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征及其对该类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90例(10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比较急性组和慢性组的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结果。结果 急性组声导抗测试主要表现为“B”型和“C”型,慢性组主要表现为“B”型;急性组纯音测听主要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慢性组主要表现为混合性耳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声导抗测试结合纯音测听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早期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146例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均经过耳内镜及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腔积液,其中114例行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32例单纯药物治疗,结果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患者听力当时即有明显提高,再经相应药物治疗,3月内无复发。而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听力大多无明显改善,需再次复诊行鼓膜穿刺术才能治愈。结论鼓膜穿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显、安全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对中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7例(58耳)临床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分别在鼓室置管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检查和耳镜检查,以评估鼓室置管手术前后中耳功能的变化及术后的并发症。结果鼓室置管术后1个月、6个月分别行耳镜和声导抗检查,均较术前听力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检查结果比较,听力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鼓室置管术前比较,DPOAE引出率及部分频率幅值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鼓室置管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是中耳感染、分泌性中耳炎复发、鼓膜穿孔和鼓膜内陷。结论鼓室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应用检测纯音测听、声导抗、DPOAE和耳镜检查,了解鼓室置管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综合评价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了解腭裂修复术及鼓室置管术手术前后的听力学变化.方法对203(406耳)例腭裂患者进行年龄分组,采用声导抗,纯音测听或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判断中耳功能.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作腭裂修复术的同时,行鼓室置管术,术前术后作听力学检测.结果203例腭裂患者,中耳功能障碍的发病率为68.5%,6岁前可高达80%.21例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术后随访1~3年,听力明显改善,平均听力比术前提高17dB(P<0.01).结论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明显有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腭裂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应早期行鼓室置管术,方能改善听力,有助于正常语言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耳内镜、颞骨高分辨率CT、鼓室声导抗及纯音测听等检查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7例(414耳)腺样体肥大患几分别行耳内镜、鼓室声导抗、纯音测听及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以颞骨CT检查结果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分别计算耳内镜、声导抗及纯音测听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准确度.结果 207例414耳中,CT诊断SOM(中耳积液)125耳(30.19%%,125/414),其中116耳(92.80%,116/125)鼓膜穿刺证实有中耳积液;与颞骨CT结果比较,耳内镜(诊断中耳积液128耳,其中CT检查阴性4耳)、鼓室声导抗(B型导抗图133耳,其中CT检查阴性8耳)、纯音测听(0.5~4 kHz气骨导差≥15dB 81耳,其中CT检查阴性2耳)三种检查诊断SOM的敏感性分别为99.20% (124/125)、100% (125/125)、63.20%(79/125),特异性分别为98.62% (285/289)、97.23% (281/289)、99.31% (287/28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79% (409/414)、98.07% (406/414)、88.41% (366/414).耳内镜下见鼓室积液联合B型鼓室导抗图诊断SOM的符合率(99.52 %)高于任一种单项检查和其他任何两种联合检查.结论 以耳内镜下见鼓室积液联合B型鼓室导抗图诊断分泌性中耳炎准确、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听力学角度评价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对噪声性听损伤早期发现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声级计测定某食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同时利用纯音测听、声导抗、耳声发射、对生产车间接触噪声的43名工人进行听力检测并同时进行外耳检查和噪声接触史调查。结果 生产车间九个机器点的噪声水平平均93.7dB(A),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受检的43名工人声导抗检测全部正常,23人听力检测异常,其中7人纯音测听呈噪声性聋早期、中期听力损伤改变,16人纯音测听正常而耳声发射不合格。结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测对接触噪声的人群是一种有一定价值的监测和早期发现噪声性聋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引起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小儿及成人均可发病,本文通过对本病患者治疗前进行纯音听阈及声导抗测试,了解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使用玩具式自家鼓气吹鸣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24名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采用改良Valsalva法行咽鼓管吹张,每日3次以上,持续2周后复查,行耳科检查及听力学评估,包括耳镜检查、声导抗及纯音测听,无效者继续3月;另23名同样患儿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儿68%骨气导差减至小于15 dB,对照组为26%,治疗组患儿有62%其声导抗鼓室峰压值恢复正常(大于-100dapa),对照组有29%,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玩具式自家吹鸣器进行改良Valsalva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有效的,儿童使用时有浓厚兴趣,可作为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辅助器械.  相似文献   

9.
12例分泌性中耳炎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泌性中耳炎为耳科常见病 ,是导致听力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科自 1996年~ 1999年 8月共诊治 10 9例 ,其中曾误诊、漏诊的有 12例 ,现报告分析如下 :12例中儿童 5例 ,成年 7例。 5例儿童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闭塞感 ,病史均在 1年以上 ,曾多次在外院行耳镜检查、纯音测听 ,以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无效后来本院就诊 ,我们除给于作纯音测听检查外 ,又行声导抗测试 :均为B型鼓室导抗图 ,声反射消失 ,初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后经鼓膜穿刺抽液而确诊。7例成人有 2例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伴耳闭塞感 2月余 ,既往有噪声接触史 ,常规行纯音测听、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SOM )对半规管功能的影响及SOM 儿童的前庭功能。方法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儿24例(中耳炎组),中位年龄8岁5个月,病程3~18个月,正常儿童12例(对照组),中位年龄8岁4个月,两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及声导抗、前庭功能检查(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自发性眼震、冷热气试验),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中耳炎组患儿均为传导性听力损失,其中,轻度听力损失11例,中度听力损失13例,正常对照组纯音听阈及声导抗均正常;两组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性眼震试验、凝视试验、自发性眼震结果均正常,冷热气试验结果示中耳炎组半规管轻瘫8例(33.33%,8/24),正常对照组0例,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耳炎组中,半规管功能正常与否患者在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伴与不伴眩晕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半规管功能受影响,且与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伴或不伴眩晕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的儿童常因浆液性中耳炎导致听力损失,近年来,对浆液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有所重视,它不仅牵涉到医学上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教育方面,所以应探求一个早期发现浆液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以预防该病的进展。对浆液性中耳炎除常规的纯音测听、耳镜检查和病史外,尚需使用阻抗测听器来测量浆液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听力学相关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57例患儿,男30例、女27例,年龄5岁至9岁,平均年龄7岁4个月。每位患儿均进行纯音测听,鼓室声导抗测试、镫骨肌声反射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 57例患儿(114耳)中99耳证实有分泌性中耳炎,99耳中C型鼓室图42耳(42.4%),B型鼓室图53耳(53.5%),A型鼓室图4耳(4.04%)。纯音测听有气骨导差89耳(89.9%),听力正常10耳(10.1%)。听性脑干反应正常26耳(26.3%)。在鼓室图异常的95耳中,33耳(34.7%)能引出声反射,有声反射组患儿与无声反射组患儿及DPOAE通过组与未通过组分别进行纯音听阈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两者阈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听力学的相关综合检查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自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8月 ,本科对 30例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 ,在鼻内镜下 ,利用微波热凝原理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30例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6例。年龄 5~ 13岁 ,平均 8.7岁 ,病程 2~ 7年 ,其中合并分泌性中耳炎 7例 (12耳 ) ,慢性扁桃体炎 2 2例 ,慢性鼻窦炎 8例。全部病例均作纯音测听加声导抗检查、鼻镜检查、咽腔检查及鼻内镜检查。 3例有腺样体面容 ;7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鼓室压图均为B型 ,纯音测听听力损失 16~2 5dB ;2 2例合并慢性扁桃体炎者 ,其中两侧扁桃体Ⅲ°12例。8例鼻镜检查 ,…  相似文献   

14.
声导抗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的临床意义(附106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多发病,儿童多见,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如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良好,一旦出现粘连性中耳炎,则听力很难恢复。声导抗检查能早期、客观地反映分泌性中耳炎的鼓室情况,尤其是听骨链对声音的传导情况,且敏感、快速、无损伤。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对10.5例(188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鼓室导抗图、声反射测试,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唇腭裂对中耳及听力的影响李利平,陈英茹唇腭裂为颌面部常见的先天畸形,据报道发病率约为1:1000。临床资料观察发现,该类患儿常伴有中耳疾患,乃致影响听力及言语功能。本文通过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观察唇腭裂对中耳功能及听力损失程度,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经鼓膜切口加压冲洗鼓室和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远期效果一般不够理想。近几年,笔者采用经外耳道、鼓膜切口加压注药冲洗鼓室和咽鼓管93例(116耳),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分泌性中耳炎病人93例(116)耳,男45例,女48例,年龄3.5岁~73岁,发现听力障碍到初诊时间3天~2个月。纯音测听气导0.5,1.0,2.0 kHz听力损失在30~50 dB,听力平均损失40 dB,纯音听力曲线呈低频下降。声导抗呈B型鼓室图。10例曾行鼓膜穿刺术,其中4例曾多次穿刺,3例曾行鼓膜置管。鼓膜:混浊,内陷,活动度差,桔红色,部份可见液平面。  相似文献   

17.
咽鼓管留置插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咽鼓管留置插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CSOM)的疗效。方法11例(11耳)CSOM患者在鼻内窥镜下从咽鼓管咽口插入一硬膜外麻醉用导管,经导管向鼓室注入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每周一次,三周后改为注入空气,每次2ml。结果11例患者3周~3月拔除留置导管,自觉症状完全消失,听力恢复正常。术后复查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均恢复至正常。拔管后观察半年以上无复发,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经咽鼓管留置插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对患者损伤小、听力恢复快、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前庭水管扩大(EVA)患儿行纯音测听检查时出现低频骨气导差的比例,探讨纯音测听检查辅助临床诊断EVA的意义。方法:所有患儿均经小儿行为测听或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并行颞骨CT扫描或耳蜗磁共振水成像检查了解中耳及内耳的发育情况。结果:声导抗检查:78例(154耳)中耳鼓室声导抗曲线均为A型,其中单纯A型126耳,As型25耳,Ad型3耳;15耳引出声反射。纯音测听检查:在250Hz处,126耳(81.8oA)存在骨气导差,按听力损失程度分类:轻度1耳,中度12耳,中重度18耳,重度38耳,极重度57耳;在500Hz处,102耳(66.2%)存在骨气导差,按听力损失程度分类:轻度0耳,中度9耳,中重度17耳.重度35耳,极重度41耳。结论:进行纯音测听检查时,在中耳功能正常(中耳声导抗鼓室图为A型)情况下,若发现明显的低频骨气导差,可有66.2%~81.8%的概率提示患儿存在EVA。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的特征是鼓室内有非化脓性积液,仅凭耳镜检查和纯音测听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1.2]。声导抗测试有客观、敏感、迅速、无创伤等优点,文中对各类鼓室导抗图,尤其是双峰型作了重点讨论。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临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共188例(251耳),均经统音测听及声导抗测试,最后经鼓膜穿刺证实鼓室有积液。其中男99例,女89例.年龄4~75岁,平均34.75岁。右耳62例、左耳63例、双耳63例。1.2仪器及方法纯音测所采用AS72型听力计,在环境噪音<30dB(A)隔声室内,用上升法测试0.125~8kHz气导听阈及0.25~4kHz…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手术干预效果。方法将经226 Hz及1000 Hz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听觉稳态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颞骨CT检查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观察4~6个月未自愈的43例婴幼儿,分为手术干预组(22例)及继续观察组(21例)。手术干预组在全麻下行鼓膜切开置管术,继续观察组只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听觉语言康复。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复查听力,并统计12个月内合并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结果43例婴幼儿226 Hz及1000 Hz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听觉稳态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颞骨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异常;手术干预组在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时复查听阈明显低于继续观察组,12个月内并发急性中耳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继续观察组。结论手术干预有助于减轻持续性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损害并降低急性中耳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