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生物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与股骨近端防旋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生物型组(采用生物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29例、骨水泥型组(采用骨水泥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30例和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61例,比较3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生物型组、骨水泥型组的术中出血量大于PFNA组,手术时间长于PFNA组,住院费用高于PFNA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时,生物型组、骨水泥型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PFNA组,Harris评分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型组、骨水泥型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与骨水泥型假体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PFNA内固定治疗,但PFNA内固定治疗术中出血量小、手术时间短且治疗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放置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观察组放置生物型股骨假体。比较两组临床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43.24±5.45min,短于对照组的53.12±7.96min;出血量151.07±21.29ml,少于对照组的210.78±38.45ml;术后完全负重时间54.37±8.63天,长于对照组35.21±12.45天;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生物型或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能获得较好效果,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且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骨水泥或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中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67例(67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双极股骨头假体,假体根据股骨柄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与生物型。评估术后3年术侧Harris评分,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关节脱位、假体松动、髋臼内陷、死亡病例)的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年随访。应用Harris评分比较优良率,骨水泥组为87.1%(27/31)与非骨水泥组80.6%(25/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P〉0.05)。两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是有效、安全的方法。根据术前计划、术中操作所见综合选择股骨假体固定方式是取得优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总结经验,降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失败概率。方法收集合川区人民医院骨科2002~2009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病例165例,统计术中问题,分析假体前倾角异常、大转子重建情况、假体位置及假体周围骨折等问题。结果手术失败病例16例。假体前倾角错误5例,股骨大转子重建失败致髋关节不稳4例;股骨近端骨折2例,假体安置过深致关节松动2例,假体安置过浅致关节复位困难2例,股骨假体远端穿出股骨皮质1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方法,手术技术操作不当是发生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水泥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8例股骨粗隆骨折老年患者,按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患者采用骨水泥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引流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优良率(94.12%)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骨水泥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1998年至2005年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25例,年龄75~92岁,平均79.6岁。假体均为骨水泥型,随访时间1~8年,平均3.6年。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按Harris评分方法,优11例,良8例,可4例,差2例。2例假体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并探讨其临床适应证.方法:以"人工髋关节,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为中文关键词;"Hip replacement,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ternal Fixations"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69-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材料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10篇文献为重点进行了讨论.临床验证选择大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68例75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分别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内固定方法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卧床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结果、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上多以采用内固定为主,对是否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仍存在争议.目前,人工髋关节假体材料主要有钴合金和钛合金、聚乙烯、多孔聚砜类物、多缩醛类树脂、碳素等材料.主要采取的固定方式有:骨水泥型假体、生物型假体、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互补及现代骨水泥技术.经临床验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手术时间、置换后并发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好于内固定方法(P < 0.05);置换后1,3,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内固定方法(P < 0.05),置换后12个月两种方法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置换后恢复好、能早期负重、并发症少等近期疗效好的优点,其远期并发症有待观察和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假体材料的选择,以及人工股骨头假体在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7/2009)和Medline database(1977/2009)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患者"和"femur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artificial femoral head arthroplasty;elderly patient",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83篇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4篇文献.分别以人工股骨头假体的材料学研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和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等问题出发进行归纳和总结,探讨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人工股骨头假体在治疗各种股骨转了间骨折中均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已有多种材料类型的人工股骨头假体如金属材料、高分子聚乙烯、陶瓷材料以及碳质材料等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人工股骨头假体的功能日趋完善,在临床应用中愈加广泛,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但此方法仍存在着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等需要解决的问题.结论:人工股骨头假体选择的材料有很多种,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复合型人工股骨头假体材料;人工股骨头假体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97例患者临床资料,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组)5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内固定组)41例,比较2组术后1 a患者Harris评分。结果:随访1~7 a,平均3.2 a,术后1 a关节置换组优良率87.5%,内固定组优良率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不同假体的选择策略及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中检索2000-01/2010-08有关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的研究文章,关键词为"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关节,高龄".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25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前正确的假体选择很重要,应根据Evans标准分类以及股骨近端骨折情况进行选择.根据人工髋关节假体的类型,目前分为3类:第一类是根据不同的柄长来选择,即加长柄人工关节与普通柄长人工关节的选择;第二类是全髋关节假体与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的选择;第三类是骨水泥型柄与生物型柄假体的选择.另外应该按照骨质情况选择,骨水泥型假体可获得置换后即刻稳定,因此绝大多数高龄不稳定型骨骨转子间骨折更适合于选择骨水泥型假体.结论:根据骨折类型以及患者全身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人工关节假体来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普通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行加长型骨水泥型股骨柄半髋置换术,16例患者行普通型骨水泥型股骨柄半髋置换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接近术前,两组近期随访均无假体移位、松动及下沉。结论:对于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在骨折复位固定良好的前提下,加长柄骨水泥型临床疗效较普通柄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并无明显优势,但仍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对远期效果行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普通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全部患者均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行加长型骨水泥型股骨柄半髋置换术,16例患者行普通型骨水泥型股骨柄半髋置换术,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时两组Harris评分接近术前,两组近期随访均无假体移位、松动及下沉。结论:对于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在骨折复位固定良好的前提下,加长柄骨水泥型临床疗效较普通柄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并无明显优势,但仍需要更长的随访时间对远期效果行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钢丝环扎术在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分析13例72岁以上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中使用钢丝环扎固定术,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钢丝环扎固定术的应用能较好地恢复股骨解剖标志,能提高股骨近端假体稳定性及手术的准确性,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经济、方便的优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由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治疗卧床时间长,内固定失败率高等原因,近年来人工关节置换的方法成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的一种选择。目的: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以及Harris评分等方面分析了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资料对比分析,2000-01/2004-12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对象:42例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4例,女28例,年龄70~95岁,平均78.2岁。52例股骨颈骨折中男22例,女30例。年龄70~91岁,平均7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方法:入院后患肢暂时行皮肤牵引维持,积极治疗内科并存症,一般情况稳定后按标准手术操作规程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选择颈长合适的股骨假体用骨水泥固定于股骨上端髓腔内。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比较。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Harris评分比较。③两组并发症比较。结果:转子间骨折组平均随访4.6年,股骨颈骨折组平均随访4.9年。①在深静脉血栓、髋关节间隙变化、疼痛、假体柄松动下沉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假体翻修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锻炼时间、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子间骨折组比股骨颈骨折组手术时间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转子间骨折组比股骨颈骨折组术后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可能性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标准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取得了与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6例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70min,平均出血量350ml。无患者出现骨水泥反应。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43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2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对症处理后治愈;1例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处理后消肿;未发生深部感染、褥疮及假体脱位、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按照自报告髋关节Harris评分量表评定,获得随访的43例患者术后10个月时除行走距离评分低于骨折前外(P0.05),其余各指标及总分与骨折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该类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生物型加长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无脱落病例,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83.72%(36/43)高于对照组的62.79%(27/43),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且下床活动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下床活动用时,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97例患者临床资料,行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组)56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内固定组)41例,比较2组术后1 a患者Harris评分.结果:随访1~7 a,平均3.2 a,术后1 a关节置换组优良率87.5%,内固定组优良率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疗效好,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双极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经6~48个月随访,平均21个月,优良率为88.9%,无死亡病例,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及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标准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28例,手术入路分为后外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于术后1年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术后2周内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例,均为后外侧入路者,经手法复位,皮牵制动4~6周后痊愈出院。其余26例术后7~14d下地功能锻炼。于术后2~8周顺利出院。28例患者随访12~26个月,复查X线片,骨折均愈合,无假体松动、下沉。术后1年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23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满意,前外侧入路的疗效优于后外侧入路。  相似文献   

20.
背景:对于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已成为共识,而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仍存在分歧。目的:通过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预后,评价双极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2005-06/2009-06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12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组52例,股骨颈骨折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和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置换后随访12~39个月。按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股骨转子间骨折组优22例,良2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2.1%;股骨颈骨折组优28例,良25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股骨颈骨折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0.05),出血量显著低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组(P<0.05)。但下地负重时间和疗效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可作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