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士兰  郭鑫 《中原医刊》2011,(18):102-103
目的探讨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原因。方法对无医学指征的280例产妇要求剖宫产时,口头询问其选择的原因,将回答内容现场笔录后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要求剖宫产原因为:分娩怕痛126例,认为剖宫产安全55例,选择良辰吉日40例,不愿待产26例,担心难产28例,受不良事件影响5例。结论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产妇怕痛。所以改进产科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导乐分娩”“无痛分娩”等,最大限度的减轻产妇的痛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围生期健康宣传教育,正确认识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利弊,使产妇对分娩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影响无剖宫产指征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无剖宫产指征行剖宫产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产妇分娩相关资料,并对影响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无剖宫产指征产妇选择剖宫产分娩与年龄、流产史、家庭人均月收入、孕产妇、家庭和医护人员有联系,其比值比及可信区间分别为2.231(1.284~5.589)or 1.745(1.087~3.529,1.716(1.143~3.915)or 1.425(1.033~3.389),2.254(1.552~5.118),1.688(1.055~3.527),2.925(1.463~5.828)。结论进一步宣传自然分娩的好处并加强剖宫产手术适应征的管理,对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剖宫产手术技术和安全性的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合理的剖宫产率有助于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但过高的剖宫产率反而会增加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围产期及孕产期保健和监护,重视产程观察,防治产科并发症,提高产科及新生儿医学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孕妇要求剖宫产的原因,旨在降低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原因及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剖宫产产妇825例进行分析。结果:在825例剖宫产产妇中,非医学指征剖宫产产妇355例、占43%,其中由产妇主动要求剖宫产的有289例、占35%,由产妇的家庭成员提出实行剖宫产要求的有66例、占8%。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比率明显高于医学因素(产妇因素、头盆因素及宫内因素)实行剖宫产的比率(P<0.01)。结论:应加强孕妇产期健康教育以及产时监护,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比率。  相似文献   

5.
孙丽  王晓东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2):1206-1207
目的 探讨减少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 对1 025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剖宫产率为30.07%,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15%);胎儿因素(44.68%)、产妇因素(33.95%)、胎盘子宫因素(16.59%)、社会因素(4.78%)为前4位主要指征.结论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都有关系,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6.
王丽华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1):135-136
目的总结我市10年来剖宫产率变化及剖宫产指征分布并分析原因,以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回顾分析10年来的剖宫产率及指征。结果10年剖宫产率平均为28.79%,5446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头盆不称、羊水过少、社会因素、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脐带缠绕、过期妊娠、臀位、巨大儿。结论剖宫产率增高由多种因素所致,非难产性因素使剖宫产指征相对扩大。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医患双方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剖官产指征的掌握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降低削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1342侧剖宫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官产率为49.48%,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9.19%)、相对性头盆不称(18.25%)、社会因素(13.33%)、妊娠并发症(10.65%)、臀位(7.97%)、疤痕子宫(3.72%)。结论医务人员需正确掌握削宫产指征,提供有效的陪伴分娩与镇痛,减少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临床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婴并发症,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1 5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住院分娩总数3 215例,剖宫产率为47.1%,非医学指征(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率14.99%,其中产妇提出剖宫产要求358例(11.14%)、其家庭成员要求实行剖宫产124例(3.86%).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分别显著高于产妇因素(8.96%)、头盆因素(5.19%)及官内因素(4.82%)(P<0.01),与胎儿因素(13.19%)刮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率(53.64%)显著高于经产妇(19.90%)(P<0.01),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也显著高于经产妇(9.87%)(P<0.01),初产妇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P<0.01),经产妇医学指征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9.87%,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3%,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40%,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应严格剖宫产指征.开展有效的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等,增加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创造选择阴道分娩的良好社会环境,严格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刮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曲星华  李召芳  杨文东 《吉林医学》2010,(34):6212-6213
目的:通过临床分析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发生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以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及母儿并发症。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术孕妇151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分娩总数3215例,剖宫产率为47.15%,非医学指征(社会心理因素)剖宫产率14.99%,其中产妇提出剖宫产要求358例(11.14%)、其家庭成员要求实行剖宫产124例(3.86%)。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分别显著高于产妇因素(8.96%)、头盆因素(5.19%)及宫内因素(4.82%)(P<0.01),与胎儿因素(13.19%)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率(53.64%)显著高于经产妇(19.90%)(P<0.01),初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也显著高于经产妇(9.87%)(P<0.01),初产妇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2.13%)显著高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16.21%)(P<0.01),经产妇医学指征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3%、9.87%,P>0.05)。剖宫产产妇发生术中及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73%,新生儿发生并发症(窒息、肺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6.40%。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心理因素,应严格剖宫产指征,开展有效的陪伴分娩和镇痛分娩等,增加产妇和家属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创造选择阴道分娩的良好社会环境,严格控制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分析影响目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剖宫产结束妊娠的3450例产妇的原因,分析5年来影响剖宫产率及其指征的相关因素。结果在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2007年与2011年比率分别为31.12%与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窘迫与高龄初产也呈上升趋势、巨大儿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因素、高龄初产、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头盆不称与剖宫产率升高呈正相关。结论对产妇加强孕期宣教与监护,提高产妇与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单纯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降低临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近5年的住院分娩总人数,剖宫产数,剖宫产指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分娩总人数1896例,剖宫产术1000例,剖宫产率为52.74%。剖宫产指征顺位前7位依次为头盆不称(38.9%),胎儿窘迫(18.3%),胎位异常(13.2%),无指征剖宫产(12.3%),瘢痕子宫(9.6%),妊娠并发症(4.5%),妊娠合并症(3.2%)。结论①加强和完善健康教育,提高民众对分娩的正确认识,宣传阴道分娩的优点。②规范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③加强医患沟通,推广产科新技术。④社会共同参与,为产科医生创造安全的医疗环境,降低人为因素引起的高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李浩生  林静吟 《广东医学》2000,21(11):966-967
目的 探讨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对85例无医学指征要求剖宫产结束分娩产妇及家属进行有关产程、分娩过程、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等知识进行多次宣都,按其主观愿望分为阴道试产组与直接剖宫产组(拒绝试产组),比较其新生儿出生时窒息情况。结果 55例产妇改变看法选择了阴道试产,试产组中20例在试产中出现分娩因素异常而改为剖宫产。阴道试产组中阴道产组、剖宫产组、直接剖宫产组、正常顺产对照  相似文献   

13.
谢艳丽  张新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122-112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剖宫产病例314例,其中2009年154例为对照组,2010年16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产科护理常规要求实施护理,观察组通过对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2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组产妇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巨大胎儿发生率明显上升[1 ] ,所致的母儿并发症增多 ,如难产、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伤、颅内出血、脑瘫等。笔者对 78例巨大胎儿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 ,以探求最佳分娩方式。1 临床资料  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共分娩 12 32例 ,其中巨大胎儿 78例 ,巨大胎儿发生率 6 .33% ;年龄 2 0~ 35岁 ,孕周为 37~ 4 2周 ,孕妇产前定期检查均在 8次以上 ,无并发症 ,无糖尿病史 ,产前检查尿糖均为阴性。2 分娩方式  巨大儿 78例 ,其中剖宫产 31例 ,钳产 7例 ,阴道分娩 4 0例 ,巨大胎儿剖宫产率占 39.74 %。表 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近7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方法:对5 685例住院孕妇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剖宫产3 272例。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5年为44.94%,2011年上升到6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的主要指征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难产、妊娠并发症、瘢痕子宫、臀位,各年度中社会因素均居第一位。结论: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指征,加强妊娠期监护及产程观察,提高医护人员及孕妇对剖宫产的认识,积极处理难产,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和部分产科并发症,确保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安全重要手段之一。其指征变化主要受胎儿因素、产妇因素、头盆因素、社会因素,近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比例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7.
艾永生  高岩  周羽 《四川医学》2014,(3):384-385
目的探讨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通过我院产科专家自行设计审定分娩相关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通过对产妇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家庭经济、费用支出、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等方面对无指征剖宫产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数据收集及分析。结果无指征剖宫产产妇选择剖宫产与其对分娩顾虑、担忧及恐惧有关。产妇及产妇家人无自然分娩的正确专业知识,担心自然分娩的不确定因素对产妇、胎儿造成危害。结论针对产妇分娩时的不同心理问题,加强产前宣教,使孕妇早期树立经阴道分娩的信心,同时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非临床指征剖宫产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011年12月来该院分娩的所有产妇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对2011年6-12月的65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剖宫产因素调查.结果2年内产妇867例,其中剖宫产301例,占43.8%;65例剖宫产因素临床指征占40%,优生考虑占27.69%,高龄产妇占13.84%,产妇怕痛占6.15%,择时占7.69%等.结论非临床指征剖宫产因素主要为优生考虑,满足产妇及家属需要等.非临床指征剖宫产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无医学指征剖宫产与阴道顺产对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及分析无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方法:将258例无医学指征坚决要求剖宫产的孕妇作为剖宫产组。选择同期阴道顺产2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时的窒息情况及统计无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原因。结果: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高于阴道顺产组(P<0.01),导致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有:出生后未及时建立自主呼吸;胎头高浮,取头困难;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等。结论:剖宫产并不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可靠方法,必须加强对孕产妇有关分娩方式的宣教,正确掌握剖宫产的指征。  相似文献   

20.
刘丽君 《甘肃医药》2011,(9):534-535
目的:希望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10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年~2009年剖宫产率逐渐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非医学指征上升明显。结论: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指征明显上升,非医学因素影响着医疗行为,我们应降低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