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颌面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云 《当代护士》2006,(6):14-15
颌面外伤是头面部最常见的外伤,由于颌面解剖结构复杂,有呼吸道和消化道开口,腔窦多,易感染,且骨折复位后需作牙间固定、颌间固定,临床护理具有一定特点。我科自2002年3月~2005年3月共收治颌面部骨折患者36例,由于加强了围术期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所采取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男女比例约3.5:1。年龄9~62岁,平均31.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4例,摔伤3例,钝器伤4例,锐器伤3例,爆炸伤2例。外伤部位:其中开放性骨折31例,闭和性骨折5例。上颌骨骨折8例,下颌骨骨折12例,多发骨折16例(其中上下颌骨联合骨折4例,上颌骨并颧骨骨折6例,上、下颌骨并颧骨骨折4例,上颌、蝶骨、筛骨、眶骨骨折2例)。均经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均痊愈或好转出院。2护理措施2.1术前护理2.1.l合并颅脑损伤的观察和护理:颌面部骨折,尤其是上颌骨骨折易并发颅脑损伤。因此我们注意到有无意识和瞳孔的变化、视力改变,有无脑脊液耳漏或鼻漏,监测生命体征和有无颅高压表现如恶心呕吐等。及早发现报告医生,并做相应处理。2.1.2呼吸道护理:上下颌骨骨折塌陷移位多引起张口障碍,外伤可致口咽部软组织...  相似文献   

2.
潘曙 《临床医学》2011,31(2):98-99
目的对颌面部骨折各种复位固定方法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80例不同部位的颌面部骨折采取相应的复位固定及手术治疗,使患者达到恢复咬牙合功能,改善面部畸形的效果。结果 80例颌面部骨折经治疗后,咬牙合功能得到恢复,面容得到改善,效果良好。结论牙弓夹板颅颌弹性绷布对颌面部骨折复位后固定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杨永辉 《全科护理》2013,(25):2394-2394
口腔颌面部暴露在人体表面,极易受到损伤。据报道,颌面部创伤约占全身伤的11%~34%[1]。临床上治疗有咬合错乱的颌面部骨折的方法有骨折段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辅以颌间牵引、带钩的牙弓夹板牵引等多种方法。我院颌面外科近年来应用自攻型牵引钛钉颌骨内植入后再实施颌间牵引的手术方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据手术需要选择植入钛钉的数根,一般为4  相似文献   

4.
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在复合性颌面部骨折临床应用特点及效果,以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开展此项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复合性颌面骨折(至少伤及上下颌骨或单发上、下颌骨两处以上骨折)病例,共171处骨折;采用不同形状的异型微型钛板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并根据骨折部位采用不同时间的颌间弹性牵引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对颌面部外型保持满意;61例手术后患者骨折复位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仅有1例因伤口感染或颌间固定时间较短而造成骨不连.无排异反应发生.结论:异型微型钛板可用于多种复杂的颌面部骨折,对于同时伤及上下颌骨或两处以上的复杂骨折病例,手术最佳治疗时间尽量控制在2周以内,建议应用颌间弹力牵引2~4周,从而更好地保证伤口、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方法收集整理我院口腔科2002~2007年间下颌骨骨折住院患者37例,对其年龄、性别、受伤原因、骨折部位、骨折合并伤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以男性居多,年龄为19—38岁;车祸为首要致伤原因;以颏部最多,最常见的合并伤为面中份骨折,其次为颅脑损伤。治疗以颌间牵引和手术为主。37例患者一期愈合31例,二期愈合6例,面部无明显畸形,颌关系基本恢复,咀嚼、张口等功能良好,X线检查骨折线愈合良好。结论准确诊断下颌骨骨折,及时复位、固定,选择正确固定方式,防止感染,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结合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骨折并发症少,疗效好于钢丝内固定和单纯颌间结扎法,能有效提高下颌骨骨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外伤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尤瑛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8):1771-1772
2004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颌面外伤患者314例,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14例,男252例,女62例,4~59岁,平均31.8岁;交通事故伤178例,打架斗殴伤39例,跌落伤38例,砸伤34例,其它伤25例。口腔颌面部损伤多为复合性损伤,合并上颌骨骨折58例,下颌骨骨折112例,牙脱位及牙折44例,颧骨、颧弓骨折16例,其它伤64例(其中包括颅脑损伤16例,锁骨骨折6例,四肢骨折15例,其它骨折27例)。均给予早期清创缝合伤口,预防感染,恢复功能和骨折复位。2护理2.1合并颅脑损伤的病情观察和护理颌骨骨折,尤其上颌骨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65-4266
观察钛板内固定运用于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将我院接收治疗的41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用经颌间结扎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21例实行手术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其治疗效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100.00%与75.00%,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及骨折复位,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是颌面部受损后骨折发生机率最高的部位,通常采用复位后坚固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而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若采用单一的固定方法,均存在骨折断端对位不良,咬he关系紊乱,骨断端骨性愈合延迟等并发症。近三年来,我院采用了坚固内固定与外固定联合应用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我院2006年4月~2008年12月来住院手术治疗的胸腰椎单节段爆裂骨折25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临床效果分析和随访,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伤椎的相关影像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骨折部位复位满意,不但创伤小,且完全恢复脊柱的稳定性,突入椎管的骨块均得到了似解剖位置的归属。结论经后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最为有效的手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手术所致面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腮腺手术、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中 ,常可因牵拉、压迫而致面神经损伤。我们采用激光并功能训练等方法治疗手术所致的面神经损伤患者 2 4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行腮腺手术、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或颧骨颧弓骨折行头皮冠状切口复位内固定等手术而致面神经损伤的患者 46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2 0例 ,年龄 16~ 69岁 ,平均 47.1岁。将 4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 (2 4例 )与对照组 (2 2例 ) ,2组患者手术损伤面神经主要分支的情况见表 1。表 1  2组患者受损面神经分支情况 (例 )…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颌面部外伤的显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争  张学兵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854-385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02例颌面骨折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重建,可在任意角度观察骨折移位及粉碎的显示情况.结果:102例144处颌面骨折经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均得到直观显示,并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的部位、形态、数量、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颌面部的立体形态.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立体清晰显示颌面骨折粉碎和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有效地指导骨折复位及坚固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12.
杜芳  党玉连  谢丽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2):2110-2111
<正>近年来,由于车祸伤导致的脑外伤、颌面部骨折伤、胸部外伤以及眼部外伤手术,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了。但集上述外伤于一身的手术较少见。我院2010年4月11日为1例患者成功实施了复杂性全面部骨折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术(RIF),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并分析一期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在外院一期治疗失败的颌骨骨折4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一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本组一期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18例,咬合关系紊乱13例,开口受限11例,颜面畸形6例,神经损伤6例。分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首诊医师非颌面外科医师,术前评估不足,手术操作不当,复位不准确;2固定材料、方法及位置选择不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3忽视术后颌间牵引;4患者依从性差;5术后感染,护理不当。结论临床应掌握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正确方法,选择内固定材料、方法及部位要得当,不可过分依赖内固定而忽视必要的颌间牵引。  相似文献   

14.
颌面部骨折应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口腔颌面外伤中 ,颌面骨骨折是常见急诊之一。颌面部骨折主要靠手术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如骨间结扎 ,克氏针固定 ,颌间钢丝结扎固定等 ,均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但也存在着固定时间长 ,进食受限 ,口腔卫生差 ,固定稳定性差 ,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装置等若干问题。我科自 1999年开展应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 ,治疗颌面部骨折 86例 ,克服了以上弊端 ,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因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 ,其优点是钛合金与骨组织之间的相容性好 ,愈合能力强 ,排异反应小 ,术后不拆除 ,上下颌骨骨折多采用口内切口 ,面部不留瘢痕 ,还可避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旁入路经伤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固定效果。方法对30例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患者行短节段椎旁入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3±12.5)min,术中出血量(168.1±25.6)mL。术后后突畸形得以矫正,椎体高度接近正常。所有患者随访9-32个月,均取得良好的复位效果。术后6个月以上复查X线片均证实骨折愈合,内固定无失效。结论短节段椎旁入路经伤椎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和轻中度爆裂性骨折创伤小、复位固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行手术治疗的合并后踝骨折的35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切开复位组),闭合复位内固定10例(闭合复位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非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较闭合复位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与闭合复位组患者术后4周可逐渐下地适当负重,两组患者非负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在5~7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切开复位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为(83.51±8.44)分,闭合复位组为(80.83±9.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在治疗后踝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相近。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时间长,骨折部位软组织损伤重;闭合复位内固定技术要求高,术中情况复杂。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大且受伤时间较短的患者可首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后踝骨折块较小或医师闭合复位操作经验较少的情况下尽量选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7.
刘英  谭智  杨晶 《华西医学》2014,(10):1912-1914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创伤的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2013年12月1 071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比例为3.37︰1;发病年龄以21~40岁组患者最多(52.75%);季节分布以第3季度最多(40.99%);受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为最常见(49.58%);外伤部位以下颌骨骨折构成比最高(56.00%),其次是颧骨颧弓骨折(24.16%),眼和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合并伤。结论因口腔颌面部外伤而就诊的人数逐年增加;且好发于青壮年;交通事故伤是损伤的主要原因,颅脑损伤为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应及时救治。尽早的清创缝合和坚强的内固定是治愈颌面部外伤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科两年前开展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技术,先后成功地治疗外伤性下颌骨骨折的患者5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材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50例中,男39例,女11例,年龄14~45岁。上述病例均为外伤性下颌骨骨折,伴有骨折的分离及移位,且有不同程度的咬合关系紊乱。12 治疗方法将上述病例中的骨折,经X片确定骨折部位,然后行切开,显露骨折断端,对有颗状突颈部骨折的患者需加耳屏前切口,以充分显露骨折的断端。然后常规复位,根据骨折线的长短及多少,决定钛合金夹板的种类及数量。将钛合金夹板置于骨折线中央,两端均有骨折固定孔,用高度…  相似文献   

19.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 ,传统方法是采用开放复位钢丝内固定或牵引复位和手法复位辅以颌间固定约2~ 3周。这些方法简单实用 ,疗效可靠 ,但也有许多缺点 ,如限制了患者咀嚼功能 ,影响口腔卫生、继发性龋 ,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1] 。近 10年来国内外在临床上已开展下颌骨坚固内固定 ,效果较好。本科自 1986年开始采用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12 2例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 84例 ,女性 38例 ,平均年龄2 8.2 (1.5~ 6 2 )岁。致伤原因 :交通伤 6 5例(5 3.3% ) ,斗殴伤 2 5例 (2 0 .5 % ) ,爆炸伤 18例(14 .7% ) ,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膝关节后内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改良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24~ 55岁,平均36.8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高处跌落伤6例.骨折类型:后内侧骨折8例,后外侧骨折2例,后内、后外侧髁同时累及5例.结果: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24个月(平均15.4个月),1例术后发生创口皮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失效,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DeCoster等的评价方法评价复位情况:优8例,良5例,中2例,差0例.骨折愈合后行膝关节HSS评分71~ 94分,平均89.6分.结论:改良膝关节后内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具有损伤小、安全性高、暴露直接,复位固定操作方便的优点,疗效确切,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有效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