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外胆管疾病的超声诊断及漏误诊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外胆管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及漏误诊原因.方法 对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外科手术、病理确诊的685例肝外胆管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肝外胆管疾病超声诊断漏误诊原因.结果 685例肝外胆管疾病,超声诊断诊断符合率89.34%.其中肝外胆管结石符合率88.64%(468/528),肝外胆管癌88.16%(67/76),胆道蛔虫92.59%(50/54),胆总管囊状扩张100%(27/27),漏误诊73例.结论 超声对肝外胆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诸玮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18-4718
目的探讨超声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10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总结不同病因引起肝外胆管梗阻的超声显像特点,从而提高超声诊断率。结果 101例肝外胆管梗阻疾病患者,超声诊断胆道梗阻部位的准确率为95.05%(96/101),病因的符合率为87.13%(88/101),其中胆管结石符合率92.98%(53/57),胆管炎符合率62.5%(5/8),胆管癌符合率90%(9/10),胰腺炎符合率为80%(4/5),胰头癌符合率84.62%(11/13),壶腹癌符合率75%(6/8),其中仅显示肝外胆管系统扩张而未能显示梗阻病变位置者5例,占4.95%;误诊8例,占9.09%。结论超声显像具有方法简单、迅速和诊断率较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病因诊断价值,可作为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的肝外胆管超声检查方法,对胆管梗阻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术前对90例肝外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了超声显像检查,并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90例肝外梗阻性黄疸中,胆总管结石41例,胰头癌18例,壶腹癌13例,胆总管癌9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75/90)。结论:经改进的超声显像方法,对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4.
1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上腹间歇性痛2年,加重9天伴发热及全身黄染7天。外院曾诊断为胆总管结石。超声检查: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肝外胆管明显扩张,胆总管内径为2.1 cm,胆总管下段见1.2 cm×1.1 cm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胸膝位可见其移动。于该强回声团上方另见约2.8 cm×1.8 cm范围的高回声区,与胆总管壁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后方无声影,胸膝位未见其移动。胆囊轮廓清,大小8.6 cm×4.3 cm,壁光滑,腔内未见异常回声。超声提示:(1)肝内胆管轻度扩张;(2)胆囊肿大;(3)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4)胆总管中段高回声区(胆总管癌可能性大)。术中:胆…  相似文献   

5.
朱慧敏 《临床医学》2005,25(6):34-3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鉴别诊断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胆管癌与19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血流进行对比观察,5例胆管癌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结果胆管癌组彩色多普勒显示病灶内门静脉血流显像不清者占91.67%(11/12),其中75%(9/12)肝动脉亦显像不清,16.76%(2/12)显示丰富的肝动脉血流,有1例(8.33%)病灶内门静脉和肝动脉血流成像均清晰;而肝内胆管结石组中门静脉、肝动脉均显像不清的只有10.53%(2/1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5例胆管癌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彩色多普勒显示门静脉血流不清者占80%(4/5),但其病灶中间均可见强回声区和其后的“阴影样”低回声区。结论门静脉血流信号变细或消失为胆管癌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性表现,其在胆管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在肝部份切除术前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经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分布、肝萎缩、纤维化、胆管扩张与手术结果、病理对照进行分析。结果:结石位于左肝外叶(Ⅱ-Ⅲ)26例,局限Ⅲ段5例,左右肝管均有结石9例,右肝管前叶支1例,右肝管后叶支合并肝脓肿、胆管癌1例。同时合并胆总管结石34例。左肝萎缩、纤维化24例。超声对结石区域性分布与手术对照符合率100%;左肝萎缩、纤维化漏诊16.7%(4/24);胆管癌漏诊1例,结石大小、胆总管扩张程度与手术相差0.2~0.3 cm。对肝内外门静脉系统内径、走行超声改变与手术对照回顾性分析。结论:B超在肝内胆管区域性结石分布及合并肝叶(段)纤维化、萎缩的诊断对临床术前拟定肝部份切除方案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和超声造影在多发性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术中超声探头,在4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肝胆管结石手术中进行超声检查,并行经胆总管插管超声造影/或经肝内胆管穿刺超声造影,且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4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超声诊断35例为肝内胆管结石,其中5例术前超声未查出,13例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10例合并胆管炎症、胆管壁纤维化。13例肝内外胆管均有结石的患者中,4例合并胆总管下段癌变,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术中超声检查可对术前超声检查的漏误诊予以纠正。术中肝胆管超声造影,可提高对胆道疾病的检出,同时伴有冲洗胆道结石的作用,可以减少胆道结石的残留。术中超声定位结合术中胆道超声造影,可作为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阻塞性黄疸超声诊断的特点。方法:对78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分析各疾病的超声影像特点。结果:发现胆系肝外结石56例.占71.8%。超声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或呈“树枝状”扩张,管径大于3mm;肝外胆管扩张,呈“双筒猎枪征”,管径〉7mm,最大管径可达25mm;胆管壁增厚,连线完整,管腔内可见结石强光团填塞,后伴声影。其次是恶性梗阻性黄疸17例,占21.8%。结论:超声检查无损伤性、操作简便,能显示胆管的形态学变化,明确诊断阻塞性黄疸,在大部分病例中还可确定梗阻的病因,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B超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超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4例术前临床拟诊为肝外胆管结石行肝外胆道手术病人的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54例中B超检查诊断为肝外胆管结石并肝外胆管扩张47例,未显示结石回声7例。超声误诊2例。B超诊断正确率为83.3%(45/54)。漏诊例结石均位于胆总管下段,直径<2cm。结论B超是一种无损伤,无痛性检查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对胆总管下段的小结石较易漏诊,对伴有钙化的胆管癌与结石相鉴别有困难。  相似文献   

10.
实时超声诊断胆总管下部病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超声检查的72例胆总管下部病变的诊断结果,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超声以梗阻部位判断正确者70/72(97.2%),显示胆总管下部病变者66/72(91.6%),病因诊断正确者64/72(88.8%)。其中乏特氏壶腹癌3/4(75%),乳头癌4/5(80%),胆管癌10/12(83.3%),胰头癌20/23(86.9%),胆总管结石22/23(95.6%),先天性胆总管囊肿5/5(100%)。文中详述了本组疾病的声象图特点,并对超声检查如何提高胆总管下部病变的显示率,鉴别诊断以及临床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1岁,上腹胀痛不适4个月,皮肤发黄5 d.血清甲胎蛋白、糖类抗原19-9均阴性.MRI诊断:肝左叶胆管明显扩张伴多发结石,肿瘤不能除外;胆总管明显扩张,胆囊管稍扩张,多考虑先天性扩张.超声检查:肝内胆管扩张,其中肝左叶胆管扩张明显,部分段呈囊样扩张,内壁较毛糙,最宽处约40 mm(图1),其内见多个条状及菜花样等回声,最大约58 mm×34 mm(图2).于囊壁周围探及数支细小血管伸入瘤体,分布不均匀;小动脉阻力指数约为0.75.超声诊断:肝内胆管扩张,肝左叶胆管囊样扩张伴等回声占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胆道结石332例。超声显示胆囊结石较其它影象检查方法敏感、正确(敏感性94.8%,正确性95.2%),已成为诊断胆囊结石首选而又可靠的方法。诊断胆总管结石以直接胆道造影为优,ERCP敏感性95%,若合并肝外胆道完全性梗阻,采用PTC或PTCD更为适宜。超声在显示胆总管结石(敏感性69.6%,正确性85.2%),判断胆道梗阻和扩张以及早期发现梗阻性黄疸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PTC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比较正确,但超声简便、无损伤,超声导向PTC检查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众多胆管病变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诊治的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临床诊断为胆囊切除术后众多胆管病变患者的520例ERCP资料.结果:520例患者均行ERCP诊治,结果为单纯胆总管结石384例(73.85%),胆总管良性狭窄90例(17.31%),其中明确为手术中胆管损伤后的长期胆道狭窄11例,胆肠吻合术后所致胆总管残端的盲袢综合征8个(1.54%),壶腹部肿瘤9例(1.73%),胆管癌10例(1.92%),肝门部肿瘤13例(2.50%),胆道蛔虫症6例(1.15%).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病变以胆总管结石最为多发,其次为胆总管良性狭窄.而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胆管疾病,ERCP诊治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胆总管结石的彩色超声和MRCP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岩  戴洁  陈松旺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38-2539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的彩色超声表现和核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方法: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均经外科手术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证实,术前全部患者均经彩色超声和MRCP检查。结果:彩色超声对胆总管结石的超声表现为胆囊肿大、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胆总管腔内强回声团或稍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或不伴声影。MRCP表现为胆囊肿大、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胆总管内各类形态的低信号或无信号,其形态多为圆形、多角形,当结石较大时,MRCP显示为杯口征。结论:彩色超声检查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黄疸87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用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要点。方法:对87例阻塞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根据各自的超声影像特点进行诊断。结果:诊断出胆系肝外结石59例,占67.8%。超声显示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肝内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或呈“树枝状”扩张,管径〉3mm;肝外胆管扩张,呈“双筒猎枪征”,管径〉7mm,最大管径可达25mm;胆管壁增厚,连线完整,管腔内可见结石强光团填塞,后伴声影。其次是恶性梗阻性黄疸20例,占23.0%。结论:超声检查无损伤性、操作简便,能显示胆管的形态学变化,明确诊断阻塞性黄疸,在大部分病例中还可确定梗阻的病因,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外胆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早期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超声拟诊为肝外胆管癌患者,经临床手术、其他影像学及(或)经皮胰胆管逆行造影证实,分析其患者临床及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肝外胆管癌超声直接征象分为乳头型、团块型、截断型和狭窄型;间接征象为肝内及肝外胆管扩张、肝内及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和腹水。误诊3例,其中1例为胆总管结石,2例为十二指肠憩室。结论超声显像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肝内胆管囊状肿瘤的声像图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状肿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对12例肝内胆管囊状肿瘤患者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其中胆管乳头状腺瘤2例,乳头状腺癌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2例,囊腺癌2例。结果 12例肝内胆管囊状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9/12),10例(83%)患者肝内胆管呈囊状或簇状扩张,7例(58%)胆管壁厚者均为恶性,6例(50%)肿瘤中测及乳头状回声者良恶性皆有,7例(58%)肿瘤内见胶冻状物回声,其中6例堵塞胆总管致胆管扩张。结论 局部肝叶或肝段测及胆管不明原因囊状扩张,胆管壁厚,囊内透声差,尤其是胆管内充满大量胶冻状物并见乳头状回声应视为肝内胆管囊状肿瘤的重要诊断依据。提高超声对肝内胆管囊状肿瘤的早期诊断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胆道肿瘤的超声表现及结果。其中胆囊肿瘤15例,良性者5例;胆囊癌10例;胆总管癌9例。良性肿瘤中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全部符合。10例胆囊癌中有3例漏诊,1例为局部囊壁增厚而未被认出,1例为胆囊实变及另1例胆囊缩小,壁增厚伴结石而漏诊。胆管癌中均见胆总管增粗,但有4例梗阻原因判断错误;1例肿瘤呈强光团伴声影误认为结石,其余则因胰头较大误认为腋头癌或未能肯定肿块的性质而误诊。本组胆道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3.2%。误诊的原因主要是经验不足。本组恶性肿瘤预后不良,能手术切除者仅2例。故发现胆囊壁增厚或总胆管扩大,则应注意找寻原因。胆囊良性肿瘤亦应采取积极措施,或实行定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胆道系统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胆管结石患者,应用Medison-8000及Medison-99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0~7.0 MHz,肥胖者用2~2.5 MHz,瘦人和儿童用5.0MHz的探头.结果 显示肝内胆管结石15例,合并胆管结石8例,胆管癌2例,10例显示超声强回声等直接征象,5例显示肝内胆管间接征象,肝外胆管结石21例,均位于胆总管下端,胆管癌胰头癌各2例,10例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扩张等间接征象,11例合并胆结石.结论 超声在诊断胆道结石时,依据直接征象,参考间接征象可提高诊断准确性,证明超声在胆道系统结石诊断中有肯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39例临床诊断明确的肝内胆管结石超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门脉分支伴行的肝内胆管扩张至0.5~2.0cm,内见多发泥沙样结石呈团状、树枝状分布,11例局限于左支(其中4例伴左肝萎缩),6例位于右后支,12例肝内外胆管均有(其中5例合并胆总管蛔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