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威麦宁抗小鼠Lewis肺癌转移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接种Lewis肺癌细胞复制移植性肺癌转移模型,用药后计数肺表面转移灶的数目;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CD34的表达情况、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和瘤细胞表面E-cadherin蛋白表达率;RT-PCR法检测瘤细胞E-cadheri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NS(生理盐水组)、WL(威麦宁低剂量组)、WH(威麦宁高剂量组)、CTX(环磷酰胺组)各组肺转移灶发生率依次为100%、90%、60%和40%。瘤组织内MVD计数, WH组MVD明显低于NS组(P<0.01)。WH组瘤细胞膜表面E-cadherin蛋白表达率及E-cadherin mRNA水平明显高于NS组(P<0.01)。 结论: 威麦宁可能通过提高瘤细胞E-cadherin mRNA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减少瘤组织微血管形成等机制,发挥抗Lewis肺癌荷瘤小鼠移植性肺转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威麦宁抗小鼠Lewis肺癌转移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用C5 7BL/ 6J小鼠 ,接种Lewis肺癌细胞复制自发性肺转移模型 ,并随机分 4组 :生理盐水组 (NS) ;威麦宁低剂量组 (WL ,15 0mg·kg-1·d-1) ;威麦宁高剂量组 (WH ,2 5 0mg·kg-1·d-1) ;环磷酰胺组 (CTX ,6 0mg·kg-1·d-1)。接种后第 2d灌胃给药 ,共 2 8d。CTX组腹腔注射给药 ,连续 7d。第 2 9d处死各组小鼠 ,取肺用苦味酸固定 ,解剖镜下计数肺表面转移灶 ;取原发瘤组织常规固定、包埋、切片 ,HE染色及光镜下观察 ;瘤组织CD34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 (MVD…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药金安对C57BL/6J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荷Lewis肺癌的C57BL/6J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金安高、中、低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通过检测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和抑瘤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等方法观察金安对Lewis肺癌的抑瘤机制。结果:金安高、中、低剂量组体重均明显增加,且金安高、中、低剂量组与环磷酰胺组的抑瘤率依次为45.79%、40.90%、32.48%和98.96%,流式细胞仪检测金安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24.19%、14.95%和13.93%,并经统计学分析发现金安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与剂量之间存在依赖关系。结论:金安对Lewis肺癌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可能是金安治疗Lewis肺癌的主要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9-顺-维甲酸处理前后人肺腺癌细胞株PG、A_(549)、SPC-A_1的cyclinD1、cdk4转录水平的变化,探讨9-顺-维甲酸抑制肺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相对定量逆转录PCR方法,分析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cdk4转录的变化。结果:9-顺-维甲酸既可以降低PG、A_(549)的cyclinD1转录(P<0.01),又可以降低PG、SPC-A_1的cdk4的转录(P<0.01或P<0.05)。结论:9-顺-维甲酸对肺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与其调控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cdk4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异丹叶大黄素(ISO)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和增殖活性的机制。方法:以ISO作用于人源性膀胱癌UMUC3细胞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并以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癌细胞增殖活性;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活性。结果:20 μmol/L浓度以上ISO可显著抑制UMUC3细胞的增殖,其IC50为(22.5±2.8) μmol/L。同时 UMUC3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以低浓度5 μmol/L ISO预处理UMUC3细胞后,与对照组(47.33%)进行比较,可分别在12 h(58.82%)和24 h(63.94%)显著诱导细胞G0/G1期阻滞(P<0.01)。细胞划痕法检测证实5 μmol/L ISO可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迁移活性。结论:ISO可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下调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诱导G0/G1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解毒方对小鼠Lewis肺癌生长及自发性肺转移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复制小鼠Lewis肺癌模型并随机分组,腹腔注射给药 10 d 后,观察抑瘤率,HE染色观察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给药 20 d 后,观察肺转移瘤结节数、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瘤组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益气活血解毒方能减少小鼠Lewis肺癌肿瘤重量和肺转移灶数,高低剂量(24 mg·kg-1·d-1,12 mg·kg-1·d-1)抑瘤率分别为48.29%、37.26%,肺转移结节数分别为1.67、3.50,对照组为6.44;并能抑制肿瘤细胞PCNA的表达,降低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抑制肿瘤细胞及血清中VEGF的表达。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与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EGF表达,减少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α,β1对大鼠肺泡Ⅱ型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1对肺泡Ⅱ型细胞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成年大鼠肺泡Ⅱ型细胞,加入TGFα、TGFβ1作用48小时,测定肺泡Ⅱ型细^3H-TdR掺入量和细胞数量,并用斑点杂交、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内细胞周期蛋白D1、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TGFα浓度递增,肺泡Ⅱ型细胞^3H-TdR掺入量和细胞数量均逐渐增加,呈量效正相关;TG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的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及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bstruction,MCAO)造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cyclin D1和CDK4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再灌注48 h时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陷比较。结果: (1)异丙酚可以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功能缺陷(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48 h后缺血侧海马神经元cyclin D1、CDK4表达明显升高、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异丙酚组海马神经元cyclin D1、CDK4的表达和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海马cyclin D1、CDK4表达增强,这可能是介导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异丙酚可下调神经元cyclin D1、CDK4的表达,抑制神经元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威麦宁对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细胞(PG)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威麦宁高剂量(WMH,100mg/L)、低剂量(WML,62.5mg/L)两组。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威麦宁对PG细胞表面CD44表达的影响;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威麦宁对PG细胞表面CD44V6表达的影响;RT-PCR法检测威麦宁对PG细胞αVβ3 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金安粉针剂对培养的肺癌细胞系超微结构和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肺癌PG、PAa细胞系分别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C)、顺铂组(DDP)、金安组(JA)和顺铂合金安组(DJ)。药物作用24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变化,并观察药物作用细胞24h、48h,分别用rhodamine、BCECF、Fluo-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pH和Ca2+浓度变化。结果:在倒置显微镜下,各用药组PG、PAa细胞均可见细胞体积缩小、变圆以及脱壁现象,其中DDP组、DJ组尤为明显;扫描电镜见两种瘤细胞用药组细胞多呈现微绒毛减少、融合或断裂,并有细胞穿孔现象;透射电镜观察PG、PAa各组有退行性变,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集或核碎裂。胞浆内可见自噬溶酶体增多,髓样小体多见。线粒体减少并普遍肿胀,其肿胀有两种表现:一种为基质密度增加,膜间隙增宽而线粒体大小变化不大;另一种为空泡变性,基质密度降低。PG用药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药物作用24h对线粒体膜电位影响不大,48h则可使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Aa细胞,24h和48hJA组线粒体膜电位有所下降,其它各组则升高;细胞内Ca2+在PG细胞DDP作用24h时升高,而JA、DJ则降低;作用48h时各组均升高;在PAa细胞DDP组24h、48h细胞内Ca2+变化不大,而JA、DJ组均明显下降;细胞内pH值在PG、PAa各组药物作用24h均降低,48h则升高。以上PG、PAa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金安及金安合顺铂组引起PG、PAa细胞凋亡和坏死,线粒体有基质密度增加和空泡变性两种改变,而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Ca2+、pH有升高的趋势,因此认为线粒体损伤可能是在金安及金安合顺铂导致肺癌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植物中药IHA-01抑制人肺癌GLC细胞增殖及诱导其早期凋亡的作用。方法人肺癌GLC细胞经不同浓度(0.01、0.1、1、10、100μg/ml)IHA-01作用24、48、72h,以MTT法进行IHA-01有效作用浓度筛选并确定IHA-01工作浓度(1/2IC50);透射电镜观察IHA-01细胞超微结构;流式细胞术进行DNA倍体分析和TUNEL分析,检测IHA-01对肺癌GLC细胞周期及早期凋亡的影响。结果IHA-01工作浓度(1/2IC50)为0.7μg/ml,且不同浓度IHA-01作用不同时间对GL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效和量效依赖关系;透射电镜发现IHA-01实验组部分细胞出现细胞连接消失,微绒毛消失,胞质密度增加,可见细胞早期凋亡改变,具有诱导细胞分化和早期凋亡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显示肺癌GLC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减少;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凋亡和坏死同时存在。结论IHA-01具有抑制肺癌GLC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其在CIN及宫颈鳞癌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HPV阳性病理确诊CINⅠ17例、CINⅡ19例、CINⅢ23例、宫颈鳞癌23例,对照组HPV阳性病理确诊柱状上皮异位2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病变组织中cyclin D1、Ki-67蛋白的表达,杂交捕获二代检测宫颈分泌物中HPV感染的情况。结果: (1)Cyclin D1在5组宫颈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内均有表达,CINⅢ组、宫颈鳞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INⅢ组、宫颈鳞癌组与CIN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宫颈鳞癌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2)Ki-67在5组宫颈组织细胞的细胞核内均有表达,对照组与CIN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INⅠ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CINⅡ组与宫颈鳞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3)Cyclin D1、Ki-67在CIN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P<0.05)。结论: Cyclin D1和Ki-67在CIN和宫颈鳞癌发生发展及细胞增殖活动中起一定的作用;两者在CIN和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16与p^53基因联合转移对人肺癌细胞系 …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p^16和p^53基因对肺癌细胞的协同抑制效应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首先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重组p^16和p^53腺病毒载体,然后单独或联合感染人肺癌细胞系H358,用免疫组织法及Western blot检测腺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与表达水平,用克隆形成实验、原位末端标记及流式术观察它们对H358生长特性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载体可高效地将外源基因p^53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小鼠Lewis肺癌为肿瘤模型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机制。方法以肺癌细胞系LLC荷瘤C57/BL小鼠建立小鼠肺癌模型,随机分为人参皂甙Rg3组、阳性药顺铂组和模型组,分别给予人参皂甙Rg3、顺铂和生理盐水;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以肿瘤质量、抑瘤率观察人参皂甙Rg3的抗肿瘤效果;以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比值;以Elispot技术检测机体肿瘤抗原特异性CTL的诱生情况;以肝脏指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判定人参皂甙Rg3的毒副作用。结果人参皂甙Rg3组抑瘤率高于顺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盐水组小鼠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率比正常小鼠低,而人参皂甙Rg3组和顺铂组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甙Rg3组肿瘤特异性IFN-γ斑点数明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顺铂组脾脏无肿瘤特异性IFN-γ斑点出现。和模型组相比较,人参皂甙Rg3组小鼠肝脏、脾脏、胸腺指数无明显差异,而顺铂组的肝脏、脾脏、胸腺指数低于人参皂甙Rg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LC细胞荷瘤小鼠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现象,人参皂甙Rg3可显著增加脾脏CD4+T细胞、CD8+T细胞阳性率并促进肿瘤特异性CTL细胞诱生,人参皂甙Rg3无肝脏、胸腺、脾脏毒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