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踝关节“环”理论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共90例,男60例,女30例,下胫腓螺钉固定组: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后踝固定组:固定后踝,不行下胫腓螺钉固定。三角韧带修复组:修复三角韧带深层和浅层,不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cty,AOFAS)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下胫腓螺钉固定组手术时间(70.00±8.20)min;后踝固定组手术时间(90.00±9.50)min;三角韧带修复组手术时间(55.00±7.80)min。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并发症:下胫腓螺钉固定组总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2组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功能评分: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2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3组疗效按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评定,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损伤,根据“环”理论对进行治疗能达到很好的临床疗效。三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皮质下胫腓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三皮质下胫腓螺钉治疗的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往期采用拉力螺钉治疗的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手术耗费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踝关节残留疼痛.并根据手术后半年随访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随访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踝关节残留疼痛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组的手术总优良率高达93.9%,对照组手术总优良率82.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皮质下胫腓螺钉与拉力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均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拉力螺钉相对皮质骨螺钉更容易产生踝关节的残留疼痛,皮质骨螺钉在临床上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与未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82例患者,有42例患者予以踝关节切开复位内、下胫腓联合固定,命为观察组,另40例患者未进行下胫腓联合固定,命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胫腓间隙和下胫腓重叠距离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踝关节优良率无显著差异,两组相比,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与未固定对患者的下胫腓间隙和下胫腓重叠距离及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影响差异不大,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患者,按照入院挂号尾数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奇数)和对照组(偶数),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关节复位后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评分(2.13±0.34)分低于对照组的(3.46±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减轻疼痛,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采取三角韧带修复治疗对其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入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在2015年5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下胫腓联合螺钉内固定治疗(60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三角韧带修复术(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后1个月踝关节ROM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踝关节ROM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前生活质量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治疗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可吸收螺钉(PDLLA)选择性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9月至2008年7月,作者采用可吸收螺钉选择性内固定治疗21例踝关节骨折中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AO-Danis—Weber分型:Ba型5例,C1型10例,C2型6例。结果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无皮缘坏死,内固定无外露无移位;均无感染,无非特异性积液等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9.3月。术后21例骨折均临床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术后患者踝关节背伸20~30°,跖屈40~50°。疗效评定按照Baird 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本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7.1%。结论PDLLA螺钉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病例.其中31例接受Endobutton钢板治疗,35例接受皮质骨螺钉治疗.首先将两种疗法与术前指标作为自变量,治疗结果作为因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再分别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术后1年下胫腓联合间隙(TBCS)、术后1年胫腓重叠影(TBOL)、AOFAS评分及并发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性别为影响治疗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不同治疗方法与结果并无明显相关性.两组资料术中出血量(t=0.543,P=0.589)、术后1年TBCS(t=0.025,P=0.980)、术后1年TBOL(t=0.711,P=0.480)、AOFAS评分(t=0.577,P=0.566)及术后并发症(χ2=0.020,P=0.8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t=2.203,P=0.031)Endobutton钢板组较长,但术后负重时间(t=-18.459,P<0.001)Endobutton钢板组较短,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ndobutton钢板与皮质骨螺钉治疗伴踝关节骨折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疗效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基本不需二次手术取出,术前应综合考虑,慎重选择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腓骨骨膜转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对照组采用腓骨短肌腱移位法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及骨折痊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腓骨骨膜转位法能有效修复踝关节骨折时出现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来本院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的患者120例,随机将120例分成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短肌腱移位方式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骨膜移位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祝健 《黑龙江医药》2022,(5):1172-1174
目的:探究并比较免打结锁扣带袢钛板与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从我院骨科选择2020年4月—2022年2月时间段内收治的下胫腓联合分离合并踝关节骨折患者65例,据不同手术方案划分为两组,观察组(n=33例)与对照组(n=32例)。对照组以横向皮质骨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以免打结锁扣带袢钛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2天、术后7天)疼痛VA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6.97%,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观察组术后2天、7天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Kofoe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6%,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下胫腓联合分离合并踝关节骨折以免打结锁扣带袢钛板治疗的疗效显著,且能缓解术后疼痛,大幅度改善踝关节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疗效。方法 35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韧带分离的患者(按Bonnin分度法,Ⅱ度19例,Ⅲ度16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使踝穴结构恢复正常。疗效评价分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本组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个月(4~20个月)。本组患者均骨折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8个月,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功能恢复优14例(14/35,40.00%),良12例(12/35,34.29%),可6例(6/35,17.14%),差3例(3/35,8.57%)。结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关节分离是一种合理的内固定器,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4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6~8周拆除下胫腓螺钉。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0个月。Baird-Jackson评分:优22例,良10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0.0%。发生踝关节创伤性骨性关节炎5例,断钉1例。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肯定;精确修复并稳定下胫腓联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与下胫腓联合分离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曾庆龙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46-214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效果。方法:对外踝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至少行4孔或8孔普通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行长螺钉固定,陈旧性骨折行腓骨截骨植骨术,术后石膏托固定1~4周。结果:随访40例。随访时间4个月~4年8个月,优27例,良9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认为按照Lduge-Hansen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阐明受伤机制,能够表达韧带损伤与骨折间的关联,指导临床作出正确的治疗方案。而恢复外踝长度和稳定下胫腓关节。对踝关节的稳定和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治疗分析,以供今后的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35例,均进行切开复位,下胫腓联合采用拉力螺钉固定,术后用石膏外固定4~6周。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情绪状态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效果为优者18例、良15例、差2例,优良率为94.29%。随访期间发生感染2例、内固定螺钉断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与治疗前比较,患者S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外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2005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我可收治的23例合并下胫腓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2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4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13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2.6%;1例下胫腓联合固定患者发生断钉,无感染、创伤性骨性关节炎、关节不稳、骨不连及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可修复并稳定踝穴与距骨的解剖关系,不良反应少,可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自1999年1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联合损伤的踝部骨折43例,外踝骨折用三分之一管形钢板固定,内踝骨折用2枚螺丝钉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后踝骨折主要通过闭合复位螺丝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分离用1~2枚长螺丝钉在下胫腓关节上方固定。结果43例病人经随访6月~3年半,根据Leeds标准评定,优良39例,可4例。结论 本内固定方法能恢复踝关节稳定,手术创伤小,能使踝关节得到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王一飞 《河北医药》2012,34(5):701-702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就诊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78例,均用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7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时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51例,良17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87.2%.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的关键是达到踝关节解剖复位,早期正确锻炼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 54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分别接受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测量胫腓间隙宽度、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等。按Olerud评分、Tegner评分、疼痛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踝关节的主观感受、日常生活功能及疼痛状况。结果手术组患者术后胫腓间隙宽度、后踝骨折块移位程度及Olerud评分、Tegner评分、疼痛评分与闭合复位组比较,效果较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踝与距骨间隙宽度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组术后踝关节解剖位置和患者主观功能感受均较闭合复位组好,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的踝关节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黄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231-232
目的总结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1例,双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2例,三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7例。结果术后随访均获临床愈合,伤口一期愈合29例,1例出现伤口感染,积极处理后愈合,优良率达96.7%。结论对于踝部骨折联合下胫腓损伤者,要在认真分析损伤基础上,积极恢复踝关节稳定性,可采用手术复位内固定,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保证手术效果.避免后期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了治疗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方法:在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56例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行腓骨内固定或不固定,内踝内固定,三角韧带探查修复术。未固定下胫腓联合。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用Mazur[1]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49例,良7例。未见骨折不愈合、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对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除了要固定内、外踝,还需常规探查三角韧带有无损伤,若有损伤则予以修复。恢复了内、外侧所有结构的完整性后,就能真正恢复下胫腓联合及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这时即使不固定下胫腓联合,也可以获得下胫腓联合的稳定。固定内、外踝和下胫腓联合,而三角韧带的损伤不修复,虽然下胫腓韧带可以获得愈合,但三角韧带会愈合不佳、韧带松弛及功能不良,最终会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