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探讨运动康复一体化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疗效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计算机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骨折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实施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而对照组术后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两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康复疗效、术后恢复情况、术后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作比较。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恢复情况方面,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2周、3周,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为82.5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增高(P0.05),而在干预后,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对照组为15.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骨折手术治疗联合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可有效提高其康复效果,促进其术后康复、髋关节功能恢复,还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感,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手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2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患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术后患者标准化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缓解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下地时间,减少了患者患肢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关节康复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对所有入组者进行3个月随访,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10米步行速度、5次坐立运动耗时,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总住院时间、拄拐行走时间和弃拐行走时间。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10米步行速度大于对照组(P<0.05),5次坐立运动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运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拄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弃拐行走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更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联合应用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治疗方法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股骨愈合情况、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1年的随访调查,观察组患者股骨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预后总有效率为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关节预后总有效率79.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联合应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明显,运动康复治疗对骨折后期恢复起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1120例在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康复疗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2周,1、3个月时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通过13~4个月随访工作后,研究组术后2周,1、3个月疗效优秀患者概率均比对照组要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并发症患者60例(10.71%),对照组出现并发症患者101例(18.04%),两组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治疗肱骨远端骨折能够较为显著的改善预后效果,减低并发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运用剪刀体位护理干预的价值,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护理,对照组47例患者行截石体位护理干预,观察组47例患者行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术后恢复(肛门排气、首次下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阴部不适、患侧肌肉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予以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总结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心得与体会。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某院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手术室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运用规范科学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手术时间更短,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应用运动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运动康复治疗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后肘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32%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术后采用运动康复治疗模式的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人工股头置换术,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随访分析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分别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折均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构复位和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2.86%,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行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简单有效,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关节结构与功能达到最大恢复,远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其治疗寻找最佳方法。方法将8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DHS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以及术后1年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定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牢靠、抗旋转性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护理指导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0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60例)和观察组(n=60例),行常规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康复运动护理指导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腕掌屈、腕背伸、前臂旋后、前臂旋前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有P<0.05。对照组无效16例,有效26例,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无效6例,有效28例,治愈26例,总有效率为93.33%,经χ~2检验,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施以康复运动护理指导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前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术后疼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成都市锦江区成都骨科医院创伤骨科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患者恢复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InterTAN手术治疗在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方面效果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内固定术,观察组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在手术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上,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82%,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内固定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中,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康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防旋髓内钉在老年股骨转子不稳定骨折患者中修复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不稳定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选用锁定钢板行髓外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选用防旋髓内钉行髓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通过随访形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总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高龄股骨不稳定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髓内固定术,其疗效显著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髓外固定术,能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达到早期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78例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及动力髋螺钉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97.4%,对照组术后恢复优良率87.2%,P>0.05;观察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性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观察组术后无感染、内固定脱落、髋内翻等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2.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效果显著,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17.
信庆 《中国处方药》2014,(11):140-141
目的:探讨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0例膝部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CPM锻炼、CPM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HSS膝关节评分、相关活动的角度。结果观察组术后HSS膝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屈膝屈曲挛缩、最大屈曲度、股骨角、胫骨角、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置换后髌骨高度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4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优良率为83.3%,对照组优良率为57.1%,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均有较高保障,建议在当前将其作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从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MIPO)以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性21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7岁(55~84岁)。经随访效果满意,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髋关节功能评价(Harris)优良31例,优良率88.5%。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体位护理、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保证正确的体位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锻炼。结果 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获随访,所有骨折均获得痊愈,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结论做好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适时的功能锻炼,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治疗效果起到积极作用,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和日常生活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曹会超  李鹏 《贵州医药》2023,(3):357-358
目的 探究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予以早期运动康复锻炼指导,两组患者均治疗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行走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负重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测评下肢运动功能(FMA)、膝关节功能评分(HS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SS、FMA、Harri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可有效缩短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促进下肢相关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且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适合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