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间断小切口法采集大隐静脉的经验,并与传统长切口采集大隐静脉作比较。方法 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20例使用大隐静脉作为血管桥的冠脉搭桥病例采用间断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与同期17例采用传统长切口取大隐静脉比较切口总长度、采集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传统长切口组相比,间断小切口组切口总长度短,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间断小切口采集大隐静脉较传统长切口采集时间长,技术复杂,但减少了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且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2.
常规与微创电视窥镜下大隐静脉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与内窥镜辅助下大隐静脉制备,探讨内窥镜辅助下大隐静脉制备在冠状动脉搭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患者36例,采用微创内窥镜辅助下进行静脉制备(微创组),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行大隐静脉制备的50例(传统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微创组术后腿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传统组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和切口渗出的发生率(28%)明显高于微创组(2.8%)(P<0.01).传统组慢性下肢浮肿和腿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26%和38%)均明显高于微创组(5.7%和16.7%)(P<0.05和P<0.01).微创组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传统组(P<0.01).结论内窥镜辅助下大隐静脉制备能明显减少手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腔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我院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应用微创伤腔镜下获取大隐静脉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结果。方法自2000年8月至2002年4月,5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按获取大隐静脉的方法不同分为腔镜组(n=21)和传统组(n=31)。将两组病人的术前资料、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别。腔镜组获取静脉的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但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组,且能获得相似长度的静脉,静脉桥的数量无明显差别。腔镜组病人术后早期腿的疼痛和水肿明显少于传统组,伤口感染、局部皮肤坏死和皮炎等并发症的总例数亦少于传统组。结论腔镜下获取大隐静脉具有创伤小、术后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2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观察组采用胸部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许斌  高晓庆  刘元春  张长玉  宋玲 《中国医药》2013,8(7):1027-1028
目的 总结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的手术配合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158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内窥镜下采集大隐静脉的手术,并做好手术配合与护理.结果 通过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血管长度(42±7)cm,血管的质量均可满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需要.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液化、切口感染.术后7~10 d痊愈出院.结论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取材良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满足临床治疗和患者需要.手术室护士与外科医生密切配合,熟知整套的内窥镜采集仪器的使用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6 8例。其中男 42例 ,女2 6例 ;年龄 36~ 6 9岁 ,平均 ( 5 3 .6± 8.2 )岁。溶栓时间放宽至 2 4h内。结果 :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 6 4.7% ( 44 / 6 8) ,其中 3h内溶栓冠脉再通率为 85 .7% ( 2 4/ 2 8) ,至 4h为 71.4% ( 10 / 14) ,至 6h为 40 .0 % ( 4/ 10 ) ,至 2 4h为 37.5 ( 6 / 16 ) ;再梗死15 .9% ( 7/ 44 ) ;出血并发症为 17.6 % ( 12 / 6 8) ,其中应用肝素组较高 2 6 .5 % ( 9/ 34) ,有 1例发生脑出血而死亡 ;非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 8.8% ( 3/ 34)。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为 5 .9% ( 4/ 6 8)。结论 :早期大剂量短时程尿激酶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提高相关血管再通率。合用肝素不会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及再梗死率 ,有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甚至脑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间断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CABG,以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的患者,其中74例采用间断皮肤小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2例采用传统全程切开皮肤获取大隐静脉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大隐静脉修补点数、冠状动脉和大隐静脉桥吻合口数、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切口长度、大隐静脉桥获取时间、下肢切口关闭时间、下肢操作总时间、术后下肢切口评价指标、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比例和术后1~3年大隐静脉桥血管吻合口通畅率。结果 2组患者大隐静脉修补点数、冠状动脉和大隐静脉桥吻合口数、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操作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下肢切口长度和下肢切口关闭时间短于对照组[(15.4±2.6)cm比(43.4±7.0)cm、(7.7±1.3)min比(27.0±4.6)min],而大隐静脉桥获取时间长于对照组[(45.3±9.9)min比(27.4±5.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抽剥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大隐静脉传统抽剥术,观察组25例采用顺逆结合的大隐静脉抽剥术,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25例中全程剥离23例,对照组25例中全程剥离16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人均切口数、术中出血量、彻底剥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抽剥术采用顺逆抽剥术治疗,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切口数,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彻底剥除率,促进了术后康复,并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采集手术中的曲张和正常大隐静脉样本,研究在曲张大隐静脉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2的表现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12 ~2014-10通过血管外科收治的大隐静脉手术治疗患者32例(患肢40条),选取男18例,女14例,年龄38 ~75岁,平均57.5岁.选取静脉主干曲张最明显的部位割作标本.依据CEAP法,将40条曲张大隐静脉分俩组:C1 ~ C3组(怠肢24条)、C4~C6组(患肢16条).对照组选用一定期间我院骨外科和血管外科,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和外伤(没有下肢静脉曲张和静脉曲张家族史)需要截肢的正常10条大隐静脉.男性截肢者7例(患肢7条),女性截肢者3例(患肢3条),年龄24 ~70岁,平均46.6岁.本实验分为俩组实验组及其对照组,俩组的实验方法是通过免疫纽化来显示MMP-1、TIMP-2在大隐静脉中的表达概率.结果:对照组大隐静脉壁中MMP-1的表达量较少,但是实验组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量增多(P<0.05),C4~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大隐静脉壁中TIMP-2也可以表达,但在实验组曲张大隐静脉壁中表达增加(P<0.05),C4~ C6组和C1-C3组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曲张的血管重塑可能与MMP-1、TIMP-2的异常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姚建康 《北方药学》2012,(10):49-49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与电凝术联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皮下淤斑,后自行吸收。术后并发症10例,其中小腿切口淋巴漏4例,皮肤轻度烧伤4例,小腿局部皮肤组织无感觉2例。随访10个月,无复发病例和深静脉血栓病例。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外形美观、术后复发少等优点,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1.
骆明浩  谢兴 《安徽医药》2016,20(8):1551-1553
目的 评价胃网膜右动脉(RGEA)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可行性。方法选取实验用猪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行心脏不停跳搭桥术,实验组采用乳内动脉-前降支、RGEA-后降支的方式搭桥,对照组采用乳内动脉-前降支、大隐静脉-后降支的方式搭桥。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桥血管流量和搏动指数、术后24小时内心包纵隔引流管引流量和术后总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总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增加(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桥血管流量和搏动指数、术后24小时内心包纵隔引流管引流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网膜右动脉是可供选择的动脉移植物之一,在冠脉外科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黄章宇  吴红  李涛  汤枫 《江西医药》2010,45(10):995-997
目的探讨评价小切口内翻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小切口内翻式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2个月,静脉曲张无复发,切口瘢痕消失。结论采用小切口内翻式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便,切口美观,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室进修 ,现将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0例 ,男21例 ,女9例 ,年龄50~76岁 ,年龄平均(64 8±8.17)岁 ,体重48~70kg,平均 (60.5±4.9)kg,共搭桥1~4根。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在常温、全麻下行气管插管 ,正中切口或左前胸小切口 ,取左乳内动脉、大隐静脉和左侧桡动脉备用。切开心包 ,缝置一排心包牵引线 ,选用特制的牵开器等 ,将预做吻合的靶血管固定 ,并缝置两根橡皮牵引线或切开冠脉后向内置入冠状动脉塞子阻断血流。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两种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0例,随机分为大隐静脉点式剥脱术治疗组(治疗组)和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术组(对照组)各1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点式剥脱术疗效显著,手术创口小,并发症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暂时性血管搭桥手术治疗大血管损伤6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顺红  刘会仁 《河北医药》2003,25(2):102-102
我院自 1996年以来 ,应用暂时性血管搭桥手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大血管损伤 62例 ,肢体全部成活 ,功能恢复好。搭桥手术取材方便 ,操作简单 ,便于掌握 ,并且肢体功能恢复满意。1 资料与方法本组 62例 ,男 5 8例 ,女 4例 ;年龄 3 0~ 5 4岁。其中汽车撞伤 3 0例 ,马车翻车压伤 10例 ,建筑工地砸伤 10例 ,墙倒砸伤 4例。其中动脉损伤 2 0例 ,股动脉损伤 15例 ,股动脉合并股静脉损伤 10例 ,动脉合并静脉损伤 8例 ,肱动脉损伤 5例 ,肱动静脉损伤合并头静脉损伤 4例。我们对大血管断端采用无菌输液器或输血器管的一段插入作暂时桥接 ,血管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0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观察组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效果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作为临床外科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10例微创侧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会。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对10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微创冠脉搭桥术,术中使用特殊胸壁撑开器游离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其中1例行大隐静脉与右冠后降支吻合及食管癌根治术。结果 1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130±13.1)min,手术出血(120~260)ml,平均(160±110)ml,无并发症。结论对前降支单支病变尤其是PTCA后再狭窄的患者选择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安全、可靠、美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对大隐静脉曲张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1年3月间对220例(302条患肢)曲张的大隐静脉施行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普勒超声证实深静脉通畅。连续硬膜外麻醉下,作小切口行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对大隐静脉主干及其曲张的分支行微波静脉腔内凝固。结果:单侧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5min。住院4~9d,平均7.5d。198例(280条患肢)在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2个月,下肢迂曲曲张静脉消失,色素沉着减轻,溃疡愈合,无复发。结论:微波静脉腔内凝固联合小切口高位结扎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手术联合血管腔内电凝+术后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收集住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0例共51条下肢,分别将20例27条肢体原发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取股部小切口,行第一对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同时选用40w输出功率的电刀,对迂曲扩张的大隐静脉或浅静脉进行血管腔内电凝,20例(24条肢体)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 手术联合电凝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随访6个月-2年,彩超检查显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回流通畅,两组效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股部小切口修复瓣膜功能联合血管腔内电凝曲张静脉+术后中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保留大隐静脉五大属支次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08月在我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大隐静脉传统高位结扎加抽剥术,观察组实施保留大隐静脉五大属支次高位结扎加剥脱术,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至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保留大隐静脉五大属支次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疗效可靠,具有操作方便、切口美观的优点,显著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了临床治疗费用,其手术方式可行,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