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在Pubmed、Embas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筛选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肺癌之间关系的文献,提取数据并利用Meta分析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合并比值比及其95%可信区间(95%CI)。所有统计操作由Stata12.0软件进行。结果本次Meta分析共纳入8篇文献,共2153例研究对象,包括病例组1061例,对照组1092例。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Meta分析显示合并比值比为1.15(95%CI:1.01~1.31),P=0.03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肺癌密切相关,可能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洲人群酒渣鼻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用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等数据库,纳入关于亚洲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酒渣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运用Stata11.0软件对文献实验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和Meta回归分析评估异质性来源,Begg's Test和Egger's Test评价发表偏倚。结果亚洲人群中酒渣鼻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77.7%)明显高于健康人群(40.0%),OR=5.82,95%CI为(3.71~9.15),P=0.000。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酒渣鼻的发病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Meta 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确定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为探讨胃癌的病因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计算机辅以手工检索原始文献 ,用Meta -分析方法中的随机效应模型 (D -L法 )对检索到的国内 2 3篇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 ,求得综合比值比 (OR) ,并对该综合分析结果及可能出现的偏倚进行讨论。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明显的联系 (OR =2 .5 9,95 %CI:1.82~ 3 .6 8) ;其中与胃非贲门部癌、腺癌的联系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合并OR(95 %CI)依次为 3.35 (1.30~ 8.5 9)、3 .94(2 .41~ 6 .42 ) ;与胃贲门部癌及非腺癌的联系无统计学意义 (OR =1.38,95 %CI :0 .91~ 2 .0 8;OR =1.5 5 ,95 %CI :0 .99~ 2 .44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尤其是非贲门部癌、腺癌确实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关系。方法通过检索 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 )及维普(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开始至2014年,全面收集公开发表的关于Hp感染与儿童 HSP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采用 Meta分析方法对所有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并计算综合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8篇,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13篇。结果显示,HSP组与对照组为:OR(95% CI)为3.17(2.53~3.97),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Z=10.06,P<0.00001;腹型HSP与非腹型HSP组为:OR(95% CI)为3.43(1.83~6.4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结果Z=3.85, P=0.0001。结论 Hp感染与儿童 HSP的发病密切相关,尤其是腹型 HSP。  相似文献   

5.
邓勇  曾维琼  詹柱  刘智力 《重庆医学》2015,(32):4549-4552
目的:对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相关性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 eta分析,旨在为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发胰腺癌的风险做出预测。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PubMed、维普数据库,比较胰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的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水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D‐L法)计算合并调整后的比值比(A OR)及95% C I。结果共6项研究,包括2335例患者,符合本研究的筛选标准。累积M eta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的发展存在显著相关性(AOR=1.38,95% CI:1.08~1.75,P=0.009)。其中3项研究结果表明血清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阳性与胰腺癌无显著相关性(AOR=1.14,95% CI:0.66~1.97,P=0.639)。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6.
雷贝拉唑三联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Meta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评价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象和方法公开发表的、以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为对象的、评价雷贝拉唑三联法临床试验的中文文献.利用微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雷贝拉唑三联法为试验药,奥美拉唑为阳性对照药,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10个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独立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综合的数量化分析、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药物经济学分析和文献发表偏性分析等.结果 雷贝拉唑组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显著优于奥美拉唑组,合并效应量OR分别为1.96、3.07,95%CI分别为(1.24,3.09)和(2.18,4.32)(P<0.05).在症状缓解和消失方面,两组治疗在第1天和第3天有显著性差异,雷贝拉唑组起效迅速,症状缓解显著,5d后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间不良反应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较之奥美拉唑,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具有剂量小、疗程短、症状消失快、Hp根除率高、溃疡愈合迅速、副作用小等优点,用其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东莞市塘厦镇流动人口中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方法同步检测,并对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塘厦镇流动人口慢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0.2%,不同性别、年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莞市塘厦镇流动人口慢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其感染率与性别、年龄无关,与吸烟、饮用不洁水源、经常食用腌制及熏制食物有关(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综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再发性腹痛(RAP)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国内外期刊网数据库,纳入Hp感染与小儿再发性腹痛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包括3 496例病例组和2 487例对照组.M...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分析H.pylori感染与胃原发性淋巴瘤的关系。方法:检索相关的中献共21篇,筛选出符合分析要求的献数据,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其综合的OR值。结果:H.pylori与胃原发性淋巴瘤存在明显的相关性,H.pylori感染患胃原发性淋巴瘤的综合OR值为3.9137(95%CI:2.1869-7.0041,P<0.0001)。结论:H.pylori感染先于胃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生,是胃原发性淋巴瘤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11.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血清胃泌素的关系。方法:采用RIA方法检测186例门诊行胃镜检查患者血清胃泌素浓度,同时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结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者。结论:幽门螺旋杆菌引起血清胃泌素增高进而造成胃酸分泌增多,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致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应用ELISA法对湖南地区 6所大中型医院的 6 33名医院工作人员及 85名非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了血清抗HP 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 :医院工作人员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医院工作人员 (P <0 0 5 ) ;消化科医生 ,口腔科医生HP感染率明显高于医院其他科工作人员 (P <0 0 5 ) ;密切接触消化性溃疡病史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溃疡病史者 ;有消化不良症状者的HP感染高于无症状者。提示医院工作人员 ,尤其是消化科和口腔科医生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3.
刘文桂 《海南医学》2012,23(13):35-36
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的四联疗法补救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经抗Hp治疗失败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PPI+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四联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方案治疗,对比两组Hp根除率及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根除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8.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一样(P>0.05)。结论 PPI+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四联方案补救治疗Hp感染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抑郁症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渭  黄文柱  郭锦滔  陈广辉 《吉林医学》2011,32(13):2509-25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抑郁症是否具有关联性,Hp根除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抑郁症患者共131例,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分为Hp感染组(101例)和未感染组(30例),使用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进行抑郁评分。Hp感染组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进行规范Hp根除治疗,两组同时依病情使用SSR、ISNR I及NaSSA类抗抑郁药,4周后再次行HAMD抑郁评分。结果:Hp感染组与非感染组HAMD抑郁评分分别为26.55±5.94、17.90±5.65,t=7.085,P=0.000。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AMD抑郁评分差值分别为9.27±7.73、4.93±5.00,t=3.398,P=0.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抑郁症相关,Hp根除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好转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沙鼠感染模型的定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蒙古沙鼠感染模型 ,并通过比较定量培养、快速脲酶试验和ELISA三种方法 ,确定Hp动物模型的最佳评判指标。方法 采用临床分离的Hp强毒株对 2 0只蒙古沙鼠进行感染 ,4周后剖杀。取血按常规ELISA法检测抗Hp抗体 ;分别剪取胃窦、胃体和胃底粘膜组织作定量培养 ;其余组织作快速脲酶试验及病理检查。结果 经定量培养结果显示沙鼠的Hp感染率达到 80 % (16/ 2 0 ) ,胃窦、胃体和胃底的Hp定植密度的对数均值分别为 5 2 4± 1 5 0、4 11± 3 2 2、和0 97± 2 3 9;16只Hp阳性沙鼠中脲酶试验有 4只阳性 ,ELISA有 7只阳性 ,阳性鼠的感染均值显著高于阴性鼠。结论 经筛选的Hp强毒株成功感染沙鼠后 4周 ,Hp主要定植于胃窦和胃体部 ;定量培养仍是评价Hp动物模型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柳州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况,分析Hp感染相关因素,为预防Hp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抗体.分别按性别、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嗜酸辣)及消化道基础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分组,统计各组Hp感染率.将近年来其他地区报道的Hp感染率与柳州地区做比较.结果 柳州地区Hp总感染率为37.34%,男性感染率(40.04%)明显高于女性(3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28.74%)比较,中老年组(39.60%)、老年组(39.60%) Hp感染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饮酒、嗜酸辣各组Hp感染率相应高于非吸烟、非饮酒、非嗜酸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消化道基础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各组Hp感染率高于无消化道基础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柳州地区Hp感染率高于大连、广州、重庆,低于东台(P<0.05).结论 柳州地区Hp感染率与相关地区相比处于中上水平.Hp感染与男性、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和嗜酸辣)、消化道基础疾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感染家族史,发生和未发生H. pylori感染的儿童胃部菌群特点。方法:分别采集患儿胃体和胃窦的黏膜标本,通过标本DNA提取、16S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DNA)V3-V4区域PCR扩增、高通量测序、数据处理等步骤后,得到胃部黏膜菌群分析结果,将结果中有H. pylori感染家族史的标本根据是否发生H. pylori感染分为感染组(n=18)和非感染组(n=24),比较两组间菌群的α和β多样性、菌群丰度变化等指标,找出差异菌群,并对菌群功能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胃部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感染组的菌群多样性要低于非感染组。菌群相对丰度方面,门水平占优势的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属水平上,非感染组中拟杆菌(Bacteroides)、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奈瑟菌(Neisseria)为优势菌种。差异物种方面,通过LEfSe分析,发现非感染组中属水平的拟杆菌属等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感染组。功能预测发现,拟杆菌属与一些氨基酸和维生素代谢、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安沙霉素(ansamycin)的合成相关通路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H. pylori感染家族史的儿童中,发生H. pylori感染和未发生感染者的胃部菌群存在显著差异,拟杆菌可能与儿童是否发生H. pylori感染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136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Hp检出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快速尿毒酶试验、PCR法、组织切片Warthin-stary银染及血清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情况,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6例残胃病患者Hp感染检出率为43.4%,与年龄、性别以及术后时间无关;毕I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65.8%)明显高于毕Ⅱ式术后残胃Hp检出率(34.0%),而伴有胆汁返流的残胃Hp感染阳性率(21.3%)明显低于不伴胆汁返流的残胃阳性率(56.0%)。同时,因溃疡、穿孔、出血行手术的残胃Hp检出率(47.7%)高于因胃癌手术的检出率(24.2%);不同病理学残胃中,残胃溃疡和残胃癌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慢性残胃炎及吻合口炎Hp感染率。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其是残胃癌,应及早进行Hp治疗,可减轻肠胃病变,减少残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