插管等原因造成的机体缺氧问题历来是麻醉学科的重要课题。除了选用各种工具和手法尽可能缩短气管插管操作的时间外,通过延长无通气时限亦可降低机体缺氧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无通气时限(duration of non-hypoxic apnoea)是指停止通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吸入氧浓度对整形外科全身麻醉女性患者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百分比,PaO2/FiO2)和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 R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全身麻醉下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成年女性患者337例。根据麻醉中氧气和氧化亚氮(nitrous oxide, N2O)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89例,术中给予纯氧;B组248例,给予40%的氧气混合60%的N2O。收集机械通气1 h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计算PaO2/FiO2、Pa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及RI。结果 B组PaO2/FiO2比A组明显升高,RI、PaO2及P(A-a)O2较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动脉血pH和P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身麻醉诱导用药对眼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闵苏  房秀生  何大模 《四川医学》2001,22(2):151-153
目的 观察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异丙酚、硫喷妥钠及乙咪酯对眼内压(IOP)的影响以及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时的相互影响。方法 50例ASAⅠ-Ⅱ组择期非眼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硫喷妥钠(SP)组、乙咪酯(EM)组、异丙酚(P)组、氯胺酮-异丙酚(K-P)组、异丙酚-氯胺酮(P-K)组。分别于诱导前、注药后、插管前、插管后1、2、5分钟用Schiotz眼压计测定IOP,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IOP变化 P组从注药后到插管后5分钟显著低于诱导前(P<0.05),SP组与EM组注药后各时点有降低趋势(P>0.05)。K-P组注药后IOP短暂升高,但于插管前迅速下降,P-K组变化趋势与P组基本一致。P、SP、SM组注药后各时点较诱导前下降的百分率分别平均为-41.28%、-12.13%和-10.62%。MAP变化趋势与IOP基本一致,HR的变化组内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降低IOP的作用较强而稳定;硫喷妥钠、乙咪酯降低IOP的作用较弱。异丙酚与氯胺酮合用可预防及减轻各自的副作用并互补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地佐辛用于中、上腹部手术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观察其对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中、上腹部手术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的手术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芬太尼):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地西泮0.04 mg/kg,芬太尼4μg/kg,得普利麻2 mg/kg,苯磺顺阿曲库胺0.15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B组(地佐辛):给予静脉注射咪唑地西泮0.04 mg/kg,地佐辛0.2 mg/kg,得普利麻2 mg/kg,苯磺顺阿曲库胺0.15 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 min、3 min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值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在插管时及插管后1 min、3 min的MAP、HR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0.2 mg/kg能维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能抑制气管插管所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在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较之传统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其可以在术中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避免了插管和机械通气的相关并发症,因此患者能在术后更好的恢复呼吸功能。而且这一方法可以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的用量,缩短了患者苏醒时间与术后禁食禁饮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本文拟对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胸腔镜手术麻醉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期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头高位15°斜坡位预给氧方式对无通气安全时限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身麻醉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前、后患者均为自主呼吸,不进行任何辅助或控制通气.诱导前2 min开始面罩吸人纯氧,A组采取平卧位;B组采取头高15°斜坡位;C组采取平卧位,加用CPAP(6 cmH3O,1 cmH2O=0.098 kPa);D组采取头高15°斜坡位.加用CPAP(6 cmH2O).麻醉诱导插管后,气管开放于空气.记录呼吸停止至SpO2降至90%的时间(无通气安全时限),然后再行机械通气.记录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SpO2降至90%时(T90)的血压、心率,分别于吸氧2 min时(Tx)及SpO2降至90%时(T90)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术中观察胃胀气情况.结果 B、C、D组无通气安全时限均较A组显著增长(P值均<0.05),D组又显著长于B、C组(P值均<0.05).各组T2时间点的血压均显著低于T1时间点(P值均<0.05),但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组T3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A组(P<0.05).不同时间点各组间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均无胃胀气发生.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期头高位15°体位联合CPAP预给氧方式可进一步延长无通气安全时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无创监测胃癌手术麻醉期间病人机体氧耗的变化 ,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期手术病人 4 0例常规快速诱导插管 ,行机械呼吸 ,术中用阿端和 1 7%安氟醚维持麻醉。记录手术开始前 5min和手术开始后 30、6 0、90、12 0、15 0min时F1O2 、FETO2 、PETCO2 、MV1等参数。结果 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 ,机体氧耗量(VO2 )逐渐升高 ,术毕时VO2 与术前或手术开始后 30min时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而二氧化碳排出量变化不大。结论 在麻醉手术期间 ,机体氧耗量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 ,临床上对胃癌手术病人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减轻对病人的刺激 ,从而减轻病人应激反应、降低病人的氧耗 ,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气道解剖正常的成年病人,已经证明异丙酚与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是成功的[1]。目前国内关于瑞芬太尼此方面的评价较少。本研究拟比较相同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进行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ASAⅠ~Ⅱ级择期手术行全  相似文献   

14.
<正>气管拔管过程是全身麻醉的重要结尾阶段,它并不仅仅是插管过程的逆转,拔管条件往往不如麻醉开始时有利,而是从受控到不受控制的情况的转变[1]。现将2例拔管困难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1.1例1患者,女,56岁,ASAⅡ级,因重物压伤致骨盆骨折,经后入路行右髋髂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室血压140/96mmHg(1mmHg=0.133kPa),心率105次/min,呼吸16次/min,血氧饱和度98%。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mg,  相似文献   

15.
40例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全成吸空气组和吸纯氧组,观察拔管后1、3、5min脉博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吸空气组缺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吸纯氧组(P<0.001),且缺氧较为严重;拔管后3min吸空气组病人的脉搏氧饱和度降至最低值(89%-94%),少数病人拔管后5min仍未恢复至正常值。吸纯氧组病人仅出现轻度的脉搏氧浓度下降,且均在拔管后5min基本恢复正常。拔管前预吸氧可明显提高肺氧储备,增加肺容量及功能残气量,明显减少拔管后缺氧的发生,提出应重视拔管前后给氧技术,加强麻醉后管理。  相似文献   

16.
犬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氯胺酮、戊巴比妥钠及阿托品结合MHJ-IIC多功能麻醉机施行气管内插管,对犬进行全身麻醉。结果:通过对全身麻醉的10条手术犬的观察,无一例麻醉意外,手术维持时间长达8h以上。说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安全可靠,特别适宜犬的胸腔、心脏等长时间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对心血管反应影响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ASAⅠ~Ⅱ级全身麻醉诱导下气管插管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4μg/kg芬太尼超前镇静,观察组患者则给予0.15 mg/kg地佐辛超前镇静,同时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2.0 mg/kg丙泊酚和0.2 mg/kg顺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和插管前后各时间的心率(HR)、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丙泊酚用量、插管时间及术后各时间VAS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丙泊酚用量和插管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1 h、2 h、6 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78%)明显低于对照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1),观察组在T2、T3、T5、T6的HR、DBP及SB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T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可有效减轻插管对患者心血管产生的应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具有较好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减少插管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全身麻醉期间氧化亚氮浓度上升速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芬兰生产的DATEX Capnomac Ultima监测仪监测了麻醉中氧化亚氮(N2O)浓度上升速度的变化。94例择期手术病人根据不同的N2O/O2比例和流量分为3个大组和8个小组。结果表明:当N2O/O2比例固定时,随着N2O和O2流量的增加,FiN2O上升速度加快。当各组的N2O和O2流量接近时,随着N2O/O2比例的增加,FiN2O上升速度也加快,且比增加N2O和O2流量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体外膜氧合(ECMO)是一种用于救治危重患者生命的技术,它可以为那些无法从自己的呼吸、心血管系统获得足够氧气的危重患者提供呼吸、心脏方面的支持。在临床上,ECMO通常用于严重的呼吸衰竭、严重的心力衰竭或者两者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而全身抗凝治疗是危重患者ECMO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了解ECMO的最佳抗凝策略以及与这些治疗相关的潜在并发症。本文将综述ECMO全身抗凝治疗的研究现状,包括不同抗凝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新发现,以及这些疗法潜在的挑战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0.
1麻醉诱导(Anesthesia Induction)的概念 麻醉诱导是指患者由清醒状态进入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状态而采取的措施。广义的麻醉诱导泛指全身麻醉、椎管麻醉、局部麻醉、针灸麻醉或者其它复合麻醉使患者由清醒状态进入能够手术操作状态的方法和技术,患者可以保持清醒。狭义的麻醉诱导指全身麻醉的诱导,全麻诱导是使病人意识消失,达到适当的麻醉深度,能耐受气管插管,对切皮无肢动反应。诱导时重点是维持呼吸道通畅及足够的通气,不抑制心血管功能。采用气管插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诱导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手术和复苏提供安全保障。平时所讲到的麻醉诱导特指插管复合全身麻醉诱导。关于可进行手术操作状态,主要包括下列一些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