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9年至 2 0 0 3年 6月间 5 4例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患者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4例患者中 13例获得明确诊断 ,通过重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1例右额叶脑动静脉畸形 ,1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头颅MRI检查发现 2例隐惹性血管畸形 ,均经手术证实。手术探查发现 2例前交通动脉瘤 ,7例为脑动脉静畸形。结论 不明原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多为动脉瘤血栓形成 ,微小动脉瘤 ,瘤颈狭窄 ,血管痉挛及病变被血肿压迫不显影等。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应重复造影检查 ,并进一步行MRI、CT检查 ,对于反复同一部位出血或头颅CT、MRI扫描高度怀疑有病灶存在者均应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的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共73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造影诊断和血管内治疗,观察患者的造影检查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73例患者中诊断为脑动脉瘤的患者有21例(28.77%),诊断为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有10例(13.70%),诊断为脑动静脉瘘的患者有4例(5.48%),诊断为海绵窦瘘和其他疾病的患者各有有6例(8.22%),诊断未见疾病异常的患者有26例(35.62%);同时21例脑动脉瘤患者的栓塞程度达到90%以上,10例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中有8例达到完全栓塞效果,有2例达到不完全栓塞效果。结论脑血管造影对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诊断价值,其中脑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因,并且采用血管内栓塞的方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数字减影(DSA)在自发性脑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自发性脑内血肿、自发性脑室出血,不包括高血压脑出血中的诊治作用。方法:全部病例均经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动脉瘤22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AVM)12例,Moya-Moya病3例,5例为见异常。结论:对于自发性脑出血,均应及时进行DSA检查,以明确诊断与治疗,减少这一类疾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诊断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对15例非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亚急性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其病因进行分析。结果7例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3例烟雾病出血,1例海绵状血管瘤出血,1例脑血管未见异常。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病因诊断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复查情况。结果 (1)临床表现: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头痛,73例出现脑膜刺激征,62例出现恶心和(或)呕吐,37例伴有高血压史。(2)实验室检查:86例患者CT扫描未发现单纯脑室内出血或单纯脑实质内出血,伴有脑室内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3例,纵裂血肿2例。有74例再次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颅内动脉瘤22例,其中14例伴高血压,术前脑血管造影显示颅底大动脉或主干动脉血管壁不光滑。(3)治疗方法及复查结果:22例动脉瘤患者中8例保守治疗,7例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4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3例行载瘤动脉支架置入;复查均未见异常。结论全脑血管造影阴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颅内动脉瘤或其他病变的可能,必要时应复查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导致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结果的可能原因.方法对29例SAH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结果呈阴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可能出现的原因及对其愈后进行判断.结果125例SAH患者行DSA病因诊断阳性率为76.8%,其中动脉瘤80例(83.3%),动静脉畸形10例(10.3%),烟雾病6例(6.25%).各年龄阶段动脉瘤均为最主要病因,而动静脉畸形、烟雾病在低龄患者中更为常见.阴性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0例(34.49%)、糖尿病8例(27.58%).结论阴性患者的常见原因:⑴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SAH;⑵假阴性动脉瘤;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微小动脉瘤;⑷技术及设备的原因;⑸其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了46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46例患者出血原因明确的27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1例,动脉瘤5例,肿瘤卒中1例。手术治疗37例,疗效满意。结论: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常见病因为血管畸形,CT、MRI是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脑血管造影可作出病因诊断,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与脑血管造影术的特点。方法对110例SAH患者症状、病因及DSA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是SAH主要症状;DSA造影阳性者92例,其中脑动脉瘤64例、血管畸形17例和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是SAH病因诊断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意义。方法:对502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SAH的患者行选择性的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2例显示正常127例(25.3%),异常375例(74.7%),其中颅内动脉瘤359例(71.5%)、动-静脉畸形11例(2.2%)、烟雾病3例,硬脑膜动静脉瘘2例。首次DSA检查阴性者24例和可疑动脉瘤3例在发病2~3周后病情稳定时进行第二次全脑血管造影,其中10例(37.0%)明确诊断为动脉瘤。结论: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SAH的主要病因,DSA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首次DSA检查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动脉瘤的存在,应结合临床和CT,对高度怀疑为动脉瘤性SAH者,有必要在病情稳定后重复进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CT血管成像在诊治脑血管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00例住院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A检查.结果 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93例,自发性颅内出血3例,颅内动脉瘤2例,脑血管畸形1例,moyamoya病1例,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再行DSA血管造影检查与CTA血管检查吻合.结论 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渐变快速可靠的方法,具有非侵袭性,可对疾病程度进行初步评估,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A检查,包括颅内动脉瘤31例、脑血管畸形15例、脑缺血性疾病4例和自发性颅内出血10例。除7例外其余患者同期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52例CTA的结果与DSA相符。1例多发性动脉瘤,CTA漏检1个动脉瘤。7例本行DSA的患者,其CTA结果被手术或临床证实。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结去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它特别适合于手术计划制定,术中定位以及长期系列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全脑血管造影(DSA)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参与研究,利用全脑血管造影(DSA)方法进行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检查阳性率为75%,其中动脉瘤直径≥5mm的占68.89%,动脉瘤直径5mm的占26.67%,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占4.44%。结论 DSA用于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够有效防止漏诊,良好显示各部位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拟诊为SAH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CT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1例35枚(包括误诊1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8例(包括漏诊3例);DS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3例37枚;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6例。结论 CTA成像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曹三勇 《中外医疗》2014,(8):175-176
目的研究分析自发性脑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及血管内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88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并对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88例患者经过数字剪影血管造影发现32例患有脑动脉瘤、1例患有脑动静脉畸形、2例患有烟雾病、3例患有其他疾病,其余34例患者无造影异常;患病的54例患者中只有4例脑动脉瘤患者和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均达到满意的栓塞效果。结论对于自发性脑出血病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诊断是非常具有可靠性的一句,且常见脑出血原因为脑动静脉畸形和脑动脉瘤,且给予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确切,且具有创伤小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MSCT-DSA)对诊断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的价值.方法 17例脑叶出血患者,在脑出血的亚急性期进行MSCT-DSA检查,对减影后的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技术重组,将17例脑叶出血MSCT-DSA检查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和DS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SCT-DSA检查结果示,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1例海绵状血管瘤出血,2例脑转移瘤出血,1例脑血管形态未见异常,病理为脑血管淀粉样变.MSCT-DSA检查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DSA在检查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中,能排除高密度血肿对造影血管的干扰,可提高非高血压性脑叶出血病因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黄质彬  刘特炯  朱志辉 《海南医学》2006,17(1):49-49,16
目的探讨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的病因及诊治.方法回顾性总结了78例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78例患者出血原因明确的4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29例外,动脉10例,肿瘤卒中2例.手术治疗52例,疗效满意.结论非高血压性自发性颅内血肿常见病因为血管畸形,CT、MRI是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脑血管造影可作出病因诊断,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为脑出血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线索。方法 本组 176例 ,临床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出血 ,全部做脑血管造影。 4例脑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病人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造影诊断脑动脉瘤6 5例 (36 .93% ) ,脑动静脉畸形 34例 (19.32 % ) ,烟雾病 4例 (2 .2 7% ) ,其他 (包括动静脉瘘、海绵窦瘘 ) 5例 (2 .84 % ) ,未见异常的 6 8例 (38.6 4 % )。进行治疗的 4例动脉瘤、6例动静脉畸形病人均达到满意栓塞。结论 脑血管造影是自发性脑出血病因诊断的可靠方法 ,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是本组最常见的出血原因 ,血管内栓塞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18.
尤红  葛力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8):1068-1068,1055
目的 探讨CT与全脑血管造影对动脉瘤性SAH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症状疑为SAH患首先使用CT检查,随之行脑血管造影,结果与结论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入蛛网膜下腔的脑底池分布与脑动脉瘤的分布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出血(PIVH)的诊断、病因、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PIVH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经头颅CT扫描检查证实为PIVH。8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病因为脑动静脉畸形者5例(20%),脑动静脉畸形伴动脉瘤者1例(4%)。高血压者(48%),病因不明者2例(8%)。6例全脑室出血者2例死亡。结论头颅CT可以确诊PIVH,脑血管造影对明确病因很有帮助。PIVH的病死率与出血量之间无直接联系,与再出血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报告34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病人,常见病因为高血压,脑血管畸形,动脉瘤,CT是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脑血管造影常可作出病因诊断。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作者主张对高血压性出血早期行脑室内溶栓治疗,对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开颅显微手术去除病因,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溶栓治疗,既可清除血肿,又有可能提供病因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预防再次出血及继发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