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为阴虚燥热之证,病在肺、胃、肾,分上、中、下三消论治,即治上消者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如此反复循环也不外乎滋阴清热之大法[1].针灸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在于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进一步阐述针灸作用机制,筛选特定穴位,优化穴位组合,是中医药工作者今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临床研究工作的积累和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将在治疗糖尿病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2].现将针灸治疗糖尿病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脾论治糖尿病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认为糖尿病总的病机是“阴虚燥热”,其病变脏腑与肺、胃、肾有密切关系,脾气虚弱也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历代医家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给后世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治疗经验,使近代医家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多言其病机为阴虚燥热,病位以肾为核心,并将其分为三消,且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王国斌教授不拘常法,另辟蹊径,整体审察,辨证求因,提出肝失疏泄,少阳枢机不利当属消渴病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以疏肝调肝为治疗原则,运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从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及教科书均认为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床上以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尿糖异常,血糖升高为诊断标准,中医治疗时多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分为上、中、下三消治疗,如清代程仲龄<医学心悟·三消>中即有云:"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养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然而,笔者认为瘀血在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方面亦不可忽视,今试浅论之,不妥之处,望斧正.  相似文献   

5.
浅谈糖尿病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可分三消,历代医家多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治疗原则。但从临床实践看,在发病前,患者多由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导致肝失疏泄、气机失调,从而发病,故应从肝论治。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从气虚论治初探湘潭市中医院(411100)张赛,艾建畸主题词糖尿病/中医病机,糖尿病/中医药疗法,补气,滋阴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偏盛、阴津亏耗。消渴治疗之大法是“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  相似文献   

7.
试谈糖尿病从脾论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秀荣 《北京中医》1998,17(5):30-3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属中医的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家治疗多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病机认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贯穿疾病的始终,每以寒凉、滋润之剂治之。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深入研究及长期临床观察,糖尿病证与脾虚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以《医学心悟·三消》所载“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润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为原则,采用清热养阴的方法,针药并用,调节糖尿病所致的阴虚阳亢,平衡阴阳,调节经络系统,纠正内分泌紊乱,恢复胰岛正常功能,治疗糖尿病100例,临床收效显著。1临床资料 选择1984-2002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35-45岁6例,46-60岁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论述宏详,温、清、补、消莫不糜备,素有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三消”分论之说。齐鲁名医刘启庭主任医师,从事糖尿病研究多年,临床经验丰富,治疗老年性糖尿病,不囿三消分论,组方遣药,亦不拘前人成方窠臼,而是根据老年人的发病特点,在益气养阴的同时,注重温补元阳、调理脾胃、化瘀泄浊,兹就刘师治疗老年性糖尿病的经验,总结如下:1 益气养阴,勿忘温阳 刘师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为阴虚燥热,已成定论,治以益气养阴,自不待言,然老年  相似文献   

10.
陈慈煦认为辨治糖尿病除肺、胃、肾"三消"之外,从补益脾胃入手,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针对糖尿病病变部位在中焦脾胃,以心脾两虚,纳运失常为其病机特征,故应用健脾助运,养心安神之法,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消渴与肝关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龙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1):465-466
一般认为,消渴的病位在肺、胃、肾,肺燥、胃热、肾虚是病机关键。因此在治疗上,润肺、益胃、滋肾为历代治消之大法。《医学心悟·三消》指出:“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相似文献   

12.
中医有"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肺和大肠二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重要联系,基于此理论,临床治疗常有肺肠同治,肺病治肠,肠病治肺,糖尿病中上消与肺相关,其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也被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容易引起结肠癌,两者在治疗上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此文就"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一理论来论述糖尿病与结肠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甜为特征的一类病症。包括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但是临床实际中不能认为消渴与糖尿病同等。中医传统认为消渴一病主要的病理是:肺燥、胃热、肾虚所致的,三者又可互相影响,从传统观念认为肾阴亏虚不固为主。由于病因和病位及体质上不同,历代医家均遵循上消治肺、中消治胃、下消治肾的原则,虽能减轻病情和缓解临床症状,但治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33-1734
从"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防变","病盛防危","瘥后防复"五方面浅谈"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不同时期防治中的含义及体现,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分期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前病变"治疗用药规律。方法:广泛收集了1978年"胃癌前病变"命名以来至2017年的该病治疗方药,采取"Excel 2013数据透视表","SQL Server 2012"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胃癌前病变"治法是补气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如黄芪、白术、当归等,治其本;解毒散结、活血消痈,转变肠上皮化生,消散异型增生,如白花蛇舌草、莪术、蒲公英等,治其标。同时补中偏重于行,偏重于活血、祛湿,如偏重丹参、白术、茯苓的配伍,结合疾病本身特点,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该病时补而不滞,补中寓散,补以促行是其重要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答: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主要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故滋阴润燥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法则。但消渴病有上消、中消与下消之分,而燥热津亏主要涉及肺、胃、肾三脏腑。因此,在运用滋阴润燥法时,应考虑到肺、胃、肾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与其他脏腑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消渴的病因病机研究已经从历代"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上消在肺、中消在胃、下消在肾"的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研究,转为消渴之气血津液精病变、经脉肉皮骨病变等较之细小、微观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疗法上的突破和良好临证效果。但是本篇试从消渴病程中,肝脏参与程度及范围,论述肝郁在整个消渴病因病机中地位,以期为临证治疗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8.
潘宗妃  熊莉华 《陕西中医》2020,(10):1464-1467
历代医家多从三消分治糖尿病,认为其病位分属于肺、胃、肾,然而熊莉华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消,但脾统四脏,为治病之本。且三消皆与脾相关,胰亦归属于脾,治脾即治胰,故脾才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糖尿病应从脾论治的观点。从脾论治糖尿病应以健脾运脾为基本治疗原则,常使用益气养阴、理气化湿药物以健运脾气,调节中焦气机,以期恢复脾之转输功能。本文详细阐述了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并结合临床案例分析熊莉华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产生机理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病可归属于中医"消谷善饥"范畴,且其病机不同于"胃腑燥热,阴液被伤"的传统理论,虽为胃腑燥热标于实,却内因中焦气亏而本于虚。据李东垣"阴火"理论,脾胃气虚、阴火内生、上乘土位是最终导致消谷善饥的根本病机,治用甘温除热法,补气升阳,截断病势,从而治疗糖尿病非低血糖状态下饥饿之症。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从肺、胃、肾三脏考虑,但单纯从"三消"论治已不能满足临床医治2型糖尿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医家冲破传统"三消"观念,提出肝郁脾虚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机的新论点,从而为医治2型糖尿病开辟了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从理论基础、中医药疗法等方面针对2型糖尿病从肝脾论治的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