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孕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79例先兆子痫孕妇、96例正常健康孕妇与54例非孕妇女的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先兆子痫孕妇组的PT、APTT、TT、FIB与正常健康孕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健康孕妇PT、APTT、TT低于非孕妇女,FIB则高于非孕妇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产前严密观察产妇身体情况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及病程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莹 《中国医药指南》2023,(15):102-104
目的 深入分析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孕晚期妊娠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和同时期接受正常检查的50例孕晚期孕妇为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六项凝血指标(PT、APTT、TT、FIB、FDP、D-D)及血小板参数(MPV、PLT、PDW)情况,分析观察组不同疾病严重程度孕妇六项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情况,另外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疾病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PT、APTT、TT、PLT水平较对照组低,FIB、FDP、D-D、MPV、PDW水平较对照组高(P <0.05)。与妊娠高血压组相比,子痫前期组PT、APTT、TT、PLT水平较低,FIB、FDP、D-D、MPV、PDW水平较高(P <0.05)。PT、APTT、TT、PLT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呈负相关(P <0.05),FIB、FDP、D-D、MPV、PDW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呈正相关(P <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与孕晚期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孕晚...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健康妇女、正常妊娠孕妇、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水平,探讨其对诊断FGR的意义和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诊断为FGR的晚期妊娠孕妇5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50例,正常未妊娠妇女50例,对这3组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这5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正常未孕组相比,妊娠组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未孕组(P0.05),而妊娠组的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P0.05)。FGR组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晚孕组(P0.05),D-二聚体、FIB明显高于正常晚孕组(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存在着血液高凝状态,而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较正常妊娠孕妇更易致血栓前状态。我们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早期预测FGR的发生,从而进行早期处理,减少不良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的变化,记录两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LT计数、PT、TT、APTT、FIB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治疗后,两组的PLT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观察组的PT、TT、APTT较对照组延长,FIB及D-二聚体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为(327.4±78.2)ml,对照组为(274.6±86.7)ml,两组的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且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肝癌病人凝血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定量等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对73例肝癌(原发性肝癌42例,继发性肝癌31例)和对照组30例进行凝血常规及D-dimer测定;凝血常规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D-dimer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继发性肝癌PT、APTT均明显延长,D-dimer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TT延长,FIB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癌病人血浆PT、APTT、FIB、TT及D-dimer参数均有变化,提示有不同程度凝血及纤溶异常。上述指标的检测可客观地评价肝癌病人凝血和纤溶功能状况,对于观察病情和判断疗效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及对患者病情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8月~2021年6月就诊的108例剖宫产后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54例同期剖宫产后无下肢DVT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TEG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最大振幅(MA)、α角]、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分析研究组患者TEG参数与常规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d、7d后TEG参数及常规凝血指标。结果 研究组入院时R、K短于对照组,MA、α角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院时PT、TT、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入院时R、K与PT、TT、APTT呈正相关(P<0.05),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呈负相关(P<0.05),MA、α角与PT、TT、APTT呈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65例各型肝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FI'V)、凝血酶时间(1-r)、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D-二聚体指标,并与常规肝功能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患者的PT、AVIT、Tr、FIB及D-二聚体指标均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型慢性肝病患者的PT、AP丌、Tr、及D-二聚体均明显增高,FIB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肝硬化失代偿、重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癌为甚,且各型肝病患者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与GGT、ALB、CHE及PA呈负相关,与TBIL、DBIL、TBA及ADA呈正相关;APTT、TT与GGT及PA呈负相关,与TBIL、DBIL、TBA及ADA呈正相关;FIB与TBIL、DBIL、TBA及ADA呈负相关.与GGT及PA呈正相关;D-二聚体与TBIL、DBIL及ADA呈正相关(P〈0.05)。结论Prr、APTT、TT、FIB、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病诊治中具有重要价值,尤以慢性肝病为甚,同时再联合肝功能指标综合分析,将有利于肝病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程监测、预后判断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郭先锋  何柳芳  郭长根  张玲  苑书华 《安徽医药》2015,19(10):1897-1900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指标与新生儿危重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新生儿住院的脓毒症患儿共93例,按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患儿分为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对入组的患儿在入院时及经治疗后72 h 采集患儿静脉血分别测定外周血中血小板(PL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和蛋白质 C(PC)。采用统计软件分析和比较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与非危重组比较,危重组、极危重组 TT 、PT、APTT延长(P <0.05),DD、FIB 水平升高(P <0.05),PC、AT-Ⅲ和 PLT 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与危重组比较,极危重组 PC、AT-Ⅲ和 PLT 水平显著性降低(P <0.05),DD 水平升高(P <0.05),PT、APTT、TT、FIB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急性期比较,危重和极危重组患儿经治疗好转后,恢复期 TT 、PT、APTT 缩短(P <0.05),DD、FIB 水平降低(P <0.05),PC、AT-Ⅲ和 PLT 水平升高(P <0.05);而非危重组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的异常与危重评分之间密切相关,与疾病的发展进程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的参数变化,了解子痫前期患者凝血功能的状态。方法选取41例子痫前期患者,41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41例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日本Sysmex Corporation公司的CS-5100凝血分析系统与XT-18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子痫前期患者PT、APTT值较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和非孕妇女明显减低(P<0.05),PT-H、FIB、D-D值明显升高(P<0.05),TT值在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减少(P<0.05),PCT,MPV,PDW均增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有明显的高凝状态和血小板消耗,妊娠期检测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子痫前期的病情检测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联合4项凝血指标检测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中旬至今本院接诊的210例病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2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上述两组的血浆D-二聚体和四项凝血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分析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凝血酶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联合凝血4项(PT、APTT、TT、Fib)的测定在临床中起到检测病情、指导治疗、预防血栓及降低DIC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的实验室检测对肝硬化患者治疗、预后的意义。方法测定5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γ-GT、CHE、TBA及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 IB)、D-二聚体含量,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γ-GT、TBA血清含量明显升高,PT、APTT、TT时间延长,D-二聚体含量增高,CHE、FIB血清含量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联合检测凝血功能、肝功能可以观察病情,判定肝硬化损害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数目及凝血功能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比较92例重症肺炎患儿与70例非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数目(PLT)以及凝血功能组合包括凝血酶原时间(胛)、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组与非重症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r和DDI升高,FIB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肺炎患儿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检测肺炎患儿凝血功能可尽早判定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临产孕妇(观察组)及100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0.87±0.07s)、APTT(29.27±2.43s)、TT(9.81±1.02s)、FIB(4.61±0.71/L)相应与对照组的PT(1.05±0.11s)、APTT(30.30±3.25s)、TT(10.01±0.53s)、FIB(3.09±0.51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凝血指标对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常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与产后出血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37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量的不同进行分组:第1组27例,出血量500~800ml;第2组10例,出血量〉800ml;对照组30例,出血量〈500ml。定量检测三组产时及产后48h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及D-二聚体。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产时:第1组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常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D-二聚体、PT、APTT升高,Fg明显下降(P〈0.05)。产后:第1组、第2组D-二聚体均明显上升,两组常规凝血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产后与产时比较,第1组和第2组D-二聚体均明显下降(P〈0.05),№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产时和产后及时监测常规凝血指标与D-二聚体对于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以及预防DIC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栓前状态、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情况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27例MS患者(MS组)及正常健康人20例(对照组)。MS组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又分为2组,Ⅰ亚组(无斑块)68例,Ⅱ亚组(有斑块)59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Ⅰ亚组和对照组比较,Ⅱ亚组IMT显著增大,PT、APTT及TT水平均缩短,FIB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亚组除FIB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检测血管内皮功能及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对于改善MS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的指标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3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3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TT、FIB和D-dimer值相应与对照组PLT、PT、APTT、TT、FIB和D-dime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产前及时检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预防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讨深静脉栓塞患者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深静脉栓塞(DVT)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5例深静脉栓塞患者和35例健康者血浆(对照组),测定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深静脉栓塞患者PT、FIB、TT、D-dimer和FD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延长不超过10秒,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深静脉栓塞患者血液存在明显的凝血纤溶系统的异常,在血栓形成过程机体呈高凝状态,血栓形成后机体继发纤溶亢进,各项指标可作为DVT患者安全、有效的筛查试验,D-二聚体和FDP对DVT的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及避免发生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Wistar大鼠的脓毒症模型,大鼠共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FDP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假手术组行开关腹手术,脓毒症组建立脓毒症模型,FDP组在建立脓毒症模型的基础上股静脉给予1,6-二磷酸果糖(FDG),比较4组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时间(TT),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糖水平。结果:脓毒症组的PT、APTT、TT、D-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组大鼠FIB无显著性差异。FDP组的PT、APTT、TT、D-D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T、APTT、TT稍高于对照组,FIB、D-D和ATⅢ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脓毒症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但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第1,3,7天时脓毒症组和FDP组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FDP组第1,3,7天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脓毒症组。结论:FDP能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凝血功能,控制应激性的血糖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SysmexCS-2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为例,探究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体系(ISO15189)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3Q验证过程。方法严格按照ISO15189的要求,对SysmexCS-2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器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五个指标进行批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准确性、线性范围、检测下限(灵敏度)、携带污染率性能验证。结果批内精密度:PT、APTT、TT、FIB、D-二聚体的正常质控CV值分别为0.34%、0.38%、0.62%、1.04%、3.32%;PT、APTT、FIB、D-二聚体的异常质控CV值分别为0.47%、0.41%、2.56%、9.70%;日间精密度:PT、APTT、TT、FIB、D-二聚体的正常质控CV值分别为2.81%、2.15%、3.72%、3.51%、5.67%;PT、APTT、FIB、D-二聚体异常质控CV值分别为2.21%、2.77%、4.40%、5.37%;准确性:PT、APTT、FIB、TT正常质控水平测试结果分别为12.1、25.6、2.71、19.7;PT与FIB异常质控水平测试结果为19.9、0.89;D-二聚体低值重复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0.28、0.29、0.29;D-二聚体高值重复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2.20、2.22、2.21;FIB与D-二聚体线性范围验证结果 a值分别为0.9535、1.0162,R2分别为0.9911、0.9975;灵敏度:D-二聚体与FIB的CV值分别为3.48%与2.57%;携带污染率最高值为2.65%。所有验证结果均符合要求,验证合格。结论通过ISO15189体系下的3Q验证,SysmexCS-2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的主要性能均符合要求,可用于临床凝血检测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临床分析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指标变化特点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 将28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依GCS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组,测定患者入院24小时内、3天、7天及14天凝血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计数值,并与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比较。对确诊有凝血功能异常者,入院时即予以积极治疗,包括早期输注新鲜血浆和/或冷沉淀及血小板。结果 各种颅脑损伤中TT、PT、APTT、FIB、DD均有不同程度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情越重,TT、PT、APTT、DD升高越明显,FIB、PLT下降也明显。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异常,且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颅脑损伤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凝血功能可作为急性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指标。早期输注新鲜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治疗凝血功能障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