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头型脑磁图(whole~headedmagnetoe cephalography,MEG)设备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脑功能成像设备已经应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用于临床,其原理是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s per~conductingquantuminterferedevice,SQUID精确地测量大脑产生的微弱的电磁波信号[1,2]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在床上使用的最新的脑磁图设备可同时记录306磁通道。脑磁图设备对人体无侵害,易确定电波产生的部位,目前逐步应用于癫灶定位及功能区定位[1,2]。为了维持超导量子干涉仪保超导状态,必须对脑磁图设备补充液氦,使超量子干涉仪浸泡在液氦中,由…  相似文献   

2.
脑磁图具有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及毫秒级时间分辨率,可以实时监测脑电磁生理活动,通过测量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在颅内产生的微弱的磁场判定神经元电磁活动的位置。脑磁图设备对人体无侵袭,无损伤,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癫痫灶定位及脑功能区定位。脑磁图设备在我国仅有三台,患对脑磁图设备了解甚少;而且癫痫为发作性疾病,检查过程中如不能及时处理有可能产生意外,我们首次对脑磁图检查前及检查中对癫痫病人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MEG概述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探测神经元兴奋时细胞内电流在颅外产生的磁场变化¨工J,为一种无创伤性脑功功能检测技术,通过脑磁图设备所具备的超导量子干涉仪(super—conducting)quantum interfere device,SQUID)可精确地测量大脑产生的微弱的电磁信号。  相似文献   

4.
脑磁图具有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及毫秒级时间分辨率,可以实时监测脑电磁生理活动,通过测量大脑皮层神经元电活动在颅内产生的微弱的磁场判定神经元电磁活动的位置。脑磁图设备对人体无侵袭,无损伤,在临床中主要应用于癫癎灶定位及脑功能区定位。脑磁图设备在我国仅有三台,患者对脑磁图设备了解甚少;而且癫癎为发作性疾病,检查过程中如不能及时处理有可能产生意外,我们首次对脑磁图检查前及检查中对癫癎病人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磁图     
一、脑磁图发展简史 美国的Baule和Mcfee在1963年首次记录了生物磁场,用200万匝的诱导线圈测量心脏产生的磁信号。5年以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Cohen首次在磁屏蔽室内进行了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记录。Cohen用诱导线圈和信号叠加技术及超导技术测量了脑的8~12Hz的仪节律电流所产生的脑磁信号。1969年Zimmerman和同事发明了点接触式超导量子干涉仪(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 device,SOUID),使探测磁场的灵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脑磁图简介     
脑磁图是一种新的诊断技术,目前尚处于研究试用阶段,在此仅做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脑磁图 (nagnetoencephalogram,MEG)是测定神经原兴奋时产生电流所伴随的磁场变化后再确定电流位置,因此能在数毫米的误差内准确定出容积电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生物磁学(Biomagnetism)是研究生物材料产生外部磁场的一门学科。对人体而言,神经和肌肉组织中的离子电流都能够产生这种外部磁场。根据产生磁场的器官不同,人体的磁场可以划分为心磁场,脑磁场和肌磁场等。其中反应脑磁场变化的脑磁图(MEG)是生物磁学研究中最活跃的一个领域。  相似文献   

8.
脑磁图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7,14(3):167-182
一、脑磁图发展简史美国的Baule和Mcfee在1963年首次记录了生物磁场,用200万匝的诱导线圈测量心脏产生的磁信号。5年以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Cohen首次在磁屏蔽室内进行了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记录。Cohen用诱导线圈和信号叠加技术及超导技术测量了脑的8~12Hz的  相似文献   

9.
心磁图     
心磁图(MCG)是近十年发展的一种新方法,它是用灵敏的磁检测器探测临近体外由心电引起的微弱磁场。在每次心脏搏动早期体内建立了电场,心电图(ECG)就是记录身体表面的电位差,心脏电活动面的电位差超过0.1伏,然而体表所能引出的电压实际上只有2至3毫伏。心脏的电动势在体内还引起电流,并由此转变为磁场。心脏活动所产生的磁场非常微弱,在前胸面最大磁场强度为地磁场的百万分之一,即约1微高斯。直到1963年Baule和McFee才第一  相似文献   

10.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m,MEG)是测定神经元兴奋时产生电流所伴随的磁场变化,是一种无创伤性测定脑电活动的方法。由于它不是直接测定细胞内电流,而是测磁场变化后再确定电流位置,因此能在数毫米的误差内准确定出容积电流的位置和深浅。另外,它不受脑组织或颅骨等阻抗的影响,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下面介绍脑磁图在临床上的几种用途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一种无创伤性测定脑电磁活动的技术,主要测定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内电流产生的微弱磁场。1968年Cohen在麻省理工学院磁屏蔽室内使用诱导线圈和信号叠加技术首次测量了脑的仪节律产生的磁场。1969年超导量子干涉仪(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 device,SQUID)的发明,  相似文献   

12.
脑磁源的定位问题是脑磁图(MEG)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脑磁源的定位研究中,噪声对定位的准确性有很大的影响。自发的脑神经活动所产生磁场与感兴趣的诱发磁场不相关,可将其称为背景噪声。传统的消噪方法无法有效去除这种背景噪声。利用不含信号信息的纯噪协方差矩阵结合MUSIC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背景噪声而快速获得较好的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3.
脑磁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磁图是通过非侵入性测量微弱的脑磁场信号来研究脑功能的图像技术。本详细地综述了有关脑磁图研究的特点、发生机理、测量系统、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关于脑磁图研究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的框架。  相似文献   

14.
脑磁图简介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m,MEG),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测定脑神经元兴奋时产生电流在头皮外产生的磁场变化的诊断技术。其与脑电图相似,但有其独特之处:①MEG是测定脑神经细胞群兴奋的离子电流所产生的微弱磁场变化,而不是直接测定细胞内电流变化;②MEG不受脑组织或颅骨等电流传导阴抗的影响;③具有不接触、完全无损伤,不需花费时间给电极定位,并能保证质量的优点;④能更准确地对正常和异常的局部  相似文献   

15.
脑磁图简介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m,MEG),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测定脑神经元兴奋时产生电流在头皮外产生的磁场变化的诊断技术。其与脑电图相似,但有其独特之处:①MEG是测定脑神经细胞群兴奋的离子电流所产生的微弱磁场变化,而不是直接测定细胞内电流变化;②MEG不受脑组织或颅骨等电流传导阻抗的影响;③具有不接触、完全无损伤,不需花费时间给电极定位,并能保证质量的优点;④能更准确地对正常和异常的局  相似文献   

16.
虽然心电图 ( ECG)和体表电位图 ( BSPM)已广泛用于心脏功能的检查 ,但因检查中使用的接触体表的电极的分布会引起信号的改变而影响测量的空间分辨率。心磁图 ( MCG)是记录由心肌离子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变化 ,由 MCG得到的电流箭头分布图( current- arrow map)或称矢量箭头分布图 ( vector-arrow map)已被用于测定心肌离子电流。许多研究表明 MCG信号含有大量关于心脏疾患的有用信息。本文作者开发了一种检查心肌细胞缺血或纤维变性程度的简单方法。该方法中采用 64道心磁图信号的 ST波计算来自 MCG法向成分的电流箭头map的三个参数…  相似文献   

17.
双语者经常使用两种语言已被证明对语言和认知功能有广泛的影响,但是双语使用影响大脑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脑磁图通过非侵入性方式测量微弱的脑磁场信号,可更准确反映脑部神经活动,对于脑疾病早期诊断和脑科学前沿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在阐述脑磁图技术的发展进程、分析方法和软件的基础上,从脑发育过程的双语优势、双语切换的脑机制研究、双语与数学计算等方面,综述脑磁图在双语脑功能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介绍新型可穿戴脑磁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双语脑功能机制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大脑机能的手段应该是无创而又灵敏的。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作为一种新的无创脑机能检测方法在先进国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并且已经被应用于临床。在此简单地介绍脑磁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神经科的应用。1 生物磁场及其检测技术发展的历史磁场可以被分为由磁性物质产生的磁场及由电流产生的磁场两种。生物体内产生的磁场也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蓄积在人体内的磁性物质产生的 ,如由肺、胃、肠和肝脏等产生的磁场 ,另一种是由体内的生物电流产生的 ,如神经、心脏和脑等器官内生物电流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脑机交互(BCI)是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旨在绕过外周神经和肌肉系统直接把脑神经的感知觉、表象或思维活动转化为动作,以进一步改善或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脑磁图(MEG)测量神经元电活动产生的磁场,具有非接触式测量、时空分辨率高和准备方便等独特优势,是一种新的BCI驱动信号,基于脑磁图的脑机交互(MEG-BCI)研究具有重要脑科学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迄今为止,少有文献阐述MEG-BCI涉及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本文聚焦MEG-BCI关键技术,详述了实用MEG-BCI系统中涉及的信号采集技术、MEG-BCI实验范式设计、MEG信号分析和解码关键技术、MEG-BCI神经反馈技术及其智能化方法。最后,本文还讨论了MEGBCI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期望本文为MEG-BCI创新研究提供更多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20.
背景:经颅磁声电刺激是一种新型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利用超声波与静磁场耦合作用产生的感应电场调节神经系统的放电活动,但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经颅磁声电刺激调节老年小鼠神经兴奋性变化的内在介导机制。方法:取20只老年(15月龄)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老年对照组(接受伪刺激)、磁场组(仅接受0.3 T的静磁场刺激)、超声组(仅接受2.6 W/cm2的超声刺激)和磁声组(接受0.3 T静磁场、2.6 W/cm2超声的耦合刺激),每组5只,刺激2 min/d,连续刺激14 d;另将5只青年(2月龄)昆明小鼠作为青年组(接受伪刺激)。刺激结束后,采用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小鼠脑切片中细胞激活、失活和复活过程中相关通道的离子电流。结果与结论:(1)与老年对照组比较,磁声组小鼠电压门控钠通道电流峰值升高(P <0.05),通道电流的激活曲线向左移动,失活曲线向右移动,恢复活性时间缩短(P <0.05),与青年组仍有差距(P <0.05);磁声组小鼠电压门控钾通道电流峰值降低(P <0.05),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激活曲线均向右移动,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