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摘要]目的: 观察利莫那班衍生物ZH-101-S对高脂饲料饲喂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 以高脂饲料喂养ICR雄性小鼠1月建立高脂肥胖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利莫那班30 mg/kg组、ZH-101-S 10 mg/kg组和ZH 101 S 30 mg/kg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他3组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各组均连续灌胃给药18 d。实验过程中测量小鼠体质量,末次给药后空腹12 h,眼眶采血检测小鼠空腹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处死小鼠,取附睾脂肪称重并计算脂肪系数(附睾脂肪质量/净体重),并将脂肪及肝脏组织进行切片和HE染色。结果: 连续给药18 d后ZH 101 S组小鼠体质量、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LDL-C、AST、ALT、LDH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HDL-C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光镜下,ZH 101 S组脂肪细胞直径、肝组织脂滴空泡数均明显小于或少于模型组。结论: 利莫那班衍生物ZH-101-S在减轻高脂肥胖模型小鼠体质量的同时能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构建饮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观察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在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肥胖组小鼠予吡格列酮(每日10 mg/kg)灌胃14天后处死,放免法测小鼠空腹胰岛素水平,生化法检测血糖,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脂肪组织脂联素的mRNA表达.结果:肥胖组小鼠体重,空腹胰岛素及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肥胖干预组小鼠空腹胰岛素降低(P<0.05),血糖降低(P<0.01),血清脂联素含量升高(P<0.01),HE染色显示脂肪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脂肪组织脂联素mRNA表达升高(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通过影响脂肪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3.
魔芋超细粉末的减肥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席晓莉  吴道澄  吴红 《医学争鸣》2003,24(19):1812-1814
目的 :考察魔芋超细粉末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 .方法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液中的三酰甘油、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糖值 ,通过测量体质量变化及Lee s系数考察魔芋超细粉末的减肥效果 .结果 :与魔芋精粉及魔芋多糖相比 ,魔芋超细粉末可明显降低营养性肥胖大鼠的体质量 (P <0 .0 5 ) ,以及营养性肥胖大鼠血液中的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P <0 .0 5 ) ,Lee s系数和血液中胆固醇也有降低 .结论 :魔芋超细粉末具有比魔精粉及魔芋多糖更明显的减肥作用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减肥对脂肪分布及血脂、超敏C 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对成年单纯肥胖患者58例.采用拔罐法治疗、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脂高蛋白饮食、有氧运动治疗2月.结果 经减肥治疗,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围比、血压、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均显著下降(P<0.01). 结论 拔罐+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脂高蛋白饮食+有氧运动疗法可以有效减肥,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等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葛蓝减肥汤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减肥降脂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小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和葛蓝减肥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予小鼠灌服给药,同时设正常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4周后,测定小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的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TC和TG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表明营养性肥胖小鼠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葛蓝减肥汤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小鼠的Lee's指数、脂肪湿重、脂肪系数、TC、TG含量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蓝减肥汤对营养性肥胖小鼠有一定的减肥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匹格列酮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高脂饮食诱导(high fat diet-induced, HFD)的肥胖小鼠模型,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激动剂匹格列酮(pioglitazone,PGZ)对肥胖小鼠棕色脂肪组织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HFD肥胖小鼠模型(n=30);肥胖小鼠随机分为PGZ灌胃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PGZ 10 mg/(kg·d)灌胃1个月,对照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检测灌胃组及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血胰岛素含量;使用RT-PCR检测小鼠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棕色脂肪组织UCP-1蛋白的表达量?结果:PGZ灌胃的肥胖小鼠棕色脂肪功能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提高;PGZ灌胃组小鼠体重?血胰岛素含量和口服葡萄糖耐量改善?结论:PGZ通过调节棕色脂肪功能基因表达提高棕色脂肪功能,可能是PGZ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机体代谢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乌药醇提取物(LREE)对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雄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易善复组(0.2736 g/kg)和乌药组(1 g/kg),每组8只。采用饮食高脂饲料复合梯度浓度白酒连续灌胃8周复制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小鼠,造模的同时给予易善复、LREE进行干预;于第2、4、6、8周采血,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实验期末,解剖,取肝脏,油红O染色检测肝组织脂肪病变程度,RT-PCR检测肝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表达水平。结果 LREE和易善复能抑制高脂饮食+酒精诱导的小鼠体质量增加[(38.6±2.9)g、(39.4±2.3)g比(42.3±1.9)g,P<0.05],实验期末,乌药组及易善复组小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利司他对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用谷氨酸钠建立小鼠肥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肥胖小鼠分为3组,模型组、奥利司他低剂量组(60 mg/kg)和奥利司他高剂量组(120 mg/kg),每组7只,连续灌胃给药6周。观察药物干预后小鼠体质量及Lee氏指数的变化、腹围及腹腔内白色脂肪组织的湿重。【结果】奥利司他能减轻体质量及Lee氏指数,并减少腹型肥胖的程度,减少腹部白色脂肪的重量(P<0.05)。【结论】奥利司他对谷氨酸钠诱导的肥胖小鼠有明显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扶脾抑胃法推拿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体脂及血脂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制备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6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肥胖模型组、扶脾抑胃法推拿组和药物治疗组,另选15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实验大鼠治疗前后体质量、腹内脂肪含量、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HⅡ)L)、高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扶脾抑胃法推拿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大鼠的体质量(P<0.01)和腹内脂肪含量(P<0.05),同时可以降低实验大鼠血清中CHOL、TG、LDL的含量(P<0.01,P<0.05),提高HDL含量.结论:扶脾抑胃法推拿能够有效改善实验大鼠肥胖及高血脂状态,且疗效优于药物疗法而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 调查不同饮食营养结构对新生儿腹泻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 2 4h膳食回顾法调查 1 0 0例健康足月初产妇在妊娠期的膳食构成 ,按不同膳食结构分为 4个组 ,用Gertal Roger法分析母乳脂肪含量并检测产后 1d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③结果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组产后 1d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高于碳水化合物组、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组、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组 (F =4 .77、1 2 .85 ,q =3.1 5~ 8.31 ,P <0 .0 1 )。初乳期母乳脂肪含量与母体血脂水平呈正相关 (r =0 .2 0 9~ 0 .31 1 ,P <0 .0 1 )。新生儿生理性腹泻组与对照组相比母体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明显增高 (t=3.5 4、6 .86 ,P <0 .0 1 )。④结论 孕妇高纤维素饮食有利于减少乳汁中的脂肪含量 ,降低新生儿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胃袖状切除术(SG)对2 型糖尿病小鼠脂肪组织微囊蛋白1(caveolin -1)表达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实验于2015 年1 ~ 6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选择30只肥胖2 型糖尿病小鼠(+db/+db,C57BL/KsJ)为研究对象,按体重随机等分为3 组:db/db 组(无处理)、db/db-SG 组(行SG)、db/db-sham 组(假手术),每组10 只。术前3 d 和术后7、14、21 及28 d 测定动物体重及每100 g 体重摄食量。术前5 d 和术后30 d,测定小鼠空腹血糖(FB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ELISA 检测血浆胰岛素、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Western blot 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内脏脂肪组织caveolin-1、GLUT4 蛋白及mRNA 表达。结果 db/db-SG组小鼠术后体重、摄食量、空腹血糖、OGTT 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与db/db 组及db/db-sham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b/db-SG 组小鼠术后体重及摄食量降低,空腹血糖下降,OGTT 曲线下面积减少,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db/db-SG 组血清TG、TC、LDL 水平与db/db 组及db/db-sham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b/db-SG 组小鼠下降;db/db-SG 组小鼠脂肪组织caveolin-1、GLUT4 蛋白和mRNA 表达与db/db 组及db/db-sham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均升高。结论 SG 可在术后短期内有效降低2 型糖尿病小鼠体重及摄食量,降低TG、TC,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脂肪组织caveolin-1及GLUT4 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反式脂肪酸(TFA)染毒小鼠肝脏损伤的修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SPF级KM小鼠4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TFA组(50 mg/kg剂量的TFA)、TFA+低、中、高LP组(50 mg/kg剂量的TFA+5 mg/kg、10 mg/kg、20 mg/kg剂量的LP),每组8只(雌雄各半)。隔天进行灌胃染毒,染毒8周。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对肝脏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FA组小鼠体重、肝脏脏器系数、ALT、AST、TG、TC、LDL-C水平及MDA含量增加(P<0.05),TP、ALB、HDL-C含量降低(P<0.05);SOD、GSH-Px活性降低(P<0.05);且其肝组织形态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可见肝细胞大片坏死。与TFA组相比,TFA+低、中、高LP组体重、肝脏脏器系数、ALT、AST、TG、TC、LDL-C水平及MDA含量降低(P<0.05),TP、ALB、HDL-C含量增加(P<0.05);SOD、GSH-Px活性上升(P<0.05);且肝细胞病理变化明显改善。 结论 番茄红素可修复肝脏细胞,保护肝功能,对反式脂肪酸致小鼠肝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番茄红素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Lycopene,LP)对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TFA)染毒小鼠肾脏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0只健康SPF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TFA染毒、TFA染毒+低剂量LP保护、TFA染毒+中剂量LP保护和TFA染毒+高剂量LP保护5个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统一在上午对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对小鼠进行灌胃,除外各组分别灌胃TFA 50mg/kg.bw;在下午对各剂量LP保护组分别灌胃LP 5mg/kg.bw、10mg/kg.bw、20mg/kg.bw,隔天灌胃一次.8周后,观察小鼠生长情况,取其肾脏标本做病理形态学观察;取血,进行血清尿素(UREA)、肌酐(CREA)、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的检测和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及肾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测定.结果:较对照组,TFA染毒组小鼠体重、肾脏脏器系数、血清中UREA、CREA、TG、TC、LDL-C及MDA含量增加,差异间均有统计学意义;UA、HDL-C含量减少及SOD、GSH-Px活性下降,差异间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肾组织可见形态病变.较TFA染毒组,TFA染毒+低、中、高LP保护组体重、肝脏脏器系数、血清中UREA、CREA、TG、TC、LDL-C及MDA含量减少差异间均有统计学意义;UA、HDL-C含量增加及SOD、GSH-Px活性有升高,差异间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LP剂量的升高,肾组织结构趋于正常,病理变化明显改善.结论:番茄红素可修复由反式脂肪酸导致的肾脏损伤,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飞龙掌血提取物(Toddalia asiatica extract,TAE)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TAE对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雄性KM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TAE高、低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用牛奶代替水自由饮用,诱导高脂血症。同时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每天一次,连续28 d。于试验结束72 h前分3次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hydrochloride,Iso),造成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小鼠体重、心电图、心脏和肝脏指数、心肌含水量、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结果 TAE可改善模型小鼠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降低体重,抑制心脏、肝脏指数,降低心肌含水量;降低血清TC、TG、LDL-C含量,升高血清HDL-C含量;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血清SOD、GPx活性。结论 TAE可能通过调节氧自由基代谢,改善氧化损伤,发挥其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柿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柿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小鼠的降糖降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诱导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给予柿叶总黄酮50、100、200 mg/kg灌胃治疗,连续2周,取血清,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SOD、MDA含量。灌胃期间,第7、14天分别称其体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的柿叶总黄酮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提高血清中SOD活性,降低TG、TC、MDA的含量。结论柿叶总黄酮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具有降血糖和血脂的作用及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CI)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7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高脂血症对照(HC)组、鹰嘴豆异黄酮提取物(CI)高、中、低剂量组及脂必妥胶囊阳性对照组。高脂乳剂灌胃致小鼠高脂血症的同时CI干预持续10d后,分离血清,制备肝匀浆,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高脂乳剂灌胃后,HC组血清TC、TG水平较NC组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CI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血清TC水平较HC组明显降低(P<0.05~0.01);CI各剂量组、阳性对照组血清TG水平较HC组有降低趋势,但各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HDL-C较HC组明显升高(P<0.05~0.01),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尤其以降低TC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B-M合剂,2∶1)对高脂血症大鼠和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慢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合剂三个剂量组(280 mg/kg、140 mg/kg、70 mg/kg)、二甲双胍组(140 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21d,取血清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尾静脉注射Triton WR-1339建立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M合剂三个剂量组(400 mg/kg、200 mg/kg、100 mg/kg)、二甲双胍组(200 mg/kg),每组10只,造模前3d开始灌胃给药,造模后24h取血清测定TG、TC、HDL-C和LDL-C水平.结果 B-M合剂各剂量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B-M合剂各剂量能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脂水平,其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比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中剂量组明显降低血清TG、TC和LDL-C水平(P<0.05或P<0.01),低剂量组则主要降低血清LDL-C水平(P<0.05).降血脂效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相关性.结论 黄连素合用二甲双胍可有效改善高脂血症的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8.
毛平车前活性部位调节血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毛平车前活性部位(PDMAF)调节血脂的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蛋黄乳剂造成急性高脂血症模型,观察PDMAF对小鼠高脂血症的预防作用.以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为模型,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PDMAF,连续28 d.测定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肝组织中TC与TG含量以及肝指数.观察PDMAF对高脂血清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释放NO的影响.结果:PDMAF 30,60 mg/kg 明显降低蛋黄乳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C和TG.PDMAF 60 mg/kg 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肝指数;PDMAF 30,60 mg/kg 明显降低大鼠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的血清TC、TG、LDL-C、MDA含量、TC/HDL-C比值,肝组织的TC与TG,并明显升高血清HDL-C和NO含量以及SOD活性.PDMAF 10,30,100 mg/L 明显逆转高脂血清损伤的ECV304细胞释放NO.结论:毛平车前具有显著的调血脂和抗氧化作用,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的功能,提示其可用于防治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葛根素合用二甲双胍(P-M,2:1)对高脂血症大鼠和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慢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P-M合剂组(140mg/kg)、葛根素组(100mg/kg)、二甲双胍组(50mg/kg),每组10只,灌胃给药21天,取血清测定TG、TC、HDL-C和LDL-C水平.尾静脉注射Triton WR-1339建立小鼠急性高脂血症模型,分为正常组、高脂模型组、P-M合剂组(200mg/kg)、葛根素组(140mg/kg)、二甲双胍组(70mg/kg),每组10只,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给药,造模后24h取血清测定TG、TC、HDL-C和LDL-C水平.结果 P-M合剂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与高脂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葛根素组血清TC、LDL-C水平及二甲双胍组血清LDL-C水平与P-M合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组相比,P-M合剂组血清TG、TC、HDL-C和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葛根素组血清HDL-C水平与P-M合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合用二甲双胍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