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超 《重庆医学》2018,(2):268-272
化学药物治疗是抗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取得疗效的同时会引起治疗相关的神经系统的毒副作用.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外周神经系统毒性和感受器毒性3个方面,其中CIPN(chemotherapy induced peripheral neurotoxicity,CIPN)是临床常见的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发病率为30%~40%[1].引起CIPN常见的化疗药物有紫杉醇类、铂类、长春碱类、沙利度胺、硼替咪唑等.CIPN的发生与化疗药物的类型、累积化疗剂量及患者个人因素等相关,其可长期持续存在,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理,进而还会影响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演变成严重、持久的甚至终身残疾的不良事件,因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的应用日益广泛,抗肿瘤疗效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化疗不良反应,成为肿瘤临床难治的并发症。以奥沙利铂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peripheralneuropathy,CIPN)是目前肿瘤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严重时影响肢体功能、导致痛性残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使有效的治疗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抗癌药的剂量限制性副作用主要是化疗药物导致的周围神经毒性(CIPN)。约有40%以上的病人使用化疗药物后产生严重的神经病变。近来发现通过一些治疗可以改善或减轻化疗药物导致的CIPN,一些新的药物被认为是神经保护剂,对预防或治疗CIPN有效。但是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结果与现有理论的推论相背。本文介绍了最新的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生长因子治疗CIPN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全身化疗是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而多种化疗药物可引起周围神经异常,称为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引起CIPN常见的化疗药物有紫杉类、铂类和长春碱类等,主要损伤感觉神经,少有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受损,表现为四肢末端麻木、针刺和触电感,常伴有疼痛症状,往往经久不愈,持续数月或数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但化疗有众多不良反应,末梢神经炎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被称为化疗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CIPN)。非药物疗法治疗CIPN的机制主要为改善神经周围的微循环和营养代谢,进而修复受损神经元细胞。运动疗法对CIPN患者的平衡功能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按摩疗法能改善手脚的冷热症状;针灸疗法能改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物理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情况。研究表明,非药物疗法对于CIPN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且方法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在治疗早期出现较多的化疗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临床常见的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1].其临床表现主要有感觉和运动异常,如四肢无力、麻木、刺痛、烧灼感,戴袜子或手套样的异常感,冷痛觉过敏,步态和平衡障碍,肢体功能丧失,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体位性低血压、便秘、肠梗阻、膀胱功能障碍[2,3].临床上具有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主要有紫衫类、铂类、长春碱类、沙利度胺、依托泊苷、甲氨蝶呤等,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化疗剂量有关.化疗药物最先破坏的是感觉轴突,然后引起轴突和髓鞘的退化和死亡[4].  相似文献   

7.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肿瘤治疗后由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症状,目前没有FDA通过的可广泛用于临床的特效药物治疗,临床主要以止痛药对症治疗为主,辅以其他镇静药物,但效果不佳,甚至会导致抗肿瘤治疗失败。中医药防治该并发症有特定的优势且已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仅限于小样本临床报道,实验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综述了中药对于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及其机制,以期为CIPN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限制药物剂量或使用的直接原因。化疗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患者过早停止化疗最常见原因之一,接近1/3的癌症患者会发生CIPN,症状从刺痛感和麻木到集中在手脚的刺痛。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完全缓解CIPN所致的疼痛[1]。虽然还未  相似文献   

9.
目的:该研究通过检查铂类药物使用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观察、比较铂类化疗药物剂量累积引起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与临床上的神经毒性分级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和灵敏性.方法:用肌电图检测45例铂类化疗的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及分别化疗2、4、6个周期后进行外周神经毒性的评价及外周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2、4、6周期结束后21 d检查,分别有27例、36例、41例患者出现外周神经异常,发生率为60.0%、80.0%、91.1%;分别有14例、21例及28例出现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1.1%、46.7%、62.2%.6周期化疗,患者自觉神经毒性症状逐渐加重,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幅降低.结论: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CIPN)电生理改变与临床神经毒性分级呈正相关性,且电生理异常早于患者自觉症状出现,神经电生理检测能早期发现CIPN.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通过检查铂类药物使用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观察、比较铂类化疗药物剂量累积引起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与临床上的神经毒性分级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和灵敏性。方法:用肌电图检测45例铂类化疗的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及分别化疗2、4、6个周期后进行外周神经毒性的评价及外周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2、4、6周期结束后21 d检查,分别有27例、36例、41例患者出现外周神经异常,发生率为60.0%、80.0%、91.1%;分别有14例、21例及28例出现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1.1%、46.7%、62.2%。6周期化疗,患者自觉神经毒性症状逐渐加重,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及波幅降低。结论:化疗药物诱导性周围神经病(CIPN)电生理改变与临床神经毒性分级呈正相关性,且电生理异常早于患者自觉症状出现,神经电生理检测能早期发现CIPN。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细胞对顺铂类化疗药物产生的耐药性常影响疗效,导致治疗失败。顺铂耐药主要机制包括促进药物胞内排出和减少药物蓄积、增强药物灭活及DNA修复、产生保护性自噬、抑制凋亡信号传导和间接调控因子的改变等。微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在食管癌顺铂耐药过程中出现了异常表达,主要体现在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侵袭能力从而影响顺铂耐药。本文总结miRNA在食管癌顺铂耐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奥沙利铂慢性外周神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盐城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46例奥沙利铂导致的慢性外周神经毒性的结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单纯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颗粒,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化疗致外周神经毒性(CIPN20)评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通用不良事件术语标准4.0版(血液毒性、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CIPN20评分较治疗前升高,KP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CIPN20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分级优于对照组,但治疗后两组恶心、呕吐、腹泻、谷丙转氨酶升高、谷草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在临床应用可治疗奥沙利铂慢性外周神经毒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化疗导致骨髓抑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手术、化疗、放疗为临床上主要治疗方式,其中化疗作为这3大治疗手段之一,是一种全身性治疗手段。其中由于化疗药物的选择性较弱,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体正常的细胞产生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药物的不良反应。中药的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机体固有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等的免疫机制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主要机制。该文就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免疫机制最新的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用来更好地指导临床以及抗肿瘤新药的研制。  相似文献   

14.
王怀冲  宋晓坤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138-4143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导致低钠血症的病因,建立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1例使用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化疗患者化疗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探讨病因、诊治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提出治疗建议。结果 环磷酰胺是多柔比星联合环磷酰胺方案化疗后出现急性严重低渗性低钠血症的主要致病因素,低渗性低钠血症的发生可能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相关。结论 化疗药物可导致低钠血症的临床风险高,发病初期隐匿性强,发生机制不尽相同,需遵循科学有效的判断,及时有效地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耐药卵巢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化疗药物〔顺铂(DDP),紫杉醇〕及姜黄素联合化疗药物(姜黄素+顺铂,姜黄素+紫杉醇)作用于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细胞48h后各组的细胞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述各组细胞的凋亡率。RT-PCR技术检测姜黄素、顺铂、姜黄素+顺铂作用于COC1/DDP细胞48h后各组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PI3KCA)mRNA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COC1/DDP 48h后,细胞的抑制率和凋亡率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升高相应增高,姜黄素联合化疗药物作用组比单用化疗药物组的细胞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高(P<0.05)。顺铂与姜黄素联合用药与顺铂单独作用相比PI3 KCA mRNA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促进卵巢癌耐药细胞株COC1/DDP的凋亡,这一作用可能与姜黄素和化疗药物协同诱导该细胞系的凋亡有关,其机制可能为降低PI3 KCA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美国洛杉矶消息:研究人员正在检验叠氮胸苷(AZT)的一个全新作用,第一次证明抗病毒药物对逆转顺铂及其他主要抗癌药的耐药性可能有效。在六十年代,AZT原来是作为化疗的一种药物,但临床试验表明它没有什么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ZT对卵巢和结肠癌的顺铂耐药性是一种强有力的细胞毒性增效剂。生化药理学负责人Kevin J Scanlon说: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在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方案中使用奥沙利铂已被证明能以增加毒副作用为代价提高总生存率。奥沙利铂对老年患者的毒副作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可能更高,而老年患者的获益可能更少。目的 评估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012—2015年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行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38 085例,接受辅助化疗的Ⅱ期和Ⅲ期患者3 607例,其中1 541例(42.72%)接受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方案,2 066例(57.28%)单独使用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根据年龄分为66~69岁(987例)和≥70岁(2 6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3年,截至2018-02-01,记录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神经性疼痛药物使用率、死亡发生率。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及神经性疼痛药物使用率构建多变量原因别风险模型,使用累积发病率函数估计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神经性疼痛药物使用率、死亡发生率。结果 66~69岁与≥70岁患者性别、病理分期、合并痴呆症状、脑卒中比例、Charlson合并症(CCI)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6~69岁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病理分期Ⅲ期、肿瘤位于结肠比例较未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升高,合并糖尿病比例、CCI指数较未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降低(P<0.05)。≥70岁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男性、病理分期Ⅲ期、肿瘤位于结肠比例较未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升高,年龄、合并痴呆症状比例、CCI指数较未应用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降低(P<0.05)。在全体患者中,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加相关(P<0.05);在66~69岁患者中,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加不相关(P>0.05);在≥70岁患者中,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周围神经病变风险增加相关(P<0.05)。在全体患者中,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度洛西汀使用增加相关(P<0.05);在66~69岁患者中,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三环类抗抑郁药使用增加相关(P<0.05);在≥70岁患者中,奥沙利铂辅助化疗与加巴喷丁、三环类抗抑郁药使用增加相关(P<0.05)。接受奥沙利铂辅助化疗患者3年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6.63%〔95%CI(5.44%,7.97%)〕,神经性疼痛药物使用率为15.43%〔95%CI(13.61%,17.37%)〕,死亡发生率为14.72%〔95%CI(13.04%,16.67%)〕。结论 奥沙利铂辅助化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尤其是年龄≥70岁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和需要神经性疼痛药物进行治疗的风险较高,因此对于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时,需充分考虑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8.
李久现 《医学综述》2011,17(5):641-644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治疗卵巢癌的重要手段,化疗耐药是卵巢癌复发和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导致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探索其耐药机制是解决耐药问题和改善治疗效果的关键。现根据近十年的文献检索,分析卵巢癌化疗耐药的相关机制,总结逆转耐药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9.
苏聪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145-146
目的探讨和总结恒温暗室内输注络合铂类化疗药物的护理措施,争取精确用药量、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方法在恒温暗室内对临床病理确诊的4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输注络合铂类化疗药物,进行化疗前、化疗中和化疗后护理观察,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恒温暗室内输注络合铂类化疗药物,并进行化疗前、化疗中和化疗后护理,可增强患者治疗顺应性,按计划完成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结论恒温暗室内输注络合铂类化疗药物,化疗前、化疗中和化疗后的心理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所致的病理性神经痛发生率逐渐上升,近年来,我们注意到有较多的研究和动物实验证明:经皮穴位电刺激装置(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于缓解化疗后神经痛的疗效性;从TEAS的设备原理、镇痛机制、临床疗效等多方面来看,其机制主要是通过电刺激特定穴位对人体起到促内源性阿片肽等镇痛物质释放、保护并修复神经、减少炎性细胞分泌等方面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此机制及应用做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