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胸疼缓解、ST段恢复、心力衰竭改善率分别为92.5%、82.5%、67.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62.5%、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胸痛缓解时间、ST段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4±1.5)h、(18.6±2.4)h、(17.4±1.8)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4.5±2.4)h、(20.2±2.7)h、(20.2±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年,随访两组患者,研究组患者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7.5%、2.5%、0.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17.5%、12.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能取得显著疗效,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减低复发及死亡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襄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急诊入院的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ST段恢复率、胸痛缓解率、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能够有效缓解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和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溶栓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梗塞冠脉再通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梗塞冠脉再通率为96.7%(29/30)、对照组梗塞冠脉再通率为53.3%(1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心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介入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梗塞血管再通率较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缩短、心脏功能恢复情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延迟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T)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258例70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介入治疗或接受介入治疗的种类,将患者分为直接急诊PCI治疗组(急诊组)71例,延迟PCI治疗组(延迟组)78例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109例。收集并分析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对存活出院的患者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基线资料急诊组ST段抬高例数高于其他两组,住院天数明显降低(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急诊组和延迟组。平均随访(4.5±2.5)例(1.6~7.9年),完成随访233人(90.3%)。延迟组死亡2例,急诊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15例。与对照组相比。延迟PCI治疗可降低远期MACE的发生率;与急诊组相比远期临床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延迟PCI治疗可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急救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方法:收治心肌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半小时胸痛缓解67例(88.2%),2小时ST段下降〉50%38例(50.0%),冠脉再通47例(61.8%),死亡5例,死亡率6.6%;对照组半小时胸痛缓解38例(50.0%),2小时ST段下降〉50%8例(10.5%),冠脉再通10例(13.2%),死亡12例,死亡率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症状缓解快,血管再通率高死亡率低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1月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发病时间不超过12h,均符合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实施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术前给予替罗非班,对照组未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冠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支架植入后,观察组出现冠脉血流TIMI3级血流共48例,占96.0%;对照组出现冠脉血流TIMI3级血流共40例,占比800%。观察组出现冠脉血流TIMI3级血流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在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早期给予替罗非班有助于提高梗死相关动脉复流,疗效显著,用药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魏斌超 《基层医学论坛》2014,(23):3072-307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冠脉内注入治疗,研究组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血液各项指标变化和症状相关指标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痛消失时间、ST段恢复时间和肌酸磷酸激酶(CPK)酶峰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显著,且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比较。方法研究取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共50例;实验组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5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做好记录和比较。结果在心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实验组的LVESD、LVEDD比对照组低,LVEF、6-WT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心电图、胸痛方面,治疗后实验组胸痛缓解率比对照组高,心电图ST段下降率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远期效果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对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时使用药物溶栓治疗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梗死再发率、心力衰竭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就梗死再发率以及心力衰竭发生率而言,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过程中,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4月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并分成溶栓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即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急诊瑞通立溶栓治疗。观察、分析溶栓组及对照组患者终点事件、住院时间,评价二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再通率及治疗效果。结果溶栓组死亡、心衰或休克、心率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溶栓组和对照组间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通立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替罗非斑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经冠脉造影及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治疗中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情况及出血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造影、介入治疗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术后TIMI血流3级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结论 替罗非斑在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明显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远端的血流,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自愿到本科室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急诊介入治疗组与延迟介入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药物溶栓治疗,急诊介入治疗组入院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延迟介入治疗组连续溶栓治疗7 d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6个月,延迟介入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急诊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均大于急诊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急诊介入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介入治疗组与急诊介入治疗组心力衰竭、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介入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死亡率均低于急诊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急诊介入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7 d溶栓治疗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于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收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与对照组(10例)。对照组给予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射血分数变化情况,并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射血分数较对照组与治疗前均更高;观察组IRA再通率、ST段下移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出血率、住院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申方群 《河北医学》2013,19(1):79-8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1例,观察组79例,两组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终点事件以及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再通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死亡、心衰或休克、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及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加速患者康复。加之该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药物保守治疗对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近晚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入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70岁以上初发AMI未行静脉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失败的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行冠脉介入治疗分为:采用延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组38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的对照组35例,记录并比较住院及随访3个月内超声心动图、B-型钠尿肽的情况。结果两组入院后即刻、7 d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3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延迟急诊PCI手术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延迟急诊PCI对近期心功能改善不明显,但可改善患者远期心功能、降低远期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急诊PCI时起搏治疗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时起搏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诊入院STEMI患者43名,分为试验组(临时起搏治疗)28例和对照组(非临时起搏治疗)15例.观察研究两组的一般资料、冠脉病变、血流情况、再灌注心律失常、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脉近段病变时起搏治疗例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71.4%:20.0%,P〈0.05),而在冠脉远段病变时暂不用起搏治疗,与试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40.0%:0,P〈0.05);术中慢血流两组对比,试验组远多于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意义(92.8%:26.7%,P〈0.05);两组在新发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再灌注心律失常方面有统计学意义(64.3%:13.3%,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出现了严重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急诊PCI时主张临时起搏治疗;如果无上述情况发生,则无须临时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张磊  范吉利  尚文涛 《安徽医学》2018,39(7):844-84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创建胸痛中心后收治的107例STEMI患者为研究组,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创建胸痛中心前收治的102例STE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非同期队列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在胸痛中心创立前入院进行常规救治,研究组患者按照胸痛中心模式救治.观察两组STEMI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入院后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比率、住院天数、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及院内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疾病种类构成及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入院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较短(P<0.05),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率较高,平均住院天数较短,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绪论胸痛中心的创建进一步提高了STEMI再灌注治疗的水平,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实施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非致死心梗、心源性死亡、出血等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胸前导联ST段下降与冠脉造影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胸前导联ST段下降情况分为观察组(胸前导联ST段下降)和对照组(胸前导联ST段正常组)各40例,分别将两组的心电图情况与两组的冠脉造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胸前导联ST段下降)冠脉造影的多支病变(2支或2支以上)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正常)(P〈0.05),且观察组的肌酸磷酸激酶(CPK)最高值及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T段正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进行诊断时,同时结合胸前导联ST段下降情况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疾病的预后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讨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此研究内所讨论的126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内,12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两组,对照组63例,研究组63例,对照组接受择期介入治疗,研究组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半年时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比,研究组比对照组要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住院阶段心脏破裂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一个月内死亡、一年内死亡等方面来看,研究组均占有明显性优势,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择期介入比较,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疾病时可考虑采用急诊介入治疗,其心肌缺血得到及时缓解,降低死亡率和再梗发生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