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113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50)和干预组( n =63)。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模式,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模式。观察2组生命体征[患者入院时、置管前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精神状态[运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患者干预前、置管第2、7天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评价患者置管后30 d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肿瘤患者PICC自我管理能力量表)。结果2组健康教育后,在置管前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入院时升高,其中对照组置管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n.05),但干预组置管前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置管第2、7天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且置管第7天评分低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置管第2、7天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健康教育模式能够稳定患者置管前血压、心率,减少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置管后的生活质量,针对性的教育模式还可以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析在肿瘤化疗患者中采用前瞻性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从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肿瘤内科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中选择8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的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4例/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前瞻性护理联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行为测定量表(ESCA)]、PICC相关知识知晓率评分,统计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ESCA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PICC相关知识知晓率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2.73%(P <0.05)。结论 在肿瘤化疗患者中采用前瞻性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PICC相关内容的认知水平,加强其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护理单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初次穿刺PICC置管患者60例,将2009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及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结果试验组护士的工作态度、健康宣教达标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应用临床专科护理单做为护理路径的内容能增加对护士整个操作的指引性,规范护士操作,同时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对改善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效果,为临床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PICC肿瘤患者139例,将其分为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分别在干预前1d,干预后10、30d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生活方式量表(HPLP)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测评得分。结果经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干预前1 d,干预后10、30 d两组患者ESCA和HPLP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改善PICC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且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基于护理程序逻辑行动方案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我院基于护理程序逻辑行动方案实施时间为节点,随机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患者中选取73例,纳入对照组,予以置管维护宣讲、饮食指导、电话随访等干预方式;随机从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行PICC置管患者中选取73例,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基于护理程序逻辑行动方案干预模式。记录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量表)]、自我管理能力[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CPPSM量表)]、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结果差异;记录两组患者干预2个月期间,PICC置管不良事件(穿刺点感染率、穿刺点渗液率、导管位移率、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 干预2个月后较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ESCA量表)、自我管理能力(CPPSM量表)、生活质量(SF-36)均有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单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初次穿刺PICC置管患者60例,将2009年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的3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及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结果 试验组护士的工作态度、健康宣教达标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应用临床专科护理单做为护理路径的内容能增加对护士整个操作的指引性,规范护士操作,同时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健康管理系统的延伸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PICC带管患者20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给予常规门诊维护结合口头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建立云健康档案,利用信息化进行远程医护指导和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PICC相关知识得分、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按时维护的依从性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PICC相关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按时维护依从性、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健康管理系统在PICC导管维护延伸护理全程管理中应用更方便、实惠、快捷,可有效提高患者PICC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路径在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术后带胆管出院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 2019年 1月至 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手术且带胆管出院患者86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43例。对照组男 14例、女 29例,年龄(53.50±12.35)岁;试验组男 16例、女 27例, 年龄(52.50±11.26)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采用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路径干预。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胆管自我管理行为调查表、患者满意度问卷测评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 力、胆管自我管理行为、满意度及出院1个月内留置胆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 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24.74±4.0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0.81±4.45)分,试验组患者的胆管自我管理水平、满意度评分分别为(5.28±0.91)、(95.80±2.37)分,高于对照组的(4.09±1.27)、(91.70±4.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胆管堵塞、非计划性拔管、胆道感染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9.3%(4/43), 低于对照组的25.58%(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皮肝Ⅰ期胆道造瘘取石术后带胆管出院患者中实施基于授权理论的健康教育路径,可降低胆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高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实施与应用,探讨临床实际护理PICC置管的最优模式。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分析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过程中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的日常导管观察能力评分、维护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信心评分、导管异常管理情况处理能力评分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发生穿刺点出血、静脉血栓、导管脱出、导管渗液的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穿刺点红肿、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渗液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132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65例应用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情况。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后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分别为(24.97±4.09)分、(15.63±2.99)分、(18.08±4.06)分、(46.51±9.72)分、(105.19±16.29)分]较对照组[分别为(21.91±4.43)分、(13.37±3.07)分、(16.27±3.75)分、(39.74±9.84)分、(90.78±17.03)分]提高明显(t=4.125、4.285、4.658、3.976、4.968,均P〈0.01)。结论健康教育模式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有重要影响,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优质化健康教育联合双通道冲封管装置冲封管对双腔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预防堵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荣军医院留置双腔PICC/CVC导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双通道冲封管装置冲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优质化健康教育。两组干预时间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记录患者堵管发生情况、留置导管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3.15±3.07)分, 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40.98±3.83)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47.61±2.39)分和(45.62±3.28)分(t=7.25、5.82, 均P < 0.05)。研究组干预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AHSMSRS)评分为(171.82±12.31)分, 高于对照组的(132.24±18.98)分(t=11.06, P < 0.05)。研究组患者堵管发生率[5.00%(2...  相似文献   

12.
何莹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0):183-186
目的 探讨FOCUS-PDCA管理模式下风险控制干预在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平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首次化疗并行PICC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时间顺序将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将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FOCUS-PDCA管理模式下风险控制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PICC置管时间、非计划拔管率、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中置管操作、沟通能力、书写规范、责任心、并发症处置及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FOCUS-PDCA管理模式下风险控制干预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护理中,PICC置管时间延长,非计划...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妇科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院内护理和家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妇科收治的115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院内护理)65例和对照组(家庭护理)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置管护理,试验组患者置管后接受院内护理;对照组患者出院接受家庭护理,护理措施与试验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内PICC置管护理较家庭护理引发置管后并发症的风险更小,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林梅 《首都医药》2013,(18):49-4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行PICC置管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肿瘤患者健康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较明显,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调查PICC置管患者携管期间延续性护理在使用微信管理后的效果。将100例PICC携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常规进行出院携管管理即进行出院后导管相关健康指导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微信平台管理。出院后3个月对2组患者在PICC置管后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相关知识掌握和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和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在PICC携管患者的延续性护理中运用微信平台管理优于传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惠每宣教平台的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该院CABG术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宣教方式,干预组采用基于惠每宣教平台的健康宣教方式,分别于出院前和出院后6个月后比较2组疾病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流速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的腋下最大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腋下最大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快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腋下血流速度,预防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情况、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及自我管理水平的现状,并对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预后作出评价。方法采用"中国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自我管理现状。将428例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同伴教育模式管理组(试验组)216例和社区常规教育管理模式组(对照组)212例。对照组按照社区常规教育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进行干预;试验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由教育者组织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课程的学习,定期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比较干预3、6个月后,2组患者的评价指标即糖代谢指标达标率、糖尿病知识水平达标率和自我管理得分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 1干预前2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达标率、糖尿病知识掌握达标率、自我管理水平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6个月,2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达标率、糖尿病知识掌握达标率、自我管理水平得分均有上升,但试验组比对照组上升率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各个分量表中得出,在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依存性平均分最高,监测依存性平均分最低。结论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明显优于社区常规教育管理模式。采用自我管理模式的方式进行教育,能使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糖尿病自我管理的4项内容中,告知患者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是医护人员健康宣教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白璐  胡传来  韦学萍  吴红心  叶祺 《安徽医药》2016,37(8):1037-1040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育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个体化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护理随访),运用冠心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和自我管理水平。结果 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试验组患者疾病认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P<0.05);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P<0.05)。结论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低下,需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床旁彩超引导定位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ICC置管治疗的88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盲穿肘下置管法进行置管,试验组则在经床旁彩超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耗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总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置管耗时为(63.07±8.63)s,短于对照组的(86.45±10.6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3.18%,高于对照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应用经床旁彩超引导定位下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耗时,减少反复穿刺或置管不当带来的相关穿刺置管并发症,临床应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