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康复治疗联合个体化有氧训练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干预,试验组在传统干预基础上采取康复治疗联合个体化有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得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69.41±8.24)分低于对照组的(74.35±9.26)分,Barthel指数(88.52±5.10)分高于对照组的(72.59±6.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采取康复治疗联合个体化有氧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 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运动功能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体能状态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肌力等级评分)评分,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下肢功能(FMA-L)评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0.20±3.27)分、体能状态评分(1.32±0.21)分低于对照组的(35.60±4.12)、(2.58±0.20)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71.70±5.21)分、肌力等级评分(3.20±0.5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8.20±5.31)、(2.6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BBS评分(51.32±1.13)分、FMA-L评分(28.90±1.5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7.58±1.13)、(26.30±0.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3.
蒋维翠 《中国处方药》2014,(10):133-133
目的探析脑梗死恢复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1月确诊并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14例,对所有患者在实施基线处理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功能护理训练、生活能力护理训练,并在康复护理训练的过程中侧重完成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结束后,比较患者训练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与实施康复护理前相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下降,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结论脑梗死恢复期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其整体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康脑复健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西药加中药康脑复健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中药康脑复健汤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意义.方法 60例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方法,试验组在临床常规康复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Bart...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丹参类制剂在脑出血急性期治疗方面的安全性.方法 144例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87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采取丹参类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后对瘫痪肢体运动功能予以〈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在住院天数、病死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试验组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类制剂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和早期康复介入安全性高,在患者神经功能方面的恢复、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降低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并分析康复护理路径运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内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筛选,选择出82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分别4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运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神经功能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训练中给予康复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护理。两组均在入院前、入院后6个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Fugl-Meyer评分法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入院后6个月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较入院前有所改善,并且康复组入院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18.39±6.67)分、(90.17±11.84)分、(75.31±10.97)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均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发病14d内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同时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则在发病后15~30d内行康复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2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观察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其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干预联合手法按摩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到观察组(n=63例)和对照组(n=63例),观察组施以情志护理与手法按摩联合干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CNS)评分评价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的FMA评分、CNS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 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研究对象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在中风恢复期患者中施以情志护理与手法按摩联合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功功能及神经缺损症状,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对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至对照组(n=80例)和观察组(n=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FAM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FA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实施穴位按摩联合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尿激酶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1例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心源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尿激酶对心源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东港市中医院脑病二科就诊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依达拉奉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活血益气法对气虚血虚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益气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结合丹红注射液在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治疗结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恢复期采用康复治疗结合丹红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9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满意水平;老年性脑梗死后康复要点的掌握程度、老年性脑梗死康复训练的配合度水平;护理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残障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老年性脑梗死后康复要点的掌握程度、老年性脑梗死康复训练的配合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相似,P> 0.05;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残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于康复知识的认知,并提高了康复护理的行为,有效改善了生活质量,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残障概率,提高自理能力,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有较高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辅助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8年5收治的88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对照组(n=44)和研究组(n=44)。其中对对照组采取常规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对研究组则在前者基础上辅助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做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N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BI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NDS评分、MBI量表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中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显著的提高疗效作用,可促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以及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实用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塞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为急性期治疗结束.治疗组补阳还五汤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S),肢体功能评价(FM).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功能评价均有所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肢体功能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优于单纯服用拜阿司匹林,有利于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