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COPD稳定期患者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110例,呼吸功能锻炼结合营养护理)。观察两组患者BMI、6min步行距离(6MWT),相关肺功能指标及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SGRQ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MI、6MWT、PaO_2、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PaCO_2、SGRQ症状、活动、影响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能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呼吸功能锻炼,每天1h,干预时间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PEF、MMEF水平明显提高,观察组FEV1/FVC、FEV1%、PEF、MM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中症状评分、活动能力评分、疾病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明显提高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80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重症呼吸衰竭治疗转归率;治疗配合度评分、病房环境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FEV1、FVC、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重症呼吸衰竭治疗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配合度评分、病房环境评分、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干预前两组FEV1、FVC、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相近,P> 0.05;干预后观察组FEV1、FVC、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肯定,可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改善血气分析指标和肺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COPD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肺部康复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呼气峰值流量(PEF)]、肺功能病变改善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VAS)和EQ-5D指数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VC(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病变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EQ-VAS和EQ-5D指数均得到提高,其中观察组EQ-VAS和EQ-5D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患者护理中采用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促进肺功能康复,具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霞 《中国医药指南》2023,(15):124-127
目的 研讨知信行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护理中对其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月经我院诊治的慢阻肺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划分组别,每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干预条件开展知信行干预,比较两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性、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肺功能[最大摄氧量(VO2 max)、用力肺活量(FVC)及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生活质量[国际慢阻肺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以及护理评价。结果 观察组呼吸功能锻炼依从率(94.00%)相比对照组(78.00%)明显提高(P <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健康知识(戒烟酒、营养供给、呼吸锻炼与运动锻炼)掌握程度评分及总评分相比对照组均更高(P <0.05)。干预后,观察组3项肺功能指标(VO2 max、FVC及FEV1)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SGRQ问卷4个维度(日常生活状况、社交状况、焦虑情绪及抑郁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统计显示的护理评价(96.00%)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张益  余华 《药品评价》2020,(1):67-6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在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80例给与噻托溴铵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呼吸功能指标、患者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2个月日常活动评分、患者症状评分、疾病影响评分、SGRQ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2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最大呼吸峰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在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中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呼吸功能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过渡期护理模式(TCM)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荆州市胸科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治疗的96例COP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TCM干预,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采用自护能力调查问卷(ESCA)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采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活量(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等指标,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护责任感、自护概念、自护知识及自护技能等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干预后各项目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干预后各项目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肺通气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VC、FEV1、FEV1/FVC、Pa O2均升高,而Pa C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干预后升高和降低较对照组干预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CM不但可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而且还提高患者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水宝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6 MWT)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的影响。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金水宝胶囊口服。对比干预后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6 MWD)和SGRQ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过干预后, SGRQ评分包括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以及总评分和6 MWD结果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6%,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结论金水宝胶囊能明显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提高六分钟步行距离,降低SGRQ评分,减少气道阻塞程度,防止支气管痉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闫静  张莹英 《贵州医药》2022,(4):667-668
目的 探讨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COPD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呼吸练习,观察组给予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肺功能及氧代谢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咳痰、咳嗽、胸闷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FVC、FEV1/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肌训练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应用于COPD患者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氧代谢水平,从而提高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源莉  柳超  李龙超  郭晓凯  单春雷 《安徽医药》2019,23(11):2223-2226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理疗和呼吸功能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病人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6年 8月至 2017年 12月上海市北站医院住院的慢性 COPD稳定期病人 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例。对照组给于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规律的呼吸功能训练及全身运动疗法,并辅以物理因子治疗。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严重程度( CAT)评分、 Borg评分、 6 min步行试验( 6MWD)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肺功能指标( FEV1:t=9.770,P=0.000;FVC:t=11.828,P=0.000;PEF:t=3.686,P=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干预的方法及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组对照研究方案下将90例COPD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5例。YB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YB+HX组在YB的基础上开展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干预。于护理前后,检测呼吸动力学指标(WOB、Raw、MVV)、肺功能指标(6MWD、FVC、FEV1),并采用CAT问卷、SGRQ问卷调查呼吸功能对患者日常健康、生活能力的影响。结论:护理后,YB+HX组患者WOB、Raw均低于YB组(P<0.05),MVV高于YB组(P<0.05),肺功能三项6MWD、FVC、FEV1均高于YB组(P<0.05)。同时,在CAT、SGRQ评分上,护理后YB+HX组患者均低于YB组(P <0.05)。结论:多方位呼吸功能改善护理从生理理化反应调节、功能锻炼、健康管理等各个方面促进COPD患者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提高,可在改善呼吸动力学的同时提高患者肺功能,从而减轻呼吸功能障碍对患者日常健康、生活能力的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应用呼吸锻炼的效果和护理。方法:选取我院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呼吸锻炼,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各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干预后两组各肺功能指标较干预前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GRQ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呼吸锻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将82例COPD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及相关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及FEVl/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RC及SGR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COPD,可在改善肺功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GCS)联合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两药联合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标准纳入90例受试者,分为高剂量GCS联合氨茶碱组(高剂量组)、低剂量GCS联合氨茶碱组(低剂量组)与氨茶碱对照组(对照组)。观察用药3个月后3组患者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6min步行距离(6-MWD)、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总分]变化情况。结果对比各组用药前后的变化,用药3个月后3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6-MWD较用药前升高,SGRQ评分较用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治疗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GCS联合氨茶碱均能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且高剂量GCS联合氨茶碱较常规剂量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骆苏忠  黄德稳 《海峡药学》2013,25(3):196-198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经临床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氨茶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变情况、肺动脉压及SGRQ评分。结果①对照组与观察组各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及6MWD)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照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较对照组治疗后肺动脉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治疗前后SGR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SGRQ评分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且较对照组治疗后SGRQ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联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COPD,疗效佳,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在临床治疗COPD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32例合并抑郁的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干预、行为干预、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等。4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改善情况,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次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肺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对照组比较FEV1、FEV1/FVC、HAMD量表评分以及SGRQ问卷中的疾病影响部分和总分两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对照组护理前后,除FEV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各项指标均与护理前没有显著性差异(P&gt;0.05)。随访1年,两组COPD急性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COPD合并抑郁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急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萍乡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COPD急性加急期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喘息、咳嗽、体温、哮鸣音、湿啰音)缓解时间、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肺动脉压〕、血气分析指标〔呼吸频率(RR)、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喘息、咳嗽、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VC、PEF、FEV1/FVC高于对照组,肺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R、PaCO2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COPD急性加急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对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诊断为COPD合并肺心病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各项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及其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FEV1、FEV1/FVC 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SGR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的FEV1有所降低,SGRQ影响评分有所升高,其他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5个月后较治疗3个月后相比,各指标亦无明显变化;治疗3个月、5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能一定程度上改善 COPD 合并肺心病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80例,按照单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基础治疗,观察组加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PEF、FVC、FEV_1、FEV_1/FVC)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L-6、IL-8)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应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军  贾巧  刘跃晖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203-2204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60例老年COPD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结果 护理干预后12个月,患者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减轻或者消失,体力明显改善;干预后患者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肺功能FEV1(%)、FEV1/FVC改善、6 min步行距离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均P<0.01). 结论 护理干预能改善老年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