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疗效、复发率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56侧)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耳内镜下手术治疗的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后,在耳内镜下分离外耳道皮瓣至鼓环,将鼓环连同鼓室粘膜一起分离开,暴露咽鼓管的鼓室口。取骨蜡少许,适形后置入分离开的鼓口粘膜下,至患者耳鸣消失。治愈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消失,耳内镜检查鼓膜随呼吸扇动消失,鼓室压力曲线恢复正常;好转标准:患者自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耳内镜检查呼吸时鼓膜偶有扇动,鼓室压力曲线基本正常;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呼吸时鼓膜扇动仍明显,鼓室压力曲线异常。术后门诊随访半年~9年。结果治愈40例48侧,治愈率85.7%;好转5例8侧(2例单侧,3例双侧),好转率14.3%;无效率0%。同时,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耳内镜下以骨蜡为材料行咽鼓管鼓口粘膜下半堵塞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疗效好且微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自体血咽鼓管咽口黏膜下注射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门诊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咽鼓管异常开放 症患者14例,共20耳,采用患耳咽鼓管咽口黏膜下自体静脉血注射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耳鼓膜及咽鼓管咽口情况,并进行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tubo-tympanic airflow dynamics,TTAG)法测定判定疗效。结果 诊断为咽鼓管异常开放症患者,均见病变侧咽鼓管咽口闭合不全,呈裂隙状,坐位观察明显,TTAG法显示患耳外耳道压力随鼻咽腔压力变化而波动;病变侧咽鼓管咽口外侧壁注射自体血1~4次后,13耳症状完全消失,同侧咽鼓管咽口平静状态下能够闭合;7耳症状减轻,咽鼓管咽口未能完全闭合。所有治疗耳均无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血咽鼓管咽口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简便易 行,值得在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中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手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八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八例陈著声,陈钊,吴健,陈郁敏我科于1984年6月~1994年11月对咽鼓管异常开放症8例(12侧)行腭帆张肌松解术及(或)咽鼓管鼓口半堵管术。术后经0.5~9年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12侧)中,男7...  相似文献   

4.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容易漏诊和误诊。1986年6月~1997年12月共诊治2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4~64(平均40)岁。双耳20例,单耳8例,其中左耳5例,右耳3例。病程2个月~32年。全部病例有低调吹风样耳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采取自体脂肪注射咽鼓管咽口治疗咽鼓管异常开放症(patulous Eustachian tube, PET)疗效。方法 选取18例至少经过保守治疗1个月且无明显效果的患者。抽取患者大腿处的脂肪组织,注射到咽鼓管咽口,通过缩窄咽口从而治疗PET,术后进行不少于12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评价以及视觉模拟标尺VAS来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最少12个月随访中,总有效率达到83.3%(包括显效27.8%,有效55.5%),16.7%患者没有任何改善,没有患者术后出现病情恶化,同时也没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自体脂肪注射是治疗PET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笔者遇10例,报道如下。一、一般资料男6例,女4例;最大年龄52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41岁。耳鼻喉科检查,10例均可见耳鼓膜随呼吸节律而内外扇动,吸气时向内,呼气时向外,耳道听诊能清晰听到患者呼吸声和说话声或空气进人鼓室冲击声,压迫颈部或端坐低头能使症状暂时缓解。鼻咽镜检查,全部病例均可见咽鼓管隆突变薄或咽口扩大,呈三角形或卵圆形,其中咽隐窝有瘢痕粘连者2人,鼻咽部粘膜干燥暗红者3人,鼻粘膜肿胀者2入。明显消瘦者4人。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头晕、失眠、多梦症状。最长病程为1年,最短病程为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