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患者王某,男,20岁,溴厂工人。氯气中毒抢救脱险后半月,遗留咳嗽胸闷、头晕头痛、身重乏力、纳呆。诊见患者精神不振,苔腻略黄,脉濡。证属湿困肺卫,清阳被遏。治宜宣肺除湿、理气开窍。拟方:麻黄6g,杏仁9g,苍术10g,柴胡12g,枳壳9g,薄荷6g,菊花6g,石菖蒲9g,远志9g,木通6g,黄芩12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3剂后复诊,头痛、头晕等症大减,唯咳嗽胸闷如故。舌脉同前,上方加麦冬30g以润肺,共进10剂,诸证悉除。  相似文献   

2.
徐凤新 《国医论坛》2006,21(1):29-30
1 头痛 赵某,男,45岁,2003年4月11日初诊.患间断性头痛3年余,加重2日.曾自服去痛片,症状无明显改善,遂来就诊.刻诊:头部胀痛,以左侧为甚,伴面红,夜寐梦多,心烦急躁,大便干,舌红,脉弦数.诊为头痛.证属木郁化火,络脉不通.方选升降散加味:僵蚕10g,蝉蜕10g,姜黄10g,大黄3g,钩藤10g,柴胡6g,决明子10g.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3剂后大便得下,头痛、烦躁诸症俱减,改大黄为1g,守方继服6剂而愈.  相似文献   

3.
笔者临床辨治脱发,疗效较好,介绍如下。例1:高某,女,54岁,2000年4月诊。2个月前每每梳头时头发都大量脱落,诊见头皮光亮如镜无一丝毛发,伴头痛,胸闷,睡眠差,时耳聋,胁痛,口苦,心情急躁,食欲不振,头皮作痒,舌红苔黄腻,脉弦。证属肝胆湿热循经上扰清窍所致。选龙胆泻肝汤加味。龙胆草、车前子(布包)各15g,栀子、黄芩、柴胡、泽泻、石菖蒲各10g,当归20g,木通、甘草各6g,合欢皮、生地各30g。日1剂,5剂后诸症好转,守方继进5剂后诸症消失。效不更方,连服30余剂后长出一头乌发。按:由于肝胆湿热内蕴,久郁生风,上扰头巅,损伤阴血,故选龙胆泻肝汤…  相似文献   

4.
甘温除热法治验2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明波 《新中医》2002,34(9):42-42
例1:陈某,女,31岁,1996年7月20日初诊。低热2月余(T37.7°C-38.2°C),心烦不安,时觉恶风,平素易感冒,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厚而润,脉细弱。证属脾肺气虚、虚火内伤发热。治宜补气健脾,佐以清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黄芩。处方:黄芪、党参各15g,陈皮5g,升麻8g,炙甘草6g,当归、柴胡、白术、黄芩各10g。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3天。7月23日二诊:诸症减轻,精神好转,食欲稍增,低热虽减而未除(T37.4°C,仍有轻度恶风,舌质淡嫩、苔白,脉细弱。治疗仍守上方加地骨皮12g以清虚热,继服3剂。7月26日三诊:低热全退,症状消失,精神好,食欲基本正常。再以补中益气汤原方善其后。  相似文献   

5.
张艳东 《陕西中医》2001,22(9):568-569
1 嗜睡证 李某 ,男 ,3 6岁。 1 994年 8月 1 2日初诊。述 3年来身体乏力 ,动则心慌气短。近一年来时感头晕眼黑 ,昏朦欲睡 ,睡后不易醒 ,曾到多家医院检查 ,未能确诊 ,察其体微胖 ,面色苍白 ,唇色暗 ,舌淡紫、苔薄白 ,脉细弱。察其脉证 ,诊为气虚血滞 ,神失所养。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方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药 :黄芪 45g,当归、川芎、地龙、茯苓、赤芍各 9g,桃仁、红花各 6 g,水煎服 ,日 1剂。 6剂后复诊 ,诸症稍减 ,微觉脘闷 ,纳呆。遂予原方加枳壳 6 g,焦三仙各 1 2 g。以健脾消食理气。更服 6剂 ,诸症大减 ,精神转佳。守方 3 0余剂 ,诸…  相似文献   

6.
1丑时胁痛魏某,男,45岁,1993年10月5日初诊.患者20天前不慎感冒,自购解热镇痛药服后,诸症好转.5天后出现右协疼痛,曾跟小柴胡杨、四还散均乏效.刻诊:右脑下至季助部胀痛,每日凌晨1时发病,3时自止,舌淡苦薄白,脉细弦.证月外感寒邪未净,留伏肝经。治宜养血温经,散寒止痛.方拟当归四道汤加味:当归15g,白芍15g,桂技10g,木通10g,细辛6g,大枣15g,甘草6g,柴胡15g。水煎服.1剂后疼痛大减,再剂疼痛若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按:外感余邪,留伏肝经,气血运行受阻,放胁肋桶.根据于中流往原理,气血丑时流注肝经,其痛…  相似文献   

7.
1990年3月~1996年2月,笔者单纯运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产后感冒178例,服药1~2剂,症状消失154例,症状减轻18例,无效6例,有效率96.6%,疗效堪称满意。处方组成:柴胡、法夏、黄芩、大枣各15g,生甘草6g,生姜三片,太子参、黄芪、益母草各30g,当归12g。口干、鼻塞流浊涕去生姜,加桑叶、菊花、薄荷各12g,芦根30g;鼻塞流清涕加苏叶12g;发烧,无汗加青蒿30g;咳嗽吐稠痰加知母20g,浙贝母15g,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加陈皮、茯苓各15g;咽痛加板蓝根30g,射干、马勃各15g;舌红少苔加玉竹参20g。恶露不尽加桃仁、红花各12g。 病例1:王××,女,24岁。1992年4月6日诊。产后18天,恶寒发热1天,头痛无汗,口干苦,纳差,未服药,体温38.2℃,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细数。上方去生姜,加青蒿、芦根各30g,一剂,汗出热退身凉,遂愈。  相似文献   

8.
笔者多年来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血管性头痛、乳腺小叶增生、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均收到满意疗效 ,现举例如下。1 血管性头痛王某某 ,女 ,39岁 ,1998年 10月 5日就诊。该患者头痛已 10余年。月经错后 ,经前头痛加剧 ,见月经后逐渐减轻 ,曾在外地医院检查 :脑CT、脑超声、化验等均正常 ,诊为血管性头痛 ,现月经 4 0天未行 ,痛如锥刺 ,眩晕、恶心呕吐、舌质暗边有瘀血点 ,据其脉症为血瘀所致头痛。投血府逐瘀汤加减 :川芎 15 g、桃仁 10 g、红花 5g、牛膝 15 g、柴胡 10 g、生地 15g、当归尾 10g、枳壳 10 g、细辛 5 g、蔓荆子 10g ,日 1剂水煎服 ,服 3剂已行经 ,头痛减半 ,按前方桃仁 5 g、牛膝 10g ,其余不变继服 4剂头痛止。下个月月经前服 7剂 ,第 3个月经前服 7剂 ,共服2 1剂病痊愈 ,随访 2年未复发。2 乳腺小叶增生高某某 ,女 ,37岁 ,2 0 0 0年 8月 2 6日初诊。患者自述 :两乳房内有如桃核大小肿块各 1个 ,病已 5年之多。时大时小 ,大时痛甚 ,有时牵引两背部 ,触之硬压痛 ,推之移动光滑 ...  相似文献   

9.
舌痹治验1例     
黄某,女,38岁,1999年5月25日诊。述舌尖麻木如针刺3个月余,四处求治而无效。现仍舌尖麻木如针刺,食不知味,伴头昏头痛,心烦易怒,夜寐不安,双上肢有轻微冷麻感觉,口干不欲饮,舌边有淤点,舌下青筋显露、苔薄白,脉细弦涩。查过去曾用中药处方,有导赤散、温胆汤、龙胆泻肝汤。证属淤血内阻,脉络阻滞,舌失濡养。宜理气和血通络。用血府逐淤加减。当归、生地、红花、赤芍、木通各10g,桃仁12g,枳壳、甘草、柴胡、桔梗、桂枝各6g,川芎5g,香附15g。水煎服,日1剂。服2剂后口干、头痛头昏减轻,舌尖麻木大减,仅有时轻微发作,夜寐较好。前方去木通继服3剂,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介绍   患者,27岁,2001年9月20日初诊.患者于1 a前坠地,造成闭合性脑损伤,在某医院救治2个月余,病愈出院.1周后患者自觉头痛头晕,难以忍受,回院复查,诊断为“脑震荡后遗症“.后经中西医多方治疗1 a余无显效,遂转入我门诊部治疗.患者诉1 a来头痛头晕,头痛如刺、如跳,持续难忍,多位于前额及眉棱处.查体:体温37.1 ℃,面色憔悴,唇暗目黑,心肺(-),肝脾未及,头部未触及包块,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苔白滑,脉弦而细涩.辨证为久病入络、脑络不通、瘀阻脉络,治宜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12 g、红花15 g、当归12 g、川芎15 g、生地10 g、赤芍12 g、牛膝10 g、柴胡10 g、白芷10 g、生甘草12 g.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剂.9月26日二诊:眩晕止,头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痛时无明显固定部位,舌质略暗,脉沉细.前方去桃仁、红花,加黄芪30 g、延胡索12 g以补气生血、理气止痛,继服6剂.10月3日三诊:头痛大减,面色红润,舌质略红,脉沉有力.前方(二诊)去牛膝、柴胡,继服20余剂痊愈.又服血府逐瘀口服液,6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1.
刘军  郑立明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5):315-315,316
乌梅丸方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蜀椒组成 ,有安蛔止痛之功。原主治蛔厥及寒热错杂之久痢等症 ,现临床医师在此基础上谨守病机 ,辨证施治 ,随证化裁 ,收到显著疗效 ,故总结如下 :1 治疗头痛、眩晕1.1 血管神经性头痛梅和平[1 ] 用乌梅丸养血疏肝 ,和中止呕 ,平调寒热治之。处方为 :乌梅 30 g,细辛、柴胡、黄连各 6 g,干姜、黄柏、桃仁、当归、制附子、桂枝各 10 g,党参、白芍各 15 g。服 3剂 ,头如释重负 ,余症减轻。用上方加吴茱萸 6 g,连服 6剂 ,诸恙皆除。何红…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为治疗气虚证的常用方。笔者以此方化裁,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均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经行头痛王某,女,31岁,已婚。1994年4月8日初诊。自诉每月经期头痛已1年。且头晕神疲,气短钠差,面色少华,经期劳累则头痛加重。舌淡,脉沉弱。症属脾气虚弱,清阳不计,浊阴上扰所致。治当益气升阳,养肝祛风。处方:黄芪20g党参15g焦术12g当归10g川芎8g柴胡8g开麻8g枸杞子15g菊花10g白蒙象12g怀个股12g。AR‘剂后头痛减轻,于经净后续服7剂,下月经行头痛未发。继服补中益气九ZO日以巩固疗…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此方应用广泛 ,疗效独特 ,兹举例如下。1 淋证女 ,42岁 ,1 991年 4月 2日初诊。小便灼热 ,淋沥刺痛 ,伴寒战发热半月余。刻诊 :恶寒发热 ,头痛 ,汗出 ,神疲乏力 ,小腹拘急 ,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 ,脉弦滑。尿常规 :脓细胞 +++,红细胞 +++。证属邪郁三焦 ,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少阳 ,疏通表里 ,小柴胡汤合导赤散加减 :柴胡 9g,黄芩 9g,半夏9g,党参 1 2 g,蒲公英 1 5 g,泽泻 9g,木通 9g,竹叶1 2 g,甘草 6 g。水煎服 ,日 1剂。3剂后 ,恶寒发热除 ,诸症减轻 ,仍小便…  相似文献   

14.
经方治验2则     
1 风寒湿型头痛 赵某,男,45岁,2003年4月12日初诊。自述2002年秋天洗澡不慎受凉,初觉周身不适,恶寒头痛,嗣后稍遇风寒即头痛难忍,按感冒服用中西药物治疗罔效。来诊时头戴棉帽,颈系围巾,身着大衣。自述身体重着,肢体倦怠,经常自汗。舌质淡,苔白,脉浮。证属肌表虚弱,卫阳不固,风寒湿邪滞留于肌腠。治宜益气固表,疏风散寒除湿,调和营卫。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味:防己12g,黄芪30g,白术10g,羌活10g,炒甘草6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日1剂。6剂后即去掉棉大衣、棉帽、围巾,精神振作,肢体重着感消失,自汗止,肢体较前有力,余症俱轻。上方去羌活,续服3剂,诸症告愈。3个月后随访,病未再发。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验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经前期偏头痛王某,女,32岁,干部,1996年5月16日就诊.2年来每于经前即右侧偏头痛,月经先后不定期,经行腹痛,有血块,伴烦躁易怒,乳房胀痛.脑电图、眼底、血液流变学等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血管性头痛.常服去痛片,效差.查体:右侧头痛3天,剧如锥刺,形体胖,肢倦懒言,胃纳减弱,舌暗紫,苔厚腻,脉弦细涩.证属痰瘀阻络,治宜活血化瘀,行气化痰,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柴胡、枳壳各9g,赤芍、白芍、川芎各15g,葛根20g,桃仁、红花、姜半夏、全栝蒌、僵蚕、牛膝各10g,甘草3g,水煎服,日1剂.服药5剂,头痛大减,但感头晕目眩,舌苔厚腻.原方去桃仁,加菊花10g,制胆星、郁金各9g,又服5剂痊愈.守方调理月余,诸症悉除.1年后追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吴玉泓  燕忠生 《新中医》2002,34(9):67-68
1 眩晕 陈某,男,70岁,1998年10月12日初诊。因头晕、头痛伴乏力2月就诊。既往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近20年。近2月,出现头晕、头痛,动则尤甚,伴乏力,眠差,记忆力减退,纳差,舌暗淡、边有瘀斑、苔薄白微腻,脉细涩。血压18.0/9.33kPa。证属中气亏虚,血脉瘀阻,治以健脾益气,活血通脉。方以补阳还五汤加减。处方:黄芪60g,葛根、当归各30g,茯苓、川芎、赤芍各12g,党参、白术、地龙各15g,天麻、陈皮、半夏各1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1剂。服4剂后二诊:乏力、头晕头痛大减,但仍睡眠差。故上方加远志15g,连服半月,诸症消失。  相似文献   

17.
邱美兰 《江苏中医药》2001,22(11):38-39
1 风热上攻 ,清空失旷潘某 ,女 ,2 8岁 ,工人。 2 0 0 0年 1月 17日诊。患者昨起自觉形寒身热头痛 ,以右侧太阳穴为甚 ,伴眉棱骨胀痛 ,鼻塞流浊涕 ,纳谷不香 ,口微渴 ,二便正常。舌边红、苔薄黄 ,脉浮数 ,体检 :T37.5℃ ,咽部轻度充血 ,心率92次 /分 ,律齐 ,无杂音 ,两肺呼吸音稍粗 ,WBC6 .0× 10 9/ L。证属外感风热 ,上攻头目 ,清窍不利。治以疏风清热通窍。处方 :桑叶 10 g,菊花 10 g,川芎 10 g,羌活 10 g,白芷 6 g,蔓荆子 10 g,柴胡 5 g,薄荷 (后下 ) 4 g,防风 10 g,葛根 10 g,炙甘草 3g。日 1剂 ,分 2次服。服上药 3剂后头痛即除 ,…  相似文献   

18.
验案二则     
刘某,女,27岁,1990年3月24日诊。自诉头晕,头痛绵绵2个月,重则头痛如裂,用安定、安乃近等西药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伴失眠,心悸,健忘,乏力,血压16/9.5kpa,舌质红,有瘀斑。脉弦涩。中医辨证为血虚血瘀。以菊花茶调散加味:川芎100g,菊花10g,僵蚕6g,细辛12g,白芷10g,荆子10g,全蝎6g,藁本10g,柴胡10g,元胡10g,夜交藤30g,炒枣仁30g。日1剂,水煎服。6剂后,疼痛减轻,双目干涩。将川芎减半,去白芷加何首乌120g,枸杞子30g,白芍20g再服6剂,疼痛已止。以当归、川芎、白芍各30g,荆子、柴胡、藁本各10g,细辛3g,甘草6g,继服6剂,以固  相似文献   

19.
奇症两则     
<正> 大便时阴道流血尹某,女,35岁。1984年6月16日初诊。连续两个月经期后,每次大便则阴道流血3天,血色鲜红、量多,并伴有头痛发热、鼻塞,时头晕乏力,大便干。上个月经用青、链霉素后血止,本次复用青、链霉素无效。以往月经周期正常,量多色红无块,白带不多。妇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热入血室,血热妄行,治宜养血祛风,凉血止血,处以四物汤加减:当归30g,白芍30g,生熟地各30g,川芎9g,茯苓30g,续断15g,荆芥10g,甘草6g,黄芪15g,柴胡12g,大黄12g,地榆15g。水煎日服1剂。二诊:服药3剂后腰痛寒热消失,大便时阴道流血仅点滴,便稀,上方去大黄加艾炭12g。3剂。三诊:1月22日便时已基本无血,大便干,舌色正常苔白,脉数,上方去荆芥,黄  相似文献   

20.
<正> 张××,女,24岁,因头痛、头晕、胸闷不适,颈部板滞,口嘴咀嚼不灵,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左侧就诊,查:右侧额横纹消失,右眼睑不能闭合,右鼻唇沟变浅,右口角向左侧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有力。诊断:面瘫(右侧)随以解肌平肝熄风立法。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2g,葛根20g,白芷10g,杭芍12g,桔梗10g,菊花10g,钩藤12g,川羌3g,珍珠母12g,生石膏15g,甘草6g,六付水煎服,日1剂。药后头痛,头胀减轻,口咀嚼较前灵活,余证如前。上方加天虫10g,地龙3g,继服三付。病情大为好转,右额横纹出现,右眼睑能闭合,左右鼻唇沟对称,右口角左歪不甚明显,乃守方守法继服三剂。药后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