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神经梅毒的MRI特点及SPECT脑灌注成像的表现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神经梅毒的MRI特点的认识,并探讨SPE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临床资料,包括头颅MRI和SPECT脑灌注成像的资料.结果 3例患者的头颅MRI表现各有特点:1例患者表现为右顶叶占位病变,另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多发性斑点状缺血性改变,其中麻痹性痴呆患者伴有脑萎缩.SPECT检查3例患者的脑血流,都表现出局部脑血流降低.结论 头颅MRI是神经梅毒患者影像学检查首选技术,对血清学复发和治疗后随访的神经梅毒患者可进行SPECT脑血流检查.  相似文献   

2.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MRI表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中的价值与限度。方法 搜集了临床与实验室证实的神经梅毒5例,血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细胞凝集反应(rrPPA)、梅毒快速抗体实验(RPR)均为阳性,抗艾滋病病毒抗体(HIV)阴性,采用1.5T超导MR进行检查(2例增强,3例平扫)。结果 5例均为不同程度的血管炎表现,其中3例以颞叶异常信号为主,另2例表现为基底节及侧脑室旁急性或慢性梗死为主,2例增强后无明显强化。结论 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在MRI上无特异性表现,但MRI是显示其病变范围、病变性质以及治疗后随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表现(附二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提高对神经梅毒MRI表现的认识。方法:1例血清密螺旋体抗体阳性的患者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脑梅毒树胶肿;另1例患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PA法)阳性,经内科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退。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2例脑梅毒树胶肿的MRI表现较典型,T1WI示:病灶为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灶,呈类圆形,直径约2.0-2.5cm,位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周围水肿明显;T2WI示:病灶为高信号或等、高、低混杂信号灶;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T1WI示病灶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邻近脑膜强化,且最大病变层面显示病变的边缘与周围脑膜以钝角相交。结论:神经梅毒确诊一般需依赖实验室检查或病理组织学检查,但出现MRI高度怀疑的征象对早期发觉和诊断该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_目的:探讨 AIDS 合并神经梅毒(NS)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 AIDS 合并神经梅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0例 AIDS 合并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脑膜血管型5例,脑膜型、麻痹性痴呆各2例,树胶肿型1例。脑内共发现23处病灶,其中病灶分布于额叶和颞叶各5处,半卵圆中心4处,顶叶、枕叶和基底节各3处,4例存在脑萎缩。增强扫描脑膜型 NS 呈脑回样脑膜强化,脑膜血管型病灶呈斑片样及脑回样强化,树胶肿型病灶呈结节状不均匀强化,麻痹性痴呆患者伴有脑萎缩。经过正规抗梅毒治疗后10例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结论:AIDS合并神经梅毒的影像表现多样,早期诊断需综合分析影像及实验室检查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表现和特征,提高桥小脑角区肿瘤的MRI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36例,全部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听神经瘤16例,三叉神经瘤7例,脑膜瘤6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桥小脑角区肿瘤大部分有其特征性表现。结论:MRI对桥小脑角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MRI测量颞叶钩回间距对老年期痴呆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Alzheimer氏病(AD),20例血管性痴呆(VD),8例混合性痴呆(MD)以及90例同龄组健康老人的MRI颞叶钩回间距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AD组也VD组,AD组与同龄健康老人组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迄今为止,常规MRI仍不失为诊断老年期痴呆的可靠方法。以评估颞叶钩回间距为主的MRI图像综合性分析,有助于鉴别AD,生理性脑老化,VD及MD,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这种方法与MRI诊断原则的应用,将为老年痴呆的防治研究提供一条新的诊断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MRI影像特征。材料和方法:10例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患者,其中男女各5例,年龄11-59岁。9例病灶位于颅内,其中3例有皮肤黑色素瘤切除史;1例位地颈髓。10例全部行MRI检查,其中4例增强MRI扫描,2例CT平扫。结果:9例MRI均表现为不均-短T1、短T2信号,并在T2WI可见低信号肿块影,另1例显示不均一长T1短T2信号。4例为不均一明显强化,其中1例沿软脑膜转换;2例CT平扫为血肿密度。结论:MRI显示黑色素瘤具有特征性,显示脑膜浸润的范围和程度优于CT。  相似文献   

8.
王承缘  关键 《放射学实践》2001,16(6):421-421
目的:确定MRI诊断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价值。方法:在三年内对14例疑有CJD的患者进行研究,结合MRI表现与WHO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脑电图,脑脊液14-3-3蛋白试验)。结论:12例患者为CJD。回顾性发现各有1例患者为桥本氏脑炎和ALS痴呆综合征,12例CJD患者中有9人分别表现为纹状体(n=8),丘脑枕(n=5)和/或小脑及大脑皮质信号强度增加,用FLAIR序列时,信呈强度最明显,6例患者行弥散加权MRI检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部位弥散减弱,2例无CJD的患者未显示上述的信号改变(敏感性75%,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对疑有CJD的患者行FLAIR和弥散加权序列检查,能可靠的证实或排除此病,典型的MRI表现缩小了鉴别诊断的范围,应列入WHO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胼胝体梗塞临床上少见,而其影像学诊断文献报道更少。我们在工作中收集到12例经MRI检查发现的胼胝体梗塞,现结合临床及MRI表现对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儿童颅内肿瘤的MRI表现和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31例儿童颅内肿瘤的MRI表现,总结MR诊断方法和步骤。资料与方法 就本院131例儿童颅内肿瘤的MRI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涉及肿瘤15种,其中胶质瘤39例,颅咽管瘤15例.髓母细胞瘤13例.室管膜瘤12例,垂体瘤9例,脑膜瘤8例,生殖细胞瘤7例,白血病和淋巴瘤6例,脂肪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组织细胞瘤4例,胆脂瘤3例,脉络膜乳头状瘤2例,听神经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 93例获得病理证实,MRI诊断与病理符合82例,正确率88.2%。结沦 只要掌握好儿童颅内肿瘤的特点和正确的MRI诊断方法、步骤,就可能对儿童颅内肿瘤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脱髓鞘假瘤的磁共振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脑脱髓鞘假瘤3例,结合文献复习其MR形态及信号特点,并与病理及临床症状对照。结果本组3例(男2例,女1例)患者发病年龄24~68岁,发病前无明确的前驱感染史或诱因,3例患者中,其中2例为单发,1例位于双额叶,1例位于右颞叶,另1例为颅内多发病灶,MRI T2WI呈稍低信号,T1WI呈低信号为主,增强后呈半环形或斑片状强化,其中1例合并出血性改变,病理上表现为典型脱髓鞘、炎性浸润及反应性细胞增多,多数可见具有核分裂状的肥胖型胶质细胞。结论颅内炎性脱髓鞘假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技术有助于脱髓鞘假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脑型肺吸虫病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型肺吸虫病的CT和M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或诊断性用药后疗效显著的15例脑型肺吸虫病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5例行CT平扫,主要表现为多发或单发不规则低密度水肿区及出血灶;其中3例行CT增强扫描,增强后呈结节状、环状强化明显,2例见"隧道"征。12例行MRI平扫,其中10例有多发、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出血灶,部分病灶较小,围绕与出血灶不相称的较大的水肿信号;病灶随机分布,并呈聚集或迁移状,3例可见"隧道"征,增强扫描见斑片状、结节状、单发或多发小环状强化,"隧道"征更加明显。结论MRI对脑型肺吸虫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脑型肺吸虫病的明确诊断还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  相似文献   

13.
脑结核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对脑结核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例经手术、病理或抗结核治疗随访证实为脑结核瘤病人的MRI及其临床资料。采用0.3T低场永磁型设备,行常规SET1WI、FSET2WI,其中11例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10例行CT检查,其中6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2例共发现病灶32个,单发7例,多发5例,其中1例合并粟粒性结核瘤。将脑结核瘤的MRI表现不同分为2种类型。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略低信号,明显结节样强化或不均匀环状强化是脑结核瘤较具特征性的MRI表现,环内核心部分呈T2WI低信号对诊断更有价值。针对脑结核瘤的不同类型采取抗结核药物或手术切除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结论:脑结核瘤有较特征性的删表现,并可指导临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脑脂肪栓塞的MRI及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脑脂肪栓塞(CFE)的临床及MRI及CT的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3例急性CFE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结果 (1)3例均为长骨骨折,在外伤后或骨折固定、复位数小时后突发精神状态改变。(2)醒状昏迷是主要临床表现。(3)3例患者MRI能明确显示病灶,1例CT显示了病灶。(4)MRI、CT显示脑内病灶均呈基本对称性分布,为边缘模糊的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CT呈低密度。病灶均累及脑干、分水岭区脑白质、基底节区、胼胝体压部。2例病灶累及小脑。(5)1例患者发病康复治疗3个月后MRI复查示脑内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急性脑脂肪栓塞的临床及MRI、CT影像改变具有特征性,MRI在病灶显示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Sturge-weber综合征在小于1岁婴儿中的颅脑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小于1岁的Sturge—Weber综合征患儿的MRI图像,7例行MRI平扫,6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本组患儿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血管瘤。5例病变累及单侧大脑半球,均可见病变区脑白质于T2wI上信号明显减低,伴有局部脑萎缩改变,其中4例可见患侧脉络丛扩大;2例累及双侧大脑半球脑叶。6例增强后均可见脑回表面软脑膜强化,其中5例可见异常强化的软脑膜血管瘤,1例同时见幕下结构受累。结论:对临床怀疑为Sturge—Weber综合征的婴儿,MRI增强扫描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及确定病变范围,为临床评估患儿的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MRI诊断脑转移瘤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MRI诊断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 分析36例脑转移瘤患的临床及MRI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非增强及增强MRI检查。结果 多发颅脑转移瘤29例,其中3例为弥漫性脑转移瘤。单发脑转移瘤7例。脑转移瘤发生在幕上21例,幕下4例,幕上及幕下均有11例。4例伴有邻近脑膜受累。非增强MRI病灶上多数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MRI上病灶均有强化,以环状强化为多见。增强MRI比非增强MRI发现转移瘤病灶将近高1倍。结论 增强扫描是MRI诊断脑转移瘤所必须的。结合临床病史和MRI特征,对大多数病例可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脱髓鞘性假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磁共振(MR)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均行常规MRI检查、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及脑灌注成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总结脱髓鞘性假瘤的MRI特点。结果 2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急性起病入院,MRI表现为T1WI高低混杂信号,T2WI高信号,1H-MRS为NAA峰降低,胆碱(Cho)峰升高,并出现乳酸(Lac)和胶质(Lip)峰,MR灌注成像(PWI)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降低,平均通过时间及峰值时间延长。结论脑脱髓鞘性假瘤常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联合功能成像有助于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例经基因突变分析确诊的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头颅MRI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例均出现运动能力倒退,且由于应激而进行性加重;头颅MRI均表现为弥漫性对称性脑白质受累,部分呈脑脊液样信号改变。结论头颅MRI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诊断及病程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斑狼疮脑病(LEE)的MRI特征。方法对21例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及MRI影像资料加以分析。结果红斑狼疮脑病MRI表现特点为:脑实质内长T1、长T2信号影18例,脑萎缩6例,基底节钙化1例。增强MRI扫描10例,增强MRI检查无显示强化(5/10)或仅有轻度斑片状强化(5/10)。结论MRI对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颅内髓上皮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1例婴儿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的MRI表现及病理资料,结合文献,对这一罕见疾病的CT及MRI表现、组织病理学表现及临床诊断等进行探讨.结果 MRI示肿瘤位于左侧侧脑室内,体积较大且不规则,信号亦不均匀,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病理学表现支持髓上皮瘤的诊断,部分呈脉络丛乳头状瘤改变.结论 该病例为罕见的原发性侧脑室内髓上皮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要在术前明确该病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最终确诊离不开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