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窦性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 ,飞行人员在体检中发现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 (以下简称窦缓 )约占 8.2 %。我们收集 1 996年 2月至2 0 0 2年 1月间来本院健康疗养的飞行人员确诊为窦缓者 3 3 6例 ,具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对象与方法  3 3 6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1~ 5 2岁。平均 43 .5岁。首先确定为窦性心律 ,P波频率小于60次 /分 ,一般在 40~ 60次 /分之间 ,p-R间期大于0 .1 2秒 ,心率取值采用 、F、V5导的 p-R间期均值。 p-R和 Q-T间期的 导为主 ,同时结合胸导求得均值 ,均在正常范围内。最后确诊为窦性心动过缓。2 …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窦性P波电轴左偏特点,为确定窦性P波的外形特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中有P波电轴左偏者83例,并与130例P波电轴正常者相比较。结果①两组受检者P波时限均0.11s、P-R间期均0.12s,PV5、V6均呈直立,PaVR均呈倒置。P波电轴左偏组平均心率为(61.7±7.6)bpm、正常组平均心率为(68.4±11.5)bpm。②P波电轴正常组电轴平均值为62.7°±10.1°,左偏组平均值为-17.3°±10.5°,其中-1°~-10°22例(26.5%)、-11°~-20°36例(43.4%)、-21°~-30°17例(20.5%)、-31°~-43°8例(9.6%)。③P波电轴正常组PII呈直立,振幅为(106.5±8.1)μV,左偏组PII振幅为(31.5±31.3)μV,PII呈平坦32例(38.6%)、平坦并切迹34例(41.0%)、正负双向12例(14.5%)、倒置5例(6.0%)。结论健康特勤人员P波电轴可以发生左偏,只要P-R间期0.12s,并同时具备PaVR倒置和PV5、V6直立这两个条件,就是窦性P波。P波电轴左偏推测系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窦性激动部位移至窦房结尾部,导致激动在心房内传导顺序发生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3.
体表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情况下,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交感神经占优势,年龄愈小心率愈快,窦性心动过缓(SB)很少见,其病理意义较窦性心动过速更重要。近年来观察〉3岁以上的患儿SB、窦房传导阻滞(SAB)呈增多趋势,婴幼儿出现明显SB、SAB视为病理的现象[1]。在临床上SB常合并窦性心律不齐,  相似文献   

4.
我院从1997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138例,其中28例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现总结诊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1病例 患者 ,男 ,6 6a ,退休工人。以空闻人语、猜疑、被迫害 30a余 ,加重 1mo为主诉于 2 0 0 3年 4月19日入我院。此前因慢性精神分裂症而长期多次住外地精神病医院治疗。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诊断 :精神分裂症。用奋乃静、氯丙嗪治疗 ,15d复查心电图 1次均正常。住院 3mo后病情不见好转 ,换用舒必利治疗 ,起始剂量 10 0mg·d- 1,渐加至 30 0mg·d- 1。舒必利治疗 75d和 90d时各查心电图 1次 ,均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分别为 5 0次·min、5 3次·min。随即换用氟哌啶醇 ,1w后复查心电图正常 ,未再出现窦性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简易下蹲运动试验鉴别飞行人员窦性心动过缓的价值.为其健康鏊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75例常规心电图检查心室率<55次/min的飞行人员进行下蹲运动试验(2 min内下蹲60次),比较运动前后心室率变化情况.结果 受检者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下蹲运动试验.运动前心室率40~53次/min,平均为(48.5±4.5)次/min,下蹲运动后即刻心室率均>90次/min,平均为(103.5±9.0)次/min,无自觉症状和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下蹲运动试验结果 可靠,可作为鉴别飞行人员窦性心动过缓性质的一种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7.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也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1]。HFRS还易损伤心肌 ,诱发各种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是其最突出的改变之一。1995年1月~2002年9月本院共收治HFRS264例 ,其中28例并发窦性心动过缓 (窦缓 ) ,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 ,女6例 ;年龄18~68岁 ,平均(32.7±13.5)岁。既往均无器质性心脏病史。血钾4.01±0.57mmol/L,血钙2.06±0.04mmol/L,血PH7.36±0.03;窦性心动过缓排除了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伴有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者服用异搏定40~80mg,每日3次;室性早搏为主者服用慢心律0.15~0.2g每日3次;1个月后在此基础上加用氨茶碱0.1g,每日3次同时予以病因治疗,如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营养心肌药物、活血化瘀药物、降糖药及阿司匹林等。Holter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的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结果加用氨茶碱前后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分别为61.7%与84.5%,治疗室性早搏的有效率分别为60.8%与84.6%。加用氨茶碱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早搏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伴有轻、中度窦性心动过缓的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加用氨茶碱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减少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彩芽 《护理与康复》2003,2(4):228-229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syndaxne,HFRS),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情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窦性心动过缓是其中之一,位居出血热心脏改变的首位,占心律失常的57.05%。如果窦性心动过缓出现阿斯氏综合征,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预防和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是感染科护理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本院感染科自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EHF并发窦性心动过缓235例,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心动过缓伴ST段压低的现象进行讨论,评估其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患者行窦房结功能评估、踏车试验、冠状动脉造影和药物试验。结果:26例完成全部研究,其中,11例判定为病窦综合征,1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两组踏车试验中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心率反应不良,其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为病变均涉及右冠和/或回旋支,而心率反应正常者多为单纯前降支病变;后者进入药物试验,均观察到慢频率依赖性sT段压低。结论:心动过缓与ST段压低可互为因果,并对窦房结功能是否可逆、病因是否属缺血性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北和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0):869-871
目的探讨氨茶碱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伴有窦性心律过缓的心律失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观察组92例: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者服用异搏定40~80mg,每日3次;室性期前收缩为主者服用慢心律0.15~0.2g,每日3次;在此基础上加用氨茶碱0.1g每日3次,同时予以病因治疗,如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营养心肌药物、抗糖尿病药物及阿司匹林等。对照组:除未用氨茶碱外,余治疗同观察组。Hoher监测2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房性心律失常1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5.7%与62.5%,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9.8%与66.7%;治疗室性期前收缩1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6.0%与61.9%,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8.4%与69.0%;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期前收缩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对伴有轻、中度窦性心律过缓的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律失常药物加用氨茶碱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且能减少严重窦性心律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的临床诊断方法与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均于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合并心脏畸形者同时矫治,包括主动脉瓣成形1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2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右室流出道疏通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月至5年,无复发残余分流,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一经确诊,需尽早手术,预后良好。对于合并主动脉关闭不全,应同期行主动脉瓣成形或主动脉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4.
15.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病因,早期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早期的主要表现是,头痛11例,头痛伴呕吐5例,伴视力减退5例。能查找到病因的7例(58.3%)。11例患者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 I)及磁共振血管显影(MRA)检查,诊断为静脉窦血栓形成者10例,阳性率83%。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显影检查(DSA),均确诊为静脉窦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行抗凝治疗,部分患者脱水降颅压治疗,2例脑疝形成患者开颅手术治疗。其中9例好转,1例无变化,2例死亡,死亡率16.7%。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复杂,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抗凝,降颅压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诊断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方法对 6例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多表现颅内高压征象 ,伴有全脑症状或局灶神经功能异常。头颅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 (MRV)诊断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有肯定的价值 ,而血管数字减影 (DSA)是诊断该病的最可靠手段。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可确诊颅内静脉窦和脑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A 65‐year‐old woman was referred for catheter ab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tachycardia after surgery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mitral regurgitation. Bipolar voltage mapping of both atria revealed that severe and extensive atrial fibrosis isolated the sinoatrial node from the 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and led to the coexistence of sinus bradycardia and persistent junctional tachycardia.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塑胶牙套治疗特勤人员夜磨牙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01—11收治的夜磨牙特勤人员95例,使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记录戴用牙套前与戴用2周后的磨牙事件、微觉醒次数及睡眠结构,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使用塑胶牙套2周后,每小时磨牙事件比治疗前明显减少,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塑胶牙套对夜磨牙患者的牙齿磨动、睡眠结构和睡眠微觉醒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The antiviral medication “favipiravir”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possible cause of unexplained sinus bradycard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