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离体培养鸡胚脑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离体培养鸡胚脑细胞的超微结构,侧重描述了神经细胞及其突起间突触连接的形态特征。培养4天后,分化发育成为双极和多极的神经细胞及其突起,彼此已连成网络,并出现初期的突触连接,还见有突触前袋样结构和桥粒样细胞连接。培养7天后,神经细胞之间的轴-树、轴-体和轴-轴等类型的突触连接数目增多,透明突触囊泡密集,结构更完善。培养10天和14天后,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连接仍较多,但已出现神经细胞变性,纤维性神经胶质细胞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鸡胚发育过程中端脑神经细胞凋亡的时空分布。方法:采用硫堇染色、TUNEL法染色观察凋亡神经细胞的分布。透射电镜技术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鸡胚第5d、第6d时可见少量凋亡细胞,随着鸡胚的发育,凋亡细胞渐渐增多。鸡胚第7d时,凋亡细胞数达到高峰,随后数量渐渐减少。鸡胚第12d时,几乎不见凋亡细胞。凋亡细胞主要分布于嘴段背侧和两侧脑室之间的组织等部位。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鸡胚神经系统发育中选择性发生神经元凋亡,凋亡细胞的分布呈现一定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电子显微镜技术对 4月胎龄组及 6月胎龄组水囊引产胎儿海马中段部位的凋亡神经元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拍照 ,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显示 :两组对象中均可见凋亡神经元 ,所见的凋亡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基本相同 ,即细胞核内有明显的染色质边集和凝结成块的现象 ,并可见核膜皱缩和扭曲。另外 ,6月组凋亡细胞的结构变化较 4月组更为明显。在 6月组细胞质内和核内均有小体出现 ,其他细胞器无显著变化。从而更进一步说明在胚胎海马发育中存在着神经元不同性质的死亡现象 -即正常死亡和凋亡。而且提出 6月组显现出更为明显的凋亡神经元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太空发育鸡胚的前庭感受器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太空微重力对鸡胚前庭感觉上皮细胞的形态发育的影响 ,选取在航天飞机 (STS-2 9)发育鸡胚和地面发育鸡胚各两只 ,利用计算机显微测量技术分别测量椭圆囊和球囊的毛细胞、支持细胞核的切面面积、周长、形状系数。太空发育鸡胚的球囊支持细胞核的切面面积、周长显著大于地面组 ,形状系数无差异 ;太空发育鸡胚的椭圆囊支持细胞核的切面面积、周长、形状系数以及椭圆囊和球囊毛细胞的切面面积、周长与地面发育鸡胚相比无明显差异。微重力可能对球囊支持细胞核的体积发育有影响 ,对椭圆囊和球囊的毛细胞以及椭圆囊支持细胞核的形态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与P53介导的细胞周期抑制相比,由DNA损伤、氧化作用以及致癌物引起的P53诱导的细胞凋亡机制还知之甚少,阐明P53肿癌抑制基因诱导凋亡是当务之急,P53作为抗癌靶分子主要在于它的凋亡作用,揭开P53诱导凋亡途径之谜,可以证明P53具有生化多样性,其功能远远超出一个单纯转录因子的功能。线粒体内P53蛋白诱导凋亡的证据表明,协同P53转录活性功能,将使P53诱导的调亡路径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6.
小鼠胚着床前线粒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贻仁  赵晖 《解剖学报》1998,29(3):303-306,I017
为了解小鼠着档前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观察了2细胞胚,4细胞胚,8细胞胚,桑椹胚,早期囊胚和晚期囊胚,2细胞期和桑椹胚期,线粒体绕胞核集,在挤紧的8细胞胚中,线粒体在细胞接触面处的胞质边缘密集。囊胚期,滋养层细胞的线粒体在胞核周围较宽的区域中分布。  相似文献   

7.
培养的人胚胸腺和脾脏联合移植对肿瘤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颜亭祥,靳传荣,付庆元,高瑞香,陈伯元,丁承恩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济南250011为了探讨肿瘤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及培养的人胚胸腺和脾脏联合移植后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我们对肿瘤患者接受移植前后,...  相似文献   

8.
非血流动力学因素在高血压心肌肥大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了肾性离血压大鼠肥大心肌匀桨提取物对孵育鸡胚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肥大心肌的提取物中存在有明显刺激鸡胚及其心脏生长的可溶性活性因子,且该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可能无严格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郭敏  杜靖  李艳芹 《解剖学杂志》2001,24(5):486-486
1 材料和方法1 1 动物取昆明小鼠 ,雌雄比例 3∶1同窝饲养 ,以雌鼠阴道精栓出现为第 1日计算胎鼠胚龄。部分孕鼠分笼饲养 2 0日后 ,每天早八时观察分娩情况 ,新生仔鼠按生后计算日龄。选取 1 4、1 8日胎鼠各 4只 ,生后 1、7、1 4日龄仔鼠各 4只为观察对象。1 2 光镜和电镜标本制作 在冷操作条件下切开胎鼠和仔鼠腹部 ,取左肾于 2 5 %戊二醛内固定。胎鼠做全肾树脂包埋 ,仔鼠肾脏经肾门做矢状面切开 ,皮质和髓质分别进行树脂包埋。LKB V型超薄切片机半薄连续切片 ,甲苯胺蓝染色 ,按Koseki判断光镜下凋亡细胞后制超薄切片 ,…  相似文献   

10.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鸡疟原虫动合子在白纹伊蚁中肠上皮细胞的迁移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疟原虫动合子位于蚊中肠两个上皮细胞的胞间隙中,说明在固定标本时,这些动合子正向上皮细胞的胞间隙中迁移。虫体呈长圆柱形,前部稍细,后部纯圆,其中有些虫体尚未达到基底膜,有的虫体其顶端紧密接触基底膜,并把基底膜顶出。虫体后端显见位于胞间隙之中。有的动合子穿过中肠,定位于基底膜,从动合子分化为早期卵囊。少数动合子发现在中肠上皮细胞的胞浆中。超微结构观察,动合子结构完整,可清晰见到细胞核、膜下微管、棒状体、微线体和线粒体等。以上观察证明了鸡疟原虫动合子穿透白纹伊蚊中肠上皮细胞存在着细胞间隙和细胞内两种迁移途径。本文对迁移途径及其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用光镜观察了第15、17、19期鸡胚(H-H分期法)连续切片的心房和心室壁,并由计算机测量和计算了心内膜,心肌膜内、外表面的平均周长和表面积。小梁形成前心肌膜内表面数值大于外表面的现象提示:小梁形成很可能首先与心肌膜内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法观察了14、16、18、20d胚龄的鸡海马中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实验表明,海马前区、隔海马区、海马背内侧区、海马背外侧区、背海马、旁海马区中,从16d胚龄开始出现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元,这些阳性神经元随胚龄增加发生迁移,形态由圆形到多形,胞体由小变大,密度也发生变化。乙酰胆碱酯酶阳性反应神经元可分为强阳性、中等阳性及弱阳性三种。随胚龄增加,海马大部分区域阳性反应由弱到强,16、18d胚龄反应最强,20d胚龄反应减弱。本文对此变化的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乙酰胆碱酯酶在鸡胚海马发育的一定阶段具有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小薰  陈维平  徐锦雯 《解剖学报》1999,30(3):256-258,I014
目的 探讨心脏房间隔与第二孔形态发生机制。方法 按Hamburger和Hamilton分期法,选用第20-26期鸡胚,用显微解剖术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房间隔与第二孔的形态分生过程。结果 房间隔尚未与心内膜垫融合前,房间隔中央部上皮处出现小孔,小孔随着长突起状细胞的出现而增多。  相似文献   

14.
谢小薰  徐锦雯 《解剖学报》1994,25(4):437-440,T020
用显微解剖术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第20-29期鸡胚心室小梁的发育及肌性室间隔的形成过程。心脏外部观,原始心室左右部无明显的囊袋样扩张。在原始心室内部,小梁完全形成后即呈出出左右部分的形态差异。小梁在原始心室中线偏右处开始聚集,随后渐融合在一起,形成肌性室间隔。本研究表明,心室小染不仅是一种有规律排列的结构,而且与肌性室间隔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轴突生长导向因子 Sema 3 A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 ,扩增含有 Sema 3 A编码序列的质粒并制备 RNA探针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Sema3 A m RNA在鸡胚不同发育期 ( E4、E6、E7、E8)脊髓中的表达。结果表明 ,在鸡胚发育的第 4d( E4) ,Sema 3 A m RNA表达在神经管周围和脊髓 ;在 E6期和 E7期 ,Sema 3 A表达在中央管周围和脊髓前角 ,以腹侧为著 ;在 E8期 ,表达主要集中在前角运动神经元 ,其它部位则信号明显较弱。结论 :Sema3 A在鸡胚不同发育期脊髓中的表达是动态的 ,呈现向腹侧集中的趋势 ;它可能在脊髓发育期轴突的投射中起着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小鼠脾发育分化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BALB/c小鼠胚胎至成年脾发育分化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变化。(1)胚胎12天,胃背系膜内出现由间充质细胞形成的脾原基。此后,脾窦、网状细胞及淋巴细胞相继出现;生后1天出现动脉周围淋巴鞘;以后逐渐形成脾小结。(2)胚胎13天时脾中出现糖原和RNA颗粒,并渐增多,生后1周糖原量骤减,2周至成年为阴性。RNA则在白髓中少,红髓中多。(3)碱性磷酸酶在17天胚胎脾内出现阳性细胞,以后增多。(4)酸性  相似文献   

18.
大鼠胚胎肝贮脂细胞超微结构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俊贤 《解剖学报》1989,20(3):323-327
  相似文献   

19.
陈玉琴  俞诗源 《解剖学报》2008,39(3):406-412
目的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水通道蛋白-2(AQP-2)及Bax蛋白在鸡胚肾(小管)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它们的生物活性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调控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体视学半定量方法,检测EGFR、TGF-β(β1、β2、β3)、AQP-2及Bax蛋白在10~46期鸡胚共36例肾组织发生中的表达,用IPP专业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第26~46期鸡胚肾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EGFR免疫反应阳性;第26~37期中肾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免疫反应阳性,第33~40期后肾的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免疫反应阳性,第44~46期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免疫反应阳性,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TGF-β免疫反应阴性;第26~46期鸡胚肾的集合小管上皮细胞呈AQP-2免疫反应阳性;第26~37期中肾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上皮细胞呈Bax反应阳性,第33~46期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呈Bax免疫反应阳性。图像分析显示,在鸡胚肾发生过程中,EGFR、TGF-β(β1、β2、β3)和Bax蛋白的阳性反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AQP-2阳性反应呈持续增强的趋势。结论鸡的中肾具有排泄功能,中肾肾小管的退化可能与TGF-β和Bax蛋白的大量表达有关。EGFR、TGF-β、AQP-2和Bax蛋白的协同表达调控着后肾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发生及分化成熟。在肾脏发育过程中AQP-2可能介导胚胎发育过程中水平衡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方法,对培养4天的E_8鸡胚前脑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神经细胞的表达进行研究。发现生长在基板蛋白(LN)支持物上的前脑细胞,98%为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证明为神经细胞;其中部分神经细胞显示5-HT免疫反应强阳性,约占培养神经细胞的10.4%,大多数细胞为多突或双极的形态学特征。为了要了解其余2%的NSE免疫反应阴性细胞是否为胶质细胞,我们以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做胶质细胞特异性染色,阳性细胞为2%,与上述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